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酸碱中和滴定 (含解析)练习-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时作业20 酸碱中和滴定
1.用1.0 mol/L的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  )
A.1.0 mol/L,20 mL B.0.5 mol/L,40 mL
C.0.5 mol/L,80 mL D.1.0 mol/L,80 mL
2.用0.50 mol·L-1 NaOH标准溶液10.00 mL将未知浓度的20.00 mL盐酸恰好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滴定完毕,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液体,则所测得的盐酸浓度偏大
B.用量筒量取上述盐酸
C.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恰好褪色
D.盐酸的浓度为1.00 mol·L-1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中指示剂不宜加入过多,通常控制在1~2 mL
B.在50 mL碱式滴定管中装氢氧化钠溶液至5 mL刻度处,把液体全部放入烧杯中,液体体积为45 mL
C.酸式滴定管可以用来装酸性和氧化性的溶液
D.中和滴定实验中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润洗
4.如图甲是向20 mL 0.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图乙是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HA溶液后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属于强酸
B.图甲a、b、c三点中,HA的电离平衡常数最大的是c点
C.图甲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0.01 mol·L-1
D.图乙实验e点时,由水电离出的c(OH-)=10-4.7
5.滴定实验时,必须要按以下要求操作的是(  )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
B.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相应待测溶液润洗
C.待测液一定要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一定要放在滴定管中
D.滴定前读数要求精确,滴定管中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必须与“0”刻度或“0”刻度以上的某一刻度相切
6.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2C2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式滴定管旋塞处应涂上少许凡士林,可防止漏液
B.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
C.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玻璃珠,使液体流速先快后慢,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D.可选择石蕊作指示剂
7.Ⅰ.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 cm处;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实验编号 KOH溶液的浓度/(mol·L-1) 滴定完成时,滴入KOH溶液的体积/mL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1 0.10 22.02 20.00
2 0.10 22.00 20.00
3 0.10 21.98 20.00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填序号)。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Ⅱ.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用“碘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1)碘标准液应选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加入标准液之前必须对滴定管进行 、洗涤、 。
(2)锥形瓶内的指示剂为 ,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
(3)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有 (填序号)。
A.标准液起始读数时平视,终点读数时俯视
B.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C.步骤①中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4)若取样品w g,测得消耗0.010 00 mol·L-1 I2溶液V mL,则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 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8.25 ℃时,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一元强酸甲的溶液和一元弱酸乙的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Ⅰ代表的滴定过程最好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曲线Ⅱ为NaOH溶液滴定乙的溶液的滴定曲线
C.电离常数Ka(乙)=1.0×10-5
D.图像中的x>20.00
9.已知pOH=-lgc(OH-)。T ℃时,向50 mL 0.1 mol·L-1 MOH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溶液pH、pOH随滴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25 ℃
B.a=12
C.如果将pH和pOH字样对调,该图也可以表示0.1 mol·L-1的M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的情况
D.T ℃时,M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约为1.1×10-3
10.25 ℃时,取浓度均为0.100 0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各20.00 mL,分别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0.100 0 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H3COONa溶液呈碱性NH4Cl溶液呈酸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滴定曲线可得,25 ℃时Ka(CH3COOH)≈Kb(NH3·H2O)≈10-5
B.当NaOH溶液和盐酸滴加至20.00 mL时,曲线Ⅰ和Ⅱ刚好相交
C.曲线Ⅰ表示的滴定过程一般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D.在逐滴加入NaOH溶液或盐酸至40.00 mL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11.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溶液中pOH[pOH=-lg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点的OH-浓度等于N点的H+浓度
B.Q点溶液中,c(H+)=c(OH-),pH=7
C.M点溶液的导电性小于Q点溶液的导电性
D.N点溶液加水稀释,变小
12.Ⅰ.图甲是用0.100 0 mol·L-1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图乙是某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实验 编号 待测NaOH溶液
