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强化训练试题-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 含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强化训练试题
一、单选题
1.今年4月,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碲是非金属元素
B.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D.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2.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变大了
B.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D.实验室电解水可以获得氧气和氢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3.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铜<1.0mg/L,铁<0.3mg/L”,其中的铜、铁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离子 D.单质
4.对“原子的构成”同学们有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5.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
6.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同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7.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8.逻辑推理题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石蜡、煤油、硫等物质燃烧均有火焰,故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Na和Na+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9.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都是12
B.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易得电子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D.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10.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9 B.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D.该粒子是阴离子
11.水结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关于该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水分子间距变大
C.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12.用 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氢原子(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均属于氢元素
B. 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
C.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D.图2所示模型能符合题意表示 原子结构的是模型B
二、填空题
1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水通电分解    
14.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3)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化学符号);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我们对它们进行研究。
(1)第16号元素位于第   周期,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2)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20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3)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4)在上图中,与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   (写出元素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
16.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图Ⅰ(改进前)
图Ⅱ(改进后)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17.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Ⅱ: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先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实验1得出的结论:   。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四、综合题
18.联合国将 2019 年列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锶、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根据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锶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推测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   (选填“强” 或“弱”)。
19.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
(1)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间存在   。
(2)空气中各成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   。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4)过氧化氢与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它们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知道,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碲,属于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知道,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碲元素的元素符号是Te,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知道,左上角的数字为52,表示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故不符合题意。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答案】A
【解析】【解答】A. 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原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毒贩身上引起气味的分子运动到缉毒犬的鼻孔中,从而使缉毒犬发现毒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故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实验室电解水可以获得氧气和氢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该题中的的铜、铁是指元素,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各成分中通常指元素的含量分析。
4.【答案】A
【解析】【解答】A、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说法符合题意;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
5.【答案】C
【解析】【解答】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气,即氧分子 。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中不含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6.【答案】C
【解析】【解答】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从结构上来说,原子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不符合题意;
B. 多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无中子,故不符合题意;
C.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同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此故符合题意;
D. 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A、热胀冷缩的解释不符合题意,分子大小是不变的,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A符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解释符合题意,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解释符合题意,物质的组成不同,则物质的性质不同,C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解释符合题意,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故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8.【答案】D
【解析】【解答】A.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都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推理不符合题意;
B. 石蜡、煤油、硫等物质燃烧均有火焰,但可燃物燃烧不都有火焰,如: 镁燃烧发出耀眼强光,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推理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如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故推理不符合题意;
D.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Na和Na+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推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带电的粒子有。质子,电子,离子等。
B、物质燃烧不一定有火焰。
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9.【答案】A
【解析】【解答】A. 由镁原子周期表中单元格信息以及核外电子数信息可知道,镁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2,镁原子的中子数= ,故A符合题意;
B. 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电子,所以容易失去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单位是“l”,故C不符合题意;
D. 镁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10.【答案】B
【解析】【解答】A. 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8,A不符合题意。
B.该粒子核内由19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B符合题意。
C. 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C不符合题意。
D. 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是阳离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信息
11.【答案】B
【解析】【解答】A、水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水结冰分子仍在运动,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是水分子间距变大,符合题意;
C、 水结冰水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水结冰水分子体积不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水结冰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子仍在运动,分子质量、体积不发生变化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1可知, 均有一个质子,故均属于氢元素,A不符合题意;
B、由图1可知, 均有一个质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不符合题意;
C、 中没有中子,即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C不符合题意;
D、 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3-1=2,核外电子数为1,模型应是图2的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分析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C、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分析
D、根据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分析
13.【答案】C;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稳定,故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选项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O2)和臭氧(O3)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故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选项符合题意;
C、物质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距离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不是分子大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D、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
B、根据分子性质分析;
C、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D、根据电解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分析。
14.【答案】(1)40.08
(2)B、C
(3)Ar
【解析】【解答】(1)从图中给出的钙元素信息可知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2)同种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或离子的总称。A表示氟原子,B表示氯原子,C表示氯离子,D表示氩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为B、C(3)稳定结构为最外层为8电子(第一层为2电子)的原子。A、B、C、D中处于稳定结构有C和D,但C为离子,与概念冲突,故应填D原子,D原子的元素符号为Ar故答案为:40.08;B、C;Ar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分析
(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分析
(3)根据稳定结构的含义分析
15.【答案】(1)三;非金属;得
(2)120
(3)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4)Mg
【解析】【解答】(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第16号元素是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硫元素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2个电子。
(2)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20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20。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得一类原子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在上图中,铍元素、镁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是2个电子,则与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Mg。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元素的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元素的种类。
原子最外层电子大于4,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4)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6.【答案】(1)烧杯;试管
(2)对比
(3)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图E中的仪器是试管;(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分析
(3)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
(4)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5)从环保方面考虑
17.【答案】(1)溶液变红;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
(2)一段时间后烧杯B内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浓氨水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与烧杯B内水发生反应生成氨水,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
(3)无必要;烧杯D中原本就有蒸馏水,所以不需要做该次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是无色的,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向其中滴加氨水,溶液变红,说明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
(2)烧杯B中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烧杯B内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与烧杯B内水发生反应生成氨水,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
(3)本次实验不是必要的,因为烧杯D中原本就有蒸馏水,所以不需要做该次对比实验。
【分析】(1)根据氨水是碱性的分析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8.【答案】(1)24.31
(2)SrO
(3)强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根据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电子,在化合物中锶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锶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rO;(3)锶原子比镁原子的电子层数多,故锶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锶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锶原子更易失去电子,所以可推测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及锶和镁的核外电子层数分析。
19.【答案】(1)间隔
(2)不断的运动
(3)水分子
(4)分子的构成不同
【解析】【解答】(1)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填:间隔;
(2)空气中各成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故填:不断的运动;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与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填:分子的构成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仿真模拟卷01(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限时训练物理试题(二)(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