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5.2 速度 同步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5.2 速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5八上·霞浦期末)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C.翱翔高空的超音速战机 D.运载宇宙飞船的火箭
2.(2016八上·无棣期中)无棣县毕业生每年都进行体育测考试,体育考试中,学校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刘华同学10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4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
A. B.
C. D.
3.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4.(2017八上·桐梓期中)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5米/秒 B.1.2米/秒 C.2.4米/秒 D.5米/秒
5.(2016八上·双柏期中)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6.(2017八上·柳城期中)如图,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7.(2016八下·沂源开学考)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通路是甲的 ,则甲运动的时间是乙运动时间的(  )
A. B. C.2倍 D.4倍
8.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
A.刘翔以12.88s创造了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
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2min45s前进了1000m
C.手扶拖拉机在20min内前进4.8km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30km/h
9.(2016八上·平凉期中)甲、乙两车,它们的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2:5 B.1:2 C.3:5 D.1:5
二、填空题
10.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与客车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8:7,则小汽车与客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11.为了规范交通,在很多重要的路段都安装了超速自动抓拍装置.如图所示,在车道上相隔一定距离的路面下分别安装一个矩形线圈,线圈和拍摄装置的控制电路相连接,汽车通过线圈上方的路面时,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抓拍,如果某一路段要求时速不超过5 0km/h,当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线圈上方的时间间隔小于0.5s时,拍摄系统就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汽车的照片,否则将不会激活拍摄系统,根据这一要求,两个线圈的距离应设计为   m.(结果取整数)
1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
三、综合题
13.图象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
(1)此图象为________(填A或B)
A.路程﹣时间图象 B.速度﹣时间图象
(2)甲物体做的是    运动,乙做的是    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m.
(3)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四、计算题
14.阜建高速全长36km,限速120km/h.一辆汽车8:50从阜宁出发,9:05驶过该路段.该车是否超速?依据是什么?
15.“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武汉号”的排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 g取10N/kg)
(1) 若舰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 “武汉号”在巡航时,通过舰载雷达发现了目标。若雷达发出电磁波经2×10-4s收到了回波,则目标距军舰的距离是多少?
16.某一时期,扬州开往黄山的K221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
(2)假如列车用第一问中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0m,K221次特快列车有11节车厢共长190m,求列车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
五、实验题
17.(2018八下·南通月考)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究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   
(3)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光速是人们认为最快的速度,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选B.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2.【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她在加速起跑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对照各图可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加速运动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据此对照各图分析解答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运动情况,结合图像判断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
4.【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整个路程为2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1=2m/s,时间为t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2=3m/s,时间为t2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C .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计算出通过前半程路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的表达式,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
5.【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选项C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 D.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全程除以跑完全程的时间,即得到两人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6.【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看清纵坐标轴和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用取值的方法或用图象倾斜度判断出甲乙谁的速度大.相同路程比时间:取一路程值,则有t甲v乙;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对图像的理解,要看清纵坐标轴和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利用公式求解。
7.【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已知:V甲=2V乙,S甲=4S乙;
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 : = × = × = × =2;
故选C.
【分析】先把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和行驶的路程用关系式表达出来,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解答此题.
8.【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刘翔的速度:v=≈8.5m/s=8.5×3.6km/h=30.6km/h,
B、自行车的速度:v=≈6.0m/s=21.6km/h,
C、手扶拖拉机的速度:v= =14.4km/h,
D、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km/h.
通过比较可得:刘翔的速度是最快的.
故选 A.
【分析】要比较谁的速度最大,就需要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计算时为了便于比较,速度的单位要相同 
9.【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即:s甲:s乙=2:5;t甲:t乙=2:1;
则:根据v= ;速度之比为: = = = ;即5:1;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代入已知的比例即可求出速度之比.
10.【答案】32: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v1:v2=5:4,s1:s2=8:7,根据t=s/v得:t1/t2=(s1/v1)/(s2/v2)=s1/s2×v2/v1=8/7×4/5=32:35
故答案为:32:25.
【分析】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路程的比值计算时间的比值关系。
11.【答案】7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 可得,
两个线圈的距离 。
故答案为:7.
【分析】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的大小,速度要进行单位换算。
12.【答案】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 ;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1). 甲 (2). 10 (3).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分析】根据坐标图像中的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并进行比较.
13.【答案】(1)B
(2)匀速;加速;9
(3)1.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上图可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所以此图象为速度-时间图象,B符合题意;(2)从图上可以看出甲物体的速度一直保持3m/s不变,可知甲在做匀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运动;根据 可知;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4s内通过的路程 ,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1)B;(2)匀速;加速;9;(3)1.5。
【分析】根据图示,坐标上标的是速度和时间,是速度-时间图像,利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的路程计算速度的大小。
14.【答案】解:汽车行驶的时间: ,
汽车行驶的速度: .
所以该车超速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的大小。
15.【答案】(1)解:
(2)解: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海水的密度和深度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的大小。
16.【答案】(1)解: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所需的时间: ,s1=486km,
答: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为30m/s
(2)解: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走的路程: ,
答:列车经过大桥所需时间为232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点间的差值计算所用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车辆过桥时,车长和桥长的和是总路程。
17.【答案】(1)6:3:2
(2)成反比
(3)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3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9次,所以时间之比为3:6:9,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3:6:9,故速度之比为6:3:2;
(2)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r、2r和3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6:3:2,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物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物体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故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故答案为:(1)6:3:2;(2)成反比;(3)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分析】(1)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
(2)分析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之比和速度之比得出结论;
(3)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5.2 速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5八上·霞浦期末)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C.翱翔高空的超音速战机 D.运载宇宙飞船的火箭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光速是人们认为最快的速度,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选B.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2.(2016八上·无棣期中)无棣县毕业生每年都进行体育测考试,体育考试中,学校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刘华同学10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4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她在加速起跑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对照各图可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加速运动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据此对照各图分析解答即可.
