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综合计算2


2024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综合计算2
一、选择题
1.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B.含有3种官能团
C.可自身发生加聚反应 D.分子式为
2.某实验小组测定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已知该氧化物中铁元素只有和两种价态,实验步骤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步骤②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溶液a中阳离子有和
C.溶液b中
D.通过计算可得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将硫酸铜稀溶液放在密闭容器中,缓缓抽去容器中的水蒸气,溶液逐渐失水变成饱和溶液,在特定压强下继续抽气,则变成各种含水盐,最后变成无水硫酸铜。时,容器中的压强与晶体水合物中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对应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B.曲线M-M'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曲线O-O′对应体系存在平衡:
D.当容器中压强低于后得到无水硫酸铜
4.将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得到和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溶液时,金属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测得沉淀的质量为。和的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  )
A. B. C. D.
5.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用氨水和溶液制备:
B.工业上用足量氨水吸收:
C.用溶液吸收:
D.铁粉与过量稀硝酸: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羟基中所含电子数为
B.的溶液中释放的数为
C.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键数为
7.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由:(1),可知:含的浓溶液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
B.下,将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更多
D.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8.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 N4,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断裂 1mol N—N 键吸收193kJ 能量,断裂 1mol N≡N 键吸收 946kJ 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的沸点比白磷(P4)的高
B.N4(g)=2N2(g)为吸热反应
C.N4(g)═4N(g)的过程中吸收 772kJ 能量
D.以 N4为原料替代 N2合成等量 NH3时,可放出更多的热量
9.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某同学购买了一瓶消毒液,其包装说明如图所示。
基本信息:含质量分数为的、、密度 使用方法:稀释倍后使用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
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属于强电解质
B.消毒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
C.该消毒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D.用容量瓶配制上述消毒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得溶液浓度会偏大
10.已知:将一定最的通入100mL 6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且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高低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
B.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的物质的量为1.2mol
C.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mol
D.反应后溶液中
11.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
B.0.9g水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
C.溶液中,的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中的原子总数为
二、多选题
12.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流程里,设备I中进行的操作是萃取、分液,设备III中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B.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苯、CaO、CO2和NaOH
C.在设备IV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CaCO3
D.由设备II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C6H5ONa,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Na2CO3
13.如图为CaC2O4 xH2O在N2和O2气氛中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为1
B.物质A为CaC2O4,CaC2O4在隔绝空气条件下,420℃以下热稳定,不会分解
C.800℃-1000℃氮气气氛中的反应为CaC2O4CaCO3+CO↑
D.无论是O2气氛还是N2气氛,当1molCaC2O4 xH2O最终转变为C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14.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能体现出形象直观、简明易记的特点。下列用数轴表示不合理的是(  )
A 铁和稀硝酸反应
B 向烧碱溶液通入SO2后的产物
C Na与O2加热反应的产物
D 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A.A B.B C.C D.D
15.一种制备的工艺路线如图所示,反应Ⅱ所得溶液在3~4之间,反应Ⅲ需及时补加以保持反应在条件下进行。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低温真空蒸发主要目的是防止被氧化
C.溶液Y可循环用于反应Ⅱ所在操作单元吸收气体Ⅰ
D.若产量不变,参与反应Ⅲ的与物质的量之比增大时,需补加的量减少
16.向10mL 1.5mol/L的硫酸铝溶液加入30mL 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1.56g沉淀,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mol/L B.2mol/L C.5mol/L D.3.3mol/L
17.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XeF2、XeF4和XeF6三种氟化氙,它们都是极强的氧化剂(其氧化性依次递增),都极易水解,其中: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XeF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八电子结构
B.某种氟化氙的晶体结构单元如图,可推知其化学式为XeF6
C.XeF4按已知方式水解,每生成4molXe,转移16mol电子
D.XeF2的中心原子外层价电子对数为5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5-二甲基-3-乙基庚烷
B.中最多有4个碳原子共线
C.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二者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
19.探究小组在25℃和101kPa下进行中和热测定,取用的盐酸和的NaOH溶液(密度均为)。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
HCl NaOH 平均值
1 25.4 25.0 25.2 28.5 3.3
2 24.5 24.5 24.5 27.5 3.00
3 25.0 24.5 24.75 26.5 1.75
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该实验条件下,中和热的理论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计算出中和热的平均值低于理论值
B.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溶液混合后未及时盖好量热计杯盖
C.实验时,可用的醋酸代替盐酸
D.实验中,NaOH溶液用量越大,所测中和热数值越大
20.将一定质量的Fe和Fe3O4混合固体粉末溶于100 mL1.0 mol/L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mL H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3+
B.Fe3O4与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n(Fe):n(Fe3O4)=2:1
D.混合固体中m(Fe)=1.12 g
21.把含有和的混合溶液V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BaCl2的溶液,恰好使完全反应生成m克沉淀;另一份加入含 KOH的溶液,恰好使完全转化为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  )
