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化学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色彩.以下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纤维 B.合金 C.玻璃纤维 D.塑料
2.(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变化.下列过程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酸雨形成 B.钢铁锈蚀
C.海水“制碱” D.海水“晒盐”
3.(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4.(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30℃时,将1g氢氧化钙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1g 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降低温度溶液的质量变大 D.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5.(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  )
A.37% B.36.5 C.1.19g/cm3 D.500mL
6.(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淄博市政府围绕“城市水资源管理”这一主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生态淄博、美丽淄博.以下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建设海绵城市减少水的流失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C.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D.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7.(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经过纠正仍可导致玻璃仪器破损的是(  )
A.纠正: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
B.纠正: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C.纠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纠正:试管底部离开桌面,右手握住橡胶塞
8.(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 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9.(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示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
A.Cl2﹣2个氯原子 B.Zn﹣1个锌分子
C.2Fe﹣2个铁原子 D.3S﹣3个硫元素
10.(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11.(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B.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饱和溶液
12.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CaO C.Cu(NO3)2 D.HCl
13.(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后,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都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B.蒸发饱和食盐水,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放在电子秤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
14.(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15.(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粒观的角度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二、理解与应用
16.(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现有物质①纯碱; ②锌粒;③硝酸钾;④氧化铝;⑤尿素,请按要求填写: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填写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化学式),属于盐的是   (填写序号),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
   (填写序号).
17.(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溶解度曲线为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选填“>”、“=”、“<”);
(2)当甲物质的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填“>”、“=”、“<”).
18.(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1)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   .
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   (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2)为了使氧化铜中的铜完全被还原,对于下列三组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   (填写字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A.36:3 B.40:3 C.48:3.
19.(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小丽同学建立了微型化学实验室,她收集的物质有:①镁条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钠 ④小苏打 ⑤醋酸 ⑥葡萄糖等,
(1)其中属于碱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发酵粉主要成分的物质是   (填序号).
(2)不同类别物质间存在一定关系.镁、氧化镁和醋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甲物质是   (填完整名称);
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
20.(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   ,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   性.
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类型属于   .
(2)图Ⅱ: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   (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   (选填“>”、“=”或者“<”)7.
21.(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
四、分析与计算
22.(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合金的种类很多,用途非常广泛,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电器的零件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盐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试求:
(1)m的数值   .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羊毛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酸雨形成的过程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铁腐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是利用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氢铵、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单质、化合、无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0.15g,故30℃时,将1g氢氧化钙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1g,故错误;
B.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0.15g,故30℃时,将1g氢氧化钙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降低温度会继续溶解未溶的溶质,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降温溶液的质量变大,正确;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升高温度会析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解答;
B.根据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情况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解析】【解答】解:A.由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7%,故正确;
B.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6.5,故正确;
C.由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剩余溶液的密度仍为1.19g/cm3,故正确;
D.原瓶盐酸的体积为500mL,用掉一部分后,盐酸的体积减少了,故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溶液的体积来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解:A.建设海绵城市,储存、利用雨水,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故正确;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有利于保护水体质量,防止水体污染,故正确;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破坏地下水资源,不属于节水措施,故错误;
D.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可以缓解水体的污染,故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利用雨水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处理污水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开采地下水的危害来分析;
D.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缓慢将试管竖起,故不将试管横放仍可导致试管破损;
B、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可防止灼热的熔化物降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故纠正后不会导致玻璃仪器破损;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纠正后不会导致玻璃仪器破损;
D、试管底部离开桌面可防止试管被压碎,右手握住橡胶塞可防止玻璃导管被折断,故纠正后不会导致玻璃仪器破损.
故选A.
【分析】A、根据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固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向试管中塞紧橡皮塞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2个氯原子可以表示为2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Zn可以表示锌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锌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Fe表示2个铁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3S表示3个硫原子,不能表示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氯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氯原子;
锌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铁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铁原子;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10.【答案】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c的溶解度;
B、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C、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
D、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仍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A.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判断降低温度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2.【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钙;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13.【答案】D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实验完毕后,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饱和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没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会污染药品,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 ×100%,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有关,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溶质的量增加,但溶剂的量也增加,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
C、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考虑本题.
1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 比较而得,故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三种,故正确.
C、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故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电子出现了得失原子核没有变化,故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解答.
16.【答案】Zn;Al2O3;①③;③⑤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锌粒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锌的化学式为Zn.
氧化铝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下﹣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硝酸钾,纯碱、硝酸钾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
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Zn;Al2O3;①③;③⑤.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
(2)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3)>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答案为:<;(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提纯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3)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相同质量水中溶解的溶质甲比乙多,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提纯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相同质量水中溶解的溶质甲比乙多,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18.【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不能
(2)A;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炭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实验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炭一氧化铜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不能;(3)在选择氧化铜和炭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不能按反应的比例选择,炭粉要稍多一些,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
2CuO+C 2Cu+CO2↑;
160 12
即40:3,而炭粉稍微多一点,即在给定选项中选:A,所以选择的理由是: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A;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分析】(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根据碳也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在选择氧化铜和炭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进行分析.
