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成分及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B.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D.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中能够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等与空气污染有关
B.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燃料
C.红磷、硫燃烧时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催化剂在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催化剂在反应后其性质不发生变化
6.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前要提前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水
B.加热药品时要先预热再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C.木炭燃烧时要从上往下缓慢伸入
D.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7.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直至停在约12mL刻度处
D.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冷却后再松开,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约12mL刻度处
8.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B.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C.空气中的氮气因为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可用作灯泡填充气
D.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B.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10.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D.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11.以下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C.加入催化剂后生成物的质量不会增加
D.过氧化氢不加催化剂时无法产生氧气
12.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④③②①⑥ B.③⑤④②①⑥
C.⑤③④②⑥① D.③⑤②④⑥①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O2的氧化能力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约3%的O2。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是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CO、CO2、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   的现象原因:   
(2)应采用   保护臭氧层。
(3)SO2遇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SO2与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臭氧的物理性质是   。
14.氨(NH3)的合成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合成氨的流程如下图,请回答: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氮气主要从分离液态空气中得到,这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氮气属于    (“单质 “或”化合物”)。
(2)氮气和氢气混合压缩后再进入合成塔。氮气和氢气混合压缩属于物理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
(3)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写出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5)流程中,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____。
A.合成塔 B.水冷器 C.氨分离器 D.循环气体
15.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②仪器的名称   。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则应选择装置   ,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4)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该方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5)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6)停止加热时,先要把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16.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测出“上等纯空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现有足量盼金属汞与10升的空气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待反应完全后,试计算反应掉的“上等纯空气”有多少克?(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 空气成分及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也有稍微差别,故错误;
B.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错误;
C.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故错误;
D.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混合物的概念,空气质量级别分析。
2.【答案】A
【解析】【解答】空气中能够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的用途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答】A、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对空气有影响,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或硫酸,从而形成酸雨污染空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氧化性,支持燃烧,用作焊接金属,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热,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反应,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污染物有粉尘、气体来解答;
B、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常用氧炔焰来焊接金属来解答;
C、根据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和硫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解答;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能与大多数物质反应来解答。
4.【答案】D
【解析】【解答】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A答案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答案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C答案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木炭,硫、红磷、铁丝燃烧的现象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答】A.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故错误;
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故正确;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错误;
D. 催化剂在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物理性质有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二不变。
一变是指改变反应速度;
二不变是指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6.【答案】D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前要提前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水,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A答案正确;
B、加热药品时要先预热再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B答案正确;
C、木炭燃烧时要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防止气体膨胀挤跑氧气,造成实验失败。C答案正确;
D、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分析;
B、根据试管受热不均匀会炸裂分析;
C、根据木炭燃烧的操作要点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的要点分析。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解答】A、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所含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不是按质量计算,故B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氮气因为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可用作灯泡填充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空气的作用分析;
B、根据空气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析;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D、根据空气各成分相对稳定分析。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C
【解析】【解答】A、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 ,不符合题意;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加入催化剂后生成物的质量不会增加 ,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不加催化剂能产生氧气,只是很慢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分析;
B、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C、根据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分析;
D、根据无催化剂反应发生只是慢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检查气密性后应先装药品在点燃酒精灯,A错误;
B、第一步应先检查气密性,B错误;
C、制取氧气,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添加药品,之后再点燃酒精灯,产生氧气之后在进行收集,收集完毕实验结束,最后要熄灭酒精灯,C正确;
D、第一步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进行分析和回答。
13.【答案】(1)木条复燃;臭氧能分解生成氧气
(2)使用无氟冰箱(或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3)二氧化硫+氧气 三氧化硫;化学
(4)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解析】【解答】(1)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且受热易分解成氧气,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木条复燃的现象;(2)由题意可知,应采取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不使用制冷剂“氟利昂”的方法来保护臭氧层;
(3)SO2遇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O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硫+氧气 三氧化硫,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物质,所以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4)O3的物理性质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分析;
(2)根据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确定保护臭氧层措施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4)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4.【答案】(1)沸点;单质
(2)没有新物质生成
(3)N2+H2NH3;化合
(4)氮气和氢气
(5)A
15.【答案】(1)集气瓶
(2)BC/CB;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b
(4)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内没有用水装满,有剩余空气(合理即可)
(5)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已满
(6)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
【解析】【解答】(1) 标号②仪器的名称为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即选择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且题目中要求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因此用排水法收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BC;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
(3) 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短管进,即从b管进,将气体从a管排出,故答案为:b.
(4) 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即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性质;该方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中的水未装满、未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等;故答案为:不易溶于水; 集气瓶内没有用水装满,有剩余空气(合理即可) .
(5)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故答案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已满 .
(6)实验结束,为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 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 .
【分析】
(1)根据实验仪器的名称进行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与操作进行解答;
(3)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4)根据氧气的性质与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原理进行解答;
(5)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解答;
(6)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进行解答。
16.【答案】解:解:10L× ×1.429g/L=2.9g。答:反应掉的“上等纯空气”2.9克.
【解析】【分析】根据“上等纯空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计算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综合练习题(练习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无答案)

下一篇: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联考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