的体积/mL 滴定前盐酸的
读数/mL 滴定后盐酸的
读数/mL
1 20.00 1.20 23.22
2 20.00 1.21 29.21
3 20.00 1.50 23.4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图乙中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读数为 _mL,滴定后读数为 _mL。
(3)某实验小组同学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
是 mol·L-1(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
①取待测溶液的滴定管,放液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放液后气泡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下同)。
②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Ⅱ.氧化还原滴定与酸碱中和滴定类似,原理是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用0.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呈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5SO+6H+===2Mn2++5SO+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有 (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50 mL)
C.量筒(10 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胶头滴管
I.漏斗
(2)实验时,应用 (填“酸式”或“碱式”,下同)滴定管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用 滴定管量取亚硫酸钠溶液。
(3)该实验 (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指示剂,原因是 。
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
课时作业20 酸碱中和滴定
1.用1.0 mol/L的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 C )
A.1.0 mol/L,20 mL B.0.5 mol/L,40 mL
C.0.5 mol/L,80 mL D.1.0 mol/L,80 mL
解析:由图像知H2SO4溶液c(H+)=1 mol/L,则c(H2SO4)=0.5 mol/L,加入40 mL 1 mol/L 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H2SO4溶液体积为40 mL,故反应后溶液体积大致为80 mL。
2.用0.50 mol·L-1 NaOH标准溶液10.00 mL将未知浓度的20.00 mL盐酸恰好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若滴定完毕,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液体,则所测得的盐酸浓度偏大
B.用量筒量取上述盐酸
C.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恰好褪色
D.盐酸的浓度为1.00 mol·L-1
解析: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液体,导致测得消耗的V(NaOH)偏大,由c(盐酸)=可知,所测得的盐酸浓度偏大,故A正确;量筒的精确度最小为0.1 mL,不能使用量筒来量取20.00 mL盐酸,可选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故B错误;NaOH溶液滴定盐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30 s内不褪色,故C错误;用0.50 mol·L-1 NaOH标准溶液10.00 mL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20.00 mL,则c(盐酸)===0.25 mol·L-1,故D错误。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中和滴定实验中指示剂不宜加入过多,通常控制在1~2 mL
B.在50 mL碱式滴定管中装氢氧化钠溶液至5 mL刻度处,把液体全部放入烧杯中,液体体积为45 mL
C.酸式滴定管可以用来装酸性和氧化性的溶液
D.中和滴定实验中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润洗
解析:中和滴定实验中指示剂不宜加入过多,通常量控制在1~2滴,A错误;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且50 mL刻度线以下有一段没有刻度,在50 mL碱式滴定管中装氢氧化钠溶液至5 mL刻度处,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大于(50-5) mL=45 mL,B错误;玻璃成分中有二氧化硅,酸式滴定管下端带有旋塞,可以用来装酸性、中性和氧化性溶液,但不可用来装碱性溶液,以免碱性溶液腐蚀玻璃旋塞而造成黏连,使滴定管无法使用,C正确;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溶液润洗,D错误。
4.如图甲是向20 mL 0.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图乙是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HA溶液后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HA属于强酸
B.图甲a、b、c三点中,HA的电离平衡常数最大的是c点
C.图甲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0.01 mol·L-1
D.图乙实验e点时,由水电离出的c(OH-)=10-4.7
解析:由图乙可知,若HA为强酸,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pH应为7,则 HA不是强酸,A错误;温度越高,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故b点时HA 的电离平衡常数最大,B错误;图甲中,该实验温度最高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 NaOH 溶液的浓度为0.01 mol·L-1,C正确;e点时,酸过量,由水电离出的c(OH-)=10-9.3,D错误
5.滴定实验时,必须要按以下要求操作的是( B )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
B.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相应待测溶液润洗
C.待测液一定要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一定要放在滴定管中
D.滴定前读数要求精确,滴定管中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必须与“0”刻度或“0”刻度以上的某一刻度相切
解析: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无须干燥,其中的蒸馏水不计入加入试剂的体积,也就不影响滴定结果,故A项不符合题意;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一定要再用相应待装溶液润洗,否则会稀释待装溶液,B项符合题意;待测液和标准液都可以放在锥形瓶中,盛放在锥形瓶中的溶液的体积为已知量,C项不符合题意;滴定前,滴定管中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相切,“0”刻度以上没有刻度,D项不符合题意。
6.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2C2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碱式滴定管旋塞处应涂上少许凡士林,可防止漏液
B.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
