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检测题 (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轨道上的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元素W的核电荷数为18,它的某个原子的质量数为40,则该原子有
A.18个质子、22个中子和18个电子 B.22个质子、18个中子和18个电子
C.18个质子、22个中子和22个电子 D.18个质子、22个中子和40个电子
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与 B.和 C.T2O与D2O D.O2和O3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Mg、Al的未成对电子数依次增多
B.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5周期ⅤA族,是p区元素
C.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不相等
D.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5.在化学符号①NO2,②2CO,③Ca2+,④H2O2,⑤2OH-,⑥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⑥ D.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④
6.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都有2个电子,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B.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
7.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W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且最外层为M能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A族
C.X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是主族或零族元素
B.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位置,属于ds区
C.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1s22s22→1s22s22过程中形成的是发射光谱
D.最外层电子数为ns2的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第2列
9.元素周期表长周期共有18个纵列,从左到右排为18列,即碱金属是第1列,稀有气体是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9列元素中可能有非金属元素
B.第15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是ns2np5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可能在第2列
D.第11、12列为d区的元素
10.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由4p能级跃迁到3d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直接摄取
A.电子的运动轨迹图象 B.原子的吸收光谱
C.电子体积大小的图象 D.原子的发射光谱
11.许多元素有多种核素,如氧元素存在O、O、O三种核素,氢元素有H、H、H三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O、H、H三种核素最多可能组成4种水分子
B.10.0g由H、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中子数为5NA
C.10.0g由H、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质子数为5NA
D.由H和O两种核素组成的水分子,其摩尔质量为18
12.下列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A.氢原子发光 B.霓虹灯发光 C.燃放烟花 D.钠与水剧烈反应
A.A B.B C.C D.D
13.已知短周期元素R、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上述元素的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还原性:Y2― < Z― B.离子半径W+ > 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H4 < XH4 D.酸性:H2YO4 < HZO4
14.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CO2分子的填充模型: B.甲基的电子式为:
C.具有18个中子的氧原子:O D.基态碳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15.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氯化剂,制备的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共有15种
B.分子中碳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上述方程式中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CD.K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为M
二、填空题
16.当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变为4个时即达稳定结构_________
17.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离能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
18.I.砒霜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酸性条件下砒霜(As2O3)与Zn反应生成As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3)若有32.5gZn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II.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误食使人产生亚硝酸盐中毒。NO在碱性溶液中以还原性为主;在酸性溶液中以氧化性为主,可发生反应:2NO+4H++2I-=2NO↑+I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4)NO在碱性溶液中可被氧气氧化生成NO,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苏打③小苏打④食醋⑤淀粉碘化钾试纸,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_____。
A.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6)I-的还原性比Cl-______(填“强”或“弱”),请写出证明该结论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______(请从离子结构角度说明)。
②实验依据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7)直接排放含NaNO2的废液会造成污染,NH4Cl能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可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三、实验题
19.小明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他查阅了资料:可以利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来判断酸性强弱。于是小明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_。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_。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_________,即可说明H2SO4比H2CO3酸性强,非金属性S比C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0.两个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I.第一小组同学探究元素Cl、 Br、 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1)补充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
甲:溶液由无色变成橙色 乙:_______ 离子方程式: 甲:_____ 乙:C12+2I-=2Cl-+I2 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为:_____
(2)[评价]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 。
(3)[补充和完善]上一题(2) 中若选合理,则此项不用再作答,若选不合理,则合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
II. 第二小组同学探究元素C、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4)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
(5)该小组同学用盐酸、CaCO3和Na2SiO3溶液,按图装置进行试验,观察到试管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学认为非金属性C>Si。但乙同学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_______, 改进措施:在B、C两装置之间接一个盛有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试卷第2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上有2个电子,故A错误;
B.能级上有5个轨道,其中只有1个轨道上排满2个电子,且自旋相反,其他4个轨道上各排1个电子,自旋平行,B错误;
C.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能级上有5个轨道,其中只有1个轨道上排满2个电子,且自旋相反,其他4个轨道上各排1个电子,自旋平行,轨道上排满2个电子,且自旋相反,C正确;
D.3d能级的5个轨道,其中只有1个轨道上排满2个电子,且应自旋相反,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且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元素W的核电荷数为18,即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8,它的某个原子的质量数为40,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40-18=22,即该原子有18个质子、22个中子和18个电子,A正确;
故选A。
3.D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详解】A.与是两种核素,它们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和是H元素的两种核素,它们是同位素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T2O与D2O是指两种水分子,是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O2和O3是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是同素异形体,故D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D。
4.C
【详解】A.、、三种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0、1,并没有依次增多,A项错误;
B.根据价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共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4周期,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ⅤA族,在周期表中处于p区,B项错误;
C.和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因此轨道能量小于轨道能量,C项正确;
D.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违背了洪特规则,正确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②中2CO表示2个CO分子,故A正确;
B.⑤中的数字2表示OH-的个数,而不是所带电荷数,故B错误;
C.⑥中的数字2表示硫酸镁中Mg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
D.①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NO2分子含有2个O原子,④中数字2表示一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2个O原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B
【分析】X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都有2个电子,X是C;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Y为Al;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是短周期元素,且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Z为S;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W是Li,据此分析来解题。
