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六安市舒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N-14 Fe-56 Al-27 Cu-64 Cl-35.5
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碱石灰(CaO与NaOH固体混合物)可作干燥剂,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SO3 B.KNO3 C.HNO3 D.H2O
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Fe(OH)3胶体;②蔗糖溶液;③云、雾;④碳量子点溶液(碳直径约为10nm);⑤FeCl3溶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变质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 B.Na2O C.Na2O2 D.NaClO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小 B.钠着火后,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C.实验室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D.实验后剩余的钠粒,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
6.“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所示装置(部分装置已省略),先给钠预热,当钠熔融成圆球时,撤去酒精灯,通入氯气,即可观察到钠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已知,遇淀粉变蓝)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C.塞一团浸有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D.根据管右端棉球颜色的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溶液完全吸收
7.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8.为检验某漂白粉是否变质,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1:取5g漂白粉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蒸馏水并搅拌,观察到有固体不溶解。
实验2:静置,取少量实验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放入红色花瓣,观察到花瓣褪色。
实验3:另取5g漂白粉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氯气和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B.实验1和实验2说明漂白粉没有变质
C.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
D.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CaCl2+2Cl2↑+2H2O
9.下列离子检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
B.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
C.某溶液的焰色试验呈黄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一定不含
D.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
10.将氯气缓慢通过内有湿润的红纸条的广口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常压下,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湿润的红纸条褪色
C.烧杯中的溶液可换成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D.烧杯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11.下列除杂方案不正确的是
A.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加热
B.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滴加适量盐酸
C.除去CO2中的HCl: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MnO2中的碳粉:在空气中加热灼烧
12.将2L水滴入盛有1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B.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烫手
C.反应结束后,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至试管,试管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Na+
1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既能杀菌消毒又能絮凝净水的水处理剂。制备高铁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ClO-+X→FeO+Cl-+Y(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之比为2:3 B.K2FeO4中Fe显+6价
C.由上述反应可知,ClO-的氧化性强于FeO D.X为OH-,Y为H2O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Cl-、K+、CO、NO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Ca2+、Na+、Cl-、SO
C.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MnO、Na+、Cl-、K+ D.遇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S2-、Na+、NO、SO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硫酸除铁锈: B.小苏打与稀盐酸反应:
C.钠与稀硫酸反应: D.澄清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
16.下列关于物质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2CO3 NaCl Na2O CO
C KOH CH3COOH AlCl3 Al2O3 CO2
D Mg(OH) 2 HNO3 CaCO3 CaO SO2
A.A B.B C.C D.D
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
17.钠及其化合物在认识物质转化规律以及生产生活中均有重要应用。
Ⅰ.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
(1)能说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的现象是 。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发现溶液变红,说明 。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置换或 。
(4)钠失火时,可用 灭火。
(5)少量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请从钠的性质和选用煤油两个角度说明原因: 。
Ⅱ.为了使食品松软常在加工过程中加入膨松剂。
(6)小明尝试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蒸馒头,发现蒸出来的馒头有碱味。
①碳酸氢钠可以直接作膨松剂,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
②蒸出来的馒头有碱味,原因是: 。
(7)小明尝试利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做膨松剂蒸馒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口感。他在实验室中利用盐酸进行了模拟实验。
①8.4g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能产生 CO2(标准状况下)?(请写出计算过程)
②碳酸氢钠与酸作用的蓬松效果比单独使用碳酸氢钠的效果好,原因是: 。
(8)小明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市场上有多种复合膨松剂。其中一种产品的说明书如图所示。其中焦磷酸二氢二钠的作用是: 。
配料表:焦磷酸二氢二 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磷酸二氢钙、酒石酸氢 钾、食用玉米淀粉。
1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已知铜在常温下能与稀HN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浓)=3Cu(NO3)2+2NO↑+4H2O。
(1)请将上述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
(2)在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起氧化作用的HNO3与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质量比为 。
(3)在上述反应中,当生成30gNO时,参加反应的还原剂的质量为 g。
Ⅱ.某离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MnO、H2O2、H+、H2O、O2和一种未知离子X。
(4)已知2个MnO在反应中得到10个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
(5)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系数比为 。
(6)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氧化性MnO H2O2。(填“>”或“<”)
