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人教九上化学期中考试满分复习】期中模拟测试01(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模拟测试01(原卷版)
注意:
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1~4单元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得结论 D.收集证据
2.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红磷 五氧化二磷 B.洁净的空气 液氧
C.冰水混合物 矿泉水 D.二氧化碳气体 蒸馏水
3.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5.如图所示,取市售纯净水、自来水和煮沸的自来水各5mL.于3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1.5%的肥皂水并振荡,记录产生泡沫时所加肥皂水的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水样 纯净水 自来水 煮沸的自来水
肥皂水的用量(滴) 2 9 6
A.由上述实验可知,煮沸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B.上述3种水样中纯净水的硬度最小
C.自来水和煮沸的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D.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 B.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氢气可用作燃料
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取用固体粉末 D.称量固体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③①②⑤⑥
C.③④①⑤⑥② D.③④①⑤②⑥
9.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④中无明显现象
B.若将装置④中的热水换为冰水,③中酚酞不再变红
C.③中酚酞溶液比②中先变红
D.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0.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火焰
12.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灰石+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13.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符号为Sr,如图是锶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元素与氖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锶原子核内有38个中子
C.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D.该粒子的符号为Sr
14.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Ni为+2价,则Fe的化合价为(  )
A.+3 B.+2 C.+1 D.+4
15.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
C.CD段气压减小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D.DE段气压增大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16.坚持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措施与这一理念不符合的是(  )
A.废弃电池深埋处理 B.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力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17.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凝胶水”是混合物 B.“气凝胶水”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结成“气凝胶水”后,分子停止运动 D.“气凝胶水”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18.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下,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氧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D.实验中,进入铁管的水蒸气全部参加反应
19.兴奋剂检测是对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检测,诺龙是兴奋剂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8H26O2,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诺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诺龙含有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C.诺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3:1
D.诺龙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20.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1.小明要量取30mL液体药品,应选量程为    (填“2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除了用到量筒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36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25mL,则他倒出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mL。
22.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原子,因为   相同。
2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
(1)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2)饼干在空气中会慢慢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中要放少量水的原因  
  。
24.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元素    ;
(2)一个硅原子    ;
(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
(4)镁离子    ;
(5)硝酸根离子    ;
(6)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25.(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①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②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a管玻璃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如图是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可以看到位于火焰    (填序号)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如图2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
(3)如图3所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成功? 
  。
(4)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得出石蜡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
27.据图中的实验常用仪器或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装置B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改正后完成后面的实验。
(3)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氧气,选用高锰酸钾制取的反应方程式是: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
(4)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想收集一瓶较纯的气体用于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较空气大。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和浓H2SO4溶液反应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从    (填“a”或“b”)口进入。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8.石棉网中石棉纤维的成分主要为温石棉,其化学式为Mg3Si2O5(OH)4,在外力作用下或受热温度达到500℃,石棉纤维就会逸出石棉网,漂浮到空气中而被人体吸入,附着并沉积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国际卫生组织已将石棉归为一类致癌物。
2022年秋季人教版教材将实验用“石棉网”全部改为了“陶土网”,代替有害的石棉网。
(1)温石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在温石棉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温石棉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9.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得粒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写出:
(1)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B.    ;C.    ;D.    .
(2)画出A原子和C原子结构示意图:A原子    ;C原子    .
