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学习物理一个月了,相信你对常见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下列估算合理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
B.一支签字笔的长度约2cm
C.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8min
D.中学生心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约3s
2.(3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  )
A.“神舟十六号”飞船
B.中国空间站
C.地面指挥中心
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
3.(3分)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4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37.1cm B.36.3cm C.36.37cm D.36.4cm
4.(3分)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5.(3分)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A.
B.
C.
D.
6.(3分)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
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
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
7.(3分)如图是2022年红原大草原第五届“雅克音乐节”上歌手弹唱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吉他声是弦振动产生的
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光速传播的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弦声响度相同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弦声音调相同
8.(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9.(3分)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  )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
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
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
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
10.(3分)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11.(3分)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下列现象与上述“白雾”的成因相同的是(  )
A.吃冰棒时常出现冰棒粘舌头的现象
B.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
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
D.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
12.(3分)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3.(4分)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摄像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象,它在第25s时的速度为    m/s。
14.(6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15.(4分)在学校走廊里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让学生保持肃静的做法是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某种昆虫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16.(4分)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7.(4分)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18.(4分)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由于空气中的    遇到低温的粽子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白霜。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9.(14分)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
(1)本实验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A点到D点的距离sAD=   cm,
(2)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AC=   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cm/s;
(3)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下列能大致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图    。
(4)另一小组用秒表测量时间,如图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同样利用图甲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用秒表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12分)图甲是孙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不需要估读)。
(2)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判断水沸腾时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丁中的    (填“A”或“B”)所示现象。
(4)水沸腾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5)图戊中a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6)如果只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戊中的    (选填“b”、“c”或“d”)。
四.计算题(共2小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公式每小题6分,共12分)
21.(6分)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后到达收费站1=60m处开始减速,经t1=4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边界,然后再以4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24m。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22.(6分)如表所示是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列车时刻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求:
站名 北京西 天津 南阳 重庆北
到站时间 — 08:40 13:45 18:45
发车时间 08:00 08:45 13:50 —
里程/km 0 200 1200 2050
(1)从天津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
(2)若该列车全长300m,当以180km/h的速度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
(3)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鸣笛时列车距离高山多远。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在165cm左右;
B.中学生伸开手掌。一支签字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故B不正确;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
D.中学生脉搏一般是1min跳动70次左右,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时间的估测,属于基础知识。
2.【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ACD、“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而与地面指挥中心和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中国空间站是运动的,CD不符合题意;
B、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判断结果可能不同,但都可能是正确的。
3.【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解答】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39.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36.6cm。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4.【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
(2)根据v=可求出平均速度;
(3)根据v=可求出姐姐行走时的速度。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1===50m/min2=15min﹣5min=10min,则弟弟的平均速度为:v7===100m/min,故B错误;
CD、姐姐在4﹣5min和15﹣20min行走,姐姐在0﹣4min和15﹣20min内通过的路程均为500m1'===100m/min,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物体运动的s﹣t图象、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5.【分析】根据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进行分析;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范围低于52Hz。
【解答】解:根据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分析可知:一般海洋生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发声频率范围要大一些,根据题意: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会根据频率和题目的条件进行分析,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6.【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喇叭可以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解答】解: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
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
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响度变大。
故选:D。
【点评】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知道响度和音调。
7.【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速度传播的,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其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C错误;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弦声的音调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利用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8.【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检测环境噪声的仪器;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故A错误;
B.图乙中,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故C错误;
D.渔民通过声呐捕鱼,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响度与音调的区分、声音的利用等知识,要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9.【分析】(1)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需要吸热;
(2)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需要吸热;
(3)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需要放热;
(4)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解:A、B冰块变小是熔化;干冰变小是升华,故B正确;
C、D小水珠生成是液化现象,薄霜形成是凝华,故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题。
10.【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
A、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3℃时,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故A错误;
