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上·揭西期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 m B.漳州5月的平均气温约50℃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2.(2016八上·揭西期中)古诗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诗人能听出声音是钟发出的依据是(  )
A.音调 B.声速 C.响度 D.音色
3.(2016八上·揭西期中)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4.(2016八上·揭西期中)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v﹣t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5.(2016八上·揭西期中)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6.(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红和兰兰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红都比兰兰提前10m到达终点.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将小红的起跑线向后移动10m,兰兰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同时出发,结果是(  )
A.两人同时到终点 B.小红先到达终点
C.兰兰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
7.(2017·碑林模拟)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8.“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9.(2016八上·揭西期中)2013年某省遭遇了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积雪与冰冻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并造成多条供电线路中断.下列有关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积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B.积雪虽然没有熔化,也会由于升华而使积雪层变薄
C.积雪能够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音产生的环境污染
D.为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盐溶入雪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熔点较低,可加快冰雪的熔化
10.(2016八上·揭西期中)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  )
A.甲温度计 B.乙温度计 C.丙温度计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2016八上·揭西期中)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2)如图2是小明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A尺测量的长度为    cm,B尺测量的长度为    dm.
(3)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12.(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则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是   .
13.(2016八上·揭西期中)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 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
14.(2016八上·揭西期中)声学知识在医学上有许多应用.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时,用手轻轻敲击,倾听声音,即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   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当给病人检查心脏时,使用听诊器,目的是   声音的分散,增加   .
15.(2016八上·揭西期中)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   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
16.(2016八上·揭西期中)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明在学习了音调和响度的知识后,想验证一下音调和响度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划过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其响度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18.(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图所示,斜面长1.6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    m/s(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填“大于“或”小于“)
19.(2016八上·揭西期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奈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四、计算题
20.(2016八上·揭西期中)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
(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21.(2016八上·揭西期中)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漳州夏季气温虽然较高,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50℃.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5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在3.5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解:诗人能听出声音是钟发出的依据是音色.
故选D.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解: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27,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
在8:23~8: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
从图象可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最低速度为40千米/时,所以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时.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分析】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
5.【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选B.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6.【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设小红用的时间为t,
因为v= ,
则速度为v小红= ,
兰兰的速度为 v兰兰= = ,
第2次比赛时,
s小红′=110m,s兰兰′=100m,
因为速度不变,
小红用时:
t小红′= = = ,
兰兰用时:
t兰兰′= = = ,
因为 < ,所以小红先到达.
故选B.
【分析】设小红的百米成绩为t,小红比兰兰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红在时间t内跑100m、兰兰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
若让兰兰向后移动10m,兰兰仍在原起点处,这样小红跑110m、兰兰跑100m,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
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①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②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8.【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分析】“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故A错;所有的声音的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超声波与次声波人都是听不到的,故C错;“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故D错;应选B。
9.【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雪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A叙述错误.
B、积雪虽然没有熔化,也会由于升华而使积雪层变薄,故B叙述正确;
C、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因为积雪能够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音产生的环境污染,故C叙述正确.
D、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2)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而大部分的能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3)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
10.【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甲放在空气中时,它所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
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它的显示的是瓶中酒精的温度,因为是密闭的,因此它的温度等于外边空气的温度;
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酒精要蒸发,蒸发要吸热,使丙玻璃泡的温度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
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两只温度计的刻度是正确的,而丙的示数应该比其它两支的示数要低才对,现在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故丙是不正确的.
故选C.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2)液体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有降温作用.
11.【答案】(1)乙;-4
(2)2.31;0.23
(3)337.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图1中甲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2)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A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3.31cm﹣1.00cm=2.31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3.3cm﹣1.0cm=2.3cm=0.23dm;(3)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60s+37.5s=337.5s.
故答案为:(1)乙;﹣4;(2)2.31;0.23;(3)337.5.
【分析】(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乙图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2.【答案】15;9:4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小刚买书前走的路程为s=vt=15km/h× =3km,
小刚买书后走的路程为s1=s总﹣s=12km﹣3km=9km,买书后至到达外婆家的时间为t1= =0.5h=30min,
那么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2= = = =15km/h,(2)小刚在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为12min+6min+30min=48min,
由于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外婆家,所以他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应是9:48.
故答案为:15; 9:48.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可先计算出小刚买书前走的路程,再算出买书后至到达外婆家的时间,就会求出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算出小刚在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加上小刚上午骑车前往外婆家的出发时间就为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13.【答案】月亮;云朵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以月亮为参照物,云朵的位置在改变,就会感觉云朵是向西运动的;
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在改变,就会感觉月亮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月亮;云朵.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14.【答案】音调;减少;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故答案为:音调;减少;响度;
【分析】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越强,听到的越清楚.
