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鞭炮 B.冰雪融化 C.玻璃破碎 D.裁剪纸张
2.(3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Fe B.Al C.Si D.O
3.(3分)下列气体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3分)如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5.(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汽水
C.冰水混合物 D.海水
6.(3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汞 B.水 C.氢气 D.硫酸铜
7.(3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倾倒液体药品 D.加热液体药品
8.(3分)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9.(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瓜果飘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10.(3分)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HCl)是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B.氨气(NH3)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C.氯化氢是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11.(3分)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氢气+氧化铜铜+水
B.铜+氧气氧化铜
C.三氧化硫+水→硫酸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2.(3分)对如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物质
B.可用表示A结合成氢分子(H2)的过程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以后,不再做无规则运动
13.(3分)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能较快地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4.(3分)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装置①:高锰酸钾制氧气
B.装置②:由b进气收集O2
C.装置③:制取氧气
D.装置②:装满水,氧气由b进入收集氧气
15.(3分)将两份含相同质量氯酸钾的药品a和b(其中a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为纯净的氯酸钾)分别装入试管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完全反应后(  )
A. B.
C. 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27分)
16.(4分)请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铝原子    ;
(2)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    ;
(3)钠离子    ;
(4)O    。
17.(5分)在物质的下列性质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可燃性②溶解性③导电性④熔点⑤沸点⑥密度⑦硬度
(1)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植物油的    比水小。
(2)天然气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    。
(3)将食盐和蔗糖同时加热,蔗糖先由固体变为液体,说明食盐的    高。
(4)用薄木片即可在蜡烛上刻画出痕迹,说明石蜡的    小。
(5)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石蜡固体不减少   差。
18.(4分)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硅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
(4)碳元素和硅元素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
19.(4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    。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3)用量筒量取8mL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mL。
20.(5分)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
(1)红磷燃烧的现象:   ,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
21.(5分)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反应③加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是    。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上述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序号)途径最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上述6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填序号)。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22.(10分)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    有关。
(2)实验Ⅱ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为了使实验结论可靠,该实验小组增加了B烧杯,你认为B烧杯的作用是    。
(4)如图A、B、C三个装置的实验:
①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最快变红的是    ,不变色的是    。(填字母)
②通过实验B、C,你得出的结论是    。
23.(10分)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实验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1: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2)Ⅳ中过滤称得的固体质量为    g。
(3)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2:探究催化剂种类和质量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的影响。
【进行实验】
称取催化剂置于三颈瓶中,塞紧橡胶塞,用注射器将3mL5%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注入,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初始温度/℃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氧气浓度达到最高值时所用时间/s
① 30 二氧化锰 0.03 8
② 30 氯化铁 0.03 32
③ 30 氯化铁 0.04 29
④ 30 氯化铁 0.05 28
⑤ 30 氯化铜 0.03 3364
⑥ 30 氯化铜 0.04 837
⑦ 30 氯化铜 0.05 464
注:①氧气浓度达到最高值时过氧化氢已完全分解。
②在可控范围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催化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中,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是    。
(5)实验⑤⑥⑦的目的是    。
(6)与实验③⑥目的相同的实验组还有    (写全对比组)。
【反思与评价】
(7)继续实验,发现活性炭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差。其实验方案:称取0.03g活性炭置于三颈瓶中,塞紧橡胶塞,测定结果是    。
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8分)
24.(8分)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1)①求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
②若该原子的核外有m个电子,则其核内有    个中子。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氯原子的质量为0.5bkg,求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算式即可)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A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改变了,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裁剪纸张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解答】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3.【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解答】解: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1%。
故选:B。
【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
4.【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答。
【解答】解:保持氨气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气分子,一个氨气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熟练掌握可以正确解答。
5.【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故选项错误。
B、汽水中含有碳酸,属于混合物。
C、冰是固态的水,属于纯净物。
D、海水中含有水,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6.【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瓶塞没有倒放。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具有助燃性、光合作用的原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
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是因为温度升高,故说法错误;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故说法正确;
D、瓜果飘香,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氯化氢(HCl)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氨气(NH3)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每个氨气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
C.氯化氢是一种纯净物,是由氢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1.【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图中阴影部分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A、氢气+氧化铜,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B、铜+氧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三氧化硫+水→硫酸,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D、石蜡+氧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原子与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说法正确;
