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四校联考2023-2024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大单元整合练习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大单元整合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2.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其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周期
3.(2023·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4.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5.(2022·广州)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6.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以及汽车的速度分别是 (  )
A.340m 10m/s B.170m 20m/s
C.360m 20m/s D.410m 10m/s
7.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8.我们从电视的画面中看到过利用火箭发射载入飞船的情景.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塔底部的大水池中喷出。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B.水先升华后液化形成的
C.水先液化后汽化形成的 D.水先凝华后汽化形成的
9.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以下对冰川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
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
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
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
10.寒冷的冬天,路面上的冻雪久积不化,影响交通。人们发现,如果向积雪上喷洒盐水,可以促进冻雪的熔化。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盐水能向雪传热,从而促进冻雪的熔化
B.盐水能降低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
C.盐水能提高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
D.盐水渗入冻雪后,能提高吸收太阳热辐射的本领,从而促进冻雪的熔化
11.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B.该物质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沸腾不吸热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12.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初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1分,共37分)。
13.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14.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15.勤劳的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但它们满载而归的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1.8×104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Hz,它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   (选填“高”“低”),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据此判断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
16.大象有自己的“语言”,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   声波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因为快速播放后声波的频率   (变大/变小/不变)。
17.小丽及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间伞”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处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剪刀将吸管剪开(不剪断),然后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并从剪开处将吸管折成90°角,从吸管上方吹气就能发出“哨声”。“哨声”是由吸管中的   振动产生的,通过调节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可以改变“哨声”的   。
19.(2017八上·南京期中)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最低的是   ,响度最小的是   ,音色与其它不同的是   .
20.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左/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21.小妮同学想测量某液体的温度,但她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她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位置标记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液柱位置标记为B点,再用刻度尺测得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发现液柱高度位置在A点上方15厘米处,则该液体的温度是   ℃。
22.用蒸笼蒸馒头、包子时,顶层的馒头、包子会先熟,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
23.火箭中常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它是通过既   又通过   的方法使氢气液化形成的。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4.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25.小明又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A、B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99℃,并保持不变。接着,小明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B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   ℃。
26.(2020八上·农安期末)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27.(2022八上·孝昌期中)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凝固过程共   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开水是   (填“甲”/“乙”/“丙”),冰水是   (选填“甲”/“乙”/“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9分)。
29.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均选填序号)
①控制变量法 ②等效替代法 ③转换法 ④理想模型法 ⑤科学推理法
(1)图   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幅度”)增大。
30.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丙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 粗 细    
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3 3 4 3
(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   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弦越   音调越高;
(3)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____;
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
(4)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   ;为什么?   ;
(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   (选填“松开食指”或“松开中指”)。
31.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32.如图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选填“水银”或“酒精”),加热时应使用   (选填“外焰”或“内焰”“焰心”);
(2)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管壁上出现了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实验中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中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7 98 95 98
(3)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   分钟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有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对于下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33.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   在萘中,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   (晶体/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3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题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喷出。加湿器加湿效果如何呢?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叫做该温度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玻璃泡裸露在空气中的称为干球温度计,用棉布包裹住玻璃泡浸在水槽里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室温/℃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   (选填“方向性好”或“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70dB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
(4)题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   (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
(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温度计示数为10℃。由此可判断: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面在振动,故A错误;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的方向性好,但是传播速度和次声波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B.根据声音利用的知识判断;
C.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判断;
