河南省郑州第五十七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分)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为防止高温烧坏返回舱表面,此材料在    (填物态变化)成液体后再汽化成气体,整个过程都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保护表面的作用。
2.(2分)郑州北三环的彩虹桥9月28日已顺利通车,新建彩虹桥全长近370米,设计为双向8车道,提升城市品质。假期里小明全家出去游玩,驾车以72km/h的平均速度通过彩虹桥   s。小明发现桥上两侧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    减弱噪声。
3.(2分)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最早的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吹奏时   产生的。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眼镜等,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4.(2分)夏天,当我们漫步在美丽的贾鲁河畔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河里一幅幅美丽的“倒影”   形成的。4月20日,天空上演了2923年首次日食。日食的形成原因是    。
5.(2分)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响起省运会主题曲《最美的相逢》。距离舞台远近不同的观众听到同一个声音的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3分)物理实践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如图1所示。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水的沸点为    ℃,此时大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在图3所示情景中,   是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2m
B.唱完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50s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是60℃
D.一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5m/s
8.(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  )
A.15:8 B.8:15 C.5:6 D.6:5
9.(2分)下列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10.(2分)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田径比赛中,来自郑州队的周仪琳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少年乙组女子冠军。下列关于周仪琳百米赛跑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
D.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km/h
11.(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0°角射向镜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5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
C.反射角是40°
D.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增大20°
1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200~600次,所以人耳能听到蚊子翅的声音
(多选)13.(2分)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C.“姑苏城外就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的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多选)14.(2分)甲、乙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直线,在t=12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乙的速度总是大于甲
B.两物体在t=12s时相遇
C.甲物体做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D.甲物体做匀速运动,乙物体做变速运动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一束激光自左边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射来,如图甲所示,现要利用一块平面镜把这束激光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去
16.(2分)请在图中作出烛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5分,第19题6分,共17分)
17.(6分)小花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组装器材时,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合适的坡度   (填物理量名称)。
(2)由图1可知,图中AC段的距离为sAC=   cm,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   m/s。
(3)通过小花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在图2所示图像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
18.(5分)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处于    位置。
(2)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3)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
(4)实验完毕后,小明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发现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19.(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由此可初步得出:   ;
(2)为了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你在实验时采取的方法是    。
(3)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所示,   (选填“能”或“不能”)就此得出普遍结论。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需要多次改变    。
A.平面镜的位置
B.入射光的方向
C.纸板 A、B的角度
入射角 反射角
60° 60°
(4)如果你想从镜子中看到小明的眼睛但不想让小明看到自己的眼睛,你    (选填“能”或“不能”)做到。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9分,第21题10分,共19分)
20.(9分)小红周末去“胖东来”商场8楼购物,每层层高为3m。小红先乘坐电梯到达六楼,然后通过楼梯步行到达8楼。电梯从1楼运行到4楼,因上下乘客,电梯在4楼停了20s;小红步行上楼梯的速度为0.4m/s,路程为10m
(1)在商场里,当乘客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时,以商场地面为参照物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2)电梯从1楼运行到4楼需要的时间。
(3)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
21.(10分)国庆期间,小明爸爸自驾带小明到登封少林寺游玩。途径行驶缓慢路段时,小明爸爸在某一时刻鸣笛(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根据以上条件计算下列问题:
(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求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多少米?
