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邗江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学科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和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2.紫薯中富含的硒被誉为“抗癌大王”,这里的“硒”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3.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小明的以下家务劳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扫地抹灰 B.摘菜洗菜 C.淘米下锅 D.烧火做饭
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 B.氧气 C.氯化钠 D.金刚石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H2O C.H2CO3 D.KMnO4
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氧气可以支持燃料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一定剧烈
7.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空隙减小
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试管口塞橡胶塞 B.点燃酒精灯
C.过滤 D.取氧化铜
9.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Mg+2HCl=MgCl2+H2↑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2HgO2Hg+O2↑
D.CaO+H2O=Ca(OH)2
10.下列图标中,属于“严禁烟火”标志的是
A. B. C. D.
11.化合物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3O22CO2+4H2O。推断X的化学式是
A.CH4O B.C2H4O C.CH4 D.C2H4
12.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钙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
B.钙离子的符号为Ca2–
C.钙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
D.钙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0
13.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14.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荷叶碱由43个原子构成
B.荷叶碱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荷叶碱中含有O2分子
D.荷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变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灭火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1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
B.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守恒观:2g氢气和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g水
1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图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图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3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氢元素
D.图4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19.我国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为CO+H2OH2+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20.工业上用NO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理论上,、足量可以将NO、全部转化为
D.工业上,30kg NO生产得到42 kg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扬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1)扬州美食,风味独特。
①大煮干丝属淮扬菜系的代表菜之一,干丝富含钙、铁、锌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
②食盐是常用的咸味剂,加碘盐中含少量的碘酸钾,可适量补充碘元素,预防 疾病。
(2)扬州漆器,隽秀精致。
朱漆由生漆和红色硫化汞(HgS)调和而成。Hg和硫磺(S8)加热化合可生成Hg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朱漆经调和后,需透过细纱布,以除去其中较大的固体颗粒,该操作的名称为 。
(3)扬州铜镜,精美华贵。
扬州是唐代铸镜中心城市之一、唐镜表面有一层耐腐蚀的二氧化锡(SnO2)。SnO2是由SnO在空气中受热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扬州建筑,古朴清幽。
①《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烧制青砖的方法,其中载有“灌水其上”“水火既济”。相关反应为水蒸气与灼热的碳生成CO和一种气体单质,该气体单质的化学式为 。
②古代建筑工匠常用糯米灰浆粘合墙砖,糯米灰浆由糯米汁、熟石灰和砂土等混合制成。熟石灰[Ca(OH)2]由钙离子和 (填离子符号)构成。
③“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是铜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的产物,空气中参与该反应过程的物质除了O2以外,还有 (填化学式)。
22.水是宝贵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1,电解水通常用直流电,图中正极是 端(填“A”或“B”)。电解水时生成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 ,该实验说明组成水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自然界不存在“绝对纯净”的水
B.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水处于不断循环中
C.水易溶解许多物质,因而水也易被污染
D.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可持续不断大量开采
E.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2:
①实验室进行操作X时,需要烧杯、 、玻璃棒等玻璃仪器;试剂A的名称是 。
②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消毒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杀菌消毒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向净化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水在煮沸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而加热到更高温度时,水蒸气会发生分解反应,这两个过程存在的差异是 。
23.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
(1)①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O2,图1仪器中需选用的是 (填字母),仪器D的名称为 。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发生装置应与 (填“a”或“b”)导管相连。
(2)某同学对铁丝燃烧实验进行了简化设计(如图3),简述该实验设计的优点 。
(3)①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使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CO2,原因是 (已知CaSO4微溶于水)。
②实验室用图4装置制备CO2,块状石灰石应放在 (填“试管底部”或“多孔隔板上”),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收集完CO2后, (填操作),反应随后停止。
(4)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如图5),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某同学进行该实验操作时,观察到上面的蜡烛先熄灭,其操作错误可能是 。
(5)如图6所示,向燃烧器内通入CH4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再从进口A分别通入CO2、N2、He,改变通入的三种气体用量,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通入的CO2、N2、He在混合器中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CO2 N2 He
体积分数/% 17.65 27.15 23.84
三种气体中灭火效果最好的是 (填化学式)。
24.氢气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能源。
(1)图1是通过热化学循环用硫化氢气体(H2S)制备氢气的模拟工艺流程。
①HI在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写一种)。
③硫化氢气体制备氢气时生成两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制取氢气,其主要过程如图2图所示。
①写出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整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 能的转换。
②过程Ⅱ中生成了氢气和 (填化学式)。
③光解水法与电解水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 。
25.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如传感技术可以使实验更加直观准确。请回答以下实验中有关问题。
【实验一】研究主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用图1装置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 。
(2)已知:2Cu+O22CuO。图2实验中,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与图1实验相比,图2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
(3)图-2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190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60mL刻度处,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实验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若要得到该实验结果,至少需要铜粉的质量为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01g。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g/L)。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图1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1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其中X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3中DE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实验二】研究主题:用滤纸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时,适合的酒精溶液的浓度范围大致是多少?