A. B.
C. D.
2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mL 浓硫酸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
B.2mol 与1 mol 充分反应后体系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22.4L 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D.56g Fe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三、非选择题
23.请依据所学知识填空:
(1)物质的量为的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化合物B、C各,试回答:
①烃的分子式为   ;
②若烃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加成,其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烃A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种。
(2)请完成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①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制TNT   
②1,3-丁二烯制备1,4-溴-2-丁烯   
(3)①的一氯代物具有不同沸点的产物有   种。
②系统命名的名称为   。
③写出2-丁烯在一定条件下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   。
24.某研究小组用铝土矿为原料制备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按如下流程开展实验。
已知:①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和。用溶液溶解铝土矿过程中转变为难溶性的铝硅酸盐。
②的絮凝效果可用盐基度衡量,盐基度
当盐基度为0.60~0.85时,絮凝效果较好。
请回答:
(1)步骤Ⅰ所得滤液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是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步骤I,反应须在密闭耐高压容器中进行,以实现所需反应温度
B.步骤Ⅱ,滤液浓度较大时通入过量有利于减少沉淀中的杂质
C.步骤Ⅲ,为减少吸附的杂质,洗涤时需对漏斗中的沉淀充分搅拌
D.步骤Ⅳ中控制和的投料比可控制产品盐基度
(3)步骤V采用如图所示的蒸汽浴加热,仪器A的名称是   ;步骤V不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原因是   。
(4)测定产品的盐基度。
的定量测定:称取一定量样品,配成溶液,移取溶液于锥形瓶中,调,滴加指示剂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有沉淀),30秒内不褪色。平行测试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另测得上述样品溶液中。
①产品的盐基度为   。
②测定过程中溶液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测定结果,原因是   。
25.一种从钕()铁硼废料(钕质量分数约为28.8%),B约为1%,余下为铁()中提取氧化钕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钕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其稳定的化合价为价;硼不与稀酸反应,但可溶于氧化性酸;
②25℃时,,。
③。
回答下列问题:
(1)钕铁硼废料“酸溶”前需“预处理”,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油污,该操作选择____(填序号)
A.蒸馏水清洗 B.稀盐酸浸泡
C.纯碱溶液浸泡 D.溶液浸泡
(2)“酸溶”时,稀硫酸不能替换成浓硫酸,其原因可能是   。
(3)“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酸溶后需调节溶液的,若酸性太强,“沉钕”不完全,试分析其原因   。
(5)常温下,“沉钕”过程中,调节溶液为2.3,钕全部以沉淀完全。若溶液中的。此时是否有沉淀生成   (列式计算,说明原因)。
(6)“沉淀”过程得到晶体,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滤液3”中的   可参与循环使用。
(7)热重法是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草酸钕晶体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加热到450℃时,只剩余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为   。
26.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步骤①高温下的主反应为: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0℃(g) 40℃(g) 80℃(g)
KCl 28.0 40.1 51.3
NaCl 35.7 36.4 38.0
4.7 26.3 73
163 215 375
(1)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
(2)步骤④调节pH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步骤①可在陶瓷容器中进行
B.为了加快步骤②中的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小心翻动沉淀
C.步骤③的目的是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D.步骤⑤加入KCl后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4)步骤⑤加入KCl后,还需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洗涤粗产品时可选择____。
A.冷水 B.饱和氯化钾溶液
C.热水 D.冷的酒精
(5)测定产品的纯度
(摩尔质量:294g/mol)的定量测定:称取0.3750g样品,加水溶解配制250mL溶液,移取25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和足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然后用标准液进行滴定。上述过程平行测试3次,平均消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0mL。
已知:,(未配平)。
①的纯度为   。
②上述操作都正确,但实际测得的纯度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
27.某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钡溶液与过量CO2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配制氢氧化钡溶液
(1)现需配制950 mL 0.1 mol·L-1氢氧化钡溶液,应称量氢氧化钡晶体质量为   g[已知Ba(OH)2·8H2O的摩尔质量为315 g·mol-1];下图配制步骤中,按先后顺序排序为   (用字母A~F填写);如果操作F俯视刻度线,配得溶液的浓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A B C D E F
(2)Ⅱ.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氢氧化钡溶液与过量CO2的反应
接通电路后,缓慢通入CO2至过量,整个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变化为   ,观察到溶液中的现象为   。
(3)通过上述实验某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为“CO2可与BaCO3反应”,该结论存在漏洞,理由是   ;下表可验证该方案漏洞的实验方案为    (填选项字母)。
方案一 将装置甲产生的气流通入少量纯水至饱和,测pH值与饱和二氧化碳溶液做对比
方案二 将装置甲产生的气流通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A.只有方案一 B.只有方案二 C.方案一和方案二均可 D.方案一和方案二均不行
28.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黄褐色固体A的式量小于100,溶液C是单一溶质盐溶液。
(1)X的组成元素是   ,X的化学式是   。
(2)写出B溶液与溶液恰好完全沉淀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固体A是一种良好的脱硫剂,请写出常温下固体A在氛围中与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设计实验检验溶液B中的阳离子:   。
29.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标号)
①氧化钙与水反应;②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发生的反应;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发生的反应;⑥与的反应;⑦干冰汽化。
(2)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M溶于水   (填“一定”或“可能”)是放热反应。
(3)2022年2月18日,“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发展碳捕集与利用的技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实现CO2资源化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碳减排技术。CO2加氢(RWGS)制合成气(CO)
RWGS反应: 反应ⅰ
副反应: 反应ⅱ
①已知:
则   。
②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的燃料之一是乙醇,l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30.0kJ热量,写出乙醇燃烧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0.针对氮氧化物的研究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1)用活性炭还原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和,如图表示体系中物质浓度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点的正   点的(正)(填“>”“<”或“=”);用表示从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
②在该温度下,计算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转化率是   
③对于该化学反应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B.反应过程中,气体密度维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C.增大压强能提高的转化率,同时也能提高的平衡产率
D.加入对反应催化效果更佳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E.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2)环境治理依然是当今的热点问题,研究新的环境治理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①的反应历程分以下两步:
第一步;
第二步   (用含、的式子表示)。
②催化还原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研究发现在以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请写出脱硝过程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发生反应,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若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可表示为,,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A、B两点对应的时刻,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之比   。