19.【答案】(1)NaOH;⑤⑥;④
(2)醋酸;2Mg+O2 2MgO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镁条属于单质,氧化镁属于化合物,氢氧化钠属于碱,小苏打属于盐且为发酵粉主要成分,醋酸、葡萄糖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1)根据右图可知甲既能与乙反应又能与丙反应且乙能转化为丙,可知甲为醋酸(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由乙能转化为丙可知乙为镁,丙为氧化镁;乙到丙的反应是镁在氧气中燃烧.
故填:NaOH;⑤⑥;④;(1)醋酸;(2)2Mg+O2 2MgO.
【分析】根据碱、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酸能活泼金属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0.【答案】(1)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热;产生二氧化碳隔绝空气;Na2CO3+H2SO4═Na2SO4+H2O+CO2↑;复分解反应
(2)B;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显碱性;>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1)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时,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将周围的热量带走,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两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2)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时,浓氨水具有挥发性,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显碱性,使B中的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则pH大于7.
答案:(1)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热;产生二氧化碳隔绝空气;Na2CO3+H2SO4═Na2SO4+H2O+CO2↑;复分解反应;(2)B;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显碱性;>.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纯碱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判断蜡烛是否熄灭.(2)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以及碱性物质能使酚酞变红的性质解答.
21.【答案】(1)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
(2)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2═BaCO3↓+2NaCl
(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不但能跟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故填: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用盐酸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也可用氯化钡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生成.故填: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2═BaCO3↓+2NaCl;(3)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故填: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但能跟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分析;(2)根据碳酸钠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检验要出现明显的现象的原则分析.
22.【答案】(1)0.04
(2)解:根据表格可知,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4g+0.04g+0.02g=0.1g,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则有
Zn+2HCl=ZnCl2+ H2↑
65 2
x 0.1g
=
x=3.25g
所以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7.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根据表格可以发现,第一次加入15mL盐酸生成0.04g氢气,第三次加入15mL盐酸还能生成并且只生成0.02g氢气,说明直到第三次反应才结束,并且盐酸有剩余;同时说明第二次加入15mL盐酸时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按照第一次的数量关系(15mL对应0.04g)类推,而得出m为0.04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的氢气的总质量,可以求得锌的质量.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化学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色彩.以下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纤维 B.合金 C.玻璃纤维 D.塑料
【答案】D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羊毛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2.(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变化.下列过程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酸雨形成 B.钢铁锈蚀
C.海水“制碱” D.海水“晒盐”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酸雨形成的过程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铁腐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是利用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3.(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氢铵、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单质、化合、无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4.(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30℃时,将1g氢氧化钙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1g 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降低温度溶液的质量变大 D.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0.15g,故30℃时,将1g氢氧化钙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1g,故错误;
B.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0.15g,故30℃时,将1g氢氧化钙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降低温度会继续溶解未溶的溶质,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降温溶液的质量变大,正确;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升高温度会析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解答;
B.根据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情况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5.(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  )
A.37% B.36.5 C.1.19g/cm3 D.500mL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解析】【解答】解:A.由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7%,故正确;
B.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6.5,故正确;
C.由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剩余溶液的密度仍为1.19g/cm3,故正确;
D.原瓶盐酸的体积为500mL,用掉一部分后,盐酸的体积减少了,故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溶液的体积来分析.
6.(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淄博市政府围绕“城市水资源管理”这一主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生态淄博、美丽淄博.以下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建设海绵城市减少水的流失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C.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D.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解:A.建设海绵城市,储存、利用雨水,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故正确;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有利于保护水体质量,防止水体污染,故正确;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破坏地下水资源,不属于节水措施,故错误;
D.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可以缓解水体的污染,故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利用雨水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处理污水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开采地下水的危害来分析;
D.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7.(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经过纠正仍可导致玻璃仪器破损的是(  )
A.纠正: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
B.纠正: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C.纠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纠正:试管底部离开桌面,右手握住橡胶塞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缓慢将试管竖起,故不将试管横放仍可导致试管破损;
B、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可防止灼热的熔化物降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故纠正后不会导致玻璃仪器破损;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纠正后不会导致玻璃仪器破损;
D、试管底部离开桌面可防止试管被压碎,右手握住橡胶塞可防止玻璃导管被折断,故纠正后不会导致玻璃仪器破损.
故选A.
