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分)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   、   和   的自然科学。
2.(2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的。(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3.(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   km/h,v乙=   km/h;甲车从开始行驶经过    h才能追上乙车。
4.(3分)如图所示,在毕业典礼上,李莉同学用琵琶给大家独奏了一曲《琵琶行》   产生的;表演时,她通过拨动不同的琴弦来改变声音的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1分)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现象,贵阳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
6.(2分)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h。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7-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下列对物理量大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1mm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D.教室门的髙度约为2.2m
8.(2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  )
A.对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
B.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C.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D.准备器材并收集证据
9.(2分)下列对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掩耳盗铃”说明捂住耳朵,可以防止声音的传播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10.(2分)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11.(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2.(2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姑苏城内外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  )
A.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B.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13.(2分)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14.(2分)根据如图中的炊烟和汽车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②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③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西运动
④甲车可能向东运动,乙车一定向西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多选)15.(2分)周末小明与小李相约去图书馆看书,他们各自从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骑车20min到达图书馆,小李才到达。两者的运动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明的骑行速度比小李快
B.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为5280m
C.小李到图书馆一共骑行了6km
D.小明家与小李家相距11.28km
(多选)16.(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8分,第19题5分,共19分)
17.(6分)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应选用刻度尺    ,测出该物块的长度为    cm。
(2)如图2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3)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用    。(填工具)
18.(8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实验前小明先将玻璃管上每隔10cm的距离上做一个标记,针对如何做标记问题,小华认为间距越小,就越能准确测量气泡的运动规律。小华观点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    ;
(2)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s﹣t图像;
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8 16 24 32 40
(3)气泡做的是    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
19.(5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陕西宝鸡某公司新研制成功的一款水陆两栖装甲车“海豹”,全长不到5m,乘员4人,陆地最大行驶速度为100km/h,水面最大行驶距离为80km
(1)“海豹”在水中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30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海豹”在陆地上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260km,需要多长时间?
(3)“海豹”在陆地上匀速行驶1.5h运动了135km的路程,此时“海豹”的行驶速度是多少m/s?
21.(9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以9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悬崖下的隧道,经8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离悬崖还有多远?
(3)汽车从司机听到回声时到悬崖下的隧道还需行驶多长时间?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分)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 物质结构 、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 物体运动规律 的自然科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概念的记忆。
【解答】解: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力、热、光、电、磁等物理现象、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故答案为: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2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静止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运动 的。(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静止;运动。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载人飞船与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3.(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 120 km/h,v乙= 60 km/h;甲车从开始行驶经过  0.1 h才能追上乙车。
【答案】120;60;0.1
【分析】(1)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从s﹣t图像中读出8min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根据v=分别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
(2)由图像可知,乙比甲先出发6min,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这段时间乙所走路程,当甲车追上乙车时,二者所走的路程相等,由此列出等式即可。
【解答】解:由s﹣t图像可知,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8min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4k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2km,
则甲车的速度:v甲====120km/h,
乙车的速度:v乙===60km/h;
由图像可知,乙比甲先出发6min
s1=v乙t8=60km/h×6×h=6km;
设甲出发t′后追上乙车,由v=,
s甲′=v甲t′=120km×t′,s乙′=s1+v乙t′=6km+60km/h×t′,
s甲′=s乙′时,甲车追上乙车,
即120km×t′=8km+60km/h×t′,
解得t′=0.1h。
故答案为:120;60。
