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四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期中(11月)
化学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橙汁 B.伐树木 C.融冰块 D.铁生锈
2.给烧杯加热时,垫上陶土网的作用是
A.加快反应 B.减慢反应
C.在铁圈上容易放平仪器 D.使烧杯均匀受热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光合作用 B.汽车尾气 C.火力发电 D.工厂废气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的元素符号为SI B.硅元素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g D.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5.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熄灭酒精灯
6.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关于巢湖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巢湖水的物质类别是混合物
B.为检验净化后的巢湖水是否为软水,可向其中加入肥皂水
C.水的净化过程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利用了活性炭的化学性质
D.将巢湖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水体内的杂质沉淀
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的氧化铁
B.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生成大量白色气体
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8.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 水银体温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分子不断运动
C 冬天水泥路间的缝隙变大 温度降低,原子变小
D 氧化汞受热分解 原子可分
A.A B.B C.C D.D
9.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是混合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C.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1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记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A.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B.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
C.~时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被大量消耗
D.若在前打开止水夹,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花瓷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瓷器。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中主要含有氧化钴(CoO),钻的元素符号为Co,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镍元素同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Co、N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1)镍元素与钴元素是不同种元素,原因是 。
(2)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 ,一个钴原子比一个镍原子少一个 (填“电子”或“中子”) 。
(3)镍原子与钴原子有相同的 ,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4)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1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mL空气(活塞拉至30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mL。
(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 , (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
(4)若测量值比理论值偏小,则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15.聪聪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将水净化,然后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 ,其中所填仪器的作用是 。
(2)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聪聪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经过操作③以后,聪聪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 g 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B中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3)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
【实验拓展】
化学兴趣小组继续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序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 20mL 淀粉0.5g m
2 20mL 二氧化锰0.5g n
(4)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 ;若,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
(5)兴趣小组同学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 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但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 有关。
17.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kg,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kg。
(1)求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已知X原子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求X原子的电子数。
试卷第2页,共6页
1.D
【详解】A、榨橙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
B、伐树木,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
C、融冰块,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
D、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D
【详解】烧杯由于底面积比较大,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陶土网,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故选D。
3.A
【详解】A、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氧气,不会造成污染,故选项正确;
B、汽车的尾气会造成大量一氧化碳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C、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属于烟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D、工厂废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元素信息图中右上角的符号就是元素的元素符号,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选项错误;
B、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14,选项正确;
D、元素信息图正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元素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的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操作正确;
D、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操作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泾河水除了含水外,还含有泥土等其他物质,物质类别是混合物,正确;
B、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或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正确;
C、活性炭起吸附作用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错误;
D、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作用是吸附杂质使杂质沉淀,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描述错误;
B、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生成大量白烟,描述错误;
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描述错误;
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因此氧气具有氧化性,描述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都具有助燃性,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水银体温计的示数发生变化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冬天水泥路间的缝隙变大,是因为温度降低,原子间的间隔变小,但原子大小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原子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有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用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错误;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量筒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所以量筒中的水得作用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正确;
D、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的水将空气排空,避免与氢气混合。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排干净则收集满氢气。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氢气集满,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c点温度最高,说明c点红磷燃烧结束,放出热量最多,分析错误;
B、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分析正确;
C、图中t2—t3时段,是红磷已经燃烧完成,瓶内氧气已几乎被完全消耗,此时温度降低才是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分析错误;
D、由图示可知,t3是装置冷却,若在之前即冷却前打开止水夹,因气体受热膨胀,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分析错误。
故选B。
13.(1)质子数不同
(2) 27 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
(4)
【详解】(1)元素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所以铁元素和钴元素不同是由于其质子数不同;
(2)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位于元素左上角为原子序数,所以钴元素原子序数为27;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钴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为27,铁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为26,因此一个钴原子比一个铁原子多一个电子;
(3)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根据题目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铁原子和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所以两者是化学性质相似的;
(4)当X=13时,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3,因此可知为铝元素,此时失去三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失去三个电子,含有三个单位正电荷,此时表示铝离子,符号为Al3+。
14.(1)铜+氧气氧化铜
(2) 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不能
(3)20%
(4)铜粉不足(或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详解】(1)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 氧化铜;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使铜与氧气充分反应,除去空气中所有的氧气,故填除去空气中所有的氧气;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偏大,使得测得的结果偏小,所以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故填不能。
(3)实验前空气的体积=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50mL+30mL=8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80mL 14mL 50mL=16mL,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若测量值比理论值偏小,则可能存在的原因是铜粉不足不能将氧气全部消耗,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剩余气体的温度高体积膨胀,测得的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差偏小,或装置漏气,装置外的空气进入装置内导致剩余气体的体积偏大,测得的氧气的条件偏小。
15.(1) 过滤 玻璃棒 引流
(2)AC
(3) 硬 看不到浮渣,有较多泡沫
【详解】(1)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A、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符合题意;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会导致滤液飞溅,不会导致滤液浑浊,不符合题意;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符合题意。
故选AC;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操作③是蒸馏,蒸馏水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故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现象为:泡沫多、浮渣少。
16. 氧气##O2 a 过氧化氢水+氧气 过氧化氢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收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比淀粉的催化效果好 温度
【详解】[实验验证]
(1)B产生大量气泡,是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淀粉生成的氧气,所以B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滤渣质量仍为ag;
(2)B是过氧化氢在淀粉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3)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所以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实验拓展]
(4)该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故“待测数据”是指生成25mL氧气所需时间;若a>b,则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说明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25mL氧气所需时间更短;
(5)铜丝加热后,温度较高,可能是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水,故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17.【小题1】解: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小题2】设X原子的质子数约等于x,则X原子的中子数为,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得,解得,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原子的电子数是6;
答:X原子的电子数是6。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3-2024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