C.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玻璃珠,使液体流速先快后慢,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D.可选择石蕊作指示剂
解析:酸式滴定管旋塞处应涂凡士林,起润滑和密封作用,碱式滴定管没有旋塞,它是通过挤压玻璃珠控制溶液滴加的速率,A错误;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无需借助其他仪器,B错误;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玻璃珠滴加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判定滴定终点,C正确;由于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不选石蕊作指示剂,D错误。
7.Ⅰ.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 cm处;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实验编号 KOH溶液的浓度/(mol·L-1) 滴定完成时,滴入KOH溶液的体积/mL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1 0.10 22.02 20.00
2 0.10 22.00 20.00
3 0.10 21.98 20.00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B、D、C、E、A、F(填序号)。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0.11_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Ⅱ.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用“碘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1)碘标准液应选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加入标准液之前必须对滴定管进行检漏(或查漏)、洗涤、润洗。
(2)锥形瓶内的指示剂为淀粉溶液,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有B(填序号)。
A.标准液起始读数时平视,终点读数时俯视
B.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C.步骤①中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4)若取样品w g,测得消耗0.010 00 mol·L-1 I2溶液V mL,则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Ⅰ.(1)滴定操作的步骤是选择滴定管,洗涤、润洗、装液后固定滴定管,然后调节液面记下读数,再取待测液于锥形瓶,加入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完成后记下滴定管读数,故操作步骤的顺序是B、D、C、E、A、F。(2)三次实验消耗KOH溶液的平均体积V(碱)==22.00 mL,利用c(酸)×V(酸)=c(碱)×V(碱),则该盐酸的浓度为=0.11 mol·L-1。
Ⅱ.(1)碱式滴定管下端有一段橡胶管,橡胶容易被单质碘腐蚀,因此碘标准液应选用酸式滴定管盛装;加入标准液之前必须对滴定管进行检漏、洗涤、润洗。(2)用碘标准液滴定,指示剂为淀粉溶液,当滴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认为滴定达到终点。(3)利用c(待)×V(待)=c(标)×V(标)进行分析,标准液起始读数时平视,终点读数时俯视,读取的体积偏小,所测溶液浓度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未用标准液润洗,造成标准液浓度偏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大,即所测溶液浓度偏大,故B符合题意;步骤①中用盐酸代替硫酸,生成的S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HCl,因SO2用碱液吸收后需要再用盐酸调节溶液至弱酸性,因此混合气体中含有的HCl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4)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SO+I2+H2O===SO+2I-+2H+,根据元素守恒,有n(SO2)=n(SO)=n(I2)=V×10-3 L×0.010 00 mol·L-1=V×10-5 mol,因此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为×1 000 g= g。
8.25 ℃时,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一元强酸甲的溶液和一元弱酸乙的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C )
A.曲线Ⅰ代表的滴定过程最好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曲线Ⅱ为NaOH溶液滴定乙的溶液的滴定曲线
C.电离常数Ka(乙)=1.0×10-5
D.图像中的x>20.00
解析:从两条曲线的起点a、b点可知,曲线Ⅰ代表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的溶液的过程,滴定时pH突变范围在碱性范围内,故选取酚酞作指示剂,A项错误;曲线Ⅱ代表NaOH溶液滴定一元强酸甲的溶液的过程,B项错误;由a点可知,c(H+)=0.001 0 mol·L-1,故Ka(乙)=≈1.0×10-5,C项正确;由曲线Ⅱ中NaOH溶液滴定强酸甲的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pH=7可知,x=20.00,D项错误。
9.已知pOH=-lgc(OH-)。T ℃时,向50 mL 0.1 mol·L-1 MOH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溶液pH、pOH随滴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T<25 ℃
B.a=12
C.如果将pH和pOH字样对调,该图也可以表示0.1 mol·L-1的M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的情况
D.T ℃时,M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约为1.1×10-3
解析:据图可知,pH=pOH=6.5时,c(H+)=c(OH-)=10-6.5 mol·L-1,溶液呈中性,Kw=c(H+)·c(OH-)=10-13,水的电离吸热随温度升高 Kw增大,25 ℃的 Kw=10-14,故 T>25 ℃,故A错误;溶液中c(H+)=c(OH-),即pH=pOH时,溶液显中性,根据图像可知pH=6.5时溶液为中性,则T ℃时有pKw=pH+pOH=6.5+6.5=13,所以a=13-2.0=11.0,故B错误;0.1 mol·L-1盐酸 pH 为1,故C错误;T ℃时,0.1 mol·L-1 MOH溶液的pOH为2.0,即c(OH-)=10-2 mol·L-1,则其Kb==≈1.1×10-3,故D正确。
10.25 ℃时,取浓度均为0.100 0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各20.00 mL,分别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0.100 0 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H3COONa溶液呈碱性NH4Cl溶液呈酸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根据滴定曲线可得,25 ℃时Ka(CH3COOH)≈Kb(NH3·H2O)≈10-5
B.当NaOH溶液和盐酸滴加至20.00 mL时,曲线Ⅰ和Ⅱ刚好相交