BC、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0℃时,铱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故BC错误;
D、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3℃时,铱处于固态,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11.【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就会出现白雾。
A、吃冰棒时常出现冰棒粘舌头的现象,故A错误;
B、冬天,“冰花”是车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户玻璃而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发生了汽化现象;
D、烧水时,形成“白气”。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凝固、凝华、汽化、液化,比较简单,属基础题。
12.【分析】已知超声波传播的往返时间,可计算出单程的传播时间和距离,最后计算出人的身高。
【解答】解: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超声波从感应器到人的头部的传播时间为该时间的,
则感应器到人头部的距离:s=vt=340m/s××5×10﹣3s=4.85m;
人的身高h=2.5m﹣2.85m=1.65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应用,要注意人的身高与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的关系。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3.【分析】根据物体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判定其运动情况;
分析图乙可知,在10~30s内,无人机的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地面与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
分析图乙可知,在10~30s内,其速度为10m/s。
故答案为:运动;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参照物进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判断等,认真审题、从中获取相关有用信息是关键。
14.【分析】(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应是变快还是变慢。
【解答】解:(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72km/h,
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m/s×8.4s=8m,
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7m=25m,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故据v=得==2.7s;
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故答案为:8;2.7。
【点评】理清题意,并能准确的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5.【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5s内振动了20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1)“肃静”是不让学生说话,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昆虫的翅膀在5s内振动了2000次,
f==400Hz,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4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
故答案为:声源;能。
【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频率的计算、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等,属声学基础题。
16.【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1)乐曲的声音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
(2)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曲笛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不大。
17.【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解:液氨吸收热量转变成气态氨;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氨沉入棒底。
故答案为:吸收;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和液化,属于基础题。
18.【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粽子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霜。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涉及到凝华现象,属于一道基础题。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9.【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读出A、D点对应的刻度尺上的示数,然后求出AD之间的距离;
(2)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和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速度越来越大的变速直线运动;
分别算出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vAB和小车在BC段平均速度vBC,然后进行比较,得知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据此选择正确图象;
(4)秒表分针与秒针示数之和是秒表示数。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计时开始偏晚,所测小车运动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距离一定时,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据此判断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图示刻度尺10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小车从A点到D点的路程sAD=80.0cm﹣5.6cm=75.0cm;
(2)相机每隔0.8s曝光一次,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AC=0.5s×8=1s;
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80.0cm﹣40.8cm=40.0cm;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40.0cm/s;
(3)由图可知,在物体下滑的过程中,故速度越来越快;
(4)由图示秒表可知,其示数为:60s×5+37.6s=337.5s;
在物体下滑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在路程不变时,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1;75.5(2)1;(3)B;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小车在斜面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分析】(1)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注意区分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4)水沸腾的特点:达到沸点,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5)根据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象确定出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6)只减少水的质量,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变短,不会改变水的沸点。
【解答】解:(1)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上表面在0℃下方第2小格处;
(2)由图丙可知,在t1﹣t2这段时间内,温度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3)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图B表示水沸腾前的情况;
(4)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继续吸热;
(5)由图戊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因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6)因当地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只是缩短了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1)﹣3;(2)晶体;(4)不能;(6)c。
【点评】本题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读数、晶体熔化特点、液体沸腾条件和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等知识的了解,有一定综合性。
四.计算题(共2小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公式每小题6分,共12分)
21.【分析】(1)根据v=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根据v=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3)计算平均速度要先计算出总路程和总时间,然后根据v=求出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汽车行驶速度为v=90km/hh,由v=,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s=vt=90km/h×h=30km;
(2)由v=可得
t2===3s;
(3)汽车从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路程s总=s1+s2=60m+24m=84m,
汽车从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时间t总=t6+t2=4s+2s=10s,
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平===8.4m/s。
答:(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0km;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为2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4m/s。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变化。
22.【分析】(1)根据列车时刻表可知从天津到重庆北的路程和运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天津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隧道长等于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减去列车长度;
(3)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声音4s传播的路程和列车行驶的路程,鸣笛时列车距离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列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
【解答】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天津到重庆北的路程s=2050km﹣200km=1850km,
从天津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v===185km/h;
(2)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1=180km/h=50m/s,
由v=可知1=v7t1=50m/s×2×60s=6000m,
隧道长:L隧道=s3﹣L车=6000m﹣300m=5700m;
(3)由v=可知声=v声t2=340m/s×4s=1360m,
列车7s行驶的路程:s车=v1t2=50m/s×3s=200m,
鸣笛时列车距离高山的距离:s′=(s声+s车)=(1360m+200m)=780m。
答:(1)从天津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为185km/h;
(2)隧道长为5700m;
(3)鸣笛时列车距离高山780m。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鸣笛时列车距离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列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6.5 量子化现象》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粤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下一篇:2023—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第3章 声的世界 同步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