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堂达标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堂达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铅笔芯里填充石墨﹣﹣石墨具有导电性
C.稀有气体能制成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3.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所示)。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硫刺鼻气体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淡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6.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分别观察颜色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7.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试管分别充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橡皮塞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B.工业上由空气作原料来利取氧气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9.“学以致用”启发我们善于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水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为了避免使用煤炉取暖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在上面放一盆水
C.随着燃料的燃烧及动植物的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10.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目前,温室效应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发展   经济,提倡   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12.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较为严重的   ,导致全球   ,带来严重的   问题。
13.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14.如右图所示,向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大理石逐渐变小,并有无色气体生成,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   ,证明该变化过程生成了气体物质   ,因此属于   变化。
15.在学习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时,杨老师为了说明其化学原理,画了如图所示的卡通画。其中(a)表示   (物质),(b)具有   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
三、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H2,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与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二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生活中废热无法利用
C.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
四、综合题
17.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减少CO2排放,你还有哪些做法:   (写一种)。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   吸收CO2。
②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会生成   (写名称)。
③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利用:
①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②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二氧化碳、氢气、淀粉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五、实验探究题
18.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如图所示,将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如图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     ;
六、计算题
19.将3.6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8.0g氧化铜中充分反应,共得到4.4g二氧化碳。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若8.0g氧化铜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克铜?
(2)计算实际生成铜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说法正确;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
C.工业上是利用液态物质的沸点不同,把氮气和氧气分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D.以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的质量,故说法正确 。
故答案为:B
【分析】A. 根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工业上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来进行分析。
2.【答案】B
3.【答案】A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A答案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B答案错误;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答案错误;
D、生物的呼吸作用,吸进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
B、根据燃料燃烧的产物分析;
C、根据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产物分析;
D、根据呼吸作用的产物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A.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鼻气体,这些描述是实验现象,而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A项错误;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B项错误;
C.一氧化碳为黑色,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紫红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C项正确;
D.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结论的描述进行解答;
B.跟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C.跟据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进行解答;
D.跟据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5.【答案】B
【解析】【解答】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错误,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A、三种气体全是无色的气体,无法观察颜色区分。A答案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和空气中都会熄灭,无法区分二氧化碳和空气。B答案错误;
C、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空气和氧气中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C答案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三种气体的颜色区分;
B、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D、根据木条的燃烧情况分析。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解答】A、 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故A正确;
B、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虽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但是二氧化碳无毒无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城市空气污染来源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多方面, 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但不能彻底 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臭氧层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工业制氧的原来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无毒无害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空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分析解答。
9.【答案】D
【解析】【解答】A、蒸馏水本身就属于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使用煤炉取暖,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的呼吸及燃料的燃烧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空气中的氧气不会越来越少,不符合题意;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需要用一根点燃的蜡烛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支持燃烧,所以若火焰熄灭或燃烧不旺,进入菜窖就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危害,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燃料的燃烧及动植物的呼吸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并不是会越来越少,自然界存在氧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
10.【答案】D
【解析】【解答】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1.【答案】低碳;低碳
【解析】【解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目前,温室效应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要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12.【答案】温室效应;变暖;环境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较为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3.【答案】无;无;大
【解析】【解答】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分析。
14.【答案】变浑浊;二氧化碳;化学
15.【答案】氧化铜;还原;
【解析】【解答】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过程中,氧化铜失氧后被还原成铜,碳得氧后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提供氧,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碳得到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卡通画中a将氧给了 b,所以a是氧化铜,b是木炭,木炭具有还原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根据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6.【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3H2+CO2CH3OH+H2O
(2)化学
(3)A;C
【解析】【解答】(1)因为每个CO是由1个C和1个O构成,每个CO 2是由1个C和2个O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又因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2)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正确;
B、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故不正确;
C、从图一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故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分子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
(2)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分析。
(3)根据给出的资料,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结合循环利用的物质特点分析。
17.【答案】(1)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合理即可)
(2)光合作用;碳酸;CaCO3+H2O+CO2= Ca(HCO3)2
(3)BD;H2;ab
【解析】【解答】(1)减少CO2排放,倡导低碳生活,做法有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等。
(2)①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②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
③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
(3)①A. 超临界CO2流体是纯净物,故A错误;
B. 超临界CO2流体与普通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超临界 CO2流体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故B正确;
C. 分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C错误;
D. 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二氧化碳、氢气、淀粉三种物质中,氢气使由氢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单质,所以属于单质的是H2。
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减少CO2排放的措施分析。
(2)根据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
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
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3)根据分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分析。
根据分子构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单质的概念分析。
18.【答案】(1)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
(2)塑料瓶变瘪;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9.【答案】(1)设可生成铜的质量为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6.4g。
(2)设实际生成铜的质量为
答:实际生成铜的质量是3.2g。
【解析】【解答】(2)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差即为反应一氧化碳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差,利用质量差计算。
【分析】由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和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差即为反应一氧化碳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差,结合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铜的质量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2019-2020度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学科试卷(PDF无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练习)(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