3.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运动情况,结合图像判断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
4.(2017八上·桐梓期中)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5米/秒 B.1.2米/秒 C.2.4米/秒 D.5米/秒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整个路程为2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1=2m/s,时间为t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2=3m/s,时间为t2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C .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计算出通过前半程路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的表达式,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
5.(2016八上·双柏期中)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选项C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 D.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全程除以跑完全程的时间,即得到两人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6.(2017八上·柳城期中)如图,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看清纵坐标轴和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用取值的方法或用图象倾斜度判断出甲乙谁的速度大.相同路程比时间:取一路程值,则有t甲v乙;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对图像的理解,要看清纵坐标轴和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利用公式求解。
7.(2016八下·沂源开学考)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通路是甲的 ,则甲运动的时间是乙运动时间的(  )
A. B. C.2倍 D.4倍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已知:V甲=2V乙,S甲=4S乙;
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 : = × = × = × =2;
故选C.
【分析】先把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和行驶的路程用关系式表达出来,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解答此题.
8.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
A.刘翔以12.88s创造了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
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2min45s前进了1000m
C.手扶拖拉机在20min内前进4.8km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30km/h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刘翔的速度:v=≈8.5m/s=8.5×3.6km/h=30.6km/h,
B、自行车的速度:v=≈6.0m/s=21.6km/h,
C、手扶拖拉机的速度:v= =14.4km/h,
D、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km/h.
通过比较可得:刘翔的速度是最快的.
故选 A.
【分析】要比较谁的速度最大,就需要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计算时为了便于比较,速度的单位要相同 
9.(2016八上·平凉期中)甲、乙两车,它们的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2:5 B.1:2 C.3:5 D.1:5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即:s甲:s乙=2:5;t甲:t乙=2:1;
则:根据v= ;速度之比为: = = = ;即5:1;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代入已知的比例即可求出速度之比.
二、填空题
10.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与客车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8:7,则小汽车与客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答案】32: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v1:v2=5:4,s1:s2=8:7,根据t=s/v得:t1/t2=(s1/v1)/(s2/v2)=s1/s2×v2/v1=8/7×4/5=32:35
故答案为:32:25.
【分析】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路程的比值计算时间的比值关系。
11.为了规范交通,在很多重要的路段都安装了超速自动抓拍装置.如图所示,在车道上相隔一定距离的路面下分别安装一个矩形线圈,线圈和拍摄装置的控制电路相连接,汽车通过线圈上方的路面时,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抓拍,如果某一路段要求时速不超过5 0km/h,当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线圈上方的时间间隔小于0.5s时,拍摄系统就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汽车的照片,否则将不会激活拍摄系统,根据这一要求,两个线圈的距离应设计为   m.(结果取整数)
【答案】7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 可得,
两个线圈的距离 。
故答案为:7.
【分析】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的大小,速度要进行单位换算。
1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
【答案】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 ;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1). 甲 (2). 10 (3).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分析】根据坐标图像中的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并进行比较.
三、综合题
13.图象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
(1)此图象为________(填A或B)
A.路程﹣时间图象 B.速度﹣时间图象
(2)甲物体做的是    运动,乙做的是    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m.
(3)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B
(2)匀速;加速;9
(3)1.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上图可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所以此图象为速度-时间图象,B符合题意;(2)从图上可以看出甲物体的速度一直保持3m/s不变,可知甲在做匀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运动;根据 可知;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4s内通过的路程 ,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1)B;(2)匀速;加速;9;(3)1.5。
【分析】根据图示,坐标上标的是速度和时间,是速度-时间图像,利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的路程计算速度的大小。
四、计算题
14.阜建高速全长36km,限速120km/h.一辆汽车8:50从阜宁出发,9:05驶过该路段.该车是否超速?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汽车行驶的时间: ,
汽车行驶的速度: .
所以该车超速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的大小。
15.“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武汉号”的排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 g取10N/kg)
(1) 若舰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 “武汉号”在巡航时,通过舰载雷达发现了目标。若雷达发出电磁波经2×10-4s收到了回波,则目标距军舰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解:
(2)解: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海水的密度和深度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的大小。
16.某一时期,扬州开往黄山的K221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
(2)假如列车用第一问中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0m,K221次特快列车有11节车厢共长190m,求列车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
【答案】(1)解: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所需的时间: ,s1=486km,
答: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为30m/s
(2)解: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走的路程: ,
答:列车经过大桥所需时间为232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点间的差值计算所用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车辆过桥时,车长和桥长的和是总路程。
五、实验题
17.(2018八下·南通月考)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究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   
(3)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
【答案】(1)6:3:2
(2)成反比
(3)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3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9次,所以时间之比为3:6:9,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3:6:9,故速度之比为6:3:2;
(2)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r、2r和3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6:3:2,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物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物体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故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故答案为:(1)6:3:2;(2)成反比;(3)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分析】(1)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
(2)分析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之比和速度之比得出结论;
(3)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15-2016北京五十五中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下一篇:2015-2016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