②若平衡时总压强为,用平衡分压代替其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该气体的体积分数]。
31.化学电源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电池的设计原理与某类化学反应有关。你认为下列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填字母)。
A.CaO+H2O=Ca(OH)2 B.C+CO22CO
C.NaOH+HCl=NaCl+H2O D.2FeCl3+Cu=2FeCl2+CuCl2
(2)化学反应均涉及相应的能量变化,为探究这些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①该实验过程涉及的能量变化是   。
②Zn棒是   极,电流方向是从   棒流向   棒。
(3)若将两个金属棒用导线相连在一起,总质量为80.00 g的锌片和银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金属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得金属片的总质量为63.75 g,则装置工作时锌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工作时间内装置所产生氢气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
(4)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   ,负极发生的反应式为   。
②电池工作时,OH-移向   电极(填“a”或“b”)。
③当电池放电转移10 mol电子时,至少消耗燃料肼   g。
32.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钠钾合金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钠钾合金溶于水,生成氢气的(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1)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个。
(2)确定该钠钾合金的组成(用的形式表示):   。
(3)如果所得溶液的体积仍为,则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3.铁(26Fe)、镍(28N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医药、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Ni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区。
(2)乳酸亚铁口服液是缺铁人群补铁保健品,临床建议服用维生素C促进“亚铁”的吸收,避免生成Fe3+,从结构角度分析,Fe2+易被氧化成Fe3+的原因是   。
(3)FeCl3常用作净水剂、刻蚀剂等。
① FeCl3的熔点(306℃)显著低于FeF3的熔点(1000℃)的原因是   。
② FeCl3水溶液中Fe3+可水解生成双核阳离子[Fe2(H2O)8(OH)2]4+,结构如下图,解释能够形成双核阳离子的原因:   。
(4)镍白铜(铜镍合金)常用作海洋工程应用材料。某镍白铜合金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 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
②已知一定条件下晶胞的棱长为a cm,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该条件下该晶体的摩尔体积为    m3·mol-1(用含a, N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可以与钠发生反应,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有机物含有两种官能团,B错误;
C.该有机物,可以看成烯烃被水取代的产物,可以发生加聚反应,C正确;
D.分子式为:C12H16O,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物的性质。
首先,计算该有机物M的分子式:C12H16O。
再观察M的官能团:苯环,羟基。
发生加聚反应: 羧基、羟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2.【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解析】【解答】解:A、步骤①为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步骤②为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加入盐酸后反应生成FeCl2、FeCl3,因此溶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为Fe2+、Fe3+和H+,B不符合题意。
C、通入0.1molCl2时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此时溶液b中的溶质为FeCl3和HCl,因此溶液中n(Fe3+):n(Cl-)<1:3,C符合题意。
D、由反应“2Fe2++Cl2=2Fe3++2Cl-”可知溶液a中n(Fe2+)=0.2mol,即30.4g氧化物中含n(FeO)=0.2mol,其质量为0.2mol×72g·mol-1=14.4g,则m(Fe2O3)=30.4g-14.4g=16g,其物质的量n(Fe2O3)=0.1mol,因此该氧化物中n(Fe):n(O)=0.4mol:0.5mol=4:5,所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4O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铁的氧化物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Cl2、FeCl3和H2O。再通入0.1molCl2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此时溶液b中的溶质为FeCl2。
3.【答案】D
【知识点】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M点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之后继续失水才有硫酸铜晶体析出,所以曲线L-M对应溶液中无硫酸铜晶体析出,A不符合题意;
B.M-M 对应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一定温度压强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O-O′对应压强相等,该过程中随着液态水的减少,存在的平衡应为,C不符合题意;
D.据图可知当容器中压强低于p0后非气相水的质量分数降为0,即此时得到的固体为无水硫酸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曲线L-M对应溶液,由稀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
B.M-M 对应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不断抽出水蒸气,会析出硫酸铜晶体;
C.曲线O~O′对应体系存在CuSO4 3H2O(s)转化为CuSO4 H2O(s)。
4.【答案】A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解析】【解答】得到氢氧化镁的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得到氢氧根的质量为37-20=17g,n(OH-)=1mol,因此铜和镁转移的电子数为1mol. 得到和的混合气体,设NO为x,NO2为y,x+y=0.4,3x+y=1,x=0.3,y=0.1mol,得到二氧化氮体积分数为25%;故答案我A
【分析】利用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与铜镁合金差距计算出氢氧根的量,计算出转移电子的量,结合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转移电子的量即可计算其物质的量
5.【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所以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故错误;
B.足量的氨水可以将二氧化硫完全吸收,生成亚硫酸铵(NH4)2SO3 ,故错误;
C.CuSO4与PH3发生氧化还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判断是正确的;
D.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会生成三价铁,正确方程式为 Fe+4HNO3=Fe(NO3)3+NO↑+2H2O 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
B.足量的氨水可以将二氧化硫完全吸收,产物发生变化;
C.用得失电子守恒判断方程式正误,前提是产物符合实际;
D.铁粉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生成二价铁,足量生成三价铁。
6.【答案】A
【知识点】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化学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1个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 羟基中所含 9mol电子,即9NA,A符合题意;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所以释放H+数不能确定,B不符合题意;
C.1mol苯乙烯中含有1mol碳碳双键,所以 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 为0.5mol,即0.5NA,C不符合题意;
D.标况下,CHCl3为液体,无法计算物质的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1个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物质的量。
C.注意苯环中没有碳碳双键。
D.注意V=nVm适用于气体。
7.【答案】C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大小比较;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浓H2SO4溶解会放热,所以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A不符合题意;
B.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0.5molN2和1.5molH2反应生成NH3(g)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小于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B不符合题意;
C.硫固体转化为硫蒸气需要吸热,所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更多,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浓H2SO4溶解会放热。
B.注意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C.硫固体转化为硫蒸气需要吸热。
D.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8.【答案】D
【知识点】晶体熔沸点的比较;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N4、P4都是分子晶体,二者的结构相似,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沸点越高,因此N4的沸点低于P4,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热ΔH=6×193kJ·mol-1-2×946kJ·mol-1=-734kJ·mol-1,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1molN4(g)反应生成4moln(g)时,断裂6molN-N化学键,该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为1mol×6×193kJ·mol-1=1158kJ,C不符合题意。
