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章节测试(含解析) 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将30mL 0.5 mol/L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的浓度为(  )
A.0.1 mol/L B.0.3 mol/L C.0.05 mol/L D.0.03 mol/L
2.三位科学家因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 领域做出贡献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利用原子、 分子的组合, 制作了最小的分子马达和分子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
C.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不需要做化学实验
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
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正确的是(  )
①热的纯碱液可用于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②用 治疗胃酸过多③用 作为发酵粉(疏松剂)④用 制作灭火剂⑤用过氧化钠做供氧剂、漂白剂。⑥用 漂白纺织物⑦钠和钾的合金室温下呈液态,可做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A.①②⑦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⑤⑥⑦
4.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够将I2转化为I-,说明维生素C(  )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具有还原性 D.可由人体自身合成
5.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着色剂——胡萝卜素、苯甲酸钠
B.调味剂——亚硝酸钠、味精
C.防腐剂——氯化钠、柠檬黄
D.营养强化剂——酱油中加铁、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
6.标准状况下,具有下列量的物质,其体积最大的是(  )
A.11.2LH2 B.44gCO2 C.2molFe D.2molH2O
7.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然后用滤纸将煤油吸干,再用小刀切开观察。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不能得出的钠的物理性质是(  )
A.钠在常温下是固体 B.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C.钠的熔点很低 D.金属钠很软
8.关于漂粉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
B.漂粉精在空气中会变质
C.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aCl2
D.漂粉精溶液有碱性与强氧化性
9.标准状况下,CH4和CO的混合气体8.96 L,总质量为7.60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H4物质的量之比是1:3 B.CO的质量分数约为36.8%
C.H和C原子个数比是3:1 D.混合气体的密度约为8.48g/L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30 mL 0.5 mol/L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所得溶液的NaOH的浓度为0.3 mol/L
B.配制250 mL 1.0 mol/L H2SO4溶液,需要18 mol/L的浓H2SO4的体积约为13.9 mL
C.0.270 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D.8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11.0.2L由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混合液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
B.含有的质量为9.5g
C.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0.5L,稀释后溶液中
1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氯气与足量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 NA
B.常温常压下,32 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a 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个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
1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
B.的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C.标准状况下,所含分子数为
D.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14.在Na2O2与水反应中,叙述正确的是(  )
A.O2是还原产物
B.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NaOH是氧化产物
D.Na2O2中,氧既得电子,又失电子
1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8g 乙烯和丙烯混合物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
B.32g Cu和32g S 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C.精炼铜时,若阳极失去0.1 NA 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
D.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相等
16.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一定要用到的是(  )
①托盘天平 ②量筒 ③容量瓶 ④试管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酒精灯 ⑧胶头滴管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⑧ D.②③④⑤⑧
二、综合题
17.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发生装置A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证明氧化性:Cl2>Fe3+
则装置B中的溶液的作用是   ;装置D中加的最佳试剂是(填序号)   :供选试剂:a.浓H2SO4 b.FeCl2溶液 c.无水氯化钙 d.KSCN与FeCl2的混合溶液
(3)在图所示圆底烧瓶内加入碳,a中加入浓硫酸,开始实验,加热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后续装置同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1: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实验2: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
证明SO2具氧化性和漂白性:B中为少量Na2S溶液、C中加品红溶液,D中应加入足量的   (填溶液名称),E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
(4)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现象为   ;实验2不严谨之处应如何改进   .
18.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mL0.2moI/LNaOH溶液。
(1)在下列实验仪器中,不必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托盘天平 B.500mL试剂瓶 C.500mL容量瓶 D.250mL烧杯 .
E.胶头滴管
(2)除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4)配制时经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用适量的蒸馏水加入盛NaOH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B.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 3次,每次洗涤液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D.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 cm 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5)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定容时俯视标线 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C
c.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 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e.砝码上有杂质
19.某学生设计的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纯净的氯气的装置图:
(1)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2)乙中盛的试剂   、作用   ;丙中盛的试剂   ;
(3)若将制得的少量氯气通入无色的饱和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   色,其化学方程式是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则溶液分为两层,下层显   色,此反应可证明氧化性:氯气   碘单质.(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4)氯气是有毒气体,因此上图装置中   (填“甲”或“乙”或“丙”或“丁”或“戊”)装置可起到尾气吸收处理,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20.完成下列填空
(1)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 ①构成物质的粒子数;②粒子大小;③粒子间的距离.对固体、液体物质而言,它主要是由上述   决定(填写编号,下同);对气体物质而言,它主要由上述   决定.
