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经常使用到下列球类器材,其中直径最接近4cm的是(  )
A.乒乓球 B.实心球 C.排球 D.篮球
2.(2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发出音色不同的声音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伏地”可以听到敌军马蹄发出的次声波
3.(2分)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声呐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4.(2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
D.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
5.(2分)下列现象中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镜花水月 D.影子的形成
6.(2分)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海波 C.松香 D.玻璃
7.(2分)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9.(2分)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  )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
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
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
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
10.(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二、非选择题(每图、每空1分,20(7)5分,共50分)
11.(3分)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以地面为参照物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选填“相对”或“绝对”)的。如图所示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出舱作业画面,出舱后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    。
12.(3分)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   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   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    传过来的。
13.(3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月亮和渔火中    是光源;诗人根据    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需要    热量。
14.(3分)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    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白雾缭绕”,“白雾”的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酸奶瞬间    成块。(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5分)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略    (选填:“大”或“小”)一些。
(3)小车从A点到D点的路程sAD=   cm,小车在AD段的平均速度vAD=   m/s。
(4)下列图像中,能大致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16.(6分)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在探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   (选填“能”或“不能”)弹开。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    (选填序号)。
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发声体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和钢尺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振幅”)的关系。
(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   (选填瓶子序号)。
17.(5分)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8.(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1)由表1,可知,本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2)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3)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这是由于    (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起的。
(4)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   。(填写一条即可)
(5)为探究水沸腾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丙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19.(4分)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稻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远同学也进行了该实验
(1)小孔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其形成原理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2)若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则所成的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3)请在图乙中的光屏M上,画出物体AB经小孔所成的像A'B'。
20.(11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量角器、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ON转动
(1)实验过程中,硬纸板应    地立在平面镜上。
(2)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3)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4)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让光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   。
(5)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6)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相应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大小。
(7)如图丙所示,地球站1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立即把接收到的信号传到地面上的地球站2,会感到对方的反应有些延迟,造成这种延迟的原因之一是无线电波在射向卫星和从卫星返回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通信卫星离地球站1和地球站2的直线距离均为3.6×104km,若以地球为参照物,通信卫星是静止的。利用卫星通信8m/s)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表达式。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经常使用到下列球类器材,其中直径最接近4cm的是(  )
A.乒乓球 B.实心球 C.排球 D.篮球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A、乒乓球的直径在4cm左右;
B、实心球的直径在10cm左右;
C、排球直径为22cm左右;
D、篮球的直径为24cm左右。
故选:A。
2.(2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发出音色不同的声音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伏地”可以听到敌军马蹄发出的次声波
【答案】A
【分析】(1)减小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响度;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共鸣箱的作用是增大响度;
(4)固体传声比空气快,次声波听不到。
【解答】解:A.听诊器的前端面积远远大于末端面积,能够收集更多的声音,增大了响度;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的作用是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A。
3.(2分)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声呐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答案】D
【分析】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声呐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
D.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
【答案】C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此题就是估测题题型,知识覆盖面广,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2﹣25℃;
D、0℃的钢材比0℃的木柴一样冷;
故选:C。
5.(2分)下列现象中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镜花水月 D.影子的形成
【答案】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准直、日晷应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当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雨后天边出现的彩虹,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B、水中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C、镜花水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6.(2分)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海波 C.松香 D.玻璃
【答案】B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解答】解:蜡、松香,属于非晶体,属于晶体,B正确。
故选:B。
7.(2分)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答案】D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答】解: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可减慢蒸发;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与蒸发无关;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分)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  )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
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
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
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
【答案】B
【分析】(1)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需要吸热;
(2)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需要吸热;
(3)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需要放热;
(4)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解:A、B冰块变小是熔化;干冰变小是升华,故B正确;
C、D小水珠生成是液化现象,薄霜形成是凝华,故C;
故选:B。
10.(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B
【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6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2)从图中分别找出物体在前2s和后2s的路程,根据v=分析速度大小关系;
(3)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据此分析;
(4)从图中找出物体在6s的路程,根据v=计算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s﹣t图像可知,路程s=15m,故A正确;
B、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后2s的路程为:15m﹣5m=10m可知,故B错误;
C、在4~4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处于静止;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v==,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图、每空1分,20(7)5分,共50分)
11.(3分)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以地面为参照物 静止的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选填“相对”或“绝对”)的。如图所示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出舱作业画面,出舱后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静止的;相对;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物体是运动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以地面为参照物,该卫星是静止的。如图所示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出舱作业画面。
故答案为:静止的;相对。
12.(3分)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 振动 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 人耳处 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  空气 传过来的。
