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为保护环境,把废旧电池深埋处理
B.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为节约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然料
2.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A B.B C.C D.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B.煤气泄漏,应关阀开窗
C.煤炭脱硫,可防止酸雨 D.金属回收,使资源再生
4.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
A.对鉴别的认识 B.化学与生活
①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②用水可鉴别食盐和氢氧化钠固体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 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②用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③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净水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安全
①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车用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A.A B.B C.C D.D
5.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  )
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6.下列选项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沼气
7.自动灭火砖是在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建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8.已知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水浴加热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于水浴加热
C.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D.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
9.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10.“绿色环保”的理念已成社会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用共享单车出行 B.在水源地用网箱养鱼
C.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D.使用太阳能路灯
1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12.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膜法可淡化海水,其原理与过滤的原理相似,都是选择合适的孔径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粒子(或颗粒)分开
B.近年来海水因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增加而酸化。因为这些氧化物溶于海水中会使海水pH值增大
C.海水制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将镁离子沉降聚集
D.海水酸化严重将影响珊瑚和其他分泌碳酸钙的海洋生物生存,因为海水氢离子的浓度增加,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钙外壳会遭到破坏
二、非选择题
1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
14.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红磷的着火点是26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现象   (填序号)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现象   (填序号)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15.“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灭火原理,针对蜡烛熄灭原因展开了探究。
(1)(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   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扇子扇灭,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她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   ,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2)(探究二)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石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向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错论)蜡烛吹就灭的原因是   
(3)(实验分析、讨论)
①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作用是   
②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法。
1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实验的创新不仅增添趣味性,还有助于更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1)实验甲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   ;若Y形管右端未出现浑浊现象,原因可能是   。
(2)如实验乙所示,将一定量的红磷、白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红磷   ;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白磷   。据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实验丙中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的液体慢慢流入Y形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   mL蒸馏水。
17.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设计A,C的目的是   。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
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它的   性。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19.2022年3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连云港按下了暂停键。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洗手液、酒精、一次性口罩、温度计、消毒剂等。
(1)日常出行需要佩戴口罩,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防疫情,测体温。体温测量仪功不可没。
①含汞体温计将在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产,因为汞是人体中的   (选填“必需”或“有害”)元素。
②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钽酸锂(LiTaO3)。钽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价,则元素(Ta)的化合价为   。在惰性气氛中制取钽的原理为:,则R的化学式为   。
(3)医用酒精是75%酒精溶液,其溶剂是   ;在使用酒精灯时,不小心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以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4)科学防疫,必须均衡营养、平衡膳食。某日小明妈妈做了一份午餐:红烧肉、清蒸鱼、粉丝汤、米饭。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还应搭配的是   (写一种即可)。
(5)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消毒剂,具有酸性、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过氧乙酸的一种模拟流程如下图(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制备过氧乙酸: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③使用过氧乙酸:下列关于过氧乙酸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
B.环境消毒,浓度越大越好
C.谨防溅到眼睛和皮肤上
D.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地,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使农药、化肥过量而污染土地和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能直接灌溉农田,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节约资源,应该大力开发新能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从保护环境,不会污染环境的角度思考。
2.【答案】A
【解析】【解答】A、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不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故不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氧气的方法灭火,故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将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
3.【答案】A
【解析】【解答】A、明矾净水,能吸附但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符合题意;
B、使用煤气安全知识,煤气泄漏,应关阀开窗。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煤炭脱硫,可防止酸雨。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金属回收,使资源再生。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明矾净水能沉降水中悬浮的杂质;
B、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
D、金属资源是有限的,回收利用,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4.【答案】A
【解析】【解答】A、①硬水与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软水与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少,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符合题意;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而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用水可鉴别食盐和氢氧化钠固体,符合题意;③硫酸铵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不能,加熟石灰研磨可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B、①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洗涤剂去除油污,符合题意;②烧碱具有腐蚀性,可以用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符合题意;③自制简易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制得纯净水,B不符合题意;
C、①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符合题意;②车用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符合题意;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没有被广泛应用,C不符合题意;
D、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符合题意;
②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不符合题意;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易引起爆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鉴别主要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5.【答案】D
【解析】【解答】A、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条件,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沼气可以通过生物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D.
【分析】根据已有的能源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答】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温度.