D、若合成1molNH3时,则需要n(N4)=0.25mol,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0.25mol×6×193kJ·mol-1=289.5kJ。需n(N2)=0.5mol,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0.5mol×946kJ·mol-1=473kJ,因此以N4为原料替代N2,可放出更多的热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都是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B、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反应热。
C、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
D、根据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的相对大小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NaClO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次氯酸根水解生成次氯酸且次氯酸易分解,所以84消毒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数据可知,该84消毒液中NaClO物质的量浓度为,故C符合题意;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
B、次氯酸根水解生成的次氯酸易分解;
C、根据计算;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10.【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氯气发生反应得到的产物为 NaCl、NaClO、NaClO3,假设得到的氯化钠物质的量为x,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为y,氯酸钠的物质的量为z.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得到:x=y+5z.根据钠元素守恒得到x+y+z=0.6mol。
A.根据x+y+z=0.6mol,得出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浓度比不能为6:6:1,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守恒,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3mol,故不不符合题意;
C.根据氯化钠为还原产物,若转移电子为0.4mol,氯化钠为x=0.4mol,结合x=y+5z.和x+y+z=0.6mol计算出y=0.15mol,z=0.005mol。故C符合题意;
D.结合x=y+5z.和x+y+z=0.6mol得到2x=0.6+4z。要让x越大,z就越大,因此只有产物为氯化钠和氯酸钠时产物最多,计算得到x=0.5.z=0.1,即可计算出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物料守恒判断;
B.根据钠元素和氯元素守恒判断;
C.根据给出的物质的量结合电荷和物料守恒判断;
D.根据电子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
11.【答案】A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一个异丁烷分子含有13个共价键,0.5mol异丁烷分子含有6.5NA共价键,故A符合题意;
B.0.9g的水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为0.1NA,故B不符合题意;
C.考虑铝离子的水解,得到的铝离梓小于2NA,故C不符合题意;
D.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找出一个分子含有的共价键即可;
B.计算出物质的量即可计算出电子数;
C.考虑铝离子水解;
D.使用摩尔体积时需要注意状态。
12.【答案】B,C
【知识点】有机物的推断;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设备Ⅰ中加入苯萃取废水中的苯酚,分液得到苯酚和苯的混合物;NaOH与苯酚反应可得到苯酚钠,苯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液得到苯酚钠,然后通入在设备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苯酚,应分液分离,而不是过滤,A不符合题意;
B.设备Ⅱ分液分离出的苯可以循环使用,设备Ⅲ中CO2和苯酚钠反应得到苯酚和碳酸氢钠,设备Ⅳ中NaHCO3与CaO反应得到NaOH和CaCO3,实现NaOH的循环使用,设备Ⅴ中煅烧碳酸钙得到CO2和CaO,实现CO2和CaO的循环使用,B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物质B为NaHCO3,与CaO反应得到NaOH和CaCO3和H2O,C符合题意;
D.CO2和苯酚钠反应得到苯酚和碳酸氢钠,所以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NaH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A、设备Ⅲ中操作是分液分离;
D、 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NaHCO3 。
13.【答案】C,D
【知识点】复杂化学式的确定;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第1步质量由100mg减小到87.5mg,该反应为CaC2O4 xH2O失去结晶水生成CaC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解得x=1,A项不符合题意;
B.420℃以下氮气气氛中,A的质量随温度升高保持不变,说明420℃以下CaC2O4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较稳定,不会分解,B项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800℃-1000℃氮气气氛中的反应为CaCO3CaO+CO2↑,C项符合题意;
D.C为CaO,O2气氛中1mol CaC2O4·H2O最终转变为1mol H2O、1mol CaO和2mol CO2,电子转移2mol,在N2气氛中,1mol CaC2O4·H2O最终转变为1molH2O、1molCaO、1mol CO2和1mol CO,电子转移1mol,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第1步反应为 CaC2O4 xH2O 失去结晶水生成CaC2O4,第2步反应为CaC2O4分解生成CaCO3与碳的氧化物,第3步,继续加热固体,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为CaC2O4,B为CaCO3,C的固体是CaO。
14.【答案】C,D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解析】【解答】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少量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n(HNO3)∶n(Fe)=4∶1;过量的铁和硝酸反应最后生成亚铁离子,(HNO3)∶n(Fe)=8∶3;在4∶1~8∶3范围内生成硝酸亚铁和硝酸铁,数轴变化符合,故A不符合题意;
B.烧喊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疏反应生成亚硫酸钠,n(NaOH)∶n(SO2)=2∶1反应生成亚硫酸钠;通入过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n(NaOH)∶n(SO2)=1∶1,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在2∶1~1∶1范围内生成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故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氧气的反应不仅与物质的量有关,而且与外界条件有关,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故C符合题意;
D. , , ,铝元素以Al3+和Al(OH)3形式存在; 以 和Al(OH)3形式存在; 只以 形式存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写出方程式即可判断出铁与硝酸的量关系与产物的关系
B.写出方程式即可判断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量关系与产物的关系
C.钠与氧气加热得到的是过氧化钠
D.写出方程式即可找出铝离子和氢氧化钠的量与产物的产物
15.【答案】C,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钠的重要化合物;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反应Ⅱ中SO2与Na2CO3、H2O反应生成NaHSO3和CO2,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低温真空蒸发的溶液pH=11,显碱性,因此该溶液的溶质为Na2SO3,故低温真空蒸发是为了防止Na2SO3被氧化,B不符合题意。
C、固液分离后所得溶液Y的成分为Na2SO3,可用于吸收SO2,C符合题意。
D、反应Ⅲ中Na2SO3、CuSO4反应生成Cu2O、Na2SO4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3Na2SO3=Cu2O+SO2↑+2Na2SO4,化合物X为Na2SO3,若Cu2O产量不变,增大,更多的Na2SO3会消耗溶液中的H+,用于控制溶液的pH,因此可减少NaOH的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反应Ⅰ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H2O和SO2,因此气体Ⅰ为SO2。SO2气体通入Na2CO3溶液中反应生成NaHSO3和CO2,因此气体Ⅱ为CO2。调节溶液的pH=11,溶液显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3。低温真空蒸发,可防止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化合物X为Na2SO3,Na2SO3与CuSO4反应生成Cu2O、SO2和Na2SO4。
16.【答案】B,D
【知识点】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解析】【解答】10mL 1.5mol/L的硫酸铝中铝离子的物质的量=0.01L×1.5mol/L×2=0.03mol,若Al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则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0.03mol×78g/mol=2.34g>1.56g,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
n[Al(OH)3]==0.02mol,
①若碱不足,由Al3++3OH﹣═Al(OH)3↓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02mol×3=0.06mol,则c(NaOH)==2mol/L,
②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则:
Al3++3OH﹣═Al(OH)3↓
0.03mol 0.09mol 0.03mol
溶解氢氧化铝为0.03mol﹣0.02mol=0.01mol
Al(OH)3+OH﹣═AlO2﹣+2H2O
0.01mol 0.01mol
则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为0.09mol+0.01mol=0.1mol,则c(NaOH)==3.3mol/L,
故选:BD.
【分析】10mL 1.5mol/L的硫酸铝中铝离子的物质的量=0.01L×1.5mol/L×2=0.03mol,若Al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则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0.03mol×78g/mol=2.34g>1.56g,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铝离子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结合方程式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进而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17.【答案】C,D