C.曲线Ⅰ表示的滴定过程一般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D.在逐滴加入NaOH溶液或盐酸至40.00 mL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曲线Ⅰ的起点溶液为碱性,表示用盐酸滴定氨水,开始时氨水的pH约为11,即溶液中c(OH-)≈10-3 mol·L-1,则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10-5;曲线Ⅱ的起点溶液为酸性,表示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溶液,开始时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同理得到Ka(CH3COOH)≈1×10-5,A正确。当NaOH溶液和盐酸滴加至20.00 mL时,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7;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7,此时曲线Ⅰ和Ⅱ不相交,B错误。根据选项B的分析,曲线Ⅰ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因此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C正确。酸和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在逐滴加入NaOH溶液(或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酸性(或碱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达到最大,之后继续滴入NaOH溶液(或盐酸),溶液的碱性(或酸性)逐渐增强,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D正确。
11.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溶液中pOH[pOH=-lg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M点的OH-浓度等于N点的H+浓度
B.Q点溶液中,c(H+)=c(OH-),pH=7
C.M点溶液的导电性小于Q点溶液的导电性
D.N点溶液加水稀释,变小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Q点时pH=pOH,说明c(OH-)=c(H+),M点的pH为b,则c(H+)=10-b mol·L-1,c(OH-)=10b-2a mol·L-1;N点的pOH为b,则c(OH-)=10-b mol·L-1,c(H+)=10b-2a mol·L-1,即M点的OH-浓度等于N点的H+浓度,故A正确。Q点时,c(H+)=c(OH-)=10-a mol·L-1,溶液呈中性,但是温度不一定为常温,pH不一定等于7,故B错误。M点溶液中溶质主要为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Q点溶液中溶质主要为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所以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小于Q点,故C正确。Kb=,温度不变,Kb不变,N点溶液中:c(H+)>c(OH-),加水稀释,c(H+)减小,c(OH-)增大,所以=变小,故D正确。
12.Ⅰ.图甲是用0.100 0 mol·L-1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图乙是某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实验 编号 待测NaOH溶液
的体积/mL 滴定前盐酸的
读数/mL 滴定后盐酸的
读数/mL
1 20.00 1.20 23.22
2 20.00 1.21 29.21
3 20.00 1.50 23.4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酸式滴定管。
(2)图乙中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读数为0.80_mL,滴定后读数为22.80_mL。
(3)某实验小组同学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是0.110_0_mol·L-1mol·L-1(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
①取待测溶液的滴定管,放液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放液后气泡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偏低(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下同)。
②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无影响。
Ⅱ.氧化还原滴定与酸碱中和滴定类似,原理是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用0.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呈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5SO+6H+===2Mn2++5SO+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有ABDEF(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50 mL)
C.量筒(10 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胶头滴管
I.漏斗
(2)实验时,应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下同)滴定管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亚硫酸钠溶液。
(3)该实验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指示剂,原因是MnO为紫红色,Mn2+为无色,可用这一明显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半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解析:Ⅰ.(1)仪器A的下端是玻璃活塞,所以仪器A的名称为酸式滴定管。(2)滴定前,滴定管读数为0.80 mL,滴定后,滴定管读数为22.80 mL。(3)三次滴定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22.02 mL、28.00 mL、21.98 mL,第二组数据误差太大,舍去,则平均消耗V(盐酸)=22.00 mL,c(待测)===0.110 0 mol·L-1。(4)①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放液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放液后气泡消失,使实际所取待测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偏低;②若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也不变,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不变。
Ⅱ.(1)用0.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实验所需仪器有酸式滴定管(50 mL)、碱式滴定管(50 mL)、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2)由于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管,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亚硫酸钠溶液显碱性,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3)该实验不需要加入指示剂,原因是MnO为紫红色,Mn2+为无色,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半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八章 电功率练习(答案)-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下一篇:湖北省期末试题高频考点汇编-04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试题)-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