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2.(2分)下列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
A.发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产生白色固体 D.生成了氧化镁
3.(2分)蜡烛燃烧的过程中(  )
A.只发生物理变化
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试管打碎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C.铁架台生锈
D.酒精灯加热
5.(2分)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没有涉及物理变化
B.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C.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D.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6.(2分)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7.(2分)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8.(2分)小高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他认为可能是大理石。于是将鹅卵石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作出猜想 B.进行实验 C.得出结论 D.交流讨论
9.(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10.(2分)下列仪器中能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有(  )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⑥燃烧匙.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11.(2分)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B.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D.盛放液体药品﹣﹣广口瓶
12.(2分)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3.(2分)下列实验报告中,有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现象 固体石蜡受热熔化成蜡油 呼出气体使干燥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蜡烛复燃 水沸腾在试管口出现水雾
解释 石蜡的熔点较低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 白烟具有可燃性 水的沸腾是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每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14.(2分)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内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15.(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实验用剩的药品及时放回原瓶
C.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D.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
16.(2分)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准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酒精灯内酒精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D.给物质加热时,酒精灯火焰要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的物质
17.(2分)如图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甲实验可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C.图乙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丙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8.(5分)我们很多同学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叶脉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取大小适当、稍老一些的树叶(如桂树叶)
放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10~15分钟(注意:不搅拌),冲洗,将叶片压平,一枚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9.(11分)明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蜡烛质地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时往往伴随着蜡烛的熔化过程,人们常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教师,蜡烛“流泪”的过程属于    变化。
(4)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由此确定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属于    变化。
(5)由(3)和(4)对比可获得结论:化学变化中    伴随着物理变化。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的过程中势能转化成电能,属于物理变化。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
A.发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产生白色固体 D.生成了氧化镁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判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白光;生成了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3.(2分)蜡烛燃烧的过程中(  )
A.只发生物理变化
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先熔化,再燃烧,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A、只发生物理变化错误;
B、只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C、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再燃烧,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试管打碎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C.铁架台生锈
D.酒精灯加热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试管打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C、铁架台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故C错;
D、酒精灯加热包含着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2分)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没有涉及物理变化
B.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C.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D.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受热融化,属于物理变化;
B、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C、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2分)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实际上受热时大米中的淀粉结构发生了变化,看不到蓝色了.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
【解答】解: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故正确;
C、认为自己做错了,没有探究精神;
D、第一次实验失败了,看是不是普遍情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方法很多,但是实验探究中的态度必须严谨.
7.(2分)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利用磁铁吸引铁的性质,“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
8.(2分)小高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他认为可能是大理石。于是将鹅卵石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作出猜想 B.进行实验 C.得出结论 D.交流讨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小高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首先猜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将其放在食醋中,将盐酸滴入,做出了鹅卵石中含有碳酸盐的结论,在此过程中;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连接装置,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说明气密性良好;
B、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B错;
C、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倾斜,故C错;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10.(2分)下列仪器中能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有(  )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⑥燃烧匙.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分析】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燃烧匙,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量筒、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解答】解: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能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2分)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B.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D.盛放液体药品﹣﹣广口瓶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烧杯用于较多量液体加热;
B、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
C、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D、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故D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比较简单,只有掌握仪器的用途,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12.(2分)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振荡液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振荡液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振荡液体时,不可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振荡液体时,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时,图中夹持部位不正确。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时,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试管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2分)下列实验报告中,有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现象 固体石蜡受热熔化成蜡油 呼出气体使干燥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蜡烛复燃 水沸腾在试管口出现水雾
解释 石蜡的熔点较低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 白烟具有可燃性 水的沸腾是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蜡烛复燃,进行分析判断。
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蜡烛燃烧时,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高于空气。
C、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沸腾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蜡烛燃烧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每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14.(2分)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内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分析】要熟记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和氧气接触;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且外焰温度最高。
【解答】解:A、随着蜡烛的燃烧,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故A说法正确;
B、实验2中,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故B说法错误;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故C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BC。
【点评】物质燃烧分为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可根据燃烧条件合理利用。如灭火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降低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用酒精灯加热要用外焰。
15.(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实验用剩的药品及时放回原瓶
C.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D.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故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外焰加热,故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外焰加热,故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6.(2分)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准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酒精灯内酒精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D.给物质加热时,酒精灯火焰要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的物质
【分析】根据酒精灯的实验室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酒精灯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故选项B正确;
C、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四分之一,故选项C不正确;
D、给物质加热时,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酒精灯的实验室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的知识,并应用于解题。
17.(2分)如图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甲实验可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C.图乙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丙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分析】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B、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蜡烛燃烧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温度越高,根据图甲实验可以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C、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8.(5分)我们很多同学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叶脉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取大小适当、稍老一些的树叶(如桂树叶)
放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10~15分钟(注意:不搅拌),冲洗,将叶片压平,一枚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烧杯 ,② 酒精灯 ,③ 铁架台 。
(2)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未垫陶土网 , 酒精灯内酒精过多 。
【分析】(1)根据仪器用途和名称解答即可;
(2)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酒精灯中的酒精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解答】解:(1)①是烧杯;②是酒精灯;
(2)图中两处错误分别是烧杯底部没有垫陶土网,不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受热均匀,易导致酒精灯内的酒精发生燃烧。
故答案为:(1)烧杯;酒精灯;(2)未垫陶土网。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9.(11分)明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蜡烛质地  软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c (填字母)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时往往伴随着蜡烛的熔化过程,人们常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教师,蜡烛“流泪”的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
(4)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  出现水珠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确定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 和  二氧化碳 ,属于  化学 变化。
(5)由(3)和(4)对比可获得结论: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着物理变化。
【分析】(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蜡烛质地软;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c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4)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解答】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故答案为:软;小。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焰心三层,可以看到火柴梗的c处最先炭化。
故答案为:c;外焰。
(3)蜡烛燃烧时往往伴随着蜡烛的熔化过程,人们常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教师,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
(4)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出现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
(5)由(3)和(4)对比可获得结论: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一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