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2分)
1.(2分)下列选项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无人机的运动轨迹 B.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C.新材料的开发 D.物质的变化规律
2.(2分)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石油的蒸馏
B.木柴腐烂 铁生锈
C.汽油挥发 煤的燃烧
D.瓷碗破碎 爆炸
3.(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糖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2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5.(2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质量减小,且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B.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催化剂
C.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6.(2分)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收集较纯氧气
A.A B.B C.C D.D
二.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7.(2分)化学用语填空
(1)镁离子    ;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8.(2分)关于实验操作误差分析结果写在横线上: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值    读数(填“>”、“<”或“=”,下同);
(2)用托盘天平称量10.3g食盐,砝码与药品左右位置放反,会导致实际值    读数。
9.(7分)如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有    种元素。
(2)A、B、C、D四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3)D中X=   ,D元素位于第    周期。
(4)表示阴离子的是    (填化学符号)。
(5)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0.(4分)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
(1)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2)由图1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由图2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填微粒符号)。
11.(10分)实验室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所起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或“分解”)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   。
(3)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若用如图F的“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    (填“a”或“b”)端进入,若用如图的“多功能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    (填“a”或“b”)端进入。
12.(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
(1)大家认为第一小组设计A的套装置合理的理由是    。(提示:观察燃烧匙伸入位置)
【改进实验】
(2)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较A装置比的优点是:   。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写一点即可)。
(4)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本实验还体现了瓶中剩余气体具有    的化学性质。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2分)
1.【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无人机的运动轨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B、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故选项错误。
C、新材料的开发、制取新物质,故选项错误。
D、物质的变化规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水铸成锅,没有新物质生成;石油的蒸馏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B、木柴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等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例如轮胎的爆炸,例如火药的爆炸;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和五氧化二磷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
B、矿泉水和河水都含水和其他物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糖水是由水和糖两种物质组成;故选项正确;
D、净化后的空气和受污染的空气都含有多种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属于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但没有雾。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解答】解:A、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A说法错误;
B、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催化剂、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以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C说法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有些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故选:B。
【点评】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把“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味认为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解题时要注意这个误区。
6.【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烧杯中的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量筒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可以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C、铁丝在氧气中会剧烈燃烧,所以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D、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水可以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保证所获得的氧气更纯净。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水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7.【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带1个电荷时,若表示多个该离子。镁离子表示为Mg2+;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4。
故答案为:(1)Mg2+;
(2)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分析】本题考查天平与量筒使用方法,根据量筒的读数及天平的调平分析。
【解答】解:(1)仰视读数偏小,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则会导致实际值大于读数;
(2)都是用托盘天平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则有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10.3g食盐,则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托盘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方法即可解答。
9.【分析】(1)根据决定元素总类的为质子数进行分析;
(2)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4)根据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5)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含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1)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B、C质子数相同,则A、B、C。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A、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D中的质子数为18,对应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D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属于阴离子,且该粒子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
(5)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故答案为:(1)8;
(2)AB;
(3)8 三;
(4)Cl﹣;
(5)11;35.5。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0.【分析】(1)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隙越大,分子间隙变大;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答案为:分子构成不同;
(3)由图2可知,水的分解过程中、氢原子、H;故答案为:H;O。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1.【分析】(1)根据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进行分析;
(3)根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②为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堵塞导管、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
(3)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氧气;
(4)若用如图F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如图的“多功能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故答案为:(1)水槽;
(2)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
(3)B;过氧化氢;
(4)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2.【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大家认为第一小组设计A的套装置合理的理由是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
故答案为: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
(2)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较A装置比的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这可能是由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引起的。
故答案为: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4)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本实验还体现了瓶中剩余气体具有不助燃。
故答案为:不助燃,不可燃。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考试题二(考试版+解析版)

下一篇:15.2 电流和电路 同步练习 (答案)2022-2023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