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2023年秋期九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题03(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2023年秋期九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题03
一、单选题
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描述它的主要特点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但可以将产生的废物向环境中排放
C.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D.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力争使所有反应物都转化为产品
2.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烧碱、NaOH、碱、精炼石油
B.干冰、CO2、酸、作制冷剂
C.水银、Ag、单质、作体温计
D.生石灰、CaO、氧化物、补钙剂
4.下图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
C.熄灭酒精灯 D.洗涤试管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的体积
B.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气密性
6.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让世界更加正视人类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问题。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铜丝做导线 B.用液氮冷冻麻醉
C.用天然气做燃料 D.用铁锅炒菜
8.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变”美酒 B.金条“变”金箔
C.冰块“变”冰雕 D.铁水“变”铁锅
9.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Y和Z,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正确的是(  )
A.X,Y,Z都是混合物 B.Y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 D.X的化学式是C2H5OH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一定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D.该反应中丙和丁一定为单质
二、多选题
1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12.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
C.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三、填空题
13.化学式里各原子的   总和,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14.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氧离子   。
(2)碳酸钠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1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
16.现有一种稀盐酸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取1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氯化铝正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停止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经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8g。请回答:
(1)据观察,产生沉淀前,消耗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00g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17.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含杂质的熟石灰粉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探究熟石灰的变质程度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盐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25.0
取稀盐酸质量(g) 50.0 120.0 140.0 160.0 205.0
产生气体质量(g) 0 a 2.2 3.3 4.4
(1)a的数值为   。
(2)第6次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计算25克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4)列式计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到0.1%)(写出解题过程)
五、实验探究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b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的钾盐,一种难溶于水的黑色氧化物,可以采用加水、溶解、   (操作名称),回收后利用装置    (字母序号)作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
(3)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图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六、综合题
19.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1号~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3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
20.向一定量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反应后溶液是蓝色,向过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一定   (填“有”或者“没有”)气体产生。
(3)若加入锌的质量为m,反应后过滤出的固体质量也为m,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
七、科普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元素。碳元素在地球上虽然广泛分布,但其含量不足0.03%。
碳元素是一切有机体骨架的组成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约占18%。主要以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人体中的无机含碳化合物种类较少,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2CO3/HCO3-)的形式存在,人体细胞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无机形式。
迄今为止,发现了15种碳原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格”,其中C-12和C-13属于稳定型,考古研究中,通过测定C-14含量估算古物的年代。
20世纪起,人类对碳元素的认识突飞猛进。下表列出了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碳的这些新型结构的发现和性能研究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40 年代 1967 年 1969 年 1985 年 1991 年 21 世纪
事件 发现C-14 发现六角金刚石和单斜超硬碳 发现银白色的白炭 发现富勒烯的第一个成员C60(图2) 发现碳纳米管(图 3) 从石墨中剥离出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石墨烯(图4)
(1)碳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   种。
(2)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 C-12 和 C-13 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3)C60的含义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但是不可以将产生的废物向环境中排放,否则会引起环境污染,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力争使所有反应物都转化为产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就是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可减少污染分析。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A的说法正确;
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
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分析】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
3.【答案】A
【解析】【解答】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氢氧化钠可除去石油中的酸性物质,用于精炼石油,故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不符合题意;
C. 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汞可用于体温计,故不符合题意;
D.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强不能作补钙剂,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A.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斜放,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竖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操作符合题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如果吹灭时火焰会沿着灯颈进入酒精灯,从而引发火灾,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
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D、根据洗涤试管的操作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A.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不符合题意;
B. 大的固体颗粒向试管中盛装的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不符合题意,;
C. 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故不符合题意;
D. 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C、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
D、手捂法测仪器的气密性,利用了大气压原理,手捂试管,试管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增大,气体从导管排除,就会看到气泡生成。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解答】A. 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液氮冷冻麻醉,是因为液氮的沸点低,能吸收大量的热,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有可燃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用来作燃料,属于其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 用铁锅炒菜,利用铁锅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8.【答案】A
【解析】【解答】A、粮食“变”美酒的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
