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注意:第1~8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注意:第9~12小题中,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2分)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只有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相同
2.(2分)如图所示是小鸟哨子,由一支带有小孔的塑料管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下端塞入。吹气时,就发出如小鸟婉转的声音。拉动“活塞”时,改变了哨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3.(2分)如图所示,在0℃的环境中,烧杯中装有﹣6℃的碎盐冰(盐水凝固成的冰),已知,碎盐冰的熔点为﹣2℃。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加热时,烧杯中碎盐冰会立即熔化
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下降
C.试管中冰会增多
D.试管中部分冰化成了水
4.(2分)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
B.从图象可知,甲车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甲行驶20s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要行驶50s
5.(2分)白天,在洁净的房间里,看不清由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却看得很清楚。这是由于(  )
A.光不能在洁净的空气里传播
B.在洁净的房间里光发生镜面反射
C.灰尘微粒对光线发生漫反射
D.说不清理由
6.(2分)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7.(2分)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
8.(2分)甲、乙、丙三支煤油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温度计的示数比丙高
B.丙温度计的示数最低
C.甲玻璃泡内煤油上升高度最大
D.乙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距离最长
(多选)9.(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就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D.运动的速度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多选)10.(2分)如图所示,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使杯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水将继续吸热
B.烧杯中水的温度将保持100℃不变
C.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并且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
(多选)11.(2分)近年来悄然兴起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结构类似,但无需烧油,效率更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测距离
B.汽车挡风玻璃倾斜,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
C.汽车后视镜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它使用的是凸面镜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多选)12.(2分)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向停止沸腾的烧杯底部浇冷水能让水再次沸腾,是因为烧杯内气压降低了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冬天窗户上的水雾是因为屋子外的水蒸气降温液化形成的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3.(2分)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9.23cm、9.78cm、9.25cm和9.26cm4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    ,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cm。
14.(2分)如图是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    工作的,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超声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2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2分)在炎热潮湿的夏天,汽车从阴凉的地下车库开出后,挡风玻璃常会起一层雾变得模糊起来   (选填“外侧”或者“内侧”)除雾,雾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17.(2分)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少许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针筒里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会观察到针筒里的   再次出现。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8.(2分)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目的是为了吹出    不同的声音(选填“声音的三种特性”之一),图中由左到右吹出声音的频率逐渐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9.(2分)图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保持一定的入射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若S′移动的距离是液面变化高度的2倍,则激光射向液面的入射角等于   (填度数)。
20.(2分)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甲与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在30s内的运动情况,由图可知甲物体30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1.(2分)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2.(7分)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表。列车长200m,中途以21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经过一个隧道,经过30s列车完全出隧道
(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2)该隧道的长度。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友时间 停留时间 路程
广州南 ﹣﹣ 7:55 ﹣﹣ 0km
虎门 8:12 8:14 2分钟 ﹣﹣
深圳北 8:31 8:36 5分钟 102km
香港西九龙 8:55 ﹣﹣ ﹣﹣ 141km
23.(7分)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
(3)汽车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4.(3分)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生活中我们发现,雷雨天气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2)为什么夏天吹风扇会使人感觉到凉快,而室内的温度计的示数却不变?