(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求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分)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为防止高温烧坏返回舱表面,此材料在  熔化 (填物态变化)成液体后再汽化成气体,整个过程都会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保护表面的作用。
【答案】静止;熔化;吸收。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解答】解:航天员与返回舱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特殊固体材料变成液体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静止;熔化。
2.(2分)郑州北三环的彩虹桥9月28日已顺利通车,新建彩虹桥全长近370米,设计为双向8车道,提升城市品质。假期里小明全家出去游玩,驾车以72km/h的平均速度通过彩虹桥 18.5 s。小明发现桥上两侧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答案】18.5;传播过程中。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分析。
(2)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假期里小明全家出去游玩,驾车以72km/h的平均速度通过彩虹桥。小明发现桥上两侧安装有隔音墙。
故答案为:18.5;传播过程中。
3.(2分)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最早的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吹奏时 振动 产生的。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眼镜等,说明声可以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动;能量。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最早的乐器。吹奏时。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
4.(2分)夏天,当我们漫步在美丽的贾鲁河畔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河里一幅幅美丽的“倒影” 反射 形成的。4月20日,天空上演了2923年首次日食。日食的形成原因是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答案】反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河边景物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看到河里一幅幅美丽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日食的形成原因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反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2分)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响起省运会主题曲《最美的相逢》。距离舞台远近不同的观众听到同一个声音的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响度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音色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响度;音色。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响起省运会主题曲《最美的相逢》。距离舞台远近不同的观众听到同一个声音的强度不同,能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6.(3分)物理实践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如图1所示。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水的沸点为  98 ℃,此时大气压可能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在图3所示情景中, 甲 是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
【答案】98;低于;甲。
【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认清分度值,再读数;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解答】解: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因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故如图4。
故答案为:98;低于;甲。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2m
B.唱完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50s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是60℃
D.一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5m/s
【答案】B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B、唱完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50s。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是约为40℃。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故选:B。
8.(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  )
A.15:8 B.8:15 C.5:6 D.6:5
【答案】C
【分析】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v=可得:
t甲:t乙=:=×=×=5:5。
故选:C。
9.(2分)下列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答案】D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或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A不合题意;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B不合题意;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慢了蒸发;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
故选:D。
10.(2分)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田径比赛中,来自郑州队的周仪琳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少年乙组女子冠军。下列关于周仪琳百米赛跑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
D.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km/h
【答案】C
【分析】(1)知道百米跑的成绩,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周仪琳的平均速度。
(2)在百米跑中,周仪琳越跑越快,所以前50m用的时间不一定为全程用时12.5s的一半(6.25s),每秒通过的路程也不都相等。
【解答】解:AB、周仪琳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并不相等;
CD、由题意可知,因此路程s=100m,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v===8m/s,D错误。
故选:C。
11.(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0°角射向镜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5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
C.反射角是40°
D.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增大20°
【答案】A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ABC、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50°=40°,故A正确;
D、当入射角增大10°时.故D错误。
故选:A。
1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200~600次,所以人耳能听到蚊子翅的声音
【答案】D
【分析】(1)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
(3)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小。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A、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零;
C、一般情况下,比如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就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
D、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即蚊子的振动频率为200Hz~600Hz,故D正确。
故选:D。
(多选)13.(2分)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C.“姑苏城外就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的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D
【分析】A、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
B、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C、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D、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是运动的,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C、“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分辨出是钟声,故C正确;
D、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故D错误;
故选:AD。
(多选)14.(2分)甲、乙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直线,在t=12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乙的速度总是大于甲
B.两物体在t=12s时相遇
C.甲物体做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D.甲物体做匀速运动,乙物体做变速运动
【答案】BD
【分析】(1)在s﹣t图中,线的倾斜程度可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2)在s﹣t图中,两线相交的点表示物体相遇;
(3)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CD、由图可知,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正确;
A、在s﹣t图中,乙的运动图像的倾斜程度在开始阶段大于甲的倾斜程度,后来,即乙后来的速度小于甲是速度;
B、由图可知,甲,即甲,故B正确。
故选:B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一束激光自左边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射来,如图甲所示,现要利用一块平面镜把这束激光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去
【答案】
【分析】(1)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根据光从左边与水平面成30°角射来,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去,即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然后得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度数,可即可计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答】解:一束激光自左边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射来,利用一块平面镜把这束激光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去,即为法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
