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观察图中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甲、乙、丙不同的物理量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2.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C.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音调高
D.声能够传递能量,医生利用超声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3.学习了声现象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振动
C.如果声音的响度足够大,它就能从地球传播到月球
D.物理学中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手机时,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5.“不见其人,只闻其声”意思是指没有见到人,只听到说话声,就能知道说话的是谁,判断的根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2019 年 5 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成为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
B.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的蜡烛火焰在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D.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B.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铃声逐渐减小,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9.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可以产生48000Hz的“高频波”使液体振动,从而将放入盒中的物体清洗干净。关于该“高频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够听见它 D.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0.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只要听到声音,那么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闻其声而辩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D.演奏二胡用不同的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13.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C.蓝牙音箱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14.同学们在科普节目上了解到,遇到地震时,被困在废墟中的遇险者通过敲击周围的固体向外求救,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了(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且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C.敲击固体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
D.敲击固体发出的超声波使人听得更清楚
15.去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关于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B.女高音歌手的歌声通过空气向远处传播时,速度不变
C.鼓手加快敲鼓节奏时,发出的鼓声音调变高
D.急促尖细的唢呐声频率很高,属于超声波
二、多选题
1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C.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D.利用一把钢尺既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又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7.各图为声现象的实验,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判断鼓面振动的幅度
B.乙图中,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发声的音叉弹起可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
C.丙图中,用硬纸片在同一木梳齿上滑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可得出木梳齿发出声音的音色与木梳齿振动快慢有关
D.丁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得出锯条发声的响度与拨动锯条的力的大小有关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通常比液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但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
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人凭听觉不能发觉身边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
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0.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发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三、填空题
21.乐音:物体 振动发出的声音。
2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贝分.
四、实验题
23.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方案一 (1)实验装置 (2)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 ,重做上述实验. (3)研究方法:实验过程中钢尺每次振幅大致相同,运用的是 . (4)现象结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音调越 .
方案二 (1)实验器材:使用分别是225Hz和560Hz的音叉振动发声,听到频率为 的音叉音调高. (2)波形图分析:如图所示,将不同频率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A、B两种波形. 图A和图B两个音叉的音调较高的是 ,两音叉的叉股较长的是 .
结论 实验可得,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五、计算题
24.小明在天池的山底对着一个山崖喊话,经过0.4s后听到回声。该游客距离山崖多少米距离处?(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5.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100m跑项目中,取得14s的成绩。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图可知,三幅图中三种乐器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声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故选B。
2.D
【详解】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故A错误;
B.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B错误;
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 外科医生常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试题分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需要产生、传播和接受三个阶段,物体的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如果在接受和传播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选项不A正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故选项B正确;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地球传播到月球,故选项C不正确;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B.
考点:声现象
4.D
【详解】A.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会改变声音的强弱,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停止夜间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因为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语言交流,故C错误;
D.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特性,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和不同人的声音.
【详解】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是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频率无关.
故选C.
6.B
【详解】AB.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在液体(水)传播,故A错误,B正确;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故C错误;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能将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声时出现这种现象,说明音叉发声时是振动的,故B正确;
C.蜡烛火焰在晃动说明周围空气在流动,空气要流动需要获得能量.由于是扬声器发声后产生这一现象,说明空气获得的能量来自扬声器发声的声波,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改变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会改变钢尺振动时的频率,故可以用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闹铃在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但是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里面就会变成真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这情况下不可以听到闹铃声,A错误;
B.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铃声逐渐减小,说明空气起关键作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正确;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空气被抽出来,里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闹铃还在继续振动,C错误;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增加,不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D错误.
9.A
【详解】A.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高频波是声音,所以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时,多数人能听到,而48000Hz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波盒发出的高频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一般不同,可据音色区别不同艺术家的发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A错误;
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有时物体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
C.声音速度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是错误的,故C错误;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能听到物体在发声,物体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A正确;
B.“闻其声而辩其人”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
B.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蓝牙音箱播放的音乐如果影响了大家的学习、工作,也是噪声,故C错误;
D.将音箱音量调大调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被困在废墟中的遇险者通过敲击周围的固体向外求救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比在气体介质中要好,且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被困在废墟中的遇险者可以通过敲击周围的固体向外求救,故B符合题意;
C.声音的响度只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A.一般情况下,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女高音歌手的歌声通过空气向远处传播时,介质不变,速度不变,故B正确;
C.鼓面的震动频率是由鼓本身的性质如鼓面的大小、紧张程度、干湿度、厚薄、弹性等决定的,鼓手敲鼓的节奏越快,音调不会变高,故C错误;
D.急促尖细的唢呐声频率很高,音调高,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B。
16.B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B正确;
C.声音大是因为声波的响度大,振幅大,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介质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相等,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的长度,使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这样做改变了钢尺的振动频率,音调的高低改变了.所以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化,响度发生变化,所以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正确.
17.AB
【详解】A.甲图中,将鼓面微小振动,放大为纸屑的跳动,所以可以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来判断鼓面振动的幅度,故A正确;
B.乙图中,将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为乒乓球的跳动,所以可以观察乒乓球被弹起,来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故B正确;
C.丙图中,用硬纸片在同一木梳齿上滑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可得到不同音调的声音,所以可得出木梳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木梳齿振动快慢有关,故C错误;
D.丁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得到不同音调的声音,所以可得出锯条发声的音调与锯条伸出长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AB。
18.BC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2)声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无论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都是人耳听不见的;
【详解】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比液体快,故A正确;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但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听不到的声音可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也可能是频率很高的声音,故C错误; D. 人凭听觉不能发觉身边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声音的频率太低),故D正确.故选BC.
19.ABC
【详解】A、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随着真空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经过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A符合题意;
B、蜡焰“跳舞”,是因为它获得了能量,它所获得的能量是由后面的喇叭发出的声波传递来的,由此可以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课堂上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里的,故C符合题意;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最快的是固体,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0.CD
【详解】A.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声音通过空气和墙壁传到墙另一面,使人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但不能说明固体能发声,故A错;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
C.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故D正确。
故选CD。
21.有规律
【详解】从物理学角度讲,物体的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
22. 90 50 70
【分析】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详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
故答案为90;50;70.
23. 快慢 伸出桌面的长度 控制变量法 高 560Hz A B 频率
【详解】[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我们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2]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将外端按下相同的程度,重做上述实验;
[3]实验过程中钢尺每次振幅大致相同,改变振动的快慢,应用控制变量法;
[4]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5]使用分别是225Hz和560Hz的音叉振动发声,频率为560Hz的音调高;
[6]图A和图B两个音叉在相同时间内,A图音叉振动的次数多,频率高,所以它的音调高;
[7]音叉的叉股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叉股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所以图B中音叉的叉股较长;
[8]由实验现象可知,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4.68m
【详解】声音从人所在的地方传到山崖的时间
由知道,游客离山崖的距离
s=vt′=340m/s×0.2s=68m
答:游客距离山崖68m。
25.(1)7.14m/s;(2)0.29s
【详解】解:(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当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由得小明已经运动的时间
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0.29s。
答:(1)小明的平均速度为7.14m/s;
(2)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0.29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届级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

下一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联考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