(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 的CO2的质量   g,其所含原子的总数是   个.
(3)配制100mL2mol L﹣1的H2SO4溶液,需要某98%H2SO4溶液(密度为1.8g/cm﹣3)的体积为   m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取配制后的溶液20mL,SO42﹣的物质的量为   ,加入足量的锌,生成标况下氢气的体积为:   L.
(4)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 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21.二氯化硫(SCl2)熔点﹣78℃,沸点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与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试剂亚硫酰氯(SOCl2).以下是氯气与硫合成二氯化硫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应盛放的药品是   ,C中是   .
(3)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最好采用   方式加热.
(5)二氯化硫分子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
(6)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
D.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设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0.03L ×0.5mol/L =0.5L×c,c=0.03 mol/L,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500mL溶液中溶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即可,或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答案】C
【解析】【解答】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A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不符合题意;
C.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且需要做化学实验来检验,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化学研究的层面在分子;
B.根据化学的概念进行判断;
C.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D.化学可以操控的是分子和原子。
3.【答案】D
【解析】【解答】①碳酸钠水溶液显示碱性,加热会使得碱性更强,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②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会与 发生反应达到治疗胃酸过多的目的;③ 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使面粉疏松多孔;④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⑤过氧化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过氧根离子具有漂白性,可以做漂白剂;⑥钠和钾是活泼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做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应用的题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4.【答案】C
【解析】【解答】I2转化为I-,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C。
【分析】维生素C能够将I2转化为I-,反应过程中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5.【答案】D
【解析】【解答】A、苯甲酸钠属于防腐剂,A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属于防腐剂,B不符合题意;
C、柠檬黄属于着色剂,C不符合题意;
D、酱油加铁、粮食制品中添加赖氨酸,都可以增强食物的营养价值,都属于营养强化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或固体,铁为固体,体积较小,二氧化碳和氢气为气体,体积较大,其中V(CO2)= ×22.4L/mol=22.4L,V(H2)=11.2L,则体积最大的是44gCO2,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微粒之间的空隙较大,相同条件下,比固体、液体的体积要大;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其体积就越大。
7.【答案】C
【解析】【解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可观察到钠的颜色和状态,用刀子切开,说明质软,在这一过程中钠的状态没有变化,仍为固体,不能得出熔点低的结论。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8.【答案】C
【解析】【解答】A.漂粉精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A不符合题意;
B.漂粉精在空气中易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而变质,B不符合题意;
C.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符合题意;
D.漂粉精溶液次氯酸钙是弱酸强碱盐显碱性,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漂粉精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B.漂粉精在空气中易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D.漂粉精溶液为弱碱性。
9.【答案】D
【解析】【解答】A.n=8.96L÷22.4L/mol=0.4mol,假设混合气体中CH4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x+y=0.4,16x+28y=7.60,解得x=0.3mol,y=0.1mol,所以CO和CH4物质的量之比是0.1mol:0.3mol=1:3,A不符合题意;
B.CO的物质的量是0.1mol,质量是2.8g,则CO质量分数(2.8g÷7.60g)×100%=36. 8%,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n(CH4)=0.3mol,n(CO)=0.1mol,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在该混合物中n(H):n(C)=(0.3mol×4):(0.3mol+0.1mol)= 3:1,结合N=n·NA可知微粒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它们的个数比,所以H和C原子个数比是3:1,C不符合题意;
D.混合气体的密度ρ=7.60 g÷8.96 L=0.848g/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需根据CH4和CO的总物质的量以及总质量,联立方程组解出CH4和CO的物质的量,再通过二者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令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稀释前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0.03L×0.5mol/L=c×0.5L,解得c=0.03mol/L,故A错误;
B.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50mL×1.0mol/L=x×18mol/L,解得x=13.9mL,故B正确;
C.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中m(CuCl2)=270g×10%=27g,所以n(CuCl2)= =0.2mol,则Cl﹣的物质的量为0.4mol,故C错误;
D.80 g NaOH溶于1 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所以溶液的体积不知道,则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稀释前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计算判断;
B.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
C.据m(溶质)=m(溶液)×ω(溶质)计算出溶液中CuCl2的质量,再计算出CuCl2的物质的量和Cl﹣的物质的量;
D.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
11.【答案】D
【解析】【解答】A.n(Na+)=1.0 mol/L×0.2 L=0.2 mol,则NaCl物质的量为0.2mol,A不符合题意;
B.n(Mg2+)=0.5 mol/L×0.2 L=0.1 mol,n(MgCl2)=0.1 mol,m(MgCl2)=0.1 mol×95 g/mol=9.5 g,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2c(Ba2+)=c(Cl-),得1.0 mol/L+2×0.5 mol/L+2c(Ba2+)=3 mol/L,解得c(Ba2+)=0.5 mol/L,n(BaCl2)=n(Ba2+)=0.5 mol/L×0.2 L=0.1 mol,C不符合题意;
D.稀释前后Ba2+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0.5 L=0.2 mol/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利用计算;
B.利用、计算;
C.根据电荷守恒计算;
D.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12.【答案】C
【解析】【解答】A.氯气与足量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所以1 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A不符合题意;
B. 32 g氧气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原子数目为2NA,B不符合题意;