D.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的知识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波形图上,波峰到波谷之间的距离为振幅,则波形竖直方向上的最大值在减小,则振幅减小,那么发生变化的物理量为响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特点决定。
3.【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上波峰的个数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也就是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控制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2)波形图上相同时间内波峰越多,则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根据噪声检测仪的用途判断;
(4)根据声音利用的知识判断。
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玻璃罩内不能被抽成完全真空,只能借助科学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改变齿轮转动的速度,则齿轮接触纸片的个数发生改变,即振动频率不同,那么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人类的听觉范围,即产生次声波,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绝对的真空很难制造出来;
B.声音由物质振动产生;
C.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超出人类的听觉范围,因此我们听不到,据此分析判断。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频率越大,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第一个编钟的质量小,第二个编钟的质量大,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N处的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同一个编钟上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P处的低,说明声音的频率还与振动物体的长度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声音频率有关,音调越高,声音频率则越大,P处的音调比N处的音调高,则P处的声音频率比N处的大,B符合题意;
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度大小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越大,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描述可知,汽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2,
即2s=s车+s声;
2s=s车+v声t;
2s=40m+340m/s×2;
解得:s=360m。
则汽车的速度为:。
故选C。
【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汽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和鸣笛处到山崖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再结合速度公式s=vt分析计算即可。
7.【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5℃,故A错误;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4℃,故B错误;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50℃,故C错误;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判断。
8.【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受热后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9.【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白天时,冰川受到太阳的照射,肯定会从太阳吸热,但是由于温度始终不能达到冰的熔点,因此冰川不会熔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如果向积雪上喷洒盐水,可以促进冻雪的熔化,即在相同的温度下,原来不熔化,而现在开始熔化,说明积雪的熔点降低了,还能继续吸热,因此冻雪可以熔化,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11.【答案】A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50℃时温度保持不变,应该为熔化过程,此时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液共存态,故A正确;
B.该物质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50℃,为晶体,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该液态的凝固点为50℃,沸点为80℃,则测温范围为50~80℃,而水的沸点为100℃,因此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B.根据沸腾的特点判断;
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D.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
12.【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倒掉三分之一的水前后,水的初温和末温都相等。由于水的质量减小,而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等,因此水温升高较快,即沸腾需要加热的时间变短,故这个图形为③。
故选C。
【分析】根据水的沸点和加热时间的变化分析判断。
13.【答案】振动;信息;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声音利用的知识: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3)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解答。
14.【答案】音色;音调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当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
15.【答案】300;低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低。
【分析】根据“振动频率=”计算蜜蜂采蜜归来时的振动频率,然后与出巢时的频率进行比较即可。
16.【答案】次;变大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大象有自己的“语言”,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
(2)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因为快速播放后声波的频率变大。
【分析】(1)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17.【答案】响度;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响度,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据此分析解答。
18.【答案】空气柱;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哨声”是由吸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通过调节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可以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哨声”的音调。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根据描述确定发声体;
(2)吸管插入水中越深,则空气柱越短,那么振动频率越大,则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19.【答案】丙;丁;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丙图振动的次数最小,频率最小,所以丙的音调最低;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只有丁振动的幅度小,所以响度最小;甲、丙、丁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乙波形的形状与甲、丙、丁不同,说明乙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丙;丁;乙。
【分析】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由声源的结构和材料决定。
20.【答案】(1)气体
(2)左
(3)39.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气压减小,则液柱将向左移动;
(3)根据乙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此时患者的体温约39.0℃。
【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则液柱向右移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减小,则液柱向左移动。
(2)根据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确定液柱的移动方向;
(3)根据图乙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根据液柱的位置读出示数。
21.【答案】热胀冷缩;6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当液柱高度在A点上方15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60℃。
【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变化的高度为△L,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22.【答案】液化;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放出大量的热量。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同时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23.【答案】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吸热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火箭中常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氢气液化形成的。
(2)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分析】(1)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4.【答案】液化;降低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造成的。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规律分析。
25.【答案】102;9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B的示数为101℃;
(2)根据描述可知,量筒内水的沸点为99℃,因此当它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还是99℃,即温度计A的示数为99℃。
【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液体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26.【答案】吸热;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分析】晶体熔化时持续吸热,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
27.【答案】(1)晶体;10
(2)变大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时全部凝固,该物质凝固过程共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发生凝固,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
