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二片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九年化学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片区联考九年级期中试卷
化学学科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1.下列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氖气灯通电发红光 B.水结成冰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D.过氧化氢分解
2.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C.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马桶
D.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凭借水体自净能力重复使用
3.“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A. B. C. D.
4.“推理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D.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所以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5.“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尖在氧气中点燃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笔尖中含有碳元素
B.墨汁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和炭黑,所以墨汁属于纯净物
C.墨棒加水在砚台上研磨可得墨汁,说明墨棒的硬度小于砚台
D.宣纸制作过程中有道工序是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过程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熄灭酒精灯 D.固体药品的取用
7.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氮气三瓶气体的最佳正确方法是(  )
A.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B.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用燃着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分别加入蒸馏水
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序号 事实 解释
A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 分子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50 毫升水与 50 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 毫升 分子体积变小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9.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探究水的组成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10.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用氯酸钾为原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1.现有七种物质:①清澈的自来水 ②铝丝 ③二氧化硫 ④冰水混合物⑤洁净的空气 ⑥木炭粉 ⑦高锰酸钾。用序号回答: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是属于单质的是 ;
(3)属于化合物的是 ;
(4)属于氧化物的是 。
12.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
③C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若D粒子为原子,则y= .
④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13.水被誉为“生命之源”,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如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是由 组成的。
(3)自来水生产的简要流程可用如图2表示:
①能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的是 (填“过滤池”或“吸附池”);
②吸附池通常加有活性炭,其作用是 ;
③输送到用户家中的自来水 (填“是”或“不是”)硬水。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你的判断: 。
14.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若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
(3)实验室若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通过长颈漏斗往锥形瓶中倒水,若观察到 现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4)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的“湿化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导管 a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C.通过该装置可以控制输出氧气的速度
(5)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15.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A ;B ;C ;E 。
(2)写出下列转化的符号表达式:①A→B ;②B→E ;
16.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利用科学技术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
【资料】金属镁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炭黑。
(1)实验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图甲中使用的密闭容器体积为200mL,第一次实验中实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30mL。
①通过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用百分数表示)。
②计算发现,所得结果比理论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
③若将所使用的红磷改为镁条,则测得的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图甲装置比教材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3)调整操作后重新实验,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
①在t1到t2时刻间曲线有一段上升过程,原因是 。
②在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原因是 。
试卷第2页,共6页
1.D
【详解】A、氖气灯通电发红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水结成冰,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节约用水,采用减少饮水量的方法是不合适的,错误;
B、应增大植树造林的面积,改善空气质量,错误;
C、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马桶,能“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正确;
D、不能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应处理达标后排放,错误。
故选C。
3.B
【详解】水由水分子构成,该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因此B图所表示的分子为水分子;故选B.
【点评】根据所提供的图片及文字信息,分析信息中与答题相关的信息,完成答题体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D
【详解】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正确;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选项正确;
D、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但是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笔尖在氧气中点燃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笔尖中含有碳元素,故A说法正确;
B、墨汁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和炭黑,所以墨汁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错误;
C、墨棒加水在砚台上研磨可得墨汁,说明墨棒的硬度小于砚台,故C说法正确;
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宣纸制作过程中,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属于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该过程利用了过滤的原理,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的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正确;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错误;
D、把铁钉放入试管时,要将试管横放,将铁钉放在试管口,然后缓慢竖立试管,使铁钉缓慢滑到试管底部;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空气、氧气、氮气三种气体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但是在氮气和空气中都会熄灭,故不能鉴别氮气和空气,故错误;
C、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在氮气中会熄灭,故正确;
D、三种气体中分别加入蒸馏水都无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C。
8.B
【详解】A、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是因为CO2分子很小,故A错误;
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咋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B正确;
C、50 毫升水与 50 毫升乙醇混合,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乙醇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C错误;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实验过程中,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故选项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热水中的液体变红色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选项C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D
【详解】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选项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B、时间较短的是高锰酸钾,选项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不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选项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以看出,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氧气时,产生氧气量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宜选用氯酸钾为原料,选项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1)①⑤⑥
(2)②
(3)③④⑦
(4)③④
【详解】(1)①自来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②铝丝中只含有铝,属于纯净物;
③二氧化硫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④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属于纯净物;
⑤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
⑥木炭粉中含有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⑦高锰酸钾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则属于混合物的为①⑤⑥。
(2)②铝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③二氧化硫中含有硫、氧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
④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
⑦高锰酸钾中含有钾、锰、氧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
则属于单质的为②。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属于化合物的为③④⑦。
(4)二氧化硫、水中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填③④。
12. 9 40.08 BC Cl- 8 B
【详解】①元素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9.由图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②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故图中BC是同种元素。
③C粒子是氯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数多1,故是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氯离子,表示为Cl-。若D为原子,则y=18-2-8=8
④粒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故A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
13.(1) 氢气##H2
(2)氢、氧元素
(3) 过滤池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是 取少量水加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肥皂水,若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则为硬水
【详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试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则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3)①过滤能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③由于净水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则自来水为硬水;
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产多浮渣,则说明其为硬水。
14.(1) A E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实验结束后立即清洗试管(合理即可)
(3) 过氧化氢水+氧气 水柱液面不下降
(4)AB
(5) A D
【详解】(1)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未待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氧气等。若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实验结束后立即清洗试管或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等。
(3)实验室若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应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通过长颈漏斗往锥形瓶中倒水,若观察到水柱液面不下降现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4)A、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则a导管连接供氧钢瓶,则a端为气体输出端,使氧气从b端流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经过水里的氧气越多,产生的气泡越多,则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B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该装置不能控制输出氧气的速度,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点睛】本题考查气体制取,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
15.(1) KMnO4 O2 MnO2 Fe3O4
(2)
【分析】A为暗紫色固体,则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而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D为高锰酸钾;F与B混合后能生成氧气,则F为过氧化氢,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KMnO4,B为O2,C为MnO2,E为Fe3O4。
(2)①A→B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②B→E的反应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16.(1) 白烟
(2) 15% 红磷少量,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偏大 环保,结果更准确
(3) 红磷燃烧放热 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气压恢复
【详解】(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①由于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②结果偏小,可能原因为红磷少量,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有气体进入集气瓶中,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等。
③镁燃烧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二氧化碳,则会使结果偏大。
④图甲不需要将红磷在外面点燃,既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环保,同时整个过程装置均密闭,结果更准确。
(3)①红磷燃烧放热,则刚开始时装置中的压强增大;
②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且最终恢复到大气压,是因为打开了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装置中的气压恢复。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3-2024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