C. 标准状况下,a 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a/22.4mol,a/22.4mo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个,C符合题意;
D. 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1mol氯气最多转移2mol电子;
B.氧气是双原子分子;
C.氧气和氮气都是双原子分子;
D.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
13.【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定义,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根据,和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A符合题意;
B.根据n=cV,该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不能使用进行计算,故C不符合题意;
D.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过氧化钠中只存在一个阴离子:,所以0.1mol的过氧化钠中含有0.1mol的阴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B.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钠离子数目;
C.标况下水不是气态;
D.过氧化钠由Na+和构成。
14.【答案】D
【解析】【解答】解:Na2O2中O元素化合价为﹣1价,在2Na2O2+2H2O═4NaOH+O2↑的反应中,只有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O2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aOH既不是还原产物又不是氧化产物,故C错误;
D.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Na2O2中,﹣1价的氧既得电子,又失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Na2O2中O元素化合价为﹣1价,在2Na2O2+2H2O═4NaOH+O2↑的反应中,只有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5.【答案】B
【解析】【解答】A. 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含有2个极性键,28g 乙烯和丙烯混合物认为含有最简式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含有极性键数目为4NA,故不符合题意;
B. 32g Cu和32g S 充分反应是生成0.25mol硫化亚铜,转移电子为0.5mol,故符合题意;
C. 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粗铜中的活泼金属先溶解生成离子形式,然后是铜溶解,阴极是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若阳极失去0.1 NA 个电子,则阴极得到0.1 NA 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故不符合题意;
D. 钠和氧气或氯气反应时都是生成钠离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利用最简式均为CH2,含有2个极性键分析;
B. Cu和 S 反应生成硫化亚铜;
C.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D. 钠在化合物中只有+1价。
16.【答案】C
【解析】【解答】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托盘天平(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题中涉及到①③⑤⑥⑧,C项符合。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配制该溶液过程中选用仪器;
17.【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Na2SiO3
(4)D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E中溶液变浑浊;将烧杯换成洗气瓶,右端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
【解析】【解答】解:(1)A中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本实验目的之一为证明氧化性,氯气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检验三价铁离子通常用硫氰酸钾,所以选:d;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利用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二氧化碳能与硅酸钠反应制得硅酸沉淀,由于CO2中混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需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防止干扰检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Na2SiO3;(4)若D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除尽,E中溶液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可能干扰实验,故应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将烧杯换成洗气瓶,右端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可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故答案为:D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E中溶液变浑浊;将烧杯换成洗气瓶,右端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
【分析】(1)A中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据此分析B中溶液作用;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试剂;(3)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利用强酸制弱酸来比较酸性强弱,根据CO2中混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需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4)根据CO2中混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需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并再次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除尽;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可能干扰实验,故应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
18.【答案】(1)A;C
(2)玻璃棒 250mL容量瓶
(3)检漏
(4)ABCDE
(5)a e
【解析】【解答】(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转移到试剂瓶中,贴标签贮存,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mL 0.2mol/L NaOH溶液,所以不需要A托盘天平,也不需要500mL容量瓶;
(2)由(1)提供的仪器可知,还需仪器有250mL的容量瓶、玻璃棒;
(3)溶液配制最后需要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使用容量瓶之前需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由(1)中实验操作顺序可知,正确的顺序是ABCDE;
(5)a.定容时俯视标线,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偏高;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C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不会影响结果;e.砝码上有杂质导致溶质的质量增加,浓度偏高,答案选ae。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和操作步骤以及误差分析等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1)MnO2+4H++2Cl﹣ Mn2++Cl2+2H2O
(2)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浓硫酸
(3)棕黄;Cl2+2KI=2KCl+I2;紫红;大于;戊;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解答】解:甲是气体的发生装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产生氯气,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在气体的净化过程中,最后除掉水,所以通过乙装置的洗气瓶除去杂质氯化氢,丙装置除掉水,丁装置是收集装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导管应长进短出,氯气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氯化氢,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3)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碘水呈棕黄色,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所以所得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则溶液分为两层,下层溶解碘的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上层为水层,根据强制弱原理可得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故答案为:棕黄;Cl2+2KI=2KCl+I2;紫红;大于;(4)氯气有毒,可用碱液吸收,用装置戊进行尾气处理,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戊;Cl2+2NaOH=NaCl+NaClO+H2O.
