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22年春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列劳动实践(  )
A.挑水砍柴 B.生火做饭 C.打扫庭院 D.整理房间
2.(1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1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下列物质中分子构成的是(  )
A.黄金 B.五氧化二磷
C.氯化钠 D.氩气
4.(1分)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如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过滤
5.(1分)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氯化钾
C.牛奶 D.碳
6.(1分)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
A.HCl B.Cl2 C.2Cl D.Cu
7.(1分)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D.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8.(1分)净水过程中,可用二氧化氯(ClO2)做消毒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氯由三种元素组成
B.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二氧化氯由氯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2
9.(1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10.(1分)分析下列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
B.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将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C.除去水中少量的过氧化氢,向其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在烧杯中进行实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请填空:
(1)11:00时,时针对应元素符号是    ;
(2)2:00和10:00对应的元素属于    元素;
(3)钟表中不含中子数的元素其单质的化学式是    。
12.(4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我们可用    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2)活性炭纤维口罩具有防毒等功效,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
(3)水中鱼类可以呼吸,因为水中溶有    。
(4)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13.(3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3)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4.(3分)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经过长期试验研制出安全炸药。炸药三硝酸甘油酯(C3H3N3O9),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4C3H3N3O912CO2↑+10H2O↑+6X↑+O2↑
(1)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15.(3分)对比探究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    。
(2)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    不同。
(3)铝原子和铝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不同。
16.(2分)做化学实验时出现了下列异常情况,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盛氧气的集气瓶底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    。
17.(5分)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1)长征5号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和液氧做助推剂,利用了液氧    的性质。
(2)天宫空间站通过电解水为宇航员供氧。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电解水的装置,其中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    (填“a”或“b”)。
(3)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均说明水是由    组成,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8.(5分)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其验满的方法是    。
19.(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在空气中,不仅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还可以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镁与氮气的反应。
【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观察到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    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讨论】步骤2的目的是    。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镁条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五、计算题(共6分)
20.(6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挑水砍柴,属于物理变化。
B、生火做饭,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C、打扫庭院,属于物理变化。
D、整理房间,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PM2.5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等成分;故选项正确;
D、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B、五氧化二磷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了解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而不是最高处。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要遵循“一贴、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稀有气体、澄清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A、澄清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是由氯元素和钾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水等多种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A、HCl可表示氯化氢这种物质,既有宏观意义,不符合题意;
B、Cl2可表示氯气、氯气由氯元素组成,既有宏观意义,不符合题意;
C、2Cl表示两个氯原子,符合题意;
D、Cu是铜元素的符号,还表示一个铜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微粒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花香四溢,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则液柱上升。
C、气体能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气体受压后,故选项解释错误。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粒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氯是由氧元素和氯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氯中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解得x=+2;
C、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的;
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35.5:(16×2)≠8:2;
故选:B。
【点评】加强对物质化学式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
【解答】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元素种类也不变;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以上这些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加入适量的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可以鉴别。
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为水和氧气,即可得到水,符合除杂原则。
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分析】(1)根据11:00时,时针对应元素的元素原子序数应为11,为钠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2:00和10:00对应的元素分别是氦元素、氖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钟表中不含中子数的元素是氢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1:00时,时针对应元素的元素原子序数应为11,对应元素符号是Na。
(2)2:00和10:00对应的元素分别是氦元素、氖元素。
(3)钟表中不含中子数的元素是氢元素,其单质是氢气2。
故答案为:
(1)Na;
(2)稀有气体;
(3)H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钟表式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常见原子的原子序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1)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3)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4)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水中的钙离子、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
(2)性炭纤维口罩具有防毒等功效,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水中鱼类可以呼吸;
(4)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中,得到的蒸馏水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1)煮沸;
(2)吸附;
(3)氧气或O2;
(4)蒸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水的净化、软化的知识。
13.【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7;
(3)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
(1)22.99;
(2)17;
(3)质子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4.【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方程式看、20个氢原子、36个氧原子、20个氢原子,因此6X中有12个氮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2;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故答案为:(1)N6;
(2)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式及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15.【分析】(1)根据氧气的浓度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分析;
(2)根据物质的和性质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1)氧气的浓度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在其中燃烧时越剧烈现象越明显,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铝原子和铝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为:(1)氧气浓度;
(2)化学性质;
(3)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6.【分析】(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而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进行分析。
(2)根据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通过导管进入水槽了,形成高锰酸钾溶液就是紫红色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而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可能炸裂;
(2)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通过导管进入水槽了。
故答案为:(1)集气瓶底部没有放水或细沙;
(2)试管口没放棉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及氢气燃烧或电解水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液氧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助推剂。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3H2↑+O2↑,氢气燃烧生成水5+O22H8O。
故答案为:(1)支持燃烧;
(2)a;
(3)氢元素和氧元素;2H2O5H2↑+O2↑或7H2+O25H2O。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8.【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42H7O+O2↑;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若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H6O26H2O+O2↑;BC或BD。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制取装置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分析】【步骤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步骤3】根据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进行分析;
【讨论】根据镁与氮气点燃生成氮化镁进行分析;
【反思】根据镁燃烧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氮气等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步骤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塞好橡皮塞,产生白烟,待充分冷却;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热;
【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由于氧气已被消耗掉;故答案为:小于;
【讨论】步骤2的目的是除去广口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便于检验镁和氮气是否发生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4N2;故答案为:除去空气中的氧气;3Mg+N2Mg3N2;
【反思】镁燃烧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氮气等物质;故答案为:不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共6分)
20.【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酸钾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8.0g﹣18.4g=2.6g
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52KCl+5O2↑
245 96
x 9.7g

x=24.4g
答: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3 My weekend plan 知识清单+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2023-2024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