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 、C 、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B.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C.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2.实验时,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立即拨打119电话 B.赶快跑开
C.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用嘴吹灭
3.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利用空调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可燃冰 D.煤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C.物质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灭火时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则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6.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  )
A.呼吸 B.烟花燃烧 C.苹果腐烂 D.农家沤肥
7.“绿水有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淸,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B.分类回收垃圾,促进资源再生和利用
C.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
D.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8.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B.将污水排入大海
C.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
D.将垃圾分类投放
9.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B.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除了能用于燃烧外,三者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0.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D.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样品中熄灭,在空气样品中继续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二、填空题
13.化学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化学改变世界的作用和途径。
(1)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和   ,如   产生光能,为人类照明。
(2)如图,科学家们已经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   ,以及复制、改造和   分子。因此,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   物质。
14.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①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   .从而导致   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②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下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
图反应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   .该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三、实验探究题
1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且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二:探究燃烧条件。现有如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氧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氧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需要接触氧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实验三: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量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后,点燃镁条,反应结束,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发现质量减轻了,其原因是   。如果要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改进的措施是   。
16.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条件和研究CO2性质。
(1)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此实验时,B中液体是热水,底部靠近导管口固定一小块白磷,A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A中,打开K1,看到有气泡冒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   时,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
(2)研究CO2性质:A中充满CO2,B中是紫色石蕊溶液,打开K,将分液漏斗中适量的水滴入A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1,看到的现象是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综合题
17.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石油、天然气和   常称为化石燃料。
(2)城市家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火焰呈   色时,说明燃烧正常。
(3)“低碳”就是较低的CO2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填字母)。
A 两面使用草稿纸
B 出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代替私家车
C 让长期不用的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4)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天工开物·燔石》中介绍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木材放在最下方,引燃木材即可制成生石灰(如图)。同时,还介绍了生石灰的用法:“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注释:“沃”:浇)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和   。
(2)最底层“柴薪”燃烧   热量,使温度   并达到煤饼的   ;石灰石分解的条件是   。
(3)“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风”指的是空气 b.“吹化”过程为缓慢氧化
c.“粉”的成分为熟石灰 d.“沃”能观察到放热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甲烷不具有还原性,并且在发生还原反应时一氧化碳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会失去电子,A不符合题意;
B、燃烧时,火焰都是蓝色或淡蓝色的火焰,但是氢气生成水,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产物不同,B不符合题意;
C、三种气体都是可燃性的气体,如果不纯,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都会发生爆炸,所以需要验纯,C符合题意;
D、地壳中大量的存在甲烷,但是一氧化碳有毒,在地壳中存在的量极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而甲烷只有可燃性;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甲烷在地壳中大量存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地壳中存在量较少;
2.【答案】C
【解析】【解答】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较简捷;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的这种火,自己完全可以灭掉,不需要赶快逃跑或拨打119电话。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酒精灯内酒精着火的灭火方法可利用隔离空气的原理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A、利用空调取暖,是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合题意;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蜡烛照明,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即是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了电能,也就是该过程一定有化学变化产生,既一定发生了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4.【答案】C
【解析】【解答】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将来可能代替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C。
【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5.【答案】B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有多种元素,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但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分析;
B、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C、根据燃烧需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灭火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分析;
D、根据氢原子中无中子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答】A、呼吸是有机物和氧气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B、烟花燃烧有明显地发光、发热现象,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
C、苹果腐烂是苹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
D、农家沤肥过程中农家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影响粮食安全,建议不合理;
B、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建议合理;