3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几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的名称是    。
A.二氧化氯 B.氯化二氧
(2)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是属于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3)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71:32 B.71:64
(4)Na2CO3   氧化物。
A.是 B.不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模拟测试01(解析版)
注意:
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1~4单元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得结论 D.收集证据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错误;
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正确;
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错误;
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错误;
故选:B。
2.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红磷 五氧化二磷
B.洁净的空气 液氧
C.冰水混合物 矿泉水
D.二氧化碳气体 蒸馏水
【答案】C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 五氧化二磷,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液氧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含有水、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气体 蒸馏水,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3.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A
【分析】实验探究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解答】解:实验探究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属于实验探究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实验探究第二环节作出猜想和假设;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实验探究第三环节实验验证;
④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实验探究第四环节得出结论,所以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故选:A。
4.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C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考虑;
C、根据分子的构成考虑;
D、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考虑。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分子大,故A错;
B、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错;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C正确;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
故选:C。
5.如图所示,取市售纯净水、自来水和煮沸的自来水各5mL.于3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1.5%的肥皂水并振荡,记录产生泡沫时所加肥皂水的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水样 纯净水 自来水 煮沸的自来水
肥皂水的用量(滴) 2 9 6
A.由上述实验可知,煮沸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B.上述3种水样中纯净水的硬度最小
C.自来水和煮沸的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D.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
【答案】C
【分析】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加入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A、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B、从表中可知,加入的肥皂水越多,说明该水样的硬度最大,故上述三种水样中纯净水的硬度最小,故正确;
C、自来水和煮沸的自来水都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故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故正确;
故选:C。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
B.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氢气可用作燃料
【答案】B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气可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取用固体粉末 D.称量固体
【答案】C
【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选项错误;
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少量气体闻气味,不能将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选项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纸槽伸到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试管,选项正确;
D、天平称量药品质量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选项错误;
故选:C。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③①②⑤⑥
C.③④①⑤⑥② D.③④①⑤②⑥
【答案】C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⑤⑥②。
故选:C。
9.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④中无明显现象
B.若将装置④中的热水换为冰水,③中酚酞不再变红
C.③中酚酞溶液比②中先变红
D.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答案】B
【分析】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进行解答;
B、根据③中酚酞变红的速率减慢,而不是③中酚酞不再变红来进行解答;
C、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来进行解答;
D、根据实验中,③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先变成红色,②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色来进行解答。
【解答】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颜色不变,所以①和④中无明显现象,故A正确;
B、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率越慢,若将装置④中的热水换为冰水,③中酚酞变红的速率减慢,而不是③中酚酞不再变红,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③中无色酚酞比②中先变红,故C正确;
D、实验③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先变成红色,②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色,此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D正确。
故选:B。
10.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答案】B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B、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氯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d两种粒子分别是钠离子、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a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火焰
【答案】A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灰石+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符号为Sr,如图是锶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元素与氖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锶原子核内有38个中子
C.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D.该粒子的符号为Sr
【答案】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8(氦为2个)的结构为稳定结构。
【解答】解:A、由图可知,质子数为38,核外电子数为2+8+18+8=3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图表示的是阳离子锶离子,锶离子是锶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故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即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氖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即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核内有38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A分析可知,锶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38,核外电子数为2+8+18+8=3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图表示的是阳离子,图示是锶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表示为Sr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Ni为+2价,则Fe的化合价为(  )
A.+3 B.+2 C.+1 D.+4
【答案】A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Ni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已知NiFe2O4中Ni为+2 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2x+(﹣2)×4=0,x=+3。
故选:A。
15.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
C.CD段气压减小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D.DE段气压增大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答案】C
【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A、数字化可以让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被更直观的观测到,该选项正确。
B、红磷消耗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BC段气压不减小反而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该选项正确。
C、CD段气压减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二是气体冷却至室温,该选项不正确。