25.(5分)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乙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烧杯/温度计)的位置;
(2)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
(3)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填“a”或“b”)所示现象。
(4)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5)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26.(5分)同学们在学习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后,思考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   。
(2)如图乙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选填“增大”或“减小”),说明空气越稀薄,传声能力越    。在此实验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    。
(3)如图丙所示,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打开音响,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看到烛焰在晃动   。
27.(5分)在探究气泡速度的实验中,小红选取一只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直玻璃管,留一个小气泡,玻璃管两端密封
(1)实验中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    。
(3)小红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从某一时刻开始,用米尺测量每次气泡相对记录起点的路程,并绘制出气泡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
(4)综合分析实验过程可知,气泡做    运动。
28.(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外形不同的3组棋子(每组的2只棋子外形完全相同)。
(1)组装器材时,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应相互    。
(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个外形完全相同的棋子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得出初步结论像和物的大小相同。为了使所得结论更具普遍性,接下来应    。
(3)图乙是同学们经过3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棋子A和棋子A的像的位置,沿着镜面所在的虚线对折,像和棋子的位置恰好重合   。
(4)实验时发现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不明亮,为此小组同学提出可以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你认为这一操作是否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注意:第1~8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注意:第9~12小题中,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2分)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只有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相同
【答案】C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解答】解:AB、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C、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的物体本身,没有研究价值;
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故选:C。
2.(2分)如图所示是小鸟哨子,由一支带有小孔的塑料管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下端塞入。吹气时,就发出如小鸟婉转的声音。拉动“活塞”时,改变了哨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解答】解: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
故选:B。
3.(2分)如图所示,在0℃的环境中,烧杯中装有﹣6℃的碎盐冰(盐水凝固成的冰),已知,碎盐冰的熔点为﹣2℃。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加热时,烧杯中碎盐冰会立即熔化
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下降
C.试管中冰会增多
D.试管中部分冰化成了水
【答案】C
【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晶体凝固的特点是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放热,试管中冰的质量增加。
【解答】解:A.碎盐冰的初温是﹣6℃,开始加热时,不会立即熔化;
B.冰水混合物中的水凝固时,所以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再放出热量,故B错误;
CD.碎盐冰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碎盐冰混合物吸热,冰的质量将会增加、D错误。
故选:C。
4.(2分)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
B.从图象可知,甲车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甲行驶20s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要行驶50s
【答案】D
【分析】由乙图可知,甲车在20s的时间内行驶了300m,乙车在50s的时间内行驶了300m;
根据v=分别计算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并比较快慢;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若甲车快,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否则,乙向东运动。
【解答】解:D、由乙图可知,乙车在50s的时间内行驶了300m;
ABC、甲车的速度v甲===15m/s乙===6m/s,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运动。
故选:D。
5.(2分)白天,在洁净的房间里,看不清由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却看得很清楚。这是由于(  )
A.光不能在洁净的空气里传播
B.在洁净的房间里光发生镜面反射
C.灰尘微粒对光线发生漫反射
D.说不清理由
【答案】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是由于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解答】解:在洁净的房间里,看不清由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在尘土飞扬的房间里。
故选:C。
6.(2分)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答案】D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符合题意;
故选:D。
7.(2分)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
【答案】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
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m,铅笔的像不动;
B、平面镜成像时,与镜子的大小无关,铅笔的像将不变,故B错误;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故C错误;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8.(2分)甲、乙、丙三支煤油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温度计的示数比丙高
B.丙温度计的示数最低
C.甲玻璃泡内煤油上升高度最大
D.乙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距离最长
【答案】C
【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
【解答】解:
(1)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2)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即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最小刻度相同;
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距离最长,甲玻璃泡内煤油上升高度最大;
用他们测同一杯热水时,甲、乙、丙示数一样高。
故选:C。
(多选)9.(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就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D.运动的速度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AD
【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等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故A正确;
(2)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运动相同路程时;运动时间相同时;
物体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速度大小是由物体的性质决定的,D正确;
故选:AD。
(多选)10.(2分)如图所示,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使杯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水将继续吸热
B.烧杯中水的温度将保持100℃不变
C.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并且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
【答案】BD
【分析】(1)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2)知道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不断吸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解答】解:AB、在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沸腾,但温度不变、B正确;
C、根据沸腾的特点可知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所以试管内的水温度能达到100℃,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D、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烧杯中的水发生沸腾,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11.(2分)近年来悄然兴起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结构类似,但无需烧油,效率更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测距离
B.汽车挡风玻璃倾斜,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
C.汽车后视镜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它使用的是凸面镜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答案】BCD
【分析】(1)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工作;
(2)小轿车前方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生活中的面镜有三种: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玻璃可以反射声音,起到隔音的效果。
