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15小题,共
1.(3分)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B.高粱发酵变成美酒
C.塑胶雕刻变成印章
D.铁块高温熔化变成铁水
2.(3分)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过滤
3.(3分)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给液体加热时,正确方法是(  )
A.试管中的液体为试管容积的一半
B.试管与桌面成45°夹角
C.试管夹夹在近试管底部的三分之一处
D.加热时手握长柄,拇指摁在短柄上
4.(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污染物包括SO2、CO2、NO2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属于稀有气体
D.工业废气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5.(3分)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6.(3分)在降温和加压下,氧气变为液态氧,其原因是(  )
A.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分子间距离减小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改变了
7.(3分)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涉及的HgO和O2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8.(3分)宜宾正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单质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硅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4
B.元素符号为Si
C.图中m的值为14
D.图中“28.09”表示1个硅原子的质量
9.(3分)如图是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检验纯度,一定会发生爆炸
B.a、b两管收集到气体质量比为1:2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10.(3分)2020年我国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CO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2 C.+2 D.+4
11.(3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铁 FeCl2 B.碳酸钙 CaCO3
C.氧化铝 Al2O3 D.氯化钠 NaCl
12.(3分)据报道,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2H6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
C.75%的酒精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
D.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氢分子、1个氧原子构成
13.(3分)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是离子
D.相同温度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14.(3分)物质的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方法
A 鉴别白酒和白醋 观察颜色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D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5.(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证明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B验证铁丝能否与氧气反应 C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D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16.(6分)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1)燃放烟花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燃放烟花时,可以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
(3)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17.(4分)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1)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发生的反应原理是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18.(4分)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液体    保持水平。
19.(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2)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    不同。
三、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20.(6分)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习水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    。
(2)沉淀过程常用明矾做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3)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可通过    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软水。
21.(7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来水厂对水消毒是处理饮用水的重要环节之一。日前,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易与碱反应,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和氧气。由于二氧化氯的氧化性优于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气味。
(1)二氧化氯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和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结合本文,你对保存ClO2的建议是    (答出一点即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2.(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追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选填字母序号)。
(3)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
23.(12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知识回忆】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知浓氨水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猜想与假设】关于酚酞变红,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B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B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B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与水
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交流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    。
【进行实验】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     滤纸不变色 猜想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红色    (填序号)成立
【实验拓展】
(1)已知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2,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观察到产生的白烟(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在如图2所示位置,分子运动速率越    。
(2)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小组同学为大家表演小魔术“铁树开花”,具体实验如图3、图4所示。其中图3中的浓氨水温度较高,图4中的浓氨水温度较低,可以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细铁丝上的棉团都由白色变为红色,且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6分)
24.(6分)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在人体中具有维持免疫、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抗氧化等功能,并起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15小题,共
1.(3分)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B.高粱发酵变成美酒
C.塑胶雕刻变成印章
D.铁块高温熔化变成铁水
【答案】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故错误;
B、高梁发酵变成美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故正确;
C、塑胶雕刻变成印章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故错误;
D、铁块高温熔化变成铁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3分)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过滤
【答案】A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图中俯视刻度。
D、过滤液体时、二低,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3分)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给液体加热时,正确方法是(  )
A.试管中的液体为试管容积的一半
B.试管与桌面成45°夹角
C.试管夹夹在近试管底部的三分之一处
D.加热时手握长柄,拇指摁在短柄上
【答案】B
【分析】根据试管加热的实验分析。
【解答】解:A、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夹角;
C、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D、加热时手握长柄,防止试管脱落;
故选:B。
4.(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污染物包括SO2、CO2、NO2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属于稀有气体
D.工业废气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D
【分析】A、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进行分析;
B、根据CO2不是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C、根据CO2不属于稀有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污染物包括SO2、CO、NO2等,CO6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CO5不属于稀有气体,故D错误;
D、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故选:D。
5.(3分)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B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C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故选:B。
6.(3分)在降温和加压下,氧气变为液态氧,其原因是(  )
A.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分子间距离减小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改变了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之间有间隔;在降温和加压下,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加压时,分子的大小和质量不变;
故选:B。
7.(3分)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涉及的HgO和O2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汞和氧气2Hg+O2↑。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因此氧气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故B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8.(3分)宜宾正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单质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硅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4
B.元素符号为Si
C.图中m的值为14
D.图中“28.09”表示1个硅原子的质量
【答案】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硅元素符号为Si;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14=2+8+n,故正确;
D.图中“28.09”表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故选:D。
9.(3分)如图是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检验纯度,一定会发生爆炸
B.a、b两管收集到气体质量比为1:2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b管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和氢气的燃烧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能会发生爆炸。
B、a、b两管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1:2。
C、b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3分)2020年我国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CO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2 C.+2 D.+4
【答案】D
【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据此分析。
【解答】解:CO2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可知;
故选:D。
11.(3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铁 FeCl2 B.碳酸钙 CaCO3
C.氧化铝 Al2O3 D.氯化钠 NaCl
【答案】A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对应。
B、碳酸钙中钙元素显+6价,其化学式为CaCO3,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
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其化学式为:Al5O3,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
D、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
故选:A。