D、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后,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压增大,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6.坚持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措施与这一理念不符合的是(  )
A.废弃电池深埋处理
B.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力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答案】A
【分析】A、废弃电池深埋,污染水土;
B、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水;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不污染水;
D、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解答】解:A、废弃电池深埋处理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故A错误;
B、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故B正确;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C正确;
D、大力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有利于保护空气,故D正确。
故选:A。
17.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凝胶水”是混合物
B.“气凝胶水”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结成“气凝胶水”后,分子停止运动
D.“气凝胶水”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分析】物质状态变化对其物化性质的影响。
【解答】解:“气凝胶水”仍然是水的纯净物,只是物理状态有所变化,化学性质与水一样,不发生改变;
A、“气凝胶水”仍然只有水,只是形态发生改变,所以还是纯净物,故A错误;
B、“气凝胶水”也是水,改变环境条件,还是可以转化为普通液态水,故B错误;
C、“气凝胶水”也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气凝胶水”只是改变物理状态,成分还是水,所以化学性质与水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8.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下,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氧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D.实验中,进入铁管的水蒸气全部参加反应
【答案】C
【分析】根据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氢气有可燃性,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所以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不可能是氧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后铁管质量增加,铁转化为氧化物,铁在该实验中不是催化剂,故B说法错误;
C、该实验生成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了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说明实验中,进入铁管的水蒸气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9.兴奋剂检测是对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检测,诺龙是兴奋剂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8H26O2,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诺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诺龙含有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C.诺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3:1
D.诺龙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诺龙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诺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诺龙是由诺龙分子构成的,1个诺龙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诺龙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8):(1×26):(16×2)=108:13:16,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诺龙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8):(1×26):(16×2)=108:13:16,则诺龙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0.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A、刚开始未反应,没有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为零,选项A错误;
B、氯化钾为生成物,刚开始质量为零,选项B错误;
C、氯酸钾刚开始未达到反应温度,质量不变,过一段时间反应开始,质量减小,直至最后反应完毕,质量为零,选项C正确;
D、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过程质量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1.小明要量取30mL液体药品,应选量程为  50mL (填“2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除了用到量筒外,还需要  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36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25mL,则他倒出液体的体积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mL。
【答案】50mL;胶头滴管;大于。
【分析】根据量筒的选择方法、读数方法以及读数误差判断进行分析。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分数略大或相等,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所以取30mL的液体样品,应用50mL的量筒;
用量筒取液体时,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然后将量筒平放桌面上,再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该刻度;
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读数,仰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故仰视读数为36mL,实际体积大于36mL;到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25mL,若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但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偏小,故实际体积小于25mL,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11mL。
故答案为:50mL;胶头滴管;大于。
22.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原子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18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原子,因为  质子数 相同。
【答案】(1)原子;
(2)18;
(3)质子数。
【分析】(1)根据粒子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来分析;
(3)根据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来分析。
【解答】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因此①表示的是原子;故答案为:原子;
(2)当X=2+8+8=18时,该粒子是原子;故答案为:18;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原子,因为质子数相同;故答案为:质子数。
2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
(1)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
(2)饼干在空气中会慢慢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中要放少量水的原因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
【答案】(1)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4)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是因为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2)饼干在空气中会慢慢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中要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4)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24.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元素  Al ;
(2)一个硅原子  Si ;
(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
(4)镁离子  Mg2+ ;
(5)硝酸根离子   ;
(6)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KO3 。
【答案】(1)Al;
(2)Si;
(3)2CO2;
(4)Mg2+;
(5);
(6)KO3。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铝元素的符号为Al;
(2)元素符号表示对应的一个原子,则一个硅原子的符号为Si;
(3)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两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符号为2CO2;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5)硝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6)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可表示为:KO3;
故答案为:(1)Al;
(2)Si;
(3)2CO2;
(4)Mg2+;
(5);
(6)KO3。
25.(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①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负 (填“正”或“负”)极。
②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a管玻璃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
(2)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
【答案】(1)①负。
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2)①acd。
②硬水。
【分析】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1)①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负极。
故答案为:负。
②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a管玻璃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故答案为: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2)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故答案为:acd。