B、 金条“变”金箔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冰块“变”冰雕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铁水“变”铁锅的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X的分子为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C2H5OH分子,Y物质的分子为由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2H4分子,物质Z的分子为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酒精分解产生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C2H4+H2O.由此可知: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X、Y、Z都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说法错误;
B、Y的化学式为C2H4;其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2:4=1:2,故B说法错误;
C、X的化学式为C2H5OH,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6=4:1,故C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5OH,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X的分子为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C2H5OH分子,Y物质的分子为由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2H4分子,物质Z的分子为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酒精分解产生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C2H4+H2O.据此分析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答】A、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丙、丁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甲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24﹣4)=2:5,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丙和丁可能为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来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注意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11.【答案】B,C
【解析】【解答】“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
【分析】根据“可能是食盐”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设计实验分析。
12.【答案】B,D
【解析】【解答】A、看图可得反应①是碳与氧气作用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看图可得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氧气作用生成二氧化碳,B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符合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符合题意;
C、反应②的特点是由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反应①的特点是由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微观图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复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13.【答案】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化学式里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定义分析。
14.【答案】(1)O2-
(2)Na2CO3
(3)Al
【解析】【解答】(1)氧离子表示为O2-;
(2)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表示为Al。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为: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且满足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等。
15.【答案】燃烧的木条熄灭;CO2+H2O═H2CO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答】解: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混合时,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填:燃烧的木条熄灭;CO2+H2O═H2CO3.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分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答案】(1)
(2)13.35%
【解析】【解答】(1)产生沉淀前,消耗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是由于氢氧化钾与原溶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
(2)设100g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是x
解得x=13.35%
答: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是13.35%。
【分析】根据生成的氢氧化铝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
17.【答案】(1)1.1
(2)CaCl2和HCl
(3)40.0%
(4)解:生成3.3g气体所需的盐酸的质量为y,则
故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
【解析】【解答】熟石灰粉末中有杂质,杂质不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而熟石灰又有部分变质,且变质后生成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其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1)观察实验次数4、5,发现增加20g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质量增加1.1g,而实验次数4稀盐酸的质量也是比3多20g,故实验次数4产生气体的质量也是比3多1.1g,故a=2.2g-1.1g=1.1g;
(2)观察实验次数4、5,发现增加20g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质量增加1.1g,故当取稀盐酸质量为180.0g,生成气体质量为4.4g,这说明在实验次数6时,所加的稀盐酸是过量的,而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CaCl2和HCl;
(3)解:设25克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故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25克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0.0%。
【分析】(1)根据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物的量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出所需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其质量分数;
(4)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出所需盐酸溶质的质量,即可求出其溶质质量分数。
18.【答案】(1)长颈漏斗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过滤;B
(3)BFE;CaCO3+2HCl = CaCl2+H2O+CO2↑
(4)防止CO2气体溶于水中,导致测量不准确;没有
【解析】【解答】(1)b属于可以加入液体的仪器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难溶于水的黑色氧化物可以过滤回收;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是固液常温型,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必加个干燥装置,且密度大于空气,故组合为BFE;方程式为CaCO3+2HCl = CaCl2+H2O+CO2↑;
(4)图F是采用排水法测二氧化碳的体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排水法测气体体积的原理是利用排出水的体积和进入装置中的气体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进行的,所以在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时,盛水的集气瓶中压强和外界大气压是相等,当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时,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将水排出,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分析】(1)要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2)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加热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则须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4)根据实验目的及二氧化碳的水溶性进行分析植物油的作用,根据排水法测气体的体积的原理判断空气的影响。
19.【答案】(1)金属;失;Al3+
(2)质子数;核电荷数
(3)逐渐减小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第13号元素名称是铝元素,它属于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Al3+;(2)从上表中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利用知识迁移,则可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分析】(1)根据13号元素是铝元素,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失去电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2)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变的规律分析
20.【答案】(1)
(2)没有
(3)硝酸铝和硝酸锌
【解析】【解答】(1)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锌>铜>银,则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则说明锌少量,过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和铝,则向固体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气体生成。
(3)由于、,由于加入锌的质量与反应后的固体质量相等,则说明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均发生反应,则说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锌,可能含硝酸铜。
【分析】(1)根据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分析;
(2)根据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
(3)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
21.【答案】(1)二
(2)C
(3)一个富勒烯这种分子含有60个碳原子
【解析】【解答】(1)碳元素在人体内存在形式有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无机含碳化合物种类较少,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2CO3/HCO3-)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无机形式。故共两种,故填:二。(2)C-12和C-13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中子数不同,故填:C。(3)C60的含义是一个富勒烯这种分子含有60个碳原子,故填:一个富勒烯这种分子含有60个碳原子。
【分析】(1)根据摊在人体中的存在方式分析
(2)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