【解答】解:A.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测试车后物体与车的距离,故A错误;
B.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当车外光线暗,车内物体会通过挡风玻璃成像,所以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故B正确;
C.凸面镜特点:以球面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例如汽车的后视镜;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故D正确。
故选:BCD。
(多选)12.(2分)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向停止沸腾的烧杯底部浇冷水能让水再次沸腾,是因为烧杯内气压降低了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冬天窗户上的水雾是因为屋子外的水蒸气降温液化形成的
【答案】AB
【分析】(1)声音可以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原声加强;
(2)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解: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声音加强,故A正确;
B、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故C错误;
D、冬天窗户上的水雾是因为屋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AB。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3.(2分)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9.23cm、9.78cm、9.25cm和9.26cm4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  9.78cm ,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9.25 cm。
【答案】9.78cm;9.25。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9.7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L=≈7.25cm。
故答案为:9.78cm;9.25。
14.(2分)如图是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  能量 工作的,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超声波  不能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能量;不能。
【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能量;不能。
15.(2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很多现象,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形状,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由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变小。
16.(2分)在炎热潮湿的夏天,汽车从阴凉的地下车库开出后,挡风玻璃常会起一层雾变得模糊起来 外侧 (选填“外侧”或者“内侧”)除雾,雾是由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答案】外侧;液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夏天,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外侧;液化。
17.(2分)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少许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针筒里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会观察到针筒里的 液态乙醚 再次出现。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 压缩体积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解答】解:(1)先向外拉动活塞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逐渐消失,这是汽化现象,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
(2)推活塞时,使气态乙醚被压缩(即压缩体积),体积变小,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故答案为:液态乙醚;压缩体积。
18.(2分)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目的是为了吹出  音调 不同的声音(选填“声音的三种特性”之一),图中由左到右吹出声音的频率逐渐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音调;增大。
【分析】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振动的物体的体积越大,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解:竹管参差不齐,竹管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越长,所以图中由左到右吹出声音的频率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音调;增大。
19.(2分)图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保持一定的入射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向右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若S′移动的距离是液面变化高度的2倍,则激光射向液面的入射角等于 45° (填度数)。
【答案】向右;45°。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S的移动方向。
(2)根据S′移动的距离是液面变化高度的2倍,利用几何知识求出图中ΔAOO′中的边长关系,据此得出入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1)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2)图中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即:AS′∥BS″,液面上方标尺是水平放置,所以;
OO′为液面下降的高度,已知S′移动的距离是液面变化高度的2倍S′S″=;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AOO′=∠BOO′,
由于ΔAOO′和ΔBOO′为直角三角形,则:AO′=;
所以,AO′=OO′,
则在RtΔAOO′中,∠AOO′=45°。
故答案为:向右;45°。
20.(2分)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甲与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在30s内的运动情况,由图可知甲物体30s内的平均速度为  0.67 m/s,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0.75 m/s。
【答案】0.67;0.75。
【分析】(1)据甲图中的时间和路程计算甲的平均速度;
(2)据乙图中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不同路段的路程,最后计算出总路程,再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乙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甲的平均速度v甲===m/s≈6.67m/s;
乙在前15s内的路程:s乙1=0.6m/s×15s=7.5m,
乙在后15s内的路程:s乙2=1.0m/s×15s=15m,
乙行驶的全部路程:s乙=s乙7+s乙2=7.4m+15m=22.5m,
所以乙的平均速度:v乙===2.75m/s。
故答案为:0.67;0.75。
21.(2分)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答案】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C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同理画出反射光线DB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2.(7分)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表。列车长200m,中途以21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经过一个隧道,经过30s列车完全出隧道
(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2)该隧道的长度。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友时间 停留时间 路程
广州南 ﹣﹣ 7:55 ﹣﹣ 0km
虎门 8:12 8:14 2分钟 ﹣﹣
深圳北 8:31 8:36 5分钟 102km
香港西九龙 8:55 ﹣﹣ ﹣﹣ 141km
【答案】(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为170km/h;
(2)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
【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隧道的长度等于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与列车长度之差。
【解答】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路程s1=102km,所用的时间t=8:31﹣3:55=36min=0.6h,
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v===170km/h;
(2)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2=216km/h=60m/s,
由v=可知3=v2t2=60m/s×30s=1800m,
隧道的长度:s隧=s2﹣L车=1800m﹣200m=1600m。
答:(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为170km/h;
(2)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
23.(7分)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
(3)汽车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此时汽车行驶60m远;
(2)此时汽车距山310m远;
(3)还要10.3s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
【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3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2)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3)根据(2)求得的此时汽车距山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即可求得时间。
【解答】解:(1)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2t=30m/s×2s=60m,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4t=340m/s×2s=68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s3+s2,
∴s===370m;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s﹣s6=370m﹣60m=310m。
(3)汽车开到山脚下所用时间t′==≈10.3s。
答:(1)此时汽车行驶60m远;
(2)此时汽车距山310m远;
(3)还要10.6s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4.(3分)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生活中我们发现,雷雨天气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2)为什么夏天吹风扇会使人感觉到凉快,而室内的温度计的示数却不变?