【知识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化学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XeF2分子中Xe最外层电子数为8+2=10,A不符合题意;
B.晶胞中Xe原子个数为:8×+1=2,F原子个数为:8×+2=4,故原子个数比Xe:F=1:2,其化学式为XeF2,B不符合题意;
C.Xe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XeO3,降低生成Xe,O元素化合价只升高,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4mol Xe,则生成3molO2,根据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移电子4mol×(4-0)=16mol,C符合题意;
D.XeF2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Xe的最外层为10个电子;
B、注意顶点和棱上的原子不能全算,化学式为XeF2。
18.【答案】A,C
【知识点】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确定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的最长碳链为7个碳,离取代基近的一端编号得到符合题意名称为:2,5-二甲基-3-乙基庚烷,故A符合题意;
B.连接碳碳三键的碳原子的苯环对角线的碳原子可共直线,共5个,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炔和苯的最简式都是CH,等质量的乙炔和苯中C、H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故C符合题意;
D.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系统命名法对烷烃进行命名时,注意主链的选择以及支链的位置。
B.乙炔为直线结构,与甲基上碳原子和苯环对角线上的5个碳原子共线。
C.利用最简式进行判断,最简式相同,质量相同,耗氧量相同。
D.核磁共振氢谱峰的数量即是氢原子种类。
19.【答案】A,B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中和热;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第3次得到温度差误差较大,应该舍弃,所以平均温度差为(3.30℃+3.00℃)/2= 3.15℃,
50mL0.50mol·L-1的HCl和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的质量 m =100mLx 1g/cm3=100g,
c =4.18J/(g·℃),代入公式Q= 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 = 4.18J/ (g ·° C) x 100g x3.15℃=1.3167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为-(1.3167kJ/0.025mol ) = -52.67kJ/mol,中和热是57.3kJ·mol-l,则学生测得的数据比理论值低,故A正确;
B.溶液混合后未及时盖好量热计杯盖,测得的热量偏小,所以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
C.醋酸电离要吸热,用0.50mol·L-的醋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故C错误;
D.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不管 NaOH溶液再大,中和热数值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测出的化学实验数据要判断数据的有效性,不合适的应舍弃,再根据公式计算数据。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要了解清楚。掌握中和热的定义并理解。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
20.【答案】C,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铁和四氧化三铁与100mL1mol/L的稀盐酸恰好反应,加入KSCN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有Fe3+,故A不符合题;
B.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和氯化铁,该反应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状况下224mL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0.01mol,则与盐酸反应的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消耗的盐酸的量为0.02mol,而总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盐酸的量为0.08mol,因此四氧化三铁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结合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铁的量为0.02mol,消耗的铁的量为0.01mol,因此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因此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符合题意
D.根据计算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即可计算出铁的量为1.12g,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题意加入KSCN溶液不变化,因此判断;
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
C.根据方程式计算;
D.根据方程式计算。
21.【答案】B,D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解析】【解答】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BaCl2的溶液发生Ba2++SO=BaSO4↓,由方程式可知n(SO)=n(Ba2+)=n(BaCl2)=a mol,另一份加氢氧化钾溶液时发生Cu2++2OH =Cu(OH)2↓,由方程式可知每份溶液中n(Cu2+)=0.5n(OH )=0.5b mol,由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Cu2+)+n(Na+)=2n(SO),故每份中溶液n(Na+)=2a 2×0.5bmol=(2a b)mol,则原混合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又因为,则,则,故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Ba2++SO=BaSO4↓可知n(SO)总=a mol=n(BaSO4)=,根据Cu2++2OH =Cu(OH)2↓可知n(Cu2+)==n(CuSO4),所以混合溶液中n(Na2SO4)=n(SO)总-n(CuSO4)=(a-)mol,进一步可推出n(Na+),结合n=cV进行解答,注意计算钠离子的浓度时的体积是。
22.【答案】A,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100mL 浓硫酸中含有1.8mol硫酸,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7.2mol,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因此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7.2NA,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因此 反应后体系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故B错误;
C、NO2中存在转化:,因此标准状况下,22.4L 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故C错误;
D、56gFe的物质的量为1mol,稀硝酸过量,生成硝酸铁,转移的电子数为 ,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A、水中也含有氧原子;
B、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C、NO2中存在转化:;
D、稀硝酸过量,反应生成硝酸铁。
23.【答案】(1);3
(2)+3HNO3(浓)+3H2O;
(3)10;2,5-二甲基-2-己烯;
【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烯烃;苯的同系物及其性质;聚合反应;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
【解析】【解答】(1)①烃A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0.2mol烃A完全燃烧生成1.2molH2O和1.2mol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0.2mol烃A中含有2.4molH和1.2molC,因此烃A的分子式为C6H12。
②烃A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C=C,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烷烃,其碳链结构保持不变,所得产物中含有4个甲基,则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或。因此烃A的结构简式为、、,共有3种结构。
(2)①TNT为2,4,6-三硝基甲苯,由甲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NO3(浓)+3H2O。
②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反应生成的1,4-二溴-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CH-CH2Br,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
(3)①该有机物的碳链不存在对称性,所以碳原子上的氢都不是等效氢;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都是等效氢原子。因此该有机物中一共含有10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具有不同沸点的产物共有10种。
②该有机物的最长碳链含有6个碳原子,且含有碳碳双键,称为己烯。碳碳双键在第二个碳原子上,第二个碳原子、第五个碳原子上都含有一个甲基,因此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5-二甲基-2-己烯。
③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其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分析】(1)①烃为只含有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的为H2O和CO2,根据原子守恒可得烃A的分子式。
②烃A能使溴水褪色,则分子结构中含有C=C,与H2加成后的产物中含有4个甲基,结合烷烃的结构确定烯烃可能的结构。
(2)①TNT为2,4,6-三硝基甲苯,可由甲苯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得到,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1,3-丁二烯反应生成1,4-二溴-2-丁烯的过程中发生1,4-加成,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根据结构中所含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个数确定其一氯代物的个数。
②根据有机物系统命名法的规则对有机物进行命名。
③2-丁烯发生加聚反应时,碳碳双键断裂,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24.【答案】(1)NaAlO2
(2)C
(3)蒸发皿;酒精灯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会导致产品盐基度不均匀