B、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表示A结合成氢分子(H2)的过程,说法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也在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D。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3.【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接触的越充分,变浑浊的越快。
【解答】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使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慢,能较快的使石灰水变浑浊,能较快的使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4.【分析】根据装置①属于固体加热型,装置②属于固液常温型,结合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装置①属于固体加热型,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2,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装置③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装满水,将水从长导管排出。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分析】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加了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反应速率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对两份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反应速率较慢,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所以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B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生成物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27分)
16.【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2个铝原子表示为:2Al;
(2)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其元素符号为:Si;
(3)一个钠离子带有6个大单位的正电荷,故一个钠离子表示为:Na+;
(4)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1)2Al;
(2)Si;
(3)Na+;
(4)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分析】(1)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
(2)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3)熔点低的先融化;
(4)石蜡的硬度比较小;
(5)石蜡不溶于水;
【解答】解:(1)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植物油的密度比水小;
(2)天然气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3)将食盐和蔗糖同时加热,蔗糖先由固体变为液体;
(4)用薄木片即可在蜡烛上刻画出痕迹,说明石蜡的硬度小;
(5)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说明石蜡的溶解性差。
故答案为:(1)⑥;
(2)①;
(3)④;
(4)⑦;
(5)②。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则a的值为6;
(2)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是相对原子质量,故答案为:12.01;
(3)硅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故答案为:4;
(4)碳元素和硅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化学性质相似。
【点评】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右上角的符号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最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19.【分析】(1)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加热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4)根据实验操作的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里;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溅出伤人;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
故答案为:(1)广口瓶;胶头滴管;
(2);
(3)大于。
【点评】了解各种操作的注意事项,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20.【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红磷燃烧的现象:燃烧,放热,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或P+O2P2O8。
故填:燃烧,放热;红磷+氧气2P2O7。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故填: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等。
故填:红磷的量不足;或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或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等。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1.【分析】(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解答】解:(1)暗紫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可推出暗紫色固体为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反应③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前后质量不变;
(3)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都需要加热,浪费能源还污染了环境,不需要加热,也不污染环境;
(4)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反应②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反应③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反应⑤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的有:①②③。
故答案为:(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3)①。
(4)①②③。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22.【分析】(1)根据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的小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3)氨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溶解在大烧杯内右侧小烧杯水中生成氨水,即右侧烧杯中液体变红;大烧杯内右侧小烧杯与B烧杯所盛放的物质相同,说明酚酞变化与空气无关。
(4)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子运动的越快,故无色酚酞变红最快的是C。
②通过实验B、C产生的现象,说明温度越高。
故答案为:
(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3)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作对比;
(4)①C;A;温度越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现象和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考查过滤常用仪器名称;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氧气浓度高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此题;
(5)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6)根据实验变量选择对照实验组;
(7)根据实验结论推断实验结果。
【解答】解:(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2)根据催化剂定义可知,Ⅳ中过滤得的固体是催化剂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质量为0.1g。
(3)Ⅰ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Ⅲ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据表格中数据可知,8.03g催化剂二氧化锰氧气浓度达到最高值时所用时间8s。所以实验2中。
(5)为探究氯化铜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的影响,设置实验⑤⑥⑦做对比实验。
(6)③⑥变量为催化剂种类,则实验目的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④⑦、①②也是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7)由于活性炭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差,所以称取7.03g活性炭置于三颈瓶中,用注射器将3mL5%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注入,测定结果是氧气浓度达到最高值时所用的时间大于3s。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水+氧气;
(2)0.1;
(3)Ⅰ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Ⅲ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二氧化锰;
(5)探究氯化铜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的影响;
(6)②⑤、④⑦、①②;
(7)氧气浓度达到最高值时所用的时间大于3s。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8分)
24.【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若某原子的相对质量为M,则M=;
②若该原子核外有m 个电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氯原子的质量为8.5bkg。
故答案为:
(1);M﹣m;
(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无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下一篇: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