【答案】振动;人耳处;空气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乘客听到的飞机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
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故答案为:振动;人耳处。
13.(3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月亮和渔火中  渔火 是光源;诗人根据  音色 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需要  放出 热量。
【答案】渔火;音色;放出。
【分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辨声音是利用的声音的特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渔火本身能够发光,是光源,不是光源;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通常利用音色来区分发声体;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渔火;音色。
14.(3分)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  汽化 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白雾缭绕”,“白雾”的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酸奶瞬间  凝固 成块。(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液化;凝固。
【分析】(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4)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会发出热量。
【解答】解:液态氮迅速汽化的过程中会从周围(包括酸奶)吸取大量的热量,使得酸奶温度降低而凝固成块。
白雾的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15.(5分)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
(2)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略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
(3)小车从A点到D点的路程sAD= 79.5 cm,小车在AD段的平均速度vAD= 0.53 m/s。
(4)下列图像中,能大致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答案】(1)v=;(2)小;(3)75;0.5;(4)B。
【分析】(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计时,可以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小;
(3)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AD的路程以及所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计算出平均速度;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分析选项中各个运动图象找出符合条件的即可。
【解答】解:(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计时,可以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小;
(3)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为sAB=80.0cm﹣5.8cm=75.0cm=0.75m,所用的时间tAB=5.5s,
则小车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vAD===0.6m/s;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A、由图可知,因此是匀速运动;
B、由图可知,因此是加速运动;
C、由图可知,因此是静止状态;
D、由图可知,因此是匀速运动;
故选:B。
故答案为:(1)v=;(2)小;0.5。
16.(6分)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在探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 。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弹开。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  ① (选填序号)。
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发声体的  音调 (选填“音调”或“响度”)和钢尺振动的  频率 (选填“频率”或“振幅”)的关系。
(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 a (选填瓶子序号)。
【答案】(1)转换法;不能;①;(2)音调;频率;(3)a。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换成容易观察的现象,叫转换法。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高。
(3)吹瓶子时,是空气柱在振动,且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
【解答】解:(1)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月球表面是真空,故月球上不能看到乙图中乒乓球被弹开;同一音叉,故不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
(3)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音调最高。
故答案为:(1)转换法;不能;①;频率。
17.(5分)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3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自下而上;﹣3;(2)晶体;增大;(4)降低。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
(2)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为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当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3)分析图表得出结论。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则应先放好烧杯后,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2)由图象可知,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3)分析图丁可知,加入食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降低。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3;增大。
18.(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1)由表1,可知,本实验应选用  水银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2)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温度保持不变 。
(3)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这是由于  当地气压 (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起的。
(4)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 提高水的初温 。(填写一条即可)
(5)为探究水沸腾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撤去酒精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丙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  能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答案】(1)水银;(2)温度保持不变;(3)当地气压;(4)提高水的初温;(5)撤去酒精灯;(6)能。
【分析】(1)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2)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提高水的初始温度或者减少水的用量可以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5)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
(6)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解答】解:(1)由表1,可知,因为酒精的沸点低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
(2)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
(3)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
(4)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
(5)为探究水沸腾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去酒精灯。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丙所示,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水银;(2)温度保持不变;(4)提高水的初温;(6)能。
19.(4分)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稻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远同学也进行了该实验
(1)小孔成的像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其形成原理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来解释。
(2)若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则所成的像的形状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
(3)请在图乙中的光屏M上,画出物体AB经小孔所成的像A'B'。
【答案】(1)倒立;直线传播; (2)不变;(3)见解答。
【分析】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形状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光屏上像的大小、亮度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过A点和B点分别作出通过小孔的光线,根据光线与光屏的交点确定像的位置。
【解答】解: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
过A点和小孔O画出一条光线交光屏于A′,再过B点和小孔O画出一条光线交光屏于B′.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倒立;直线传播; ;(3)见解答。
20.(11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量角器、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ON转动
(1)实验过程中,硬纸板应  垂直 地立在平面镜上。
(2)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3)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
(4)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让光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 光路是可逆的 。
(5)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6)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相应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大小。
(7)如图丙所示,地球站1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立即把接收到的信号传到地面上的地球站2,会感到对方的反应有些延迟,造成这种延迟的原因之一是无线电波在射向卫星和从卫星返回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通信卫星离地球站1和地球站2的直线距离均为3.6×104km,若以地球为参照物,通信卫星是静止的。利用卫星通信8m/s)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表达式。
【答案】(1)垂直;(2)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使结论具有普遍性;(4)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6)见解答图;(7)利用卫星通信,信号会延迟约0.24s。
【分析】(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平面与镜面垂直,要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能呈现在光屏上,光屏应与镜面垂直;
(2)实验中需要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通过弯折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多次目的是排除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4)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7)无线电信号的路程s是卫星高度h的两倍,已知无线电信号的路程s和传播的速度c,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出画面延迟的时间。
【解答】解:(1)要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能呈现在光屏上,光屏应与镜面垂直;
(2)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通过弯折探究反射光线;
(3)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排除偶然性;
(4)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
(5)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6)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为90°﹣40°=50°,如图所示:
(7)无线电信号的路程s=2h,则画面延迟的时间t===。
故答案为:(1)垂直;(2)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光路是可逆的;(6)见解答图,信号会延迟约0.24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2023-2024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测试题(答案)

下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