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哈工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教学学情检测化学学科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与化学的发展不相关的是
A.燃料的应用 B.药物的合成
C.化肥的生产 D.建筑的艺术设计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灯泡发光
C.烧制彩陶盆 D.钢铁生锈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
4.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C.氦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D.氮气用于化工原料
5.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B.在空气中加热汞:表面生成红色粉末氧化汞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加热:银白色固体燃烧、发红光、放热
6.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硫、呼出气体 B.氯酸钾、冰水混合物
C.氧化汞、过氧化氢 D.石灰石、四氧化三铁
7.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 意外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添加酒精时,引起失火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 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后,胶帽被腐蚀 胶头滴管倒置
D 细口瓶的标签被腐蚀 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化学家与化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拉瓦锡用定量实验,测定出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B.道尔顿创立了分子学说
C.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9.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错误的是
A.石蜡燃烧: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氧化汞受热:氧化汞汞+氧气
C.硫和氧气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一定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C.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的物质
D.化合反应一定生成两种物质
1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颜色、状态、溶解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酸雨、全球气候变暖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D.动植物的呼吸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1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科学思维: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有吸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科学探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其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D.科学态度:实验后及时盖好试剂瓶塞,并放回原处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L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C.给试管加热时,若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使试管炸裂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连接仪器后,先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
14.实验室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
A 空气与呼出的气体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 胆矾与硫 观察颜色
C 铁块和铝块 取相同体积、用手分别掂量一下
D 酒精与水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第一次读数为20mL,倒入部分液体后第二次读数为40mL,经实际测量,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为19mL,则该名同学读数方式先后可能为
A.先平视,后仰视 B.先仰视,后俯视
C.先俯视,后仰视 D.先俯视,后平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2)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 、 等,还伴随能量的变化。
(3)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的目的是: 。
(4)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取氧气,这是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 不同,属于 变化。
17.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课上做过很多实验,有“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制备气体的实验、探究物质含量的实验”,据此,可以将实验A与实验 (填字母)归为一类,依据是 。
A B C D
木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硫燃烧
(2)A、B、D三个实验中都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因此都属于 反应。
18.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在开幕式上,利用虚拟技术制作的烟花取代了传统烟花,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的环保理念。传统烟花中含有金属镁,关于镁有如下信息:
a.银白色的金属
b.密度为1.74克/厘米
c.在空气中表面可迅速氧化
d.加热时,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e.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
f.被誉为“闪光的金属”,常被用来制造闪光剂、照明弹和焰火等
(1)根据文中对镁的相关叙述,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写出加热时镁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1所示。
(1)图1树上的“果子”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2)图2是进行图1中实验的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是银白色固体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写全);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3)A、B、C集气瓶底部均盛有少量水,其中能将水换成细沙的是 (填字母)。
(4)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的原因是 。
20.现有A、B、C、D、E、F六种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只有A、C、E、F是固体,且C和F为白色,E为暗红色,(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C 、D ;
(2)写出实验室中用F制取B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3)A→B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1.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我们对催化剂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1)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
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结论】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③现象为① ,步骤⑥中固体质量为② g。
(3)步骤⑦的目的是: 。
(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拓展探究】
(5)欲比较催化剂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__(不定项选择)。
A.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
B.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
C.催化剂的质量
22.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一中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一般用途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且不与水反应。
(3)欲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4)图二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Ⅲ中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的操作是 ,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 。
23.某化学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何选择“除氧剂”进行探究。图1为实验装置,图2为利用传感器绘制的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注:铜丝与铜质燃烧匙相连)
(1)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加热铜丝点燃红磷时出现的现象是: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光、 、发出黄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写全)。燃烧停止后,打开弹簧夹,因瓶中压强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内水进入集气瓶。
(2)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理论上量筒内的水减少的体积约为 mL。
(3)根据图像分析,两次实验中,可燃物为 (填“红磷”或“白磷”)时,进入集气瓶的水较多;当燃烧停止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填“完全”或“未完全”) 被耗尽。
试卷第6页,共7页
1.D
【详解】A、燃料的应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化学的发展有关,不符合题意;
B、药物的合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化学的发展有关,不符合题意;
C、化肥的生产,化肥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建筑的艺术设计,属于建筑学领域研究范畴,与化学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2.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详解】A、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烧制彩陶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选项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选项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项操作正确;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故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用途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颜色的光用于制霓虹灯,用途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氮气可用于制冷,低温下的超导体用于磁悬浮列车,不是氦气,用途错误,符合题意;
D、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作原料制得氨气,氮气用于化工原料,用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是:白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正确;
B、在空气中加热汞,表面生成红色粉末氧化汞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不产生白烟,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二氧化硫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该选项正确;
B、氯酸钾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该选项错误;