(4)0.7;pH过低,指示剂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重铬酸跟,会氧化氯离子,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少,而pH过高,氢氧根会与银离子反应,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多
【知识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解析】【解答】(1)步骤Ⅰ中加入NaOH溶液后,铝土矿中的Al2O3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过滤后所得溶液中的主要溶质为NaAlO2。
(2)A、步骤Ⅰ中反应温度为140~230℃,温度较高,因此反应需在密闭耐高压的容器中进行,A不符合题意。
B、步骤Ⅱ中过量的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NaHCO3,滤液浓度较大时可防止NaHCO3结晶析出,B不符合题意。
C、步骤Ⅲ中洗涤沉淀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滤纸破损,C符合题意。
D、步骤Ⅳ中控制Al(OH)3和AlCl3的投料比可控制产品中OH-和Cl-的量,即控制a、b的值,从而控制产品的盐基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仪器A的名称为蒸发皿。步骤Ⅴ中从聚合氯化铝溶液中获得聚合氯化铝固体时,采用水浴加热可使溶液受热均匀;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则受热不均匀,会导致产品盐基度不均匀。
(4)①滴定过程中消耗n(Ag+)=22.50×10-3L×0.1mol·L-1=2.25×10-3mol。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可得,25.00mL溶液中n(Cl-)= 2.25×10-3mol,所以溶液中,由于溶液中c(Al3+)=0.1mol·L-1,由溶液的电中性可得,溶液中c(OH-)=0.1mol·L-1×3-0.09mol·L-1=0.21mol·L-1。所以聚合氯化铝固体中,所以盐基度为。
②若溶液的pH过低,则溶液中c(H+)过大,易发生反应2CrO42-+2H+=Cr2O72-+H2O,反应生成的Cr2O7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溶液中的Cl-氧化成Cl2,使得参与反应的n(AgNO3)减小,测得n(Cl-)偏小。若pH值过高,则OH-与Ag+反应,使得参与反应n(AgNO3)增大,测得n(Cl-)偏大。
【分析】铝土矿中含有Al2O3、Fe2O3和SiO2,加入NaOH溶液后,Al2O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难溶性铝硅酸盐;Fe2O3与NaOH溶液不反应,因此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NaAlO2和NaOH。往滤液中通入CO2,NaAlO2与CO2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NaHCO3。Al(OH)3沉淀分两份,一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所得AlCl3溶液与另一份Al(OH)3沉淀反应生成聚合氯化铝溶液,对溶液进行加热结晶,得到聚合氯化铝固体。
25.【答案】(1)C;D
(2)会溶解B,产生有污染的气体
(3)B
(4)酸性太强,与反应生成,导致浓度太小,沉淀不完全
(5),所以没有沉淀生成
(6)2;硫酸或
(7)
【知识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解析】【解答】(1)A.蒸馏水无法除去钕铁硼废料表面的油污,A不正确;
B.油污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用稀盐酸除去钕铁硼废料表面的油污,B不正确;
C.纯碱溶液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可用纯碱溶液除去油污,C正确;
D.NaOH溶液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可用NaOH溶液除去油污,D正确;

故答案为:CD。
(2)根据题干可知,硼不与稀酸反应但是可溶于氧化性酸,若加入浓硫酸则浓硫酸会与硼反应从而引入了杂质离子,同时还会生成SO2等污染气体。
(3)根据分析可知,滤渣1为B。
(4)酸浸后调整溶液的pH,若酸性太强,与反应生成,导致浓度太小,沉淀不完全。
(5)pH=2.3时,c(OH-)=10-11.7mol/L,此时,因此没有氢氧化亚铁沉淀生成。
(6)草酸和Nd3+反应生成Nd2(C2O4)3·10H2O,离子方程式为2。沉淀过程中有硫酸生成,滤液3中含有硫酸,可重复使用。
(7)Mr[Nd2(C2O4)3·10H2O]为732,其中结晶水的总相对分子质量为180,=75.4%,则110-397℃固体为Nd2(C2O4)3,397-584℃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上一阶段下降172,Nd2(C2O4)3分解产生CO2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减小,但是172并不是44的整数倍,因此该分解过程中有氧气参与,设Nd2(C2O4)3分解减少x个C和y个O,则12x+16y=172,解可为x=1,y=10;x=5,y=7(x一定小于6),合理的解为x=5,y=7,此时分子式为Nd2O2CO3。
【分析】 钕铁硼废料加入稀硫酸溶解,过滤,除去硼,再加入NaH2PO4溶液沉钕,生成Nd(H2PO4)3沉淀,再加入NaOH溶液,生成NdPO4沉淀和磷酸钠溶液,过滤,向NdPO4沉淀中加入硫酸溶解,再加入草酸,生成草酸钕沉淀,最后灼烧,得到Nd2O3。
26.【答案】(1)
(2)
(3)A;B
(4)A
(5)88.2%或0.882;滴定过程中过量被空气中氧化生成,导致消耗的溶液体积变大,测定结果偏高
【知识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加入氧化剂将其氧化为氧化铁;因此滤渣1为氧化铁;
(2)根据反应得到的是Na2CrO4,因此转化为Na2Cr2O7,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A.陶瓷中含有二氧化硅,与碱性物质作用,故A符合题意;
B.过滤是不能用玻璃棒引流,故B符合题意;
C. 步骤③的目的是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故C不符合题意;
D. 步骤⑤加入KCl后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将钠盐转化钾盐,故D不符合题意;
(4)结合溶解度即可得到用冷水洗涤 粗产品 ;
(5)①,。即可得到--,n()=0.03x0.0225mol,因此n( )=0.03x0.0225mol/6.质量为0.03x0.0225mol/6x294x10/0.375x100%=88.2%,
②偏高主要是碘离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导致偏大;
【分析】(1)根据高温的反应即可找出;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即可写出方程式;
(3)A.陶瓷中二氧化硅易与碱性物质作用;
B.根据过滤操作判断;
C.根据反应流程判断;
D.结合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判断;
(4)结合溶解度判断;
(5)①根据方程式找出物质的量关系即可计算;
②考虑碘离子被氧气氧化。
27.【答案】(1)31.5;DBCAFE;偏高
(2)灯泡先变暗,继续通气体灯泡又变亮;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3)气体中有HCl杂质;C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要配制950 mL 0.1 mol·L-1氢氧化钡溶液,应配制成1000mL的溶液,应称量氢氧化钡晶体质量为0.1mol/L×1L×315g/mol=31.5g;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出所需称量的固体的质量,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操作F俯视刻度线,加入的水偏少,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
第1空、31.5
第2空、DBCAFE
第3空、偏高
(2) 未通CO2前,灯泡亮;CO2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首先CO2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灯泡变暗,继续通入二氧化碳,CO2和碳酸钡和水反应生成Ba(HCO3)2,溶于水,离子浓度又增大,灯泡又变亮。
故答案为:
第1空、灯泡先变暗,继续通气体灯泡又变亮
第2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3) 盐酸挥发,在二氧化碳中会混有HCl,该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CO2可与BaCO3反应”存在漏洞;若验证该方案的漏洞,只需确定HCl存在与否。方案一:若有HCl,则溶液的pH小;方案二:若有HCl, 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AgCl生成;
故答案为:
第1空、气体中有HCl杂质
第2空、C
【分析】(1) 要配制950 mL 0.1 mol·L-1氢氧化钡溶液,应配制成1000mL的溶液,应称量氢氧化钡晶体质量为0.1mol/L×1L×315g/mol=31.5g;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出所需称量的固体的质量,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2) CO2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CO2和碳酸钡和水反应生成Ba(HCO3)2,溶于水,离子浓度又增大;
(3) 若有HCl,则溶液的pH小;若有HCl,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AgCl生成。
28.【答案】(1)K、Fe、O;
(2)
(3)
(4)用玻璃棒蘸取B溶液,点在试纸上,若变红,则存在(其他合理答案);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B溶液进行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紫色,则存在(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离子的检验;无机物的推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即B为Fe2O3,n(Fe2O3)=;固体A加热生成固体B,减少了水的质量,n(H2O)=,由元素守恒可知,A含Fe、O、H,物质的量为:
n(Fe)=0.05mol×2=0.1mol、
n(O)=0.05mol×3+0.05mol×1=0.2mol、
n(H)=0.05mol×2=0.1mol
则n(Fe):n(O):n(H)=1:2:1,由 A的式量小于100,A的化学式为FeOOH或HFeO2。
由此可知X含Fe、O。
溶液B加入KOH溶液后,溶液C还是单一溶质盐溶液,则溶液B中含有K元素,X含K。
K的质量为12.7g-m(Fe)-m(O)=3.9g,物质的量为n,n(Fe):n(O):n(K)=1:2:1,化学式为 。溶液A与硫酸反应,溶液B与KOH反应,可知C为K2SO4,则溶液B应为KHSO4 。
(1)X的组成元素是 K、Fe、O ,X的化学式是 。
(2)硫酸氢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离子方程式为 。
(3)固体A为FeOOH或HFeO2,反应方程式。
(4)B中的阳离子为H+和K+,检验H+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B溶液,点在pH试纸上,若变红,则存在(其他合理答案)。检验K+的方法: 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B溶液进行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紫色,则存在(其他合理答案) 。
【分析】突破口1: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即B为Fe2O3;则X含Fe。
突破口2:溶液B加入KOH溶液后,溶液C还是单一溶质盐溶液,则溶液B中含有K元素,X含K。
突破口3:固体B的质量为8.0g,则n(Fe2O3)=0.05mol,A加热生成B,减小的是水的质量, 则n(H2O)=0.05mol,利用质量守恒和A的式量小于100,得出A的化学式。进而确定X含有Fe、K、O。最后利用质量守恒求出K 的质量,进而确定X的化学式。
