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阶段性训练(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阶段性训练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16题)
1、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为实验 B.②为猜想假设
C.①为观察 D.③为设计实验
2、下列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炭去异味 B.工业制氧气 C.食物腐烂 D.酒精挥发
3、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B.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C.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D.以上操作方法都不正确
4、《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如图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A.新医药的研制 B.单晶硅的使用
C.杂交水稻的成功 D.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钢 B.铁锈 C.煤 D.金刚石
7、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至2g,液体一般取1至2mL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
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9、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花生霉变 B.冰雪融化 C.铁的生锈 D.酒精燃烧
11、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12、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 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D.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C.氧气用于焊接金属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15、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
A.试管口 B.中下部
C.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D.正中间
16、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二、填空题
1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以下研究课题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裁培
请将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18、指出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用序号填写。
①氧气 ②白酒 ③二氧化碳 ④铜 ⑤蒸馏水
⑥自来水 ⑦生理盐水 ⑧冰水共存物 ⑨铁水 ⑩液态氮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19、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d 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__。
21、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三、简答题。
22、青冈小城夜晚时候路灯就开始照亮,既美化了小城,又方便人民的出行,路灯的灯罩是聚苯乙烯制成推测灯罩可能具有的性质(三点)。
四、阅读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阶段性训练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16题)
1、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为实验 B.②为猜想假设
C.①为观察 D.③为设计实验
【答案】A
2、下列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炭去异味 B.工业制氧气 C.食物腐烂 D.酒精挥发
【答案】C
3、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B.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C.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D.以上操作方法都不正确
【答案】C
4、《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B
5、如图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A.新医药的研制 B.单晶硅的使用
C.杂交水稻的成功 D.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答案】C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钢 B.铁锈 C.煤 D.金刚石
【答案】D
7、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至2g,液体一般取1至2mL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
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答案】D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答案】A
9、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答案】B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花生霉变 B.冰雪融化 C.铁的生锈 D.酒精燃烧
【答案】B
11、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答案】C
12、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答案】A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 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D.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答案】C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C.氧气用于焊接金属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C
15、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
A.试管口 B.中下部
C.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D.正中间
【答案】C
16、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以下研究课题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裁培
请将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答案】(1)④ (2)①⑥ (3)②③
18、指出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用序号填写。
①氧气 ②白酒 ③二氧化碳 ④铜 ⑤蒸馏水
⑥自来水 ⑦生理盐水 ⑧冰水共存物 ⑨铁水 ⑩液态氮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答案】②⑥⑦;①③④⑤⑧⑨⑩。
19、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d 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 胶头滴管 试剂瓶 量筒 酒精灯 试管夹
(2)A、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直立;砸破试管底部;试管底部打破
B、滴管伸入试管中;易污染滴管
C、将鼻子靠近试剂瓶口;易中毒
D、仰视读数;读数偏小
E、试管底部与火焰的内焰或焰心接触;会使试管炸裂
20、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__。
【答案】体积 78% 21% 0.94% 0.03% 0.03%
21、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答案】①②③④⑥; ⑦⑧; ⑤⑨。
三、简答题。
22、青冈小城夜晚时候路灯就开始照亮,既美化了小城,又方便人民的出行,路灯的灯罩是聚苯乙烯制成推测灯罩可能具有的性质(三点)。
【答案】耐腐蚀;耐高温;绝缘.
四、阅读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答案】(1)氧气 (2)ADE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