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人教版)专题复习03第三章《物态变化》(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专题复习(三)(含答案详解)
(内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时限: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6分)
1.(本题3分)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今天考场的室温约为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
2.(本题3分)下列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冰、金属 B.冰、沥青、金属
C.铁、食盐、松香 D.金属、海波、石蜡
3.(本题3分)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在装有冰块的易拉罐中加入适量的盐,底部产生白霜﹣﹣﹣﹣凝华放热
B.乙图,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汽化吸热
C.丙图,使用铁水浇筑工件﹣﹣﹣﹣凝固放热
D.丁图,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液化吸热
4.(本题3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饮料里加冰块是因为冰熔化时放出热量
B.寒冷的冬天,窗户上的霜是窗外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漏水”,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D.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沸腾时温度升高
5.(本题3分)初二的某同学笔记本上自己总结的部分热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C.降温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D.增大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
6.(本题3分)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7.(本题3分)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体内呼出的温暖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体内呼出的温暖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8.(本题3分)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 )
A. B.
C. D.
9.(本题3分)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液化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
10.(本题3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B.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 冬天清晨树木上的“雾凇” D.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11.(本题3分)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晶体熔点的高低,现将固液共存的甲、乙两种物质按图所示的方法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不计试管中的甲与空气的热传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试管中固态甲变多,则甲的熔点低于乙的熔点
B.若试管中固态甲变少,则甲的熔点高于乙的熔点
C.若试管中固态甲的量不变,则甲的熔点一定等于乙的熔点
D.若试管中固态甲的量不变,则甲的熔点可能等于乙的熔点
12.(本题3分)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冬天道路结冰可通过撒盐来降低冰的熔点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吸热防止菜被冻坏
二、填空题(共35分)
13.(本题3分)(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最终结果会显示为________℃。
(2)暑假小明在家觉得很热,汗流不止,他看到温度计示数为35℃。于是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他又看了看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4.(本题3分)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C.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
E.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F.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正确的步骤应该为(填序号)___________。
15.(本题7分)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该固体物质是一种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2)像这样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_等等;
(3)在第3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态,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min;
(4)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这个过程该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
16.(本题3分)小明看新闻看到一则消息:一行人被楼顶檐上的冰溜子砸成重伤,小明分析了冰溜子形成的原因。原来是雪后楼顶上集聚一层雪,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一部分雪因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而__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从楼顶檐流下时又遇冷__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成冰。
17.(本题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丙为 ___________态,由甲到乙是 _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由乙到丙的过程和生活中的 ___________(选填“露”或“霜”)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
18.(本题3分)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小水滴是由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是______,夏天,小水珠附着玻璃的______。(填“内表面/外表面”)
19.(本题3分)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______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20.(本题3分)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有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物质,常温下通过采用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贮存在罐中,使用时,对准人的受伤处喷射,在皮肤上迅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伤痛感很快消失。
21.(本题2分)文山州西畴县打火机产业园即将生产一次性打火机,其燃料丁烷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利用了 _____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如果不小心摔坏,里面的液体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汽化时要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2.(本题2分)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B杯中的水也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23.(本题3分)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_____℃,如果某液体的实际温度为10℃;那么该液体用此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示数为 _____ ℃。用此温度计测量 _____℃时,误差最小。
三、实验题(共29分)
24.(本题9分)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______(选填“A”或“B”)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______;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C;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其中烛蜡的图像是图______(选填“①”或“②”),蜡烛属于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试管里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C,该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
(4)别的小组同学发现还未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冰也熔化了,此时冰熔化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
25.(本题13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来确定的;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根据实验的要求,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4)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_____;
(5)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6)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温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7)在水温升高到90oC后,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加热,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请你预测一下,沸腾2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水温应为______℃;
(8)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丙(a)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填“沸腾”或“未沸腾”);
(9)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丁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丁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示数为______℃,试管中的水______(填“沸腾”或“不沸腾”)。主要原因______;
(10)撤去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一段时间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
26.(本题7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结合生活实际,试回答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b.液体______的高低;
c.液体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______相同;
Ⅳ.一段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法;
(6)小明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是酒精蒸发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左右,夏天最高气温可达到40℃左右,不可能达到50℃,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在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左右,不可能达到,故C不符合题意;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变化幅度很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食盐、冰、金属都是晶体,故A符合题意;
B.冰和金属是晶体,沥青是非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铁和食盐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和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A.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导致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从游泳池里出来后,附着在身上的水发生汽化变为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水要吸收身体的热,所以从游泳池里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水被浇铸成工件,是凝固现象,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故A错误;
B.窗户上的霜是窗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漏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和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能影响到蒸发的快慢;增大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D