【分析】甲是气体的发生装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产生氯气,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在气体的净化过程中,最后除掉水,所以通过乙装置的洗气瓶除去杂质氯化氢,丙装置除掉水,丁装置是收集装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导管应长进短出,氯气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分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水;(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氯化氢,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水蒸气;(3)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碘溶于水得到棕黄色的碘水溶液,碘在水中溶解度小于在有机物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的密度;(4)氯气有毒,可用碱液吸收,用装置戊进行尾气处理.
20.【答案】(1)①②;①③
(2)22;1.5NA
(3)11.1;0.04mol;0.896
(4){#mathmL#}{#/mathmL#};{#mathmL#}{#/mathmL#}
【解析】【解答】解:(1)相同物质粒子数目越大,占有的体积越大对固体、液体物质而言,粒子大小远远大于粒子间的距离,可以忽略粒子间的距离,故构成物质的粒子数及粒子大小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而对气体物质而言,粒子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大小,可以忽略粒子大小,故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粒子间的距离决定气体体积大小,
故答案为:①②;①③;(2)标况下,11.2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mathmL#}{#/mathmL#} =0.5mol,其质量为0.5mol×44g/mol=22g,则含有原子数为N=nNA=3×0.5mol×NA=1.5NA;
故答案为:22;1.5NA;(3)根据c= {#mathmL#}{#/mathmL#} 可知,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mathmL#}{#/mathmL#} mol/L=18mol/L,根据稀释定律,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mathmL#}{#/mathmL#} =11.1mL;
20mL溶液中n(H2SO4)=0.02L×2mol/L=0.04mol,则n(SO42﹣)=n(H2SO4)=0.04mol,根据H原子守恒,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标况下生成氢气体积为:0.04mol×22.4L/mol=0.896L,
故答案为:11.1;0.04mol;0.896;(4)①m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mol,
故答案为: {#mathmL#}{#/mathmL#} ;②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 {#mathmL#}{#/mathmL#} mol= {#mathmL#}{#/mathmL#} L,
故答案为: {#mathmL#}{#/mathmL#} .
【分析】(1)对固体、液体物质而言,粒子大小远远大于粒子间的距离,可以忽略粒子间的距离;而对气体物质而言,粒子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大小,可以忽略粒子大小,相同物质粒子数目越大,占有的体积越大;(2)根据n= {#mathmL#}{#/mathmL#} 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其质量,由N=nNA;(3)根据c= {#mathmL#}{#/mathmL#} 计算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稀释定律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根据n=cV计算20mL溶液中n(H2SO4),SO42﹣的物质的量等于H2SO4的物质的量,根据H原子守恒计算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氢气体积;(4)依据n=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计算解答.
21.【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增大反应接触面积
(4)水浴
(5)
(6)C;D
【解析】【解答】解:(1)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不纯,混有氯化氢和水,除去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水用浓硫酸,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3)由粉末状变为一薄层,增大了反应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故答案为:增大反应接触面积;(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可以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加热,故答案为:水浴;(5)二氯化硫分子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6)A.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溶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A不选;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不选;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选;
D.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选;
故选CD.
【分析】(1)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氯气混合氯化氢和水蒸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3)增大反应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4)需加热至0﹣100℃,最好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水浴加热优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5)二氯化硫分子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据此书写电子式;(6)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 进行误差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检测题(答案)

下一篇: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