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开学第一课》提到武夷山的生态茶园,创造性提出了“茶豆油菜套作”的绿色生态模式,以下关于绿茶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晾晒,去除露水
B.高温杀菌消毒
C.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碎
D.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
2.(3分)前者纯净物,后者混合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澄清石灰水
B.五氧化二磷 高锰酸钾
C.稀有气体 液氧
D.冰水混合物 过氧化氢溶液
3.(3分)如图,圆A代表化合反应,圆B代表氧化反应,能归类到C处的是(  )
A.镁条燃烧 B.蜡烛燃烧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D.加热高锰酸钾
4.(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5.(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6.(3分)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16.6g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略微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A.移动游码 B.往左盘中添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往右盘中添加药品
7.(3分)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性质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8.(3分)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9.(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加入MnO2
B 鉴别碳酸氢铵与葡萄糖 加热闻气味
C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D 区分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A.A B.B C.C D.D
10.(3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分离食盐和蔗糖
C. 验证水的组成
D. 随着控制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第II卷
11.(3分)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元素对应的名称或符号。
①氯    ;
②硼    ;
③硅    ;
④O    ;
⑤Ca    ;
⑥S    。
12.(10分)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步骤Ⅰ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试写出Ⅲ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
(3)为航天员提供的“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以下是某同学对“人造空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标号)
A.氮气含量比空气低
B.氮气不能供给宇航员呼吸,因此“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是多余的
C.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4)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乙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通过本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3.(9分)水是生命之源。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世界水日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1)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农业上不用农药化肥
C.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
D.淘米水用来浇花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频,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日常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可以杀死细菌。某自来水广的净水步骤如下:
①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利用    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能除去水中细小固体颗粒的步骤为    (填序号)。
③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填序号)。
(4)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过滤。
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的作用是什么    。
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出一条即可)
14.(36分)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其作用是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完全分解后试管内剩余固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锥形瓶内液体的液面应加到    (填“a”或“b”)处,该装置可将长颈漏斗换为    ,其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请写出验满的方法    (写出具体操作、现象和结论)。
(4)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   。
A.氯酸钾中混入了高锰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5)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O2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    ,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    ,待到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若在收集前,水的体积只占据集气瓶的70%   (结果保留整数)。
(6)利用装置A和装置E制取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为    ;实验过程中,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在快收集满时将导管移出集气瓶,使集气瓶中留有少许水,其目的是    。
(7)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混合   (填编号);用装置F收集硫化氢气体,更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   端(选填“c”或“d”)。
(8)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污染少等优点,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
①某同学将稀盐酸和石灰石混合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达式为    ;取用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    (填仪器名称)夹取药品放到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内有盐酸)的胶塞,挤压胶帽,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起b处现象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2的物理性质为    。
②如图B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软塑料瓶中,振荡,观察到瓶子变瘪且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15.(12分)小明同学利用不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小明先用图1中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得出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小于,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1条)。
(2)完成实验后,小明想能否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下列物质中   (字母序号)。
A.木炭
B.铁丝
C.镁条
(3)小明又设计了图3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温度达到40℃时,白磷可以燃烧。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①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剧烈燃烧,放热。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其原因是    。
③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待稳定后观察到注射器剩余水    mL。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自然晾晒,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高温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C、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碎,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故A错;
B、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B错;
C、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氩气等物质;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C错;
D、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分析】根据圆A代表化合反应,圆B代表氧化反应,则C处代表的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圆A代表化合反应,圆B代表氧化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D、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进行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使用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量筒的使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不能俯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5.【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幸福值和用途分析判断有关说的说法。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活动;
B、液氮汽化吸热,故B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特殊情况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6.【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使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16.6g氯化钠固体时,说明药品质量偏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7.【分析】A、根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进行分析。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进行分析。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把实验现象和结论混淆;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1、空气热胀冷缩法 2、注水法 3、抽气或压气法
【解答】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选:A。
【点评】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难点,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有很多种,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需要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多总结,多思考,等同学们见的这类题目多了,自然做起来就很轻松。
9.【分析】根据已有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在试样中分别加入MnO2,有气泡冒出的是过氧化氢,无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氨气,闻气味,无味的是葡萄糖,B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支持燃烧,该鉴别方法不可行;
D、等量肥皂水分别加入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中,有大量泡沫的是蒸馏水,方法可行。
故选:C。
【点评】加强对物质性质差异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A、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塞关闭后,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打开活塞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故选项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B、食盐和蔗糖均易溶于水,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活塞关闭后,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打开活塞后,反应进行。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第II卷
11.【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氯的元素符号是Cl。
②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硼的元素符号是B。
③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是Si。
④O是氧元素的元素符号。
⑤Ca是钙元素的元素符号。
⑥S是硫元素的元素符号。
故答案为:
①Cl;
②B;
③Si;
④氧;
⑤钙;
⑥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1)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人造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来分析;
(4)根据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1)步骤Ⅰ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所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物理;
(2)Ⅲ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氨气+氧气一氧化氮+水一氧化氮+水;
(3)A、“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低;
B、氮气不能供给宇航员呼吸,并不是多余的;
C、在“人造空气”中,因为氧气的含量在20%以上;
故答案为:AC;
(4)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图中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少,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氧元素组成氢气+氧气;故答案为:b;水;氢元素与氧元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气体的性质、电解水的知识是解题时的关键。
13.【分析】(1)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以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来分析;
(4)根据仪器的名称、过滤操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保护水资源;
B、农药化肥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可以适量使用;
C、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保护水资源;
D、淘米水用来浇花,保护水资源。
(2)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镁化合物在加热时,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①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②能除去水中细小固体颗粒的步骤为过滤,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
③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D,因为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可以杀死细菌;
(4)①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故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
故答案为:(1)B;
(2)肥皂水;煮沸;
(3)①吸附;活性炭;
②C;
③D;
(4)①引流;
②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4.【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6)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7)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硫化氢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8)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铁架台的作用是用于固定和夹持;固定和夹持;
(2)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化钾+氧气,采用A作为发生装置,故答案为:A氯化钾+氧气;
(3)B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可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木条复燃,故答案为:过氧化氢;a;分液漏斗,木条复燃;
(4)A、氯酸钾中混入了高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B、若收集前,则会使收集的氧气纯度较低;
C、若收集后,并不会使氧气的纯度较低;
D、刚产生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会使收集的氧气纯度较低;
故答案为:BD;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因此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水的体积只占据集气瓶的70%,则最终收集的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6)利用装置A和装置E制取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为:将导管置于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快收集满时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其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故答案为:将导管置于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四氧化三铁,炸裂瓶底;
(7)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发生装置可选B,更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则进气口应为c;c;
(8)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石灰石属于块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引起b处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蜡烛熄灭、不支持燃烧,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②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软塑料瓶中,振荡,碳酸显酸性,故观察到瓶子变瘪且溶液变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
故答案为:①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镊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水→碳酸。
【点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15.【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原理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反应放热、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4)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五氧化二磷;
(2)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水不能进入容器;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因此不能用镁代替红磷;
故答案为:ABC;
(3)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气压骤增,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减小,因此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故答案为:先膨胀;白磷燃烧放热,气压骤增,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减小;
③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230mL÷5=46mL,所以注射器内的水有46mL进入锥形瓶;故答案为:4;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装置始终是密封的、测定结果更精确。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单元练习(无答案) 2023—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2023-202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南学校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