(1)X的组成元素是 K、Fe、O ,X的化学式是 。
(2)硫酸氢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即可。
(3)固体A为FeOOH或HFeO2,根据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即可。
(4)B中的阳离子为H+和K+,检验H+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B溶液,点在pH试纸上,若变红,则存在(其他合理答案)。检验K+的方法: 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B溶液进行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紫色。
29.【答案】(1)①③⑤;②④⑥
(2)可能
(3)-165.2kJ/mol;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380kJ/mol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乙醇的化学性质;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①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是放热;
②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热量;
③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反应吸热;
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缓慢氧化的过程放出热量;
⑥与的反应吸收热量;
⑦干冰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第1空、①③⑤
第2空、②④⑥
(2) 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M溶于水放出热量,有热量放出不一定为化学变化,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第1空、可能
(3) 根据盖斯定律,④×2-③=②, 代入得-165.2kJ/mol 。
②乙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6,l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30.0kJ热量,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46×30.0kJ=1380 kJ;
故答案为:
第1空、-165.2kJ/mol
第2空、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380kJ/mol
【分析】(1)①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是放热;
②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热量;
③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反应吸热;
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缓慢氧化的过程放出热量;
⑥与的反应吸收热量;
⑦干冰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2) 有热量放出不一定为化学变化,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3) 根据盖斯定律求反应热 。
②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反应产生。
30.【答案】(1)>;0.015;60%;CE
(2)b-a;
(3);16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曲线B中物质的浓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NO2;曲线A、曲线C中物质的浓度随时间逐渐增大,且曲线A的反应速率大于曲线C,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CO2,曲线C表示的是N2。
①X点时反应物的浓度高于Y点时反应物的浓度,物质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X点正反应速率大于Y点正反应速率。由图像可知,0~4min内CO2的变化浓度为0.06mol·L-1,所以用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②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NO2)=0.04mol·L-1,则参与反应的n(NO2)=0.2mol-0.04mol·L-1×2L=0.12mol,所以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
③A、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因此反应过程中压强是一个变量,当变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混合气体的体积V不变。由于反应物中含有固体,因此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质量m发生变化,由密度公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一个变量,所以当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增大压强,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因此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减小,CO2的平衡产率降低,C符合题意。
D、加入对反应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因此不能提高NO2的平衡转化率,D不符合题意。
E、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E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E
(2)①根据盖斯定律可得,目标反应的反应热ΔH=(-a)-(-b)=(b-a)kJ·mol-1。
②由图像可知,反应物有NH3、NO和O2,生成物有N2和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进行配平,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4NO+O24N2+6H2O。
(3)①A点时n(CO2)=n(CO)。令反应生成c(CO2)=amol·L-1,则可得三段式如下
由图像可知,A点时n(CO2)=n(CO),所以c(CO2)=c(CO),即a=2-a,解得a=1
所以A点时c(CO)=1mol·L-1,c(N2O)=1mol·L-1,所以A点的正反应速率vA=k正·c(CO)·c(N2O)=k正×1×1=k正。B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CO)=0.4mol·L-1、c(N2O)=0.4mol·L-1,所以B点时的正反应速率vB=k正·c(CO)·c(N2O)=k正×0.4×0.4=0.16k正。所以。
②B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2)=3.2mol、n(CO)=0.8mol,参与反应的n(CO)=n(N2O)=3.2mol,反应生成n(N2)=n(CO2)=3.2mol,平衡时体系中剩余n(N2O)=4mol-3.2mol=0.8mol。所以平衡时n(CO)=n(N2O)=0.8mol、n(CO2)=n(N2)=3.2mol。体系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0.8mol+0.8mol+3.2mol+3.2mol=8mol。所以平衡各物质的平衡分压、。所以该温度下,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
【分析】(1)①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根据图象信息确定0~4min内CO2的变化浓度,结合公式计算用CO2表示的反应速率。
②由图像信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时,NO2的变化浓度,从而计算平衡状态时NO2的转化率。
③A、反应过程中压强是一个变化量,则当其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一个变化量,则当其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D、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
E、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2)①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目标反应的反应热。
②根据图示信息确定总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原子守恒进行配平,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计算A、B两点时各物质的浓度,结合速率常数的表达式计算A、B两点时正反应速率的比值。
②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结合压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压强平衡常数。
31.【答案】(1)D
(2)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负极;铜棒;锌棒
(3)Zn-2e-=Zn2+;5.6
(4)空气;N2H4+4OH--4e-=N2↑+4H2O;a;80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B条件为高温,不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液不能设计成原电池,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自发进行,可以设计为原电池,故答案为:D;
(2)由分析可知,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更活泼的金属做负极,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故答案为:
第1空、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2空、负极;第3空、铜;第4空、锌;
(3)由分析可知,锌片为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 ;;
m(Zn)=80.00g-63.75g=16.25g,n(Zn)=16.25/65=0.25mol=n(H2);V(H2)=0.25mol×22.4L/mol=5.6L。
故答案为:
第1空、Zn-2e-=Zn2+
第2空、5.6;
(4)由分析可知,b电极为正极,通入空气,负极为A电极,电极反应:N2H4+4OH--4e-=N2↑+4H2O ; OH-参与负极反应,所以向负极移动;N2H4~4e-;
1mol 4mol
转移10mol电子时,消耗2.5molN2H4,m(N2H4)=2.5mol×32g/mol=80g。
故答案为:
第1空、空气
第2空、N2H4+4OH--4e-=N2↑+4H2O
第3空、a
第4空、8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1)原电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的得失的自发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原电池的反应中能量变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该原电池中,更活泼的金属做负极,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3)锌片和银片在稀硫酸中连接,形成原电池。
锌片为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 ;
银片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H++2e-=H2↑;
锌片溶解,起始质量-反应后质量=锌片的质量。由锌片质量可以求出参与反应的锌片的物质的量,在该反应中数量关系:Zn~H2
可以求得标况下,氢气的体积。