因为入射光线AO与水平面成30°角,反射光线OB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
所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间的夹角∠AOB=180°﹣30°=150°
反射角∠BOC=150°×=75°
因为法线OC与镜面MN垂直,
所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BON=90°﹣75°=15°,如下图所示:
16.(2分)请在图中作出烛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光路图。
【答案】。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解答】解:烛焰最上面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A,烛焰最下面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B,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5分,第19题6分,共17分)
17.(6分)小花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v= ;组装器材时,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合适的坡度 时间 (填物理量名称)。
(2)由图1可知,图中AC段的距离为sAC= 80.0 cm,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 0.5 m/s。
(3)通过小花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在图2所示图像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C 。
【答案】(1)v=;时间;(2)80.0;0.5;(3)大于;(4)C。
【分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或是过小;
(2)(3)根据斜面的刻度尺可以读取小车运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v=可以求取平均速度;
(4)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
【解答】解:(1)实验原理为v=;
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合适的坡度。因为坡度太大,时间太短不方便测量时间;
(2)由图可以得sAC=80.0cm。sBC=40.0cm=3.400cm,tBC=tAC﹣tAB=2.4s﹣2.6s=0.5s,VBC=;
(3)小车的平均速度VAC=,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可以判断图像C为其v﹣t图像。
故答案为:(1)v=;时间;0.4;(4)C。
18.(5分)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处于  被测物质的中部 位置。
(2)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受热均匀 。
(3)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60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温度不变 。
(4)实验完毕后,小明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发现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1)被测物质的中部;(2)受热均匀;(3)60;温度不变;(4)不能。
【分析】(1)在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侧壁接触;
(2)水浴法是指将待加热的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
(4)水沸腾需要达到沸点,并持续吸收热量。
【解答】解:(1)安装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质充分接触,则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处于被测物质的中部位置;
(2)水浴法是指将待加热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加热,其目的是可以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3)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4)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但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被测物质的中部;(2)受热均匀;温度不变。
19.(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不发生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由此可初步得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2)为了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你在实验时采取的方法是  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 。
(3)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所示,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就此得出普遍结论。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需要多次改变  B 。
A.平面镜的位置
B.入射光的方向
C.纸板 A、B的角度
入射角 反射角
60° 60°
(4)如果你想从镜子中看到小明的眼睛但不想让小明看到自己的眼睛,你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做到。
【答案】(1)不发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3)不能;B;(4)不能。
【分析】(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为了保留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
(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结论;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答】解:(1)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所以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反射光线;
(2)为了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可以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
(3)分析表中数据,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因此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从而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4)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不发生;反射光线;(2)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B;(4)不能。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9分,第21题10分,共19分)
20.(9分)小红周末去“胖东来”商场8楼购物,每层层高为3m。小红先乘坐电梯到达六楼,然后通过楼梯步行到达8楼。电梯从1楼运行到4楼,因上下乘客,电梯在4楼停了20s;小红步行上楼梯的速度为0.4m/s,路程为10m
(1)在商场里,当乘客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时,以商场地面为参照物 运动的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2)电梯从1楼运行到4楼需要的时间。
(3)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运动的;
(2)电梯从1楼运行到4楼需要的时间为3s;
(3)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5m/s。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根据题意求出从1楼运行到4楼高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电梯从1楼运行到4楼需要的时间;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红步行上楼梯的时间,根据题意求出全程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电梯上升时,乘客相对于商场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乘客是运动的;
(2)根据题意可知,从1楼运行到4楼高度s=4×3m=9m,
由v=可知==3s;
(3)由v=可知==25s,
小红全程的路程s总=9m+10m+6×3m=25m,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总=3s+20s+3s+25s=50s,
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v全===0.5m/s。
答:(1)运动的;
(2)电梯从4楼运行到4楼需要的时间为3s;
(3)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5m/s。
21.(10分)国庆期间,小明爸爸自驾带小明到登封少林寺游玩。途径行驶缓慢路段时,小明爸爸在某一时刻鸣笛(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根据以上条件计算下列问题:
(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求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多少米?
(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求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答案】(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10m;
(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40m;
(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25m。
【分析】根据s=vt计算3s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3s=1020m,
(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
(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根据s=vt计算汽车在3s内行驶的路程,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
(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根据s=vt计算汽车在3s内行驶的路程,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
【解答】解:3s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3s=1020m,
(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d4=×s声=×1020m=510m;
(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汽车在3s内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8s=60m,
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d2=×(s声+s车)=×(1020m+60m)=540m;
(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汽车在7s内行驶的路程s车′=v车′t=10m/s×3s=30m,
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d3=×(s声+s车′)=×(1020m+30m)=525m。
答:(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10m;
(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40m;
(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25m。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贺州市富川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上海市金山区2022-2023高三下学期二模测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