【详解】水沸腾后,用急火加热,水的温度也不变,也不能缩短煮熟鸡蛋的时间;用小火煮维持水的沸腾,还能节省燃料,所以利用第二种方法煮鸡蛋能节省燃料,但两次所用的时间差不多,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A正确;
C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温度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蒸发现象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C.冬天清晨树木上的“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固态的蜡熔化为液态,熔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固液共存的甲、乙两种物质按图所示的方法放置,乙物质与外界接触面大散热较快,又不计试管中的甲与空气的热传递,此时甲乙两种物质均处于凝固过程中,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由于试管在乙物质内部,其温度不变,主要是乙物质在散热,甲物质通过乙物质散热。
A.若试管中固态甲变多,则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故A错误;
B.若试管中固态甲不可能变少,因为熔化要吸热,实际上整体在散热,甲乙两物质的温度相同,故B错误;
CD.若试管中固态甲的量不变,说明试管在乙物质内部没有对外散热,温度不变,乙物质在散热,液态逐步变成固态,所以甲的熔点一定等于乙的熔点,否则试管中甲物质将通过乙物质散热,固态甲的量必将增加,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酒精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汽化,汽化要吸热,而不是酒精的温度低,故A错误;
B.樟脑丸变小是变成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故B错误;
C.冰上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故C正确;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使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故D错误。
故选C。
13. 热胀冷缩 38.5 不变
【详解】(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所以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体温计的示数为38.5℃;正常人的体温在37℃左右,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可知,使用没有甩读数是38.5℃的体温计测量正常人的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38.5℃。
(2)[3]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使体表的温度降低,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14.DBAFEC
【详解】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实验顺序为:首先要大概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然后根据估计的温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选好温度计后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接着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注意不能让玻璃泡触到杯子底部;然后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完数值后将温度计取出,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DBAFEC。
15. 50 晶体 海波 冰 固液共存 30 不变
【详解】(1)[1][2]读图可知,该物质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且该晶体的熔点为。
(2)[3][4]该固体物质是一种晶体,像这样的物质还有冰、海波、萘等等。
(3)[5][6]该物质从第2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50分钟熔化结束,故该物质在第3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的时间为
(4)[7]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吸热。
16. 吸热 熔化 凝固
【详解】[1][2]楼顶上集聚一层雪,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一部分雪因从太阳吸收热量,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顺着房檐流下,这属于熔化过程。
[3]因为天气寒冷,水在流下的过程中,水向外放出热量,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从而形成冰溜子,这属于凝固过程。
17. 固 汽化 霜
【详解】[1]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状态主要有三种,由固体熔化成为液体要吸热,由液体汽化成为气体要吸热。故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2]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液化。
[3]乙为气态,丙为固态。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霜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18. 液化 压缩体积 外表面
【详解】[1]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体形成的。
[2]气体液体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汽车内有空调,车内温度低,车外温度高。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车玻璃,液化形成小水珠,水珠附着在车玻璃的外表面。
19. 凝华 熔化 吸收
【详解】[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
[2][3]下雪后,雪要熔化,为吸热过程,所以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分析】重点是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实例,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0. 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详解】[1]气态的氯乙烷是在压缩体积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的。
[2][3]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存在温度差,液态的氯乙烷吸收热量,迅速汽化为气态,由于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伤痛感很快消失。
21. 压缩体积 吸收
【详解】[1]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打火机在常温下使用,所以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
22.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原因是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水温会保持在沸点不变,而A杯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相同,此时不能继续从容器中的水中吸收热量,不满足沸腾的条件,故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2]B杯中的水不能沸腾,原因是此时B杯中气压增大,使得水的沸点升高,此时B杯中的水温度未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23. 20 8.5 40
【详解】[1]由题意知,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3﹣(﹣2)]=105份,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0份,即不准确的1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用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则其真实温度为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实际温度为10℃;那么该液体用此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示数为
[3]设温度为t时测量温度和实际温度相同,根据题意得
解得
24. B 受热均匀 -4 ② 非晶体 固液共存态 0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需要
【详解】(1)[1]由于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所以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先固定B部件。
[2]水浴法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受热均匀。
(2)[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面在0℃以下,因此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3)[4][5]蜡烛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因此蜡烛的熔化图像是图②。
[6][7][8]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试管里物质在熔化,所处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此物质的熔点是0℃,该物质熔化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9]未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冰也熔化了,是由于温水的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冰也能从温水吸收热量,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25. 酒精灯的火焰高度 自下而上 秒表 相平 96 缩短加热时间 99 沸腾 97 不沸腾 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详见解析 吸
【详解】(1)[1]实验时要用酒精的外焰加热,故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酒精灯的火焰高度来确定的。
(2)[2]实验时要用酒精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于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故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确保一次调试器材到位。
(3)[3]本实验要记录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故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4)[4]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
(5)[5]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温度是96℃。
(6)[6]本实验中,相同质量的温水比冷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较短,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温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
(7)[7]根据表中数据,自第5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为99℃;沸腾是吸热过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沸腾2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水温应为99℃。
(8)[8]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丙(a)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沸腾。
(9)[9]图丁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丁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示数为97℃。
[10][11]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水可以继续吸热,故可以沸腾,而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因与烧杯中的水不存在温度差,故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
(10)[12]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撤去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内的水能继续吸热。
[13]一段时间后,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降低,烧杯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26. 温度 表面空气流速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有关 控制变量 降低 吸热
【详解】(2)[1][2]由生活实际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Ⅲ.[3]两玻璃板上的液滴表面积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需要控制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4)[4]玻璃板上的酒精在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表面积不同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
(5)[5]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只改变要研究的变量。
(6)[6][7]小明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降低,这是酒精蒸发吸热造成的,可以利用酒精蒸发吸热来给发热病人降温。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