15.【答案】液化;汽化;吸收;温度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液态储存在容器内;(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4)液态的氯乙烷汽化吸收热量后,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答案为:(1)液化;(2)汽化;(3)吸收;(4)温度.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6.【答案】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 ℃;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2℃时,教室的实际温度 ℃×(32﹣5)+0℃=30℃.
故答案为:30℃.
【分析】定义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文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温度计悬挂在教室显示温度是32℃,距离5℃有27个小格,求出27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教室的实际温度.
17.【答案】(1)高;高;频率
(2)大;大;振幅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当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用力拨动锯条,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当振幅变大时,声音的响度变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高;高;频率;大;大;振幅.
【分析】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8.【答案】(1)刻度尺;秒表;v=
(2)小;长
(3)0.36
(4)变速;小于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1)由v= 可知,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3)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s2= L= ×1.6m=0.8m,时间t2=5s﹣2.8s=2.2s,
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 = ≈0.36m/s;(4)小车通过上半段的路程s1= L= ×1.6m=0.8m,时间t1=2.8s,
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 = ≈0.29m/s,
计算可知,v1<v2,所以,在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v= ;(2)小;长(3)0.36;(4)变速;小于.
【分析】(1)根据公式v= ,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3)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 计算速度;(4)求出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比较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即可判断.
19.【答案】(1)能使试管受热均匀;慢
(2)秒表
(3)B
(4)不变;15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从图象可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和时间,测量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时间用秒表;(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这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选B;(4)由图象可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用时25min﹣10min=15min.
故答案为:(1)能使试管受热均匀;慢;(2)秒表;(3)B;(4)不变;15.
【分析】(1)采用水浴法加热,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温度;(2)找出需要测量的数据,进而分析出需要的工具;(3)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4)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来考虑.
20.【答案】(1)解:∵v=
∴专用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
t1= = =0.425h=25.5min
(2)解:乘坐轿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
t2= = =0.85h=51min,
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
△t=t2﹣t1=51min﹣25.5min=25.5mi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知道路程和专用车的运行速度,根据公式v= 求出专用车的运行时间;(2)知道路程和轿车的行驶速度,根据公式v= 求出轿车到终点的运行时间,减去专用车的时间即为节省的时间.
21.【答案】(1)解: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解:由v=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 = =2.6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t1﹣△t=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 = =5200m/s;
查表知:金属管是铁制成的;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查找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规律;(2)先利用v=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再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上·揭西期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 m B.漳州5月的平均气温约50℃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漳州夏季气温虽然较高,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50℃.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5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在3.5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2016八上·揭西期中)古诗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诗人能听出声音是钟发出的依据是(  )
A.音调 B.声速 C.响度 D.音色
【答案】D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解:诗人能听出声音是钟发出的依据是音色.
故选D.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2016八上·揭西期中)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4.(2016八上·揭西期中)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v﹣t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解: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27,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
在8:23~8: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
从图象可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最低速度为40千米/时,所以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时.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分析】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
5.(2016八上·揭西期中)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选B.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6.(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红和兰兰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红都比兰兰提前10m到达终点.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将小红的起跑线向后移动10m,兰兰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同时出发,结果是(  )
A.两人同时到终点 B.小红先到达终点
C.兰兰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设小红用的时间为t,
因为v= ,
则速度为v小红= ,
兰兰的速度为 v兰兰= = ,
第2次比赛时,
s小红′=110m,s兰兰′=100m,
因为速度不变,
小红用时:
t小红′= = = ,
兰兰用时:
t兰兰′= = = ,
因为 < ,所以小红先到达.
故选B.
【分析】设小红的百米成绩为t,小红比兰兰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红在时间t内跑100m、兰兰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
若让兰兰向后移动10m,兰兰仍在原起点处,这样小红跑110m、兰兰跑100m,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7.(2017·碑林模拟)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
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①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②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8.“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分析】“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故A错;所有的声音的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超声波与次声波人都是听不到的,故C错;“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故D错;应选B。
9.(2016八上·揭西期中)2013年某省遭遇了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积雪与冰冻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并造成多条供电线路中断.下列有关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积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B.积雪虽然没有熔化,也会由于升华而使积雪层变薄
C.积雪能够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音产生的环境污染
D.为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盐溶入雪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熔点较低,可加快冰雪的熔化
【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雪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A叙述错误.
B、积雪虽然没有熔化,也会由于升华而使积雪层变薄,故B叙述正确;
C、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因为积雪能够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音产生的环境污染,故C叙述正确.
D、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2)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而大部分的能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3)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
10.(2016八上·揭西期中)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  )
A.甲温度计 B.乙温度计 C.丙温度计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甲放在空气中时,它所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
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它的显示的是瓶中酒精的温度,因为是密闭的,因此它的温度等于外边空气的温度;
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酒精要蒸发,蒸发要吸热,使丙玻璃泡的温度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
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两只温度计的刻度是正确的,而丙的示数应该比其它两支的示数要低才对,现在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故丙是不正确的.