【答案】见解答内容。
【分析】(1)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3×108m/s;
(2)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速度。
【解答】答:(1)雷雨天气,总是先看到闪电,是由于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再听到雷声;
(2)夏天人吹电风扇会感觉比较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汗液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蒸发吸热,故温度计示数不会改变。
25.(5分)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乙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烧杯 (烧杯/温度计)的位置;
(2)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
(3)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a (填“a”或“b”)所示现象。
(4)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5)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bc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答案】(1)烧杯;(2)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3)a;(4)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bc。
【分析】(1)本实验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调整烧杯的位置。
(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来分析。
(3)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4)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纸板上的小孔是为了平衡内外气压,同时减少热量散失。
【解答】解:(1)组装乙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便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3)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a所示的现象。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热。
(5)纸板上的小孔是为了平衡内外气压,同时减少热量散失,故a错误,故选:bc。
故答案为:(1)烧杯;(2)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4)吸热;(5)bc。
26.(5分)同学们在学习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后,思考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 振动 。
(2)如图乙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说明空气越稀薄,传声能力越  弱 。在此实验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  真空不能传声 。
(3)如图丙所示,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打开音响,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看到烛焰在晃动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答案】(1)振动;(2)减小;弱;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空气能够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的传声能力越差;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到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1)把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空气能够传声,空气越稀薄,所以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由于技术原因很难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真空;
(3)打开音响,播放乐曲,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故答案为:(1)振动;(2)减小;弱;(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7.(5分)在探究气泡速度的实验中,小红选取一只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直玻璃管,留一个小气泡,玻璃管两端密封
(1)实验中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刻度尺 和  停表(秒表) 。
(3)小红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从某一时刻开始,用米尺测量每次气泡相对记录起点的路程,并绘制出气泡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0.075m/s 。
(4)综合分析实验过程可知,气泡做  匀速直线 运动。
【答案】(1);(2)刻度尺;停表(或秒表);(3)0.075m/s;(4)匀速直线。
【分析】(1)测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2)测量速度需要先测量长度和时间;
(3)速度大小可以从乙图中获取到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再用速度公式计算得到;
(4)根据乙图可得气泡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即气泡速度大小不变,又是沿直玻璃管运动,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1)测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即:;
(2)因为实验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因此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停表(或秒表);
(3)在乙图中取点(10s,75cm)代入速度公式;
(4)由乙图可知气泡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即气泡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2)刻度尺;(3)3.075m/s。
28.(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外形不同的3组棋子(每组的2只棋子外形完全相同)。
(1)组装器材时,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应相互  垂直 。
(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个外形完全相同的棋子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完全重合 ,得出初步结论像和物的大小相同。为了使所得结论更具普遍性,接下来应  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继续移动棋子B,观察B是否都与A的像重合 。
(3)图乙是同学们经过3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棋子A和棋子A的像的位置,沿着镜面所在的虚线对折,像和棋子的位置恰好重合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4)实验时发现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不明亮,为此小组同学提出可以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你认为这一操作是否可行? 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应该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
【答案】(1)垂直;(2)完全重合;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继续移动棋子B,观察B是否都与A的像重合;(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可行;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应该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分析】(1)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继续移动棋子B,观察B是否都与A的像重合;
(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距等于物距;
(4)要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体更亮一些,物体射出的光线会更强。
【解答】解:(1)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
(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直到棋子B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为了使所得结论更具普遍性,接下来应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观察B是否都与A的像重合;
(3)实验时,沿着镜面垂直的虚线对折,说明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成像越清晰,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
故答案为:(1)垂直;(2)完全重合,继续移动棋子B;(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物理试题( 含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