12.(3分)据报道,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2H6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
C.75%的酒精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
D.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氢分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分析】A、根据乙醇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乙醇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75%的酒精是乙醇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乙醇是由碳、氢,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
C、75%的酒精是乙醇的水溶液;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4流感病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
故选:D。
13.(3分)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是离子
D.相同温度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分析】A、根据单质、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A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5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故C错误;
D、相同温度下分解氯酸钾,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故选:D。
14.(3分)物质的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方法
A 鉴别白酒和白醋 观察颜色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D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白醋和白酒都是无色液体,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
C、加入肥皂水,则是软水,则是硬水,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的。
D、氧气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
故选:C。
15.(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证明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B验证铁丝能否与氧气反应 C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D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A、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D、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
【解答】解:A、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说明生成了水。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若停止加水后,形成稳定的液面差,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D、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集体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16.(6分)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1)燃放烟花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同时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燃放烟花时,可以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该气体是  SO2 (填化学式)。
(3)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禁止或少放烟花爆竹等 。
【答案】(1)放出;
(2)SO2;
(3)禁止或少放烟花爆竹等。
【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燃放烟花时的产物分析;
(3)根据烟花爆竹爆炸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大气分析。
【解答】解:(1)燃放烟花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2)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使用环保型烟花等。
故答案为:(1)放出;
(2)SO2;
(3)禁止或少放烟花爆竹等。
17.(4分)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1)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发生的反应原理是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过氧化氢水+氧气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红磷测定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故答案为: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过氧化氢水+氧气。
18.(4分)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外焰 。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液体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答案】(1)外焰;
(2)凹液面的最低处。
【分析】(1)根据物质的加热特点分析;
(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故答案为:凹液面的最低处。
19.(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Ne或氖原子 。
(2)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不同。
【答案】(1)Ne或氖原子;
(2)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分析】(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氖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故答案为:Ne或氖原子;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故答案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三、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20.(6分)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习水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  过滤 。
(2)沉淀过程常用明矾做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
(3)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可通过  煮沸 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软水。
【答案】(1)过滤;
(2)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3)煮沸。
【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操作X是分离出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2)沉淀过程常用明矾做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3)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软水。
故答案为:(1)过滤;
(2)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3)煮沸。
21.(7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来水厂对水消毒是处理饮用水的重要环节之一。日前,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易与碱反应,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和氧气。由于二氧化氯的氧化性优于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气味。
(1)二氧化氯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和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氯+水→次氯酸+氯气+氧气 。
(2)结合本文,你对保存ClO2的建议是  避光、干燥、密封、避免与碱接触等(合理即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二氧化氯+水→次氯酸+氯气+氧气;
(2)避光、干燥、密封、避免与碱接触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保存方法。
【解答】解:(1)二氧化氯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和氧气;
(2)根据“二氧化氯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遇热水生成次氯酸,则保存ClO2的建议为避光、干燥、避免与碱接触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二氧化氯+水→次氯酸+氯气+氧气;
(2)避光、干燥、避免与碱接触等(合理即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2.(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追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酒精灯 。
(2)实验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AC或AD (选填字母序号)。
(3)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
【答案】(1)酒精灯;
(2)AC或AD;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不易溶于水;
(3)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说明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1)酒精灯;
(2)AC或AD;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
23.(12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知识回忆】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知浓氨水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挥发性 。
【猜想与假设】关于酚酞变红,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B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B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B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与水
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交流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  烧杯A中本来就有水,烧杯A中的溶液一开始不变红就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
【进行实验】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  将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猜想  二不成立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红色  三 (填序号)成立
【实验拓展】
(1)已知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2,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观察到产生的白烟(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在如图2所示位置,分子运动速率越  慢 。
(2)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小组同学为大家表演小魔术“铁树开花”,具体实验如图3、图4所示。其中图3中的浓氨水温度较高,图4中的浓氨水温度较低,可以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细铁丝上的棉团都由白色变为红色,且  图3棉团变色的速度比图4快 。
【答案】【知识回忆】挥发性;
【交流讨论】烧杯A中本来就有水,烧杯A中的溶液一开始不变红就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进行实验】将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二不成立;三;
【实验拓展】
(1)慢;
(2)图3棉团变色的速度比图4快。
【分析】根据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以及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进行分析。
【解答】解:【知识回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故答案为:挥发性;
【交流讨论】猜想一肯定不成立,原因是A烧杯中本来就有水。故答案为:烧杯A中本来就有水;
【进行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从图中的实验看出,则另一个应用干燥的滤纸条,滤纸不变色,猜想二不成立,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滤纸变成红色。故答案为:将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三;
【实验拓展】
(1)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白烟形成的位置离浓氨水远,由此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动速度越慢;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细铁丝上面的浸有酚酞试液的棉团,氨水显碱性,图3中的浓氨水温度较高,而其他条件均相同,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答案为:图3棉团变色的速度比图2快。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6分)
24.(6分)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在人体中具有维持免疫、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抗氧化等功能,并起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 ;
(2)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1:12 ;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9% (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176;
(2)9:1:12;
(3)40.9%。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5+16×6=176;
(2)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7O6,碳元素、氢元素;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8%。
故答案为:
(1)176;
(2)9:1:12;
(3)40.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3--2024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无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