【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2)固体熔化要吸收热量,液体在凝固点时再放热凝固。
28.【答案】甲;丙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根据甲图可知,杯子内壁出现小水珠,应该是水面上方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到低温的杯壁放热液化形成的,因此甲为开水。丙的外壁出现水珠,是外面的水蒸气在外壁上液化形成,则说明外界的水蒸气温度高,而杯子内壁温度低,因此丙是冰水。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29.【答案】(1)甲;③
(2)不能;⑤
(3)频率;①;振幅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1)根据描述可知,图①乒乓球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选甲。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使用了转换法,故选③。
(2)图乙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故选⑤;
(3)图丙中,改变钢尺伸长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音叉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①。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的振幅增大。
【分析】(1)根据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根据丙图描述的过程和现象分析解答。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30.【答案】(1)松紧程度
(2)粗细;弦的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细
(3)D
(4)不可行;无法在改变橡皮筋长度时控制粗细、松紧不变
(5)松开中指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 (1)实验中,钢丝末端悬挂钩码,钢丝受到拉力的作用,钩码个数不同,钢丝受到的拉力也不同,则钢丝的松紧程度 也不同。所以挂个数不同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松紧程度。
(2)由表格数据知,1、2两次实验中,钢丝在AB间的长度相同,所挂钩码个数相同,即钢丝的松紧程度相同,但粗细不 同,所以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线的关系。 其余因素相同、粗细不同的钢丝,拨动时,粗钢丝发音音调低,这说明: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低。
(3)第3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与1、2两次不同,即松紧程度不同,而AB间距离相同,即长度相同,通过1和3或2和3可 探究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则3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第4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相同, 即松紧程度相同,AB间距不同,即长度不同,通过1和4或2和4可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则4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 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所以3、4次钢丝的粗细可为粗钢丝,也可为细钢丝,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4)用橡皮筋替代钢丝不可行,因为在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时,橡皮筋容易发生形变,则粗细及松紧也随着变化。
(5)图示中,按压食指时,弦线长度较长,拨动弦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按压中指时,弦线较短,拨动弦振动较 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而音符3的音调比4的低,所以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
【分析】(1)钢丝末端所挂的钩码越多,则受到的拉力越大,那么钢丝越紧;
(2)根据表格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根据表格确定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4)注意橡皮筋在长度改变时粗细和松紧都会同时改变;
(5)根据琴弦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分析解答。
31.【答案】(1)小
(2)好;强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的原理;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左到右,材料的粗糙程度逐渐增大,而听不见滴答声的距离越短,那么得到:粗糙的材料比平衡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海绵比报纸更粗糙,则隔声性能更好;
(4)“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响度。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大小有关,即距离越大,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隔音性能与材料粗糙程度的关系;吸音能力越强,则隔音性能越好。
(3)根据(2)中的结论分析解答;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32.【答案】(1)水银;外焰
(2)小水珠;甲
(3)7
(4)D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水沸腾时温度大约100℃,恰好在水银的凝固点-39℃和沸点357℃之间,故选水银。加热时应该使用外焰进行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2)①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其实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
②水沸腾时,底部产生的气泡升高时不断变大,故选甲。
(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而第7组数据居然低于第6组数据,因此第7min记录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
(4)我认为实验数据不能杜撰,只要实验操作正确,那么数据就是真实的,这些数据就是有效的,故选D。
【分析】(1)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为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中间,将水的温度与它们进行比较即可。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2)①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解释小水珠的由来。
②沸腾前,上面水温较低,则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沸腾时,上下水温相同,则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
(3)根据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判断;
(4)根据对实验探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33.【答案】(1)秒表
(2)慢
(3)完全浸没;使萘受热均匀
(4)晶体;15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还具有记录加热的时间,那么还需要的器材为秒表;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使萘受热均匀;
(4)从图像中可看出,萘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即它有熔点,则萘是晶体。从20min开始熔化到35min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35min-20min=15min。
【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而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根据“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解答;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熔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答;
(4)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图像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就是萘熔化的时间。
34.【答案】(1)声能集中
(2)汽化
(3)D
(4)B;76℅
(5)小于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成小水珠从而加湿空气的,因此利用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
(2)水雾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从而变成水蒸气,因此能够加湿空气;
(3)A.70dB的噪声将会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湿器的响度肯定很小,故A错误;
B.加湿器喷口处的白雾是超声波打散水形成的细小水滴,故B错误;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说明蒸发进行的缓慢,表示当时空气越湿润,故C错误;
D.酒精挥发很快,不能用酒精浸泡玻璃泡的棉布,故D正确。
故选D。
(4)湿球温度计蒸发吸热,肯定温度会比较低,根据乙图可知,湿球温度计是B。根据A可知,此时的室温为21℃,温度差为3℃,则相对湿度为76%。
(5)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当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相同时,室温越高,即干球温度计示数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大;由题意可知,中午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1℃,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为5℃;晚上时,干球 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0℃,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还是5℃,所以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中午空气 的相对湿度。
【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A.根据对噪声大小的认识判断;
B.根据它们描述分析白雾的形成原因;
C.根据蒸发致冷分析;
D.根据酒精的蒸发速度判断。
(4)根据液体蒸发吸热判断。根据乙图确定室温和两个温度计的温度差,进而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5)根据表格确定中午和晚上的相对湿度,然后比较即可。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大单元整合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面在振动,故A错误;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的方向性好,但是传播速度和次声波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B.根据声音利用的知识判断;
C.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判断;
D.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的知识判断。