【详解】A.元素X是C,与氢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等,故元素X与氢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A项正确;
B.W、X的氯化物分别为LiCl和,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项错误;
C.元素Y为铝,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C项正确;
D.元素Z与元素X分别为硫和碳,可形成共价化合物,D项正确;
答案选B。
7.B
【解析】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且最外层为能层,可知时符合,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为元素;由、、、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
【详解】A.为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A正确;
B.为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A族,故B错误;
C.为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C正确;
D.为元素,原子序数为3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D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副族都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主族或零族元素,A正确;
B.+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则基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为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位置,属于d区,B错误;
C.px和py能量相同,1s22s22→1s22s22过程中不释放能量,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ns2的元素可能为He、ⅡA族元素或一些过渡元素,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9.C
【详解】第9列元素是过渡元素,没有非金属,A项错误;第15列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ns2np3,B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可能为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过渡元素或0族元素He,C项正确;11、12列为ds区元素,D项错误
10.D
【详解】由于,电子由4p能级跃迁至2d能级时需要释放能量,故光谱仪摄取的是原子发射光谱,由于电子在原子核外做无规则运动,不能直接摄取运动轨迹,电子太小不能摄取电子的体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选D。
11.C
【详解】A.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H和H可以自身组合,还可以两个组合,共有三种组合,所以和O能组成三种水分子,故A错误;
B.由H、O组成的水分子的摩尔质量为2×3+16=22g/mol,中子数为(3-1)×2+16-8=12,所以10.0g由H、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中子数为≠5NA,故B错误;
C.由H、O组成的水分子的摩尔质量为2×2+16=20g/mol,质子数为1×2+8=10,10.0g由H、O组成的水分子中含质子数为=5NA,故C正确;
D.由H和O两种核素组成的水分子,其摩尔质量为2×3+16=22g/mol ,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电子由能量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能量较低能级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氢原子发光、霓虹灯发光、燃放烟花等现象都是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形成的,钠与水反应与电子的跃迁没有直接关联,故选D;
答案选D。
13.D
【详解】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及周期可知,R是C,W是Na,X是Si,Y是S,Z是Cl。
A.Z的氧化性大于Y,则其阴离子的还原性Y2->Z-,错误;
B.W+比Z―少一个电子层,所以后者的离子半径大,错误;
C.R在X的上一周期,且是同主族元素,所以R的非金属性大于X,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H4 > XH4,错误;
D.Z的非金属性大于Y,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YO4 < HZO4,正确,
答案选D。
14.B
【详解】A.CO2分子中3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属于直线型分子,分子填充图为,A错误;
B.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中的3个电子与3个H原子的电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就形成了甲基-CH3,其电子式为: ,B正确;
C.O是8号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8,具有18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是26,用原子符号表示为,C错误;
D.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使原子的能量最低,处于稳定状态,则基态C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5.C
【详解】A.同一个原子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Cr元素是24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共有24种,A错误;
B. 分子中碳原子分别与两个氯原子各共用一对电子对、与氧原子共用两对电子对,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
C.非金属性强则电负性大,上述方程式中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CD.K元素是19号元素,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4s1,基态K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为N,D错误;
答案选C。
16.错误
【详解】当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变为2或8个时即达稳定结构,错误;
17. 大于 Zn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
【详解】由于Z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全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更大,所以。
18.(1)
(2)
(3)NA
(4)
(5)B
(6) 强 离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强,r(I-)>r(Cl-),则还原性:I->Cl-。
(7)
【详解】(1)在酸性条件下砒霜(As2O3)与Zn反应生成As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Zn化合价升高,所得为氧化产物,所含As化合价降低,所得为还原产物,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0.5molZn完全反应,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NA;
(4)NO在碱性溶液中可被氧气氧化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为蓝色,而氯化钠无现象,则可选择鉴别的试剂为:水、淀粉碘化钾试纸、白醋,故选B;
(6)还原性:I->Cl-,即I-的还原性比Cl-强;
①理论依据:I-和Cl-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但r(I-)>r(Cl-),离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强,则还原性:I->Cl-;
②实验依据:可将氯气通入到I-的盐溶液中,I-能将氯气还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由题给信息可知,NaNO2和NH4Cl反应生成NaCl、N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 分液漏斗 a 圆底烧瓶 d CO2 +2H+=H2O+CO2↑
【分析】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本题可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验证,C中为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则说明生成二氧化碳,可证明硫与碳的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以此解答。
【详解】(1)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时用的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因此在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是稀硫酸,在圆底烧瓶中盛放的是碳酸盐,答案选a;
(2)B名称是圆底烧瓶,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物,会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将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选取的碳酸钠为反应物,答案选d;
(3)只要证明圆底烧瓶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就能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即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因此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B中发生的反应为+2H+═CO2↑+H2O。
20.(1)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Cl2>Br2>I2
(2)不合理
(3)溴水
(4)防止倒吸
(5) 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和Na2SiO3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饱和NaHCO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非金属性的探究,主要利用原理是两方面,卤素的非金属性探究主要靠的是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判定非金属性的强弱;C和Si的非金属性探究主要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利用强酸制弱酸。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要准确,结论的表达要完整。
(1)
①氯气将单质碘置换出来,碘水的颜色为棕黄色,所以其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②氯气与KBr反应生成溴和KCl,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③根据元素周期律完成此空,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单质的氧化性为由强到弱为:Cl2>Br2>I2。
(2)
由方程式Cl2+2Br-=2Cl-+Br2,知氧化性Cl2>Br2,由方程式Cl2+2I-=2Cl-+I2,知氧化性Cl2>I2。但是由该实验无法推知溴和碘的氧化性。所以填“不合理”。
(3)
为了验证溴和碘的氧化性,还需要的试剂为溴水,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即可证明氧化性Br2>I2。
(4)
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
先利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的硅酸沉淀,可知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但是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之中会混有氯化氢,氯化氢进入硅酸钠溶液中也会生成硅酸沉淀而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要先除去二氧化碳的中的氯化氢,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3-—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训练(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