②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硬水。
故答案为:硬水。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如图是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可以看到位于火焰  a (填序号)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如图2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珠或者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水和二氧化碳 。
(3)如图3所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成功? 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
(4)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得出石蜡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水小 。
【答案】(1)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a;
(2)水珠或者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3)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4)密度比水小。
【分析】(1)根据实验内容猜测实验目的;根据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进行解答;
(2)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进行解答;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3)根据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来分析;
(4)蜡烛会浮在水面上,说明其密度比水小。
【解答】解:(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可以看到位于火焰a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即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2)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3)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为了避免白烟扩散,无法点燃,应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4)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故答案为:(1)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a;
(2)水珠或者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3)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4)密度比水小。
27.据图中的实验常用仪器或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酒精灯 。
(2)装置B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伸入试管的导管太长 ,改正后完成后面的实验。
(3)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氧气,选用高锰酸钾制取的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4)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若想收集一瓶较纯的气体用于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E ,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5)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较空气大。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和浓H2SO4溶液反应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若用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从  a (填“a”或“b”)口进入。
【答案】(1)酒精灯;
(2)伸入试管的导管太长;
(3)2KMnO4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2H2O22H2O+O2↑;E;3Fe+2O2Fe3O4;
(5)A;a。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装置B伸入试管的导管太长,不利于装置内气体的排出来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来分析;
(4)根据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以及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来分析;
(5)根据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和浓H2SO4溶液反应制取SO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以及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装置B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伸入试管的导管太长,不利于装置内气体的排出,应该稍微伸出橡胶塞即可。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若想收集一瓶较纯的气体用于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所以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5)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和浓H2SO4溶液反应制取SO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若用F装置收集SO2,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口进入。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伸入试管的导管太长;
(3)2KMnO4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2H2O22H2O+O2↑;E;3Fe+2O2Fe3O4;
(5)A;a。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8.石棉网中石棉纤维的成分主要为温石棉,其化学式为Mg3Si2O5(OH)4,在外力作用下或受热温度达到500℃,石棉纤维就会逸出石棉网,漂浮到空气中而被人体吸入,附着并沉积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国际卫生组织已将石棉归为一类致癌物。
2022年秋季人教版教材将实验用“石棉网”全部改为了“陶土网”,代替有害的石棉网。
(1)温石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76 。
(2)在温石棉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
(3)温石棉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276;
(2)1:2;
(3)20.3%。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即可;
(3)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解答即可.
【解答】解:(1)温石棉的化学式为Mg3Si2O5(OH)4,相对分子质量=24×3+28×2+16×5+(16+1)×4=276
(2)在温石棉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16×9)=1:2。
(3)温石棉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3%
答:温石棉中硅的质量分数为20.3%。
故答案为:(1)276;
(2)1:2;
(3)20.3%。
29.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得粒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写出:
(1)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Al ;B.  Cl ;C.  O ;D.  Na .
(2)画出A原子和C原子结构示意图:A原子   ;C原子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地壳中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因此A是铝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因此B是氯元素;C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得粒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两微粒的核外共有10个电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知A为铝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1个电子”知B为氯元素;“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知C为氧元素;“D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得粒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知D为钠元素;故上述四种元素的名称为:A铝;B氯;C氧;D钠,故其元素符号分别为Al;Cl;O;Na.
(2)因为A是铝元素,其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为C是氧元素,其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1)Al;Cl;O;Na.(2)A原子 ;C原子.
3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几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的名称是  A 。
A.二氧化氯
B.氯化二氧
(2)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是属于  A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3)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B 。
A.71:32
B.71:64
(4)Na2CO3 B 氧化物。
A.是
B.不是
【答案】(1)A;
(2)A;
(3)B;
(4)B。
【分析】(1)ClO2为氧化物,根据氧化物的命名原则进行回答;
(2)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
(3)化合物中元素质量之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据此计算;
(4)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氧化物的读法可知,ClO2应读作二氧化氯,故选A;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所以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
(3)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6×2)=71:64,故选B;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钠中含有钠、碳、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选B。
故答案为:
(1)A;
(2)A;
(3)B;
(4)B。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诊断检测卷2(答案)

下一篇:【2023秋人教九上化学期中考试满分复习】期中复习压轴特训02 60题26大考点(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