2.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其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周期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波形图上,波峰到波谷之间的距离为振幅,则波形竖直方向上的最大值在减小,则振幅减小,那么发生变化的物理量为响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特点决定。
3.(2023·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上波峰的个数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也就是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控制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2)波形图上相同时间内波峰越多,则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根据噪声检测仪的用途判断;
(4)根据声音利用的知识判断。
4.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玻璃罩内不能被抽成完全真空,只能借助科学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改变齿轮转动的速度,则齿轮接触纸片的个数发生改变,即振动频率不同,那么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人类的听觉范围,即产生次声波,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绝对的真空很难制造出来;
B.声音由物质振动产生;
C.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超出人类的听觉范围,因此我们听不到,据此分析判断。
5.(2022·广州)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频率越大,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第一个编钟的质量小,第二个编钟的质量大,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N处的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同一个编钟上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P处的低,说明声音的频率还与振动物体的长度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声音频率有关,音调越高,声音频率则越大,P处的音调比N处的音调高,则P处的声音频率比N处的大,B符合题意;
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度大小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越大,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6.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以及汽车的速度分别是 (  )
A.340m 10m/s B.170m 20m/s
C.360m 20m/s D.410m 10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描述可知,汽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2,
即2s=s车+s声;
2s=s车+v声t;
2s=40m+340m/s×2;
解得:s=360m。
则汽车的速度为:。
故选C。
【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汽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和鸣笛处到山崖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再结合速度公式s=vt分析计算即可。
7.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5℃,故A错误;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4℃,故B错误;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50℃,故C错误;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判断。
8.我们从电视的画面中看到过利用火箭发射载入飞船的情景.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塔底部的大水池中喷出。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B.水先升华后液化形成的
C.水先液化后汽化形成的 D.水先凝华后汽化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受热后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9.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以下对冰川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
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
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
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白天时,冰川受到太阳的照射,肯定会从太阳吸热,但是由于温度始终不能达到冰的熔点,因此冰川不会熔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10.寒冷的冬天,路面上的冻雪久积不化,影响交通。人们发现,如果向积雪上喷洒盐水,可以促进冻雪的熔化。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盐水能向雪传热,从而促进冻雪的熔化
B.盐水能降低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
C.盐水能提高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
D.盐水渗入冻雪后,能提高吸收太阳热辐射的本领,从而促进冻雪的熔化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如果向积雪上喷洒盐水,可以促进冻雪的熔化,即在相同的温度下,原来不熔化,而现在开始熔化,说明积雪的熔点降低了,还能继续吸热,因此冻雪可以熔化,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11.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B.该物质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沸腾不吸热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50℃时温度保持不变,应该为熔化过程,此时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液共存态,故A正确;
B.该物质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50℃,为晶体,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该液态的凝固点为50℃,沸点为80℃,则测温范围为50~80℃,而水的沸点为100℃,因此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B.根据沸腾的特点判断;
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D.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
12.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初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倒掉三分之一的水前后,水的初温和末温都相等。由于水的质量减小,而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等,因此水温升高较快,即沸腾需要加热的时间变短,故这个图形为③。
故选C。
【分析】根据水的沸点和加热时间的变化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1分,共37分)。
13.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答案】振动;信息;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声音利用的知识: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3)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解答。
14.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答案】音色;音调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当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
15.勤劳的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但它们满载而归的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1.8×104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Hz,它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   (选填“高”“低”),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据此判断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
【答案】300;低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低。
【分析】根据“振动频率=”计算蜜蜂采蜜归来时的振动频率,然后与出巢时的频率进行比较即可。
16.大象有自己的“语言”,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   声波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因为快速播放后声波的频率   (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次;变大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大象有自己的“语言”,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
(2)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因为快速播放后声波的频率变大。
【分析】(1)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17.小丽及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间伞”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处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答案】响度;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响度,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据此分析解答。
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剪刀将吸管剪开(不剪断),然后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并从剪开处将吸管折成90°角,从吸管上方吹气就能发出“哨声”。“哨声”是由吸管中的   振动产生的,通过调节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可以改变“哨声”的   。
【答案】空气柱;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哨声”是由吸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通过调节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可以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哨声”的音调。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根据描述确定发声体;
(2)吸管插入水中越深,则空气柱越短,那么振动频率越大,则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19.(2017八上·南京期中)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最低的是   ,响度最小的是   ,音色与其它不同的是   .