【分析】A、根据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固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向试管中塞紧橡皮塞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8.(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 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9.(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示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
A.Cl2﹣2个氯原子 B.Zn﹣1个锌分子
C.2Fe﹣2个铁原子 D.3S﹣3个硫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2个氯原子可以表示为2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Zn可以表示锌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锌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Fe表示2个铁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3S表示3个硫原子,不能表示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氯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氯原子;
锌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铁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铁原子;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10.(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11.(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B.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c的溶解度;
B、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C、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
D、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仍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A.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判断降低温度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2.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CaO C.Cu(NO3)2 D.HCl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钙;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13.(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后,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都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B.蒸发饱和食盐水,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放在电子秤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
【答案】D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实验完毕后,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饱和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没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会污染药品,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4.(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 ×100%,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有关,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溶质的量增加,但溶剂的量也增加,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
C、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考虑本题.
15.(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粒观的角度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 比较而得,故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三种,故正确.
C、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故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电子出现了得失原子核没有变化,故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解答.
二、理解与应用
16.(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现有物质①纯碱; ②锌粒;③硝酸钾;④氧化铝;⑤尿素,请按要求填写: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填写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化学式),属于盐的是   (填写序号),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
   (填写序号).
【答案】Zn;Al2O3;①③;③⑤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锌粒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锌的化学式为Zn.
氧化铝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下﹣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硝酸钾,纯碱、硝酸钾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
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Zn;Al2O3;①③;③⑤.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7.(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溶解度曲线为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选填“>”、“=”、“<”);
(2)当甲物质的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填“>”、“=”、“<”).
【答案】(1)<
(2)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3)>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答案为:<;(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提纯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3)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相同质量水中溶解的溶质甲比乙多,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提纯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相同质量水中溶解的溶质甲比乙多,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18.(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1)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   .
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   (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2)为了使氧化铜中的铜完全被还原,对于下列三组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   (填写字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A.36:3 B.40:3 C.48:3.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不能
(2)A;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炭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实验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炭一氧化铜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不能;(3)在选择氧化铜和炭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不能按反应的比例选择,炭粉要稍多一些,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
2CuO+C 2Cu+CO2↑;
160 12
即40:3,而炭粉稍微多一点,即在给定选项中选:A,所以选择的理由是: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A;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分析】(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根据碳也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在选择氧化铜和炭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进行分析.
19.(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小丽同学建立了微型化学实验室,她收集的物质有:①镁条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钠 ④小苏打 ⑤醋酸 ⑥葡萄糖等,
(1)其中属于碱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发酵粉主要成分的物质是   (填序号).
(2)不同类别物质间存在一定关系.镁、氧化镁和醋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甲物质是   (填完整名称);
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aOH;⑤⑥;④
(2)醋酸;2Mg+O2 2MgO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镁条属于单质,氧化镁属于化合物,氢氧化钠属于碱,小苏打属于盐且为发酵粉主要成分,醋酸、葡萄糖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1)根据右图可知甲既能与乙反应又能与丙反应且乙能转化为丙,可知甲为醋酸(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由乙能转化为丙可知乙为镁,丙为氧化镁;乙到丙的反应是镁在氧气中燃烧.
故填:NaOH;⑤⑥;④;(1)醋酸;(2)2Mg+O2 2MgO.
【分析】根据碱、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酸能活泼金属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
20.(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   ,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   性.
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类型属于   .
(2)图Ⅱ: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   (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   (选填“>”、“=”或者“<”)7.
【答案】(1)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热;产生二氧化碳隔绝空气;Na2CO3+H2SO4═Na2SO4+H2O+CO2↑;复分解反应
(2)B;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显碱性;>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1)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时,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将周围的热量带走,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两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2)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时,浓氨水具有挥发性,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显碱性,使B中的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则pH大于7.
答案:(1)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热;产生二氧化碳隔绝空气;Na2CO3+H2SO4═Na2SO4+H2O+CO2↑;复分解反应;(2)B;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显碱性;>.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纯碱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判断蜡烛是否熄灭.(2)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以及碱性物质能使酚酞变红的性质解答.
21.(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
【答案】(1)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
(2)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2═BaCO3↓+2NaCl
(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不但能跟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故填: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用盐酸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也可用氯化钡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生成.故填: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2═BaCO3↓+2NaCl;(3)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故填: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但能跟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分析;(2)根据碳酸钠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检验要出现明显的现象的原则分析.
四、分析与计算
22.(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合金的种类很多,用途非常广泛,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电器的零件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盐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试求:
(1)m的数值   .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04
(2)解:根据表格可知,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4g+0.04g+0.02g=0.1g,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则有
Zn+2HCl=ZnCl2+ H2↑
65 2
x 0.1g
=
x=3.25g
所以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7.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根据表格可以发现,第一次加入15mL盐酸生成0.04g氢气,第三次加入15mL盐酸还能生成并且只生成0.02g氢气,说明直到第三次反应才结束,并且盐酸有剩余;同时说明第二次加入15mL盐酸时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按照第一次的数量关系(15mL对应0.04g)类推,而得出m为0.04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的氢气的总质量,可以求得锌的质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同步检测卷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六中学2020-2021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