C、氧化汞、过氧化氢均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该选项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四氧化三铁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可能引起失火 ,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不会破裂, 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后,胶帽被腐蚀,可能是由于胶头滴管倒置,药品流到胶帽中,腐蚀胶帽,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D、细口瓶的标签被腐蚀 可能是由于 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液体流到标签上,腐蚀标签,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实验,测定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但没有发现稀有气体,故A错误;
B、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故B错误;
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C错误;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D正确;
故选:D。
9.A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
【详解】A、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正确,故选项正确;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正确,故选项正确;
D、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A、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错误;
B、物理性质一定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错误;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的物质,正确;
D、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 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一定生成一种物质,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说法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不是质量分数约为21%,说法错误;
C、酸雨(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有关)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说法正确;
D、动植物的呼吸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物态变化时有能量的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C、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不能说明其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说法错误;
D、实验后及时盖好试剂瓶塞,并放回原处,说法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实验室取用化学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要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L;故A正确;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容易导致酒精灯爆炸;故B正确;
C、给试管加热时,若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使试管内液体沸腾冲出,导致危险,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连接仪器后,先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故D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取样品,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人呼出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正确;
B、胆矾是白色晶体,硫是淡黄色的,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正确;
C、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因此取相同体积、用手分别掂量一下,铁块比较重,铝块比较轻,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正确;
D、酒精与水都是没有颜色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案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A、先平视读数为20mL,读数准确,后仰视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0mL-20mL),不可能为19mL,不符合题意;
B、先仰视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后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实际体积小于(40mL-20mL),可能为19mL,符合题意;
C、先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后仰视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0mL-20mL),不可能为19mL,不符合题意;
D、先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平视读数为20mL,读数准确,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0mL-20mL),不可能为19mL,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1)有其他物质生成
(2) 放出气体 产生沉淀
(3)防腐
(4) 沸点 物理
【详解】(1)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故填: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能生成其他物质,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故填:放出气体;产生沉淀;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故填:防腐;
(4)工业上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此观察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沸点;物理。
17.(1) D 均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2)氧化
【详解】(1)A、木炭燃烧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探究物质含量的实验;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制备气体的实验;
D、硫燃烧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故将实验A与实验D归为一类,依据是:均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2)A、B、D三个实验中都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故均属于氧化反应。
18.(1) ab##ba ce##ec
(2)镁+水氢氧化镁+氢气
【详解】(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银白色的金属、密度为1.74克/厘米,故填:ab;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在空气中表面可迅速氧化,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故填:ce;
(2)加热时,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镁+水氢氧化镁+氢气。
19.(1)二氧化硫##SO2
(2) 剧烈燃烧、放热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C
(4)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
【详解】(1)图1树上的“果子”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
(2)图2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产生的现象是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硫,不能换成细沙,铁丝燃烧实验中可以将水换成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4)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的原因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
20.(1) Hg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或KClO3KCl+O2
(3)分解反应
【分析】B为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则B为氧气;C为白色固体,E为暗红色固体,B(氧气)能与E反应,B(氧气)能转化C,E能转化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为暗红色,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则E为红磷,C为五氧化二磷;F为白色,F能转化为B(氧气),氯酸钾是白色固体,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F为氯酸钾;A是固体,A与B(氧气)能相互转化,A与D能相互转化,B(氧气)与D能反应,汞与氧气加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则A是氧化汞,D是汞。将猜想代入验证,猜想成立。
【详解】(1)C为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D是汞,化学式为Hg;
(2)实验室中用F制取B发生的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分别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KClO3KCl+O2;
(3)A→B发生的反应是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1.(1)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0.2
(3)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4)过氧化氢用水+氧气或H2O2H2O+O2
(5)ABC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详解】(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是不变,故猜想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2)过氧化氢在 CuO 催化作用分解生成水和 O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③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⑥中固体质量为0.2g。才证明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0.2;
(3)步骤⑦是:重复操作步骤②③,目的是为了探究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4)过氧化氢在 CuO 催化作用分解生成水和 O2,反应文字、符号表达式分别为:过氧化氢用水+氧气、H2O2H2O+O2;
(5)比较催化剂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需要控制相同的量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和催化剂的质量,故填ABC。
22.(1) 铁架台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2) 或 氧气不易溶于水
(3)C
(4) 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 澄清石灰水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仪器b是集气瓶,其一般用途是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欲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向上排空气法);
(4)Ⅲ中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的操作是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使氧气与碳充分反应;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3.(1) 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2)36
(3) 白磷 未完全
【详解】(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加热铜丝点燃红磷时出现的现象是: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燃烧停止后,打开弹簧夹,因氧气被消耗,气体减小,瓶中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内水进入集气瓶;
(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量筒内的水减少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理论上量筒内的水减少的体积约为(200mL-20mL)×=36mL;
(3)由图可知,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多,则进入的水较多;由表中分析可知,最终氧气体积分数不为0,白磷燃烧停止后,集气瓶中的氧气未完全被耗尽。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4利率同步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语篇组合专练(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