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初中第一教研片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秘密*启用前
诏安县初中第一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我国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箔压制 B.纸张剪裁
C.云锦织造 D.腐乳发酵
2.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的氮气体积分数、以上的氧气、还有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属于纯净物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3.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根据分析证明:健康人的头发每克约含铁、锌~、铝、硼等。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A.离子 B.中子 C.分子 D.元素
4.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加速变革”;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一水多用使用循环水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5.“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硅元素翻译成“矽(xi)”,硅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SI B.Gi C.Si D.S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燃烧生成了水 B.木炭:发出明亮白光
C.铁丝: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产生大量白烟
7.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核污水中含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A.属于金属原子 B.核电荷数为
C.相对原子质量为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8.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9.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广口瓶存放液体 D.点燃镁条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 验 方 案
实验 目的 证明呼出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 运动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 空气 B 二氧化硫 C 红磷 D 五氧化二磷 E 水 F 氧气 G 氮气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3)在氧气中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4)属于混合物的是 ;
(5)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是 ;
12.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人们将煤加工成“煤气”,用作各种工业炉和居民家用的加热燃料。其实煤气不是“煤的气体”,而是一氧化碳的俗称。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使用煤气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人会在不知不觉中中毒死亡;而且一旦遇明火或电火花,还极易引起爆炸。有人说“可以放一盆水吸收泄漏的煤气”,这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因为煤气既不能溶于水,常温下更不与水反应。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煤变成煤气属于 变化。
(2)在上述有关煤气的叙述中。
可归纳出煤气的化学性质:① ,② ;
可推断出煤气的物理性质:① ,② ;
煤气的用途: ,煤气燃烧的现象: 。
1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1)十里桂花飘香: 。
(2)衣服阳光下晒干: 。
(3)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容易晒干: 。
(4)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
(5)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
14.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实验室中不需加热就可制取氧气的反应: 。
(2)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
(3)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
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 ;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图1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②实验乙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2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
17.氟化钠、氟硅酸钠等含氟化合物有利于预防蛙牙。下图为相关元素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氟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中子数为 。氟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
(3)C有 个电子层,次外层有 个电子;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是 (填字母)。
18.【探究一】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装置B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放入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选填“a”或“b”)处。
(4)装置G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塑料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 ,药品加入完毕后,要使反应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是 。
【探究二】探究氧化铁是否像二氧化锰一样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均控制相同):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实验Ⅰ 1.2g KClO3 T1
实验Ⅱ 1.2g KClO3、0.5g MnO2 T2
实验Ⅲ 1.2g KClO3、0.5g Fe2O3 T3
(5)请写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6)若T3 (选填“>”、“=”或“<”)T1,说明氧化铁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7)若要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可以通过用比较T3与T2的大小,还可以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量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试卷第4页,共6页
1.D
【详解】A、金箔压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纸张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云锦织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腐乳发酵过程中有微生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D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空气和人造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详解】A、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故B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人造空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空气中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3.D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健康人的头发里的“铁、锌、铝、硼”等不是以单质、分子、中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锌、铝、硼”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4.C
【详解】A、一水多用,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不利于保护水资源,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或排放才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河流中磷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故选:C。
5.C
【详解】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若只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这个字母必须大写;若用两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硅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i。
故选C。
6.A
【详解】A、生成了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由图可知,氚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属于氢元素的原子,是非金属原子,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1,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氚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不符合题意;
D、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选项错误;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
答案为:C。
9.D
【详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细口瓶存放液体而不是广口瓶,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点燃镁条,可用坩埚钳夹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A、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可证明呼吸气体中氧气比吸入空气的氧气含量少,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五氧化二磷,产生压强差,水倒流占据消耗氧气体积,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向左推注射器,容器内气压增大,水中导管液面上升,向右拉注射器,容器内气压减小,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均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浓氨水在A烧杯中,酚酞溶液在烧杯B中,结果B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可证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F B C A E
【详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2)题干物质中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则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红磷;
(4)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5)水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
【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2.(1)化学
(2) 具有可燃性 有毒 不溶于水 无味 作燃料 产生蓝色火焰
【详解】(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煤气,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使用煤气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人会在不知不觉中中毒死亡;而且一旦遇明火或电火花,还极易引起爆炸。有人说“可以放一盆水吸收泄漏的煤气”,这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因为煤气既不能溶于水,常温下更不与水反应。由此可知,煤气具有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有毒,具有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无味,煤气的用途:作燃料,煤气燃烧的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13.(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分子间间隔变大
(5)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详解】(1)十里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衣服阳光下晒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从衣服上运动到空气中,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填:分子间间隔变大;
(5)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填: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14.(1)
(2)
【详解】(1)实验室中不需加热就可制取氧气的反应,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生成物为二氧化碳,碳和氧气点燃可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5.(1) 元素 原子 分子
(2) 二氧化碳##CO2 氯化钠##NaCl
(3) Al 8 Mg2+
【详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①填元素,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故②填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③填分子,故填:元素、原子、分子;
(2)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二氧化碳或CO2、氯化钠或NaCl;
(3)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其元素符号为Al,乙图中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丙图所示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2,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故填:Al、8、Mg2+。
16.(1) 氧气浓度不同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化合
(2)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将棉芯提出烧杯
【详解】(1)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说明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
②实验乙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可以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则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棉芯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棉芯提出烧杯,使棉芯与氧气接触。
17.(1) 非金属 19.00 10 质子数不同
(2) 得 阴
(3) 3 8 D
【详解】(1)氟元素汉字名称中含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19.00-9=10,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非金属、19.00、10、质子数不同;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填:得、阴;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C有3个电子层,次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是D,故填:3、8、D。
18.(1) 酒精灯 水槽
(2) 分解
(3)a
(4) 过氧化氢溶液 用手攥紧塑料管的下端,使液体和固体接触
(5)
(6)<
(7)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体积的多少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是水槽;
(2)装置B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放入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制取氧气以制取氧气,说明是高锰酸钾法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氧气从b口进,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
(4)由图可知用G可代替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所以液体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
药品加入完毕后,要使反应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是:用手攥紧塑料管的下端,使液体和固体接触,二氧化锰即可催化过氧化氢;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
(6)若氧化铁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则反生反应所需温度低于不加催化剂时分解的温度,故应T3<T1;
(7)若要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可以通过用比较T3与T2的大小,还可以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量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常德市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无听力音频 无听力原文)

下一篇: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