(4)分析该燃料电池,
a电极: N2H4变为N2,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N2H4+4OH--4e-=N2↑+4H2O ;
b电极为正极,空气中的氧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总反应方程式为:N2H4+O2=N2↑+2H2O ;
32.【答案】(1)
(2)
(3)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Na和K同主族,性质相近,与水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H2O=2NaOH+H2↑、2K+H2O=2KOH+H2↑,则有关系H2O~H2~2e-,n(H2)=,则转移电子数为0.3mol,即0.3NA个。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个Na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Na+,1个K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K+;Na和K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0.3mol,Na和K质量共10.1g,可设Na的物质的量为x mol,K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有x+y=0.3、23x+39y=10.1,解得x=0.1,y=0.2,n(Na) : n(K)=1 : 2, 则钠钾合金的组成。
(3)根据2K+H2O=2KOH+H2↑,则有关系:K~KOH,故生成KOH为0.2mol,
【分析】(1)根据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水转移电子数与氢气的关系,最后求解即可。
(2)设Na的物质的量为x mol,K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有x+y=0.3、23x+39y=10.1,解得x=0.1,y=0.2,n(Na) : n(K)=1 : 2,则钠钾合金的组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K与KOH的比例关系,结合计算即可。
33.【答案】(1)1s22s22p63s23p63d64S2 或 [Ar]3d64S2;d
(2)Fe3+的3d5半满状态更稳定
(3)FeCl3为分子晶体,熔点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FeF3是离子晶体,熔点受离子键强弱的影响,离子键强度比分子间作用力大得多;H2O和OH-中的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Fe3+有空轨道能接受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4)1:3;NA·a3·10-6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晶胞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1)铁是26号元素,其 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1s22s22p63s23p63d64S2 或 [Ar]3d64S2 ; Ni 属于过渡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
(2) Fe2+易被氧化成Fe3+的原因是 : Fe3+的3d5半满状态更稳定 ,而Fe2+的3d6结构易失去一个电子;
(3) ① FeCl3为分子晶体,熔点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FeF3是离子晶体,熔点受离子键强弱的影响,离子键强度比分子间作用力大得多 ;
② 能够形成双核阳离子的原因 :O最外层6个电子,有形成两个共价键的趋势 ,H2O和OH-中的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Fe3+有空轨道能接受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4)①根据晶胞图:Cu占据的是顶点,个数为:8×1/8=1,Ni位于面心,个数为:6×1/2=3,则晶胞中Cu和Ni的原子个数比为:1:3;
②该晶胞中含有1个Cu原子,含有3个Ni原子,则1个品胞含有1个CuNi3,其物质的量为1/NAmol
,1个晶胞的体积为(ax 10-2) m ,则该晶体的摩尔体积为NA·a3 ·10-6m . mol-l,故答案为:NA·a3·10-6。
【分析】(1)过渡元素即副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或ds区;
(2)当粒子核外电子出现最外层能级的半充满或全满时,该结构就是较为稳定的结构;
(3)粒子的晶体类别不同,其熔沸点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
(4)先根据晶胞结构计算出1个晶胞中含有的Cu和Ni的个数;
在根据晶胞的密度公式计算出 晶体的摩尔体积。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22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4.0(36.1%)
主观题(占比) 78.0(63.9%)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2(66.7%)
主观题(占比) 11(33.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1(33.3%) 22.0(18.0%)
非选择题 11(33.3%) 78.0(63.9%)
多选题 11(33.3%) 22.0(18.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5.8%)
2 困难 (24.2%)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5.0(4.1%) 28
2 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 2.0(1.6%) 6
3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2.0(1.6%) 8
4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0(1.6%) 2
5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14.0(11.5%) 4,15,21,26
6 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2.0(1.6%) 1
7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5.0(12.3%) 5,26,28
8 苯的同系物及其性质 7.0(5.7%) 23
9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7.0(5.7%) 8,29
10 乙醇的化学性质 5.0(4.1%) 29
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0(1.6%) 9
12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8.0(6.6%) 30
1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7.0(5.7%) 24
14 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 11.0(9.0%) 1,12,23
15 热化学方程式 7.0(5.7%) 7,29
16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17.0(13.9%) 17,31,32
17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7.0(5.7%) 27
18 钠的重要化合物 4.0(3.3%) 14,15
19 有机物的推断 4.0(3.3%) 1,12
20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2.0(1.6%) 7
21 化学平衡的计算 8.0(6.6%) 30
22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2.0(1.6%) 4
23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19.0(15.6%) 15,25,26
24 二氧化硫的性质 2.0(1.6%) 14
25 硝酸的化学性质 2.0(1.6%) 14
26 烯烃 7.0(5.7%) 23
27 阿伏加德罗常数 11.0(9.0%) 11,22,33
28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9.0(7.4%) 7,18,29
29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8.0(6.6%) 30
30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9.0(7.4%) 18,23
31 常见离子的检验 5.0(4.1%) 28
32 物质的量浓度 7.0(5.7%) 10,21,32
33 聚合反应 7.0(5.7%) 23
34 晶胞的计算 7.0(5.7%) 33
35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18.0(14.8%) 9,10,20,31
36 燃烧热 5.0(4.1%) 29
37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7.0(5.7%) 33
38 氧化还原反应 6.0(4.9%) 2,15,20
39 钠的化学性质 2.0(1.6%) 14
40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2.0(1.6%) 17
41 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12.0(9.8%) 31
42 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2.0(1.6%) 18
43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7.0(5.7%) 23
44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11.0(9.0%) 2,13,24
4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7.0(5.7%) 33
46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20.0(16.4%) 6,12,13,20,31
47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4.0(11.5%) 7,8,19,30
48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11.0(9.0%) 5,16,27
49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7.0(5.7%) 24
50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2.0(1.6%) 1
51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12.0(9.8%) 31
5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7.0(5.7%) 27
53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13.0(10.7%) 3,14,25
54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8.0(6.6%) 30
55 化学式及其计算 9.0(7.4%) 6,17,28
56 质量守恒定律 3.0(2.5%) 32
57 中和热 2.0(1.6%) 19
58 电离平衡常数 2.0(1.6%) 15
59 反应热和焓变 2.0(1.6%) 19
60 无机物的推断 5.0(4.1%) 28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辽宁省兴城市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八年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图片版无答案听力音频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