19.已知A和B两支试管所盛的溶液中共含有K+、Ag+、Mg2+、Cl-、OH-、H+、等七种离子,且两溶液中所含离子不同。向试管A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粉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的溶液中所含上述离子共有 种,检验A中溶液金属阳离子的操作为 。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溶解铜等金属,理由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 (填离子符号)。
(3)将A、B两试管中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该沉淀为 。
(4)向试管B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最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向试管A溶液中滴入少量Ca(HCO3)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向试管A中加入过量的Ca(HCO3)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某日,某国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报道了一起学校发生氯气泄漏的事件,该事故的起因是有人引爆了清洁游泳池用的氯片。
(1)氯气是 色的有毒气体。
(2)若鲜花沾到泄漏的氯气,会褪去原来的颜色,其原因是Cl2与H2O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可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氯气。
①仪器A的名称为 。
②若想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则需要对装置进行改进,方法是 。
③D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1.B
【详解】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性氧化物、酸等反应,碱能与酸性氧化物、酸、部分盐等反应,NaOH与KNO3混合,不能生成水、沉淀、气体中的一种,所以无法反应,故选B。
2.B
【详解】胶体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④碳量子点溶液(碳直径约为10nm)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①Fe(OH)3胶体属于液体胶;③云、雾属于气溶胶;故属于胶体的有①③④,故选B;
3.B
【详解】A.金属钠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钠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时,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钠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水反应,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NaClO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生成HCl和O2,后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4.A
【详解】A.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A正确;
B.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分子存在,B错误;
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加入的盐酸引入过氯离子,C错误;
D.氯水放置数天后次氯酸分解,久置的氯水为盐酸溶液,酸性将增强,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小,A正确 ;
B.钠可以和水反应,故钠着火后,要用干燥的沙土灭火隔离空气,B正确 ;
C.钠易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故实验室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来隔离空气,C正确 ;
D.钠易和氧气、水等物质反应,若随意丢弃会造成火灾等安全事故,且放回原试剂瓶并不会污染其它钠单质,故实验后剩余的钠粒,要放回原试剂瓶中,D错误 ;
故选D 。
6.A
【详解】A.含钠或钠元素的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的颜色为黄色,所以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A叙述错误;
B.钠在氯气中燃烧能生成氯化钠固体小颗粒,所以能看到白烟,B叙述正确;
C.氯气排放到空气中是有害的,因其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吸收过量的氯气,C叙述正确;
D.淀粉碘化钾溶液本是无色的,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掉氯气,则过量的氯气会和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而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故若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完全吸收掉氯气,D叙述正确;
故选A。
7.D
【分析】加入后发生反应。
【详解】A.含的溶液呈紫红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B.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与形成Mg(OH)2沉淀,与反应生成H2O和、Ca2+与形成CaCO3沉淀,加入适量Na2O2后Ca2+、Mg2+、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
D.、、、相互间不反应,与Na+、OH-也不反应,加入适量Na2O2仍能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由于Ca(OH)2的溶解度很小,故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A错误;
B.已知CaCl2和Ca(ClO)2均易溶于水,由实验1中有不溶物说明漂白粉已经变质为CaCO3,故实验1和实验2说明漂白粉未完全变质,B错误;
C.由B项分析可知,该漂白粉已经部分变质,故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有氯气和CO2,C错误;
D.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CaCl2+2Cl2↑+2H2O,D正确;
故答案为:D。
9.A
【详解】A.碳酸盐、碳酸氢盐等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等,A正确;
B.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也可能为Ag2CO3等,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B不正确;
C.某溶液的焰色试验呈黄色,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可能有,C不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D不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大,所以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A正确;
B.氯气溶于水后,有一部分溶解在水中,并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湿润的红纸条褪色,B正确;
C.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进行尾气处理时,烧杯中的溶液不能换成饱和氯化钠溶液,C错误;
D.当烧杯中的溶液温度较高时,可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D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加热可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故A正确;
B.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若滴加适量盐酸会引入杂质氯化钠,故B错误;
C.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HCl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CO2中的HCl,故C正确;
D.炭粉再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加热灼烧可除去MnO2中的碳粉,故D正确;
选B。
12.C
【分析】将2L水滴入盛有1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详解】A.反应一段时间后,有O2生成,它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发生后,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烫手,B正确;
C.反应结束后,产物为NaOH,还有未分解的H2O2,所以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至试管,试管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最后又褪色,C不正确;
D.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Na+,D正确;
故选C。
13.A
【分析】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6,ClO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Fe(OH)3的系数为2,ClO-的系数为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FeO的系数为2、Cl-的系数为3,根据电荷守恒,可知X为OH-,OH-的系数为4,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Y是H2O,系数是5,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ClO-+ 4OH-=2FeO+3Cl-+5H2O;