C、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能节省能源,建议合理;
D、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节约化石燃料,建议合理。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水等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根源入手确定出治理方案。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能有效的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正确;
B、将污水排入大海,会造成水体的污染,错误;
C、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以防引起爆炸,正确;
D、将垃圾分类投放可以使部分垃圾回收,能节约资源,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与环境保护以及物质的处理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答案】B
【解析】【解答】A、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C、煤、石油、天然气都可用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不符合题意。
D、煤、石油、天然气短时间内都不能重复出现,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着火点为物质属性,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的用途分析;
D、根据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不符合题意;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符合题意;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不符合题意;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条件;
B、燃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然后迅速开窗,点火检查会点燃燃气,发生火灾;
C、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
D、面粉厂内空气中飘散得有面粉,吸烟易点燃面粉发生火灾。
11.【答案】C
【解析】【解答】A、该实验能证明分子的运动,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用火材梗来来测定不同火焰的温度,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证明白磷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不能证明是否达到着火点,故该操作不正确,符合题意;
D、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的特性,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白纸条上的不同点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分子的运动来解答;
B、根据蜡烛火焰上的木条碳化的程度来确定外焰、内焰、焰心的火焰的温度来解答;
C、根据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来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答】A、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一种物质不能做任何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所以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故C正确;
D、要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应该把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盛有人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比较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而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样品中熄灭,在空气样品中继续燃烧,证明的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一些物理变化也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及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能量;蜡烛燃烧
(2)排列;创造;改造;应用
【解析】【解答】(1)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和能量,如蜡烛燃烧产生光能,为人类照明。故填:能量;蜡烛燃烧。(2)图中所示,科学家们已经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故填:排列;创造;改造;应用。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分析;
(2)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及化学研究内容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14.【答案】二氧化碳;温室效应;N2;是
【解析】【解答】解:①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故填: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②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有催化剂,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2NO2+4CO 4CO2+N2;图中反应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N2;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填:N2;是.
【分析】①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分类;其各物质的分子构成等信息.
15.【答案】(1)
(2)③④;②④
(3)镁条在燃烧时生成的氧化镁部分逸散到空气中;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证明可燃物需要接触氧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变量是有无氧气;能证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通氧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变量是温度;
(3)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发现质量减轻了,其原因是镁条在燃烧时生成的氧化镁部分逸散到空气中,生成的固体没有完全收集。如果要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改进的措施是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生成的固体能全部收集。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2)根据所给实验中条件,结合对比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分析;
(3)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密闭装置中进行分析。
16.【答案】(1)2H2O2 2H2O + O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燃烧;与氧气接触
(2)B中液体倒吸入A中,溶液由紫变红;CO2 + H2O = H2CO3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B中的液体是热水,能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同时热水能隔绝氧气,药匙白磷燃烧,那么要通入氧气。A中的固体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2H2O2 2H2O + O2↑;故该实验中,水中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该实验中,打开K,将分液漏斗中适量的水滴入A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瓶内的压强变小,紫色石蕊试液倒流入A中,溶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 + H2O = H2CO3。
故答案为:1、2H2O2 2H2O + O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燃烧;与氧气接触
2、B中液体倒吸入A中,溶液由紫变红;CO2 + H2O = H2CO3
【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和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来解答即可
(2)水和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集气瓶内压强会变小,所以会出现倒吸
17.【答案】(1)煤
(2);蓝
(3)AB
(4)
【解析】【解答】(1)石油、天然气和煤常称为化石燃料,故填:煤;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火焰呈蓝色时,说明燃烧正常;
(3)A、两面使用草稿纸,节约资源,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A项正确;
B、出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代替私家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B项正确;
C、让长期不用的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浪费资源,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4)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石油、天然气和煤常称为化石燃料。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低碳生活理念,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8.【答案】(1)煤饼;柴薪
(2)放出;升高;着火点;高温
(3)ad
【解析】【解答】(1)图中煤饼和柴薪均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
(2)最底层“柴薪”燃烧放出热量,从而使温度升高,达到煤饼的着火点,从而使煤饼燃烧;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分解的条件是高温;
(3)a、“置于风中”中的“风”指的是空气,说法正确,正确;
b、“吹化”过程是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是缓慢氧化,不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粉”中可能含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不是只含有熟石灰,不正确;
d、“沃”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常见的可燃物进行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滨州无棣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和听力音频及原文)

下一篇:江西省丰城县中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