【已知】①酒精溶液的浓度=×100%;
②滤纸的着火点约为130℃;
③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g/mL,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步骤】按下表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滤纸,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所得数据绘制成如图4所示的曲线。
实验编号 无水酒精的体积 水的体积
① 10mL 5mL
② 10mL 10mL
③ 10mL 15mL
④ 10mL 20mL
⑤ 10mL 30mL
(5)写出该实验中酒精(C2H6O)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7)实验③大约在 s时酒精燃尽,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
(8)根据图4分析,用滤纸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为确保实验成功,所用酒精溶液的浓度范围大致是28.6%≤ω≤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反思提高】
(9)实验⑤的曲线与其他4个实验的曲线比较后,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10)用实验②的酒精溶液实验时,将滤纸紧紧揉成一团,最后滤纸被烧成灰烬,所以用浓度较大的酒精溶液成功完成“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应该 。
试卷第2页,共9页
1.C
【详解】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虽然排放到高空,但是还是排到了空气中,没有减少污染物,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可以减小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试题分析:紫薯中富含的硒是指表示宏观概念的元素,表示表示微观的微粒。故选A.
考点:基本概念
3.D
【详解】A、扫地抹灰,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B、摘菜洗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C、淘米下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D、烧火做饭过程中,燃烧产生新物质,米做成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B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O2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H2O是由氢元素、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选项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氢、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KMnO4是由锰、钾、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可以依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6.C
【详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A选项说法正确;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可支持燃烧,说明其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一定剧烈,如铜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现象不剧烈,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7.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把石油气液化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选项解释合理;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B选项解释合理;
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C选项解释不合理;
D、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D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A
【详解】A、用橡皮塞塞住试管时,左手拿着试管,右手拿着带导管的橡皮塞,再用力旋转塞进橡皮塞,故A选项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发火灾,故B选项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C选项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故D选项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D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反应类型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理解它们的概念,了解分类的依据,掌握它们间区别和联系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10.A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为严禁烟火标志,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为危险爆炸物标志,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为禁止吸烟标志,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11.A
【详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
故选:A。
12.D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A说法错误;
B、钙离子的质子数为20,核外电子数为2+8+8=18,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B说法错误;
C、钙离子是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因此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钙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4,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钙的原子序数为20,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钙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0,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A、由于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来切割玻璃,故A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相符;
B、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作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故B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相符;
C、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作电极,故C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相符;
D、由于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所以可用作氮肥,与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无关,故D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不相符。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B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荷叶碱由分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荷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荷叶碱中不含氧气,则不含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的质量分数=,其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12×19):(1×21):14:(16×2)=228:21:14:32,碳元素的质量比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5.B
【详解】A、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水灭火,是利用了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用水灭火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图书档案着火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应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16.C
【详解】A.试管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试管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却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最高达到100℃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③一定不会燃烧。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①②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由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D
【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B说法正确;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C说法正确;
D、 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2g氢气和2g氧气充分反应,氢气过量,生成水的质量小于4g,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8.B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能达到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不能达到目的;
C、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故C能达到目的;
D、b中铁只与氧气接触时不生锈,a中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时生锈,说明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故D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9.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水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1个氢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0.C
【详解】A、反应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与 O2 的分子数之比为2:1,选项错误;
B、转化过程中,反应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有0变为-2,选项错误;
C、由图知,反应①②循环发生,故理论上O2、H2O足量可以将NO、NO2全部转化为HNO3,选项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NO全部转化为HNO3,硝酸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一氧化氮,则,选项错误。
故选C。
21.(1) Zn、Fe 甲状腺
(2) 过滤
(3)