【答案】丙;丁;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丙图振动的次数最小,频率最小,所以丙的音调最低;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只有丁振动的幅度小,所以响度最小;甲、丙、丁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乙波形的形状与甲、丙、丁不同,说明乙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丙;丁;乙。
【分析】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由声源的结构和材料决定。
20.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左/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答案】(1)气体
(2)左
(3)39.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气压减小,则液柱将向左移动;
(3)根据乙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此时患者的体温约39.0℃。
【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则液柱向右移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减小,则液柱向左移动。
(2)根据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确定液柱的移动方向;
(3)根据图乙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根据液柱的位置读出示数。
21.小妮同学想测量某液体的温度,但她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她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位置标记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液柱位置标记为B点,再用刻度尺测得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发现液柱高度位置在A点上方15厘米处,则该液体的温度是   ℃。
【答案】热胀冷缩;6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当液柱高度在A点上方15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60℃。
【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变化的高度为△L,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22.用蒸笼蒸馒头、包子时,顶层的馒头、包子会先熟,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放出大量的热量。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同时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23.火箭中常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它是通过既   又通过   的方法使氢气液化形成的。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答案】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吸热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火箭中常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氢气液化形成的。
(2)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分析】(1)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4.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答案】液化;降低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造成的。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规律分析。
25.小明又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A、B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99℃,并保持不变。接着,小明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B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   ℃。
【答案】102;9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B的示数为101℃;
(2)根据描述可知,量筒内水的沸点为99℃,因此当它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还是99℃,即温度计A的示数为99℃。
【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液体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26.(2020八上·农安期末)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答案】吸热;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分析】晶体熔化时持续吸热,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
27.(2022八上·孝昌期中)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凝固过程共   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晶体;10
(2)变大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时全部凝固,该物质凝固过程共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发生凝固,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
【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2)固体熔化要吸收热量,液体在凝固点时再放热凝固。
28.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开水是   (填“甲”/“乙”/“丙”),冰水是   (选填“甲”/“乙”/“丙”)。
【答案】甲;丙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根据甲图可知,杯子内壁出现小水珠,应该是水面上方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到低温的杯壁放热液化形成的,因此甲为开水。丙的外壁出现水珠,是外面的水蒸气在外壁上液化形成,则说明外界的水蒸气温度高,而杯子内壁温度低,因此丙是冰水。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9分)。
29.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均选填序号)
①控制变量法 ②等效替代法 ③转换法 ④理想模型法 ⑤科学推理法
(1)图   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幅度”)增大。
【答案】(1)甲;③
(2)不能;⑤
(3)频率;①;振幅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1)根据描述可知,图①乒乓球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选甲。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使用了转换法,故选③。
(2)图乙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故选⑤;
(3)图丙中,改变钢尺伸长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音叉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①。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的振幅增大。
【分析】(1)根据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根据丙图描述的过程和现象分析解答。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30.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丙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 粗 细    
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3 3 4 3
(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   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弦越   音调越高;
(3)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____;
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
(4)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   ;为什么?   ;
(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   (选填“松开食指”或“松开中指”)。
【答案】(1)松紧程度
(2)粗细;弦的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细
(3)D
(4)不可行;无法在改变橡皮筋长度时控制粗细、松紧不变
(5)松开中指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 (1)实验中,钢丝末端悬挂钩码,钢丝受到拉力的作用,钩码个数不同,钢丝受到的拉力也不同,则钢丝的松紧程度 也不同。所以挂个数不同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松紧程度。
(2)由表格数据知,1、2两次实验中,钢丝在AB间的长度相同,所挂钩码个数相同,即钢丝的松紧程度相同,但粗细不 同,所以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线的关系。 其余因素相同、粗细不同的钢丝,拨动时,粗钢丝发音音调低,这说明: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低。
(3)第3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与1、2两次不同,即松紧程度不同,而AB间距离相同,即长度相同,通过1和3或2和3可 探究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则3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第4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相同, 即松紧程度相同,AB间距不同,即长度不同,通过1和4或2和4可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则4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 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所以3、4次钢丝的粗细可为粗钢丝,也可为细钢丝,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4)用橡皮筋替代钢丝不可行,因为在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时,橡皮筋容易发生形变,则粗细及松紧也随着变化。