4.(3分)如图所示,在毕业典礼上,李莉同学用琵琶给大家独奏了一曲《琵琶行》 琴弦振动 产生的;表演时,她通过拨动不同的琴弦来改变声音的  音调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响度 。(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琴弦振动;音调;响度。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琵琶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表演时,振动频率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琴弦振动;音调。
5.(1分)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现象,贵阳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或其他环境)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它用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或可闻声波。因为次声波对人有害,可闻声波影响人的休息,超声波频率大、行的远。
【解答】解:
根据课本“声的利用”知识可知: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一种电子设备。
故答案为:超声波。
6.(2分)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汽车最大行驶速度不超过60km/h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2 h。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交通标志牌“60”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60km/h;“北京120km”是指此地距离北京还有120km;
(2)已知速度和到北京的距离,根据公式t=可求所需时间。
【解答】解:
(1)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
“北京120km”表示的意思:标志牌处距离北京还有120km;
(2)∵v=,
∴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时间:
t===2h。
故答案为:汽车最大行驶速度不超过60km/h;2。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7-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下列对物理量大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1mm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D.教室门的髙度约为2.2m
【答案】D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6.8s;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m;
D、教室门的髙度约为7.2m。
故选:D。
8.(2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  )
A.对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
B.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C.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D.准备器材并收集证据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包括选择材料。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
故选:A。
9.(2分)下列对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掩耳盗铃”说明捂住耳朵,可以防止声音的传播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多孔状的物质可以吸收部分声波。
【解答】解: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掩耳盗铃”说明捂住耳朵,但是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D、“大雪过后,但不会完全消失。
故选:B。
10.(2分)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答案】B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解答】解:
由波形图可知,两幅图中钢琴,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相同;
而钢琴与长笛的结构和制作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也不同;故B正确。
故选:B。
11.(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B
【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6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2)从图中分别找出物体在前2s和后2s的路程,根据v=分析速度大小关系;
(3)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据此分析;
(4)从图中找出物体在6s的路程,根据v=计算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s﹣t图像可知,路程s=15m,故A正确;
B、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后2s的路程为:15m﹣5m=10m可知,故B错误;
C、在5~4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处于静止;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v==,故D正确。
故选:B。
12.(2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姑苏城内外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  )
A.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B.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答案】A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AB、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B错误;
C、以乘客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故选:A。
13.(2分)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C
【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用手指去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声的音调。
故选:C。
14.(2分)根据如图中的炊烟和汽车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②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③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西运动
④甲车可能向东运动,乙车一定向西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西飘,所以风是向西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东)运动;2;8、向左(西)运动。
因为乙车旗向东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西)运动。
综上所述,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B。
(多选)15.(2分)周末小明与小李相约去图书馆看书,他们各自从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骑车20min到达图书馆,小李才到达。两者的运动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明的骑行速度比小李快
B.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为5280m
C.小李到图书馆一共骑行了6km
D.小明家与小李家相距11.28km
【答案】AD
【分析】(1)根据图像和速度计算公式分析小明和小李的骑车速度;
(2)根据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小李到图书馆骑行的距离;
(3)根据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小李到图书馆骑行的距离,求出小明家与小李家的距离。
【解答】解:
A、根据小明的v﹣t图像可知小明=5m/s;根据小李的s﹣t图像可知,速度为:v小明===5m/s,故A正确;
B、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为:s小明=v小明t小明=5m/s×20×60s=6000m,故B错误;
C、小李到图书馆骑行的距离为:s小李=v小李t小李=4m/s×22×60s=5280m,故C错误;
D、小明家与小李家相距为:s=s小明+s小李=6000m+5280m=11280m=11.28km,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16.(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