(4) H2 OH– H2O、CO2
【详解】(1)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锌和铁属于微量元素;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适量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疾病;
(2)Hg和硫磺(S8)加热化合可生成HgS,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可以将固体、用途分离,故将较大的固体颗粒与小颗粒分离,是过滤操作;
(3)SnO2是由SnO在空气中受热生成,即SnO与氧气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nO2,故方程式为:;
(4)水蒸气与灼热的碳生成CO和一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单质中含有氢元素,为氢气,化学式为:H2;
Ca(OH)2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离子符号为:OH–;
Cu2(OH)2CO3含有铜、碳、氢、氧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一定也含有中四种元素、氧气只提供氧元素,故还有空气中的物质提供了碳氢元素,由此可知水和二氧化碳也参加了反应,化学式分别为:H2O、CO2。
22.(1) B 2:1 H、O
(2)ABCE
(3) 漏斗 活性炭 +6 Fe(OH)3 化学 硬水 煮沸
(4)水煮沸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蒸气加热到更高温度时发生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
【详解】(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由装置图可知,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故B端是电源的正极。电解水时生成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元素符号分别为H、O。
(2)A、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可溶性或不溶性的杂质,都属于混合物,因此自然界不存在“绝对纯净”的水,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在自然界中,水以雨、雪等形式存在,即不同状态的水处于不断循环中,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易溶解许多物质,因而水也易被污染,故C选项说法正确;
D、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资源有限,应合理开采,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E、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E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E。
(3)①操作X是分离难溶性的泥沙和水的操作,应为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烧杯、漏斗、玻璃棒等仪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试剂A的名称是活性炭。
②高铁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解得x=+6,故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及化学式书写原则可知,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H)3。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向净化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硬水。在煮沸的过程中,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水煮沸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水蒸气加热到更高温度时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这是这两个过程存在的差异。
【点睛】本题考查知识较为综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3.(1) 2H2O22H2O+O2↑ ACDF 长颈漏斗 b
(2)一段时间内能够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氧气,使铁丝燃烧现象更明显(或操作简单,直接产生氧气)
(3)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多孔隔板上 关闭止水夹
(4) 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将二氧化碳直接倒向上面的蜡烛
(5)CO2
【详解】(1)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O2,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图1仪器中需选用的是ACDF。仪器D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氧气,为方便将装置内的水排出,氧气应从短管进入,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与b导管相连。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产生氧气,故该实验设计的优点能够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氧气,使铁丝燃烧现象更明显,并且操作简单。
(3)①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不使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CO2,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实验室用图4装置制备CO2,块状石灰石应放在多孔隔板上,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收集完CO2后,关闭止水夹,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无法导出,试管内气压增大,挤压试管内的稀盐酸,将其压入长颈漏斗的内,使得隔板上的石灰石和稀盐酸分离,从而使反应停止。
(4)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某同学进行该实验操作时,观察到上面的蜡烛先熄灭,其操作错误可能是将二氧化碳直接倒向上面的蜡烛。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火焰刚好熄灭时,所需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小,说明三种气体中灭火效果最好的是CO2。
【点睛】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取及气体性质的探究。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
24.(1) 分解反应 I2或H2SO4
(2) 化学 H2O2 节约能源
【详解】(1)①HI在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为HI反应生成H2和I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②反应室中生成的H2SO4可以再参加吸收室中的反应;产品室中生成的I2可以再参加反应室中的反应,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SO4和I2。
③硫化氢气体制备氢气时生成两种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H、S,生成物中含H、S,则产物为H2和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由微观图示可知,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水在催化剂的催化和太阳光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整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换。
②由微观图示可知,过程Ⅱ中生成了氢气和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
③光解水法与电解水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不需要通电,节约能源。
25.(1)装置的气密性
(2) 使铜粉与装置内氧气充分反应 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更准确(或避免图1实验中生成的P2O5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 20% 由消耗的氧气体积为50mL可知,氧气的质量m=ρV=1.4g/L×50×10-3L=0.07g,设至少需要铜粉的质量为x,,解得x=0.28g,故若要得到该实验结果,至少需要铜粉的质量为0.28g。
(4) 温度 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中使装置内压强变大
(5)C2H6O+3O22CO2+3H2O
(6)滤纸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后燃烧起来放热
(7)14(或13~15之间的数值)
(8)44.4%
(9)可燃物的浓度需要达到一定值
(10)将滤纸展开或抖动
【详解】(1)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用图1装置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图2实验中,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使氧气和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与图1实验相比,图2实验的优点是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3)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消耗氧气,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活塞移动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即氧气体积为60mL-10mL=50mL,装置内空气的总体积为硬质玻璃管内空气体积和反应前注射器前端空气体积的总和,即空气总体积为190mL+60mL=250mL,故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20%。计算过程见答案。
(4)①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当氧气完全反应,红磷熄灭,装置内温度逐渐降低恢复至室温,故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
②图3中DE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中使装置内压强变大。
(5)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22CO2+3H2O。
(6)实验①水的体积较少,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水全部蒸发,温度持续升高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温度进一步升高。
(7)当温度下降时说明燃烧停止,从图中看出,12s之后温度出现最高点,16s时温度明显下降,温度最高点范围约在13~15s之间,所以13~15之间的数值填入。
(8)滤纸②③④可以满足酒精燃烧而滤纸不燃烧,酒精的最大浓度应小于实验②的酒精浓度,实验②酒精的质量为0.8g/mL×10mL=8g,实验①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100%≈44.4%。
(9)实验⑤酒精不燃烧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偏低,所以对物质燃烧条件得到的认识是可燃物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才能燃烧。
(10)用浓度较大的酒精溶液成功完成“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应该将滤纸展开或抖动,加快热量的散失,起到降温的作用,帮助实验的完成。
【点睛】本题考查测定空气氧气含量及物质燃烧的实验探究,有一定难度,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西安市名校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7.7花园分层练习-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