故选C.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2)液体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有降温作用.
二、填空题
11.(2016八上·揭西期中)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2)如图2是小明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A尺测量的长度为    cm,B尺测量的长度为    dm.
(3)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1)乙;-4
(2)2.31;0.23
(3)337.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图1中甲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2)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A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3.31cm﹣1.00cm=2.31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3.3cm﹣1.0cm=2.3cm=0.23dm;(3)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60s+37.5s=337.5s.
故答案为:(1)乙;﹣4;(2)2.31;0.23;(3)337.5.
【分析】(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乙图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2.(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则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是   .
【答案】15;9:4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小刚买书前走的路程为s=vt=15km/h× =3km,
小刚买书后走的路程为s1=s总﹣s=12km﹣3km=9km,买书后至到达外婆家的时间为t1= =0.5h=30min,
那么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2= = = =15km/h,(2)小刚在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为12min+6min+30min=48min,
由于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外婆家,所以他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应是9:48.
故答案为:15; 9:48.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可先计算出小刚买书前走的路程,再算出买书后至到达外婆家的时间,就会求出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算出小刚在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加上小刚上午骑车前往外婆家的出发时间就为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13.(2016八上·揭西期中)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 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月亮;云朵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以月亮为参照物,云朵的位置在改变,就会感觉云朵是向西运动的;
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在改变,就会感觉月亮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月亮;云朵.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14.(2016八上·揭西期中)声学知识在医学上有许多应用.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时,用手轻轻敲击,倾听声音,即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   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当给病人检查心脏时,使用听诊器,目的是   声音的分散,增加   .
【答案】音调;减少;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故答案为:音调;减少;响度;
【分析】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越强,听到的越清楚.
15.(2016八上·揭西期中)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   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
【答案】液化;汽化;吸收;温度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液态储存在容器内;(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4)液态的氯乙烷汽化吸收热量后,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答案为:(1)液化;(2)汽化;(3)吸收;(4)温度.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6.(2016八上·揭西期中)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答案】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 ℃;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2℃时,教室的实际温度 ℃×(32﹣5)+0℃=30℃.
故答案为:30℃.
【分析】定义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文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温度计悬挂在教室显示温度是32℃,距离5℃有27个小格,求出27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教室的实际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明在学习了音调和响度的知识后,想验证一下音调和响度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划过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其响度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答案】(1)高;高;频率
(2)大;大;振幅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当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用力拨动锯条,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当振幅变大时,声音的响度变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高;高;频率;大;大;振幅.
【分析】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8.(2016八上·揭西期中)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图所示,斜面长1.6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    m/s(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1)刻度尺;秒表;v=
(2)小;长
(3)0.36
(4)变速;小于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1)由v= 可知,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3)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s2= L= ×1.6m=0.8m,时间t2=5s﹣2.8s=2.2s,
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 = ≈0.36m/s;(4)小车通过上半段的路程s1= L= ×1.6m=0.8m,时间t1=2.8s,
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 = ≈0.29m/s,
计算可知,v1<v2,所以,在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v= ;(2)小;长(3)0.36;(4)变速;小于.
【分析】(1)根据公式v= ,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3)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 计算速度;(4)求出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比较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即可判断.
19.(2016八上·揭西期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奈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答案】(1)能使试管受热均匀;慢
(2)秒表
(3)B
(4)不变;15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从图象可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和时间,测量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时间用秒表;(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这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选B;(4)由图象可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用时25min﹣10min=15min.
故答案为:(1)能使试管受热均匀;慢;(2)秒表;(3)B;(4)不变;15.
【分析】(1)采用水浴法加热,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温度;(2)找出需要测量的数据,进而分析出需要的工具;(3)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4)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来考虑.
四、计算题
20.(2016八上·揭西期中)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
(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答案】(1)解:∵v=
∴专用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
t1= = =0.425h=25.5min
(2)解:乘坐轿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
t2= = =0.85h=51min,
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
△t=t2﹣t1=51min﹣25.5min=25.5mi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知道路程和专用车的运行速度,根据公式v= 求出专用车的运行时间;(2)知道路程和轿车的行驶速度,根据公式v= 求出轿车到终点的运行时间,减去专用车的时间即为节省的时间.
21.(2016八上·揭西期中)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答案】(1)解: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解:由v=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 = =2.6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t1﹣△t=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 = =5200m/s;
查表知:金属管是铁制成的;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查找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规律;(2)先利用v=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再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18-2019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2.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同步练习

下一篇:2015-2016重庆市南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