【答案】CD
【分析】(1)减弱噪声有三种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及分散程度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
【解答】解:A、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音调不同;
C、利用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乐器,故C正确;
D、歌声在教室内经过多次反射,使得歌声更加洪亮。
故选:C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8分,第19题5分,共19分)
17.(6分)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5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应选用刻度尺  乙 ,测出该物块的长度为  3.30 cm。
(2)如图2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B 。
(3)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用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填工具)
【答案】(1)0.5cm;0.1cm;乙;3.30;(2)B;(3)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如果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2)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刻度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3)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解答】解:(1)图1中甲刻度尺每厘米中有2个小格,每格是4.5cm;乙刻度尺每厘米中有10个小格,所以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物体的左端与乙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3cm与2cm刻度线之间,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30cm;
(2)如图2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3)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用用游标卡尺。
故答案为:(1)3.5cm;0.2cm;乙;(2)B、螺旋测微器。
18.(8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实验前小明先将玻璃管上每隔10cm的距离上做一个标记,针对如何做标记问题,小华认为间距越小,就越能准确测量气泡的运动规律。小华观点是  错误的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  间距小不利于测量时间 ;
(2)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s﹣t图像;
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8 16 24 32 40
(3)气泡做的是  匀速直线 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成正比关系 。
【答案】故答案为:(1)错误的;间距小不利于测量时间;(2)如上图所示;(3)匀速直线;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成正比关系。
【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的测量的准确性分析;
(2)将表一中的数据在s﹣t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3)分析图像得出气泡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1)在实验的过程中,间距越大,测量的结果就越准确,原因是间距小不利于测量时间;
(2)将表一中的坐标点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

(3)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你判断的依据是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成正比关系。
故答案为:(1)错误的;间距小不利于测量时间;(3)匀速直线。
19.(5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减弱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传声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音叉的振动起到放大的作用;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会减小,将听不到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3)传声。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陕西宝鸡某公司新研制成功的一款水陆两栖装甲车“海豹”,全长不到5m,乘员4人,陆地最大行驶速度为100km/h,水面最大行驶距离为80km
(1)“海豹”在水中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30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海豹”在陆地上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260km,需要多长时间?
(3)“海豹”在陆地上匀速行驶1.5h运动了135km的路程,此时“海豹”的行驶速度是多少m/s?
【答案】(1)“海豹”在水中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30min,行驶的路程是35km;
(2)“海豹”在陆地上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260km,需要的时间为2.6h;
(3)“海豹”在陆地上匀速行驶1.5h运动了135km的路程,此时“海豹”的行驶速度是25m/s。
【分析】(1)已知速度与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以求出“海豹”在水中行驶的路程;
(2)已知速度与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以求出“海豹”在陆地上行驶的时间;
(3)已知路程与时间,由速度公式此时“海豹”的行驶速度。
【解答】解:(1)根据v=,“海豹”在水中行驶的路程:s=vt=70km/h×0.5h=35km;
(2)根据v=,“海豹”在陆地上行驶的时间:t'==;
(3)“海豹”在陆地上匀速行驶3.5h运动了135km的路程,此时“海豹”的行驶速度是:
v''===90km/h=25m/s。
答:(1)“海豹”在水中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30min,行驶的路程是35km;
(2)“海豹”在陆地上以最大行驶速度行驶260km,需要的时间为2.6h;
(3)“海豹”在陆地上匀速行驶4.5h运动了135km的路程,此时“海豹”的行驶速度是25m/s。
21.(9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以9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悬崖下的隧道,经8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离悬崖还有多远?
(3)汽车从司机听到回声时到悬崖下的隧道还需行驶多长时间?
【答案】(1)汽车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46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1260m;
(3)汽车从司机听到回声时到悬崖下的隧道还需行驶多长时间为63s。
【分析】(1)(2)根据v=算出汽车6秒内移动的距离;已知汽车鸣笛时经t1=8秒后听到回声,鸣笛时汽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根据s=vt得出等式,然后加上司机鸣笛后到听到鸣笛行驶的距离,进一步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
(3)根据v=计算出汽车从司机听到回声时到悬崖下的隧道还需行驶时间。
【解答】解:(1)(2)v车=90km/h=25m/s,
由v=可得,
客车8s内通过的路程为:
s车=v车t1=25m/s×5s=200m;
声音在8s内通过的路程为s声=v声t1=340m/s×5s=2720m,
则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s1===1260m;
汽车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260m+200m=1460m;
(3)根据v=可知
t′===63s。
答:(1)汽车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46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1260m;
(3)汽车从司机听到回声时到悬崖下的隧道还需行驶多长时间为63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亳州市风华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