(5)图示中,按压食指时,弦线长度较长,拨动弦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按压中指时,弦线较短,拨动弦振动较 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而音符3的音调比4的低,所以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
【分析】(1)钢丝末端所挂的钩码越多,则受到的拉力越大,那么钢丝越紧;
(2)根据表格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根据表格确定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4)注意橡皮筋在长度改变时粗细和松紧都会同时改变;
(5)根据琴弦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分析解答。
31.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1)小
(2)好;强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的原理;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左到右,材料的粗糙程度逐渐增大,而听不见滴答声的距离越短,那么得到:粗糙的材料比平衡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海绵比报纸更粗糙,则隔声性能更好;
(4)“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响度。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大小有关,即距离越大,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隔音性能与材料粗糙程度的关系;吸音能力越强,则隔音性能越好。
(3)根据(2)中的结论分析解答;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32.如图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选填“水银”或“酒精”),加热时应使用   (选填“外焰”或“内焰”“焰心”);
(2)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管壁上出现了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实验中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中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7 98 95 98
(3)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   分钟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有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对于下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答案】(1)水银;外焰
(2)小水珠;甲
(3)7
(4)D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水沸腾时温度大约100℃,恰好在水银的凝固点-39℃和沸点357℃之间,故选水银。加热时应该使用外焰进行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2)①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其实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
②水沸腾时,底部产生的气泡升高时不断变大,故选甲。
(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而第7组数据居然低于第6组数据,因此第7min记录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
(4)我认为实验数据不能杜撰,只要实验操作正确,那么数据就是真实的,这些数据就是有效的,故选D。
【分析】(1)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为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中间,将水的温度与它们进行比较即可。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2)①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解释小水珠的由来。
②沸腾前,上面水温较低,则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沸腾时,上下水温相同,则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
(3)根据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判断;
(4)根据对实验探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33.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   在萘中,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   (晶体/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答案】(1)秒表
(2)慢
(3)完全浸没;使萘受热均匀
(4)晶体;15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还具有记录加热的时间,那么还需要的器材为秒表;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使萘受热均匀;
(4)从图像中可看出,萘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即它有熔点,则萘是晶体。从20min开始熔化到35min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35min-20min=15min。
【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而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根据“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解答;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熔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答;
(4)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图像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就是萘熔化的时间。
3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题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喷出。加湿器加湿效果如何呢?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叫做该温度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玻璃泡裸露在空气中的称为干球温度计,用棉布包裹住玻璃泡浸在水槽里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室温/℃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   (选填“方向性好”或“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70dB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
(4)题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   (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
(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温度计示数为10℃。由此可判断: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答案】(1)声能集中
(2)汽化
(3)D
(4)B;76℅
(5)小于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成小水珠从而加湿空气的,因此利用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
(2)水雾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从而变成水蒸气,因此能够加湿空气;
(3)A.70dB的噪声将会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湿器的响度肯定很小,故A错误;
B.加湿器喷口处的白雾是超声波打散水形成的细小水滴,故B错误;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说明蒸发进行的缓慢,表示当时空气越湿润,故C错误;
D.酒精挥发很快,不能用酒精浸泡玻璃泡的棉布,故D正确。
故选D。
(4)湿球温度计蒸发吸热,肯定温度会比较低,根据乙图可知,湿球温度计是B。根据A可知,此时的室温为21℃,温度差为3℃,则相对湿度为76%。
(5)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当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相同时,室温越高,即干球温度计示数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大;由题意可知,中午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1℃,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为5℃;晚上时,干球 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0℃,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还是5℃,所以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中午空气 的相对湿度。
【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A.根据对噪声大小的认识判断;
B.根据它们描述分析白雾的形成原因;
C.根据蒸发致冷分析;
D.根据酒精的蒸发速度判断。
(4)根据液体蒸发吸热判断。根据乙图确定室温和两个温度计的温度差,进而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5)根据表格确定中午和晚上的相对湿度,然后比较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尚城学校2023—2024上学期学情调研七年级数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