故答案为:A.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8.【答案】B
【解析】【解答】A.①试管中充满氮气,②③试管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且升温至60℃,白磷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没有,则只有②中的白磷燃烧,不符合题意;
B.若继续水浴升温,由于水浴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00℃,而③中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故水浴升温,③中红磷不会燃烧,符合题意;
C.刚开始时试管中为氮气,三个试管都不燃烧,但注入氧气后,试管②中白磷燃烧,对比注入前后②中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对比注入氧气后的②③中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①②中均为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以上,但①没有与氧气接触,则不会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答案】A
【解析】【解答】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安全措施是正确的叙述;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引发煤气中毒;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是错误的措施,这样容易引起爆炸;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是错误的措施容易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答】A、用共享单车出行,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在水源地用网箱养鱼会造成水体的污染,B符合题意;
C、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共享单车队环境的好处解答
B根据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解答
C根据垃圾分类收集的好处解答
D根据太阳能环保节能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
B、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但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不一定都燃烧,如葡萄糖的体内分解等,故B不正确;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氧气与可燃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故可促进燃烧,故C正确;
D、煤炉生火,用木材引燃是为了尽快达到煤的着火点,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和氧气反应却没发光放热,如铁生锈等;
B、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一定都燃烧,如葡萄糖的体内分解等;
C、可燃物与空气接触面增大,能和氧气充分反应;
D、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
12.【答案】B
【解析】【解答】A. 利用膜法可淡化海水,其原理与过滤的原理相似,都是选择合适的孔径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粒子(或颗粒)分开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近年来海水因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增加而酸化。因为这些氧化物溶于海水中会使海水pH值减小,酸性增强,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海水制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将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降聚集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海水酸化严重将影响珊瑚和其他分泌碳酸钙的海洋生物生存,因为海水氢离子的浓度增加,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钙外壳会遭到破坏,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膜法可淡化海水的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酸性越强,pH值越小。
C、根据海水制镁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酸与碳酸盐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13.【答案】;1:7:14
【解析】【解答】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能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关系如下,故假设相同质量为 的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三种气体,消耗的氧气分别为 、 、 ,
故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三种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小的是一氧化碳。比为 : : = : : =1:7:14。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假设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参加反应的质量相同为a,进行计算。
14.【答案】①②;①③
【解析】【解答】①处白磷燃烧,而②处白磷在水中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①处白磷燃烧,而③处红磷不燃烧,红磷的燃点是240℃,而白磷是40℃,热水温度可以达到白磷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燃点,所以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验证燃烧与氧气有关需有燃烧的实验和因不接触氧气不燃烧的实验对比,验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需进行燃烧和因温度低不燃烧的对比实验分析。
15.【答案】(1)CO2;热量
(2)带走热量并移走可燃物
(3)保证温度不低于蜡烛着火点;控制变量
【解析】【解答】(1)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扇子扇灭,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她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其熄灭。
(2)探究二: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吹灭的原因是: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其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向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推出的气体温度高,但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吹灭的原因是:移走可燃物,使其熄灭;
蜡烛吹就灭的原因是:1、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其熄灭;2、吹灭的原因是:移走可燃物,使其熄灭;
(3)实验分析、讨论:① 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作用是:为装置内的气体加热,保证装置内气体温度不低于蜡烛着火点;
②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l和实验2中的变量为:吹出气体的温度高低不同。
【分析】(1)人呼出气体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2)根据实验1、实验2的使用结果,进行分析。
(3)酒精灯能放出热量。
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16.【答案】(1)变红;盐酸浓度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氯化氢气体
(2)不燃烧;燃烧;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3);6
【解析】【解答】(1) 实验甲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产生碳酸,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变红,若Y形管右端未出现浑浊现象, 可能是盐酸浓度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干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2)将一定量的红磷、白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因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观察到红磷不燃烧,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可达到着火点,观察到白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燃烧消耗Y形管内氧气,体积,注射器中水会进入Y形管,进入水的体积为消耗氧气体积,Y形管内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6毫升,所以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6毫升蒸馏水。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酸浓度过大,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时会干扰二氧化碳验证分析;
(2)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分析;
(3)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及磷燃烧消耗装置内氧气,水补充减少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17.【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A中的红磷燃烧,B中的红磷不燃烧
【解析】【解答】(1)A、C控制的是:是否用酒精灯加热,即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设计A、C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即O2为变量,而氧气为变量的对比组有A、B,A中的红磷燃烧,B中的红磷不燃烧,则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O2。故填:A中的红磷燃烧,B中的红磷不燃烧
【分析】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需要用控制变量法
18.【答案】(1)吸附
(2)NaCl
(3)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等)
【解析】【解答】(1)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
(3)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分析】(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
(2)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
(3)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
19.【答案】(1)过滤
(2)有害;+5;NaK
(3)水或H2O;隔绝氧气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炒蔬菜
(5)6:1;;ACD
【解析】【解答】(1)佩戴口罩,可将病毒隔离在外,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
(2)①汞是人体中的有害元素;
②钽酸锂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钽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K、Ta、F的个数分别是5、2、1、7,生成物中含Na、K、Ta、F的个数分别是0、2、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5个Na、5个F,故R的化学式为:NaF;
(3)医用酒精是75%酒精溶液,其溶剂是水;
在使用酒精灯时,不小心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以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4)红烧肉富含油脂、蛋白质、无机盐;清蒸鱼富含蛋白质;粉丝汤富含糖类、水;米饭富含糖类,故还缺少维生素,故还应搭配炒蔬菜;
(5)①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6:1;
②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和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过氧乙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过氧乙酸具有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故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正确;
B、过氧乙酸具有酸性、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浓度过大,会腐蚀家具、电器等,不正确;
C、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故谨防溅到眼睛和皮肤上,正确;
D、过氧乙酸具有酸性、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故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汞为有害元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酒精溶液中溶剂为水及隔离氧气、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4)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分析;
(5)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方程式书写原则及过氧乙酸的性质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下一篇:安徽省芜湖市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