【详解】A.上述反应中,ClO-是氧化剂,Fe(OH)3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之比为3:2,故A错误;
B.K2FeO4中K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Fe显+6价,故B正确;
C.由上述反应可知,ClO-是氧化剂,FeO是氧化产物,ClO-的氧化性强于FeO,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X为OH-,Y为H2O,故D正确;
选A。
14.A
【详解】A.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Cl-、K+、CO、NO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A;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Ca2+、SO生成微溶物CaSO4,Ca2+、SO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
C.含有MnO的溶液为紫红色,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MnO,故不选C;
D.遇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能氧化S2-,S2-、NO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选A。
15.D
【详解】A.稀硫酸除铁锈:,A错误;
B.小苏打与稀盐酸反应:,B错误;
C.钠与稀硫酸反应:,C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D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A.碳酸钠是盐不是碱,SiO2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
C.Al2O3为两性氧化物,归为碱性氧化物并不严谨,C错误;
D.选项中物质的分类正确,D正确;
故答案选D。
17.(1)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2)生成NaOH或碱
(3) 2Na + 2H2O = 2NaOH + H2↑ 氧化还原反应
(4)沙子
(5)钠浸在煤油中可隔绝与氧气和水的反应;煤油不与钠反应、煤油的密度小于钠
(6) 2NaHCO3 Na2CO3+H2O+CO2↑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7) 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生成CO2(标准状况下) 等质量的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的CO2比分解反应产生的多
(8)提供H+与NaHCO3、CaCO3反应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详解】(1)能说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的现象是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2)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生成NaOH或碱;
(3)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Na + 2H2O = 2NaOH + H2↑,反应类型是置换,且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改变,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4)钠会和水反应,故失火时,不能用水,可以用沙子灭火。
(5)钠浸在煤油中可隔绝与氧气和水的反应,且煤油不与钠反应、煤油的密度小于钠,故少量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6)①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可以直接作膨松剂,相关化学方程式:2NaHCO3 Na2CO3+H2O+CO2↑。
②蒸出来的馒头有碱味,原因是碳酸氢钠的溶液显碱性;
(7)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生成CO2(标准状况下);
②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只有部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等质量的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的CO2比分解反应产生的多,故碳酸氢钠与酸作用的蓬松效果比单独使用碳酸氢钠的效果好;
(8)焦磷酸二氢二钠可以提供氢离子,H+与NaHCO3、CaCO3反应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18.(1)3Cu+8H++2=3Cu2++2NO↑+4H2O
(2)1:3
(3)48
(4)Mn2+
(5) H2O2 2:5
(6)>
【详解】(1)HNO3、Cu(NO3)2都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
(2)在上述参加反应的8个HNO3中,2个作氧化剂,6个起酸的作用,则起氧化作用的HNO3与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的比是2:6=1:3,由于二者是反应物质,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其质量比,故起氧化作用的HNO3与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质量比为1:3;
(3)根据反应中硝酸、铜以及一氧化氮的量的关系为:3Cu~8HNO3~2NO,即反应中生成1molNO时,消耗还原剂Cu的物质的量是1.5mol,当生成30gNO即物质的量为时,消耗还原剂铜的质量=1mol×1.5×64g/mol=48g;
(4)已知2个在反应中得到10个电子生成X,则锰元素化合价降低了5,即→Mn2+,则X的化学式为Mn2+;
(5)该反应H2O2→O2过程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是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H2O2+ 6H+=2Mn2++5O2↑+ 8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系数比为2:5;
(6)氧化剂的氧化性最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最强,氧化剂是,可知氧化性可知>H2O2。
19.(1) 3 用铂丝蘸取A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
(2)H+、
(3)AgCl
(4)OH + H+=H2O
(5)
【分析】试管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粉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不能有银离子和镁离子,一定有钾离子。则试管B 中有镁离子和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管A有:K+、Cl 、OH ,试管B有:Ag+、Mg2+、、H+。
【详解】(1)试管A的溶液中所含上述离子有K+、Cl 、OH 共3种,检验A中溶液金属阳K+离子的操作为:用铂丝蘸取A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溶解铜等金属,理由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H+、;
(3)将A、B两试管中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产生难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沉淀为AgCl;
(4)向试管B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最初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 H+=H2O;
(5)向试管A溶液中滴入少量Ca(HC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钾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向试管A中加入过量的Ca(HCO3)2溶液,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1)黄绿
(2)Cl2+H2OHCl+HClO
(3) 分液漏斗 在B、C装置之间加装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尾气处理 Cl2+2OH-Cl-+ClO-+H2O
【分析】实验室利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Cl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用刚接触NaOH溶液表面的倒置的漏斗收集Cl2。
【详解】(1)氯气是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2)若鲜花沾到泄漏的氯气,会褪去原来的颜色,其原因是Cl2与H2O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另外还有盐酸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3)①仪器A带有活塞,其名称为分液漏斗。
②若想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则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即在B、C装置之间加装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③Cl2有毒,会污染环境,则D装置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点睛】凡是有毒气体的制取,都需进行尾气处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一模)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