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市清潭中学2018-2019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广西河池市宜州市清潭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西城模拟)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橡胶轮胎 B.木雕作品
C.艺术瓷瓶 D.青铜摆件
【答案】D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橡胶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木雕作品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艺术瓷瓶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青铜摆件是用青铜制成的,是铜的合金,是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故选项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2.(2019·宜州模拟)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下面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体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
B.大力开采矿物,保障金属材料的使用
C.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
B.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尽量保护,不可大量开采,故B不符合题意;
C.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主题,故C不符合题意;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温室效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不能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
B、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尽量保护,不能过度开采。
C、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温室效应。
3.(2019·宜州模拟)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题目中图像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到在50℃时,甲的溶解度,再计算。
C、根据题目中图像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应该采取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有交点,说明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4.(2019·宜州模拟)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人体健康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 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锈蚀实现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日常生活经验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溶解作用
②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B.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不符合题意;
C.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森林的砍伐等,均是“低碳经济”的措施;符合题意;
D.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对题目中每一条选项进行分析,不相符的就是不正确。
5.(2019·宜州模拟)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
D.水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水可以溶解大多数的物质,是最常见的溶剂,说法符合题意;
B.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区分,明矾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若超过则会产生污染,不符合题意;
D.正极一端为氧气,负极才为氢气,不符合题意。
【分析】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区分,明矾可以净化水。
C、任何行为都是有度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若超过则会产生污染。
D、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
6.(2019·宜州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
B.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
C.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呈酸性
D.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不一定呈酸性,也可能是中性,符合题意;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
7.(2019·宜州模拟)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加足量水
B. 加足量锌
C. 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对酸用水进行稀释,不可能稀释成碱,所以pH值不会超过7,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所以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的溶质质量是不变的,不能从零开始,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刚开始逐渐增加,后面就成水平线了,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酸物理如何稀释,pH值不会超过7,只会接近于7。
B、活泼金属和稀酸溶液一接触就会放出氢气。
C、硫酸溶液中本身就含有溶质,所以不能从零开始。
D、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
8.(2019·宜州模拟)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摄入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B.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量
C.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维生素不足,会患营养缺乏症,故A符合题意;
B.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影响人体内蛋白质合成,使人生长发育迟缓,故C不符合题意;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因为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
B、人体内的脂肪是储备的能量。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D、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9.(2019·宜州模拟)下列关于生产、生活和能源中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 如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
B.安装煤炭“固硫”装置,可降低酸雨发生率
C.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
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右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安装煤炭“固硫”装置,可以减少产生二氧化硫,从而降低酸雨发生率;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有害环境。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的产生,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答案为:D.
【分析】A、熟悉重要的图标。
B、“固硫”装置会煤炭中硫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硫的氧化物的排放。
C、生物防治技术,是生物科技,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D、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与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10.(2019·宜州模拟)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Ca(OH)2 0.17 0.15 0.13 0.12 0.11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得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题意可知,表中的数据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剂相同,得不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关系,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分析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分析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情况
C、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所以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题目中溶剂相同,所以得不出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种类的关系。
11.(2019·宜州模拟)字母A、B、C、D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金属C不可能是铝
C.上述反应只能确定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则金属B一定为铁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三个反应都属于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CSO4可知C显+2价,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所以C不可能是铝,选项符合题意;
C、①A+BSO4=ASO4+B,可知A的活动性大于B;②C+H2SO4=CSO4+H2↑,可知C的活动性位于氢前; ③B+2DNO3=B(NO3)2+2D,可知B的活动性大于D,所以只能确定A>B>D,选项符合题意;
D、由于C的活动性位于氢前,并且金属活动性A>B>D,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D的化合价为+1价,则D为银,所以金属B一定为铜,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B、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
C、缺少C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D、根据③中的反应,推断D是银,如果B一定为铁,把这个信息代入到题目中,结果不成立,反证明D选项错误。
12.(2019九上·偏关期末)下列铁制品的防锈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用不锈钢做菜盆 B.自行车链条涂油
C.自行车钢圈镀铬 D.篮球架刷漆
【答案】A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A. 用不锈钢做菜盆,是通过制成合金,改变金属材料自身的结构,提高防锈能力;
B. 自行车链条涂油,是通过油层隔绝氧气而防止生锈;
C. 自行车钢圈镀铬,是通过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隔绝氧气,防止生锈;
D. 篮球架刷漆,是通过油漆隔绝氧气防止生锈。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分析,其中BCD都是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氧气)和水分,只有A是通过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来防止金属锈蚀的。
13.(2019·宜州模拟)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A.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在面粉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选项不符合题意;
D.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人体食物的六大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人每天饮食要均衡。
B、深海产品中,如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C、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
D、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食品中不能添加大量防腐剂。
14.2015年天津巷“8 12”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故正确;
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故B正确;
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故C正确;
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为破坏造成的,故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分析本题,知道化学对人类和社会的作用.
15.(2019·宜州模拟)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一定温度下符合“1+1=2”的事实的是(  )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等于2g
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向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20℃,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错误;
B、20℃,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错误;
C、20℃,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液体的体积和;
B、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溶液质量会减少;
C、1g硫粉在1g氧气中若恰好完全燃烧则生成2g二氧化硫;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16.(2019·宜州模拟)对于CO还原氧化铁尾气的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排放在空气中 B.溶解在水中
C.用气球袋收集 D.用石灰水吸收
【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具有毒性,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溶解在水中,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气球袋收集,可以处理CO还原氧化铁的尾气,选项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即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尾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
有一氧化碳的尾气最好收集起来或者点燃。
17.(2017九下·江阴期中)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正确;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8.(2019·宜州模拟)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故A符合题意;
B、硝酸银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高锰酸钾、氯化铜、硫酸铁都是带色的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H+和CO32﹣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和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pH=1的无色溶液中用大量的氢离子,这是隐含条件。
铜盐溶液显为蓝色,高锰酸钾溶液显为紫色,铁盐溶液显为黄色,亚铁盐溶液显为浅绿色。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不共存;
银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不共存。
19.(2019·宜州模拟)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葡萄糖 B.淀粉 C.油脂 D.食盐
【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葡萄糖、油脂、淀粉在人体中均能产生能量;人体中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不能产生能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食物中六大营养素为人体产生能量的是:糖类,油脂,蛋白质。
20.(2018九上·海淀期末)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镁、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盐酸反应,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盐酸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铜、银的活动性比氢弱,都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B符合题意;
C、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C不符合题意;
D、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硫酸反应,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二、实验题
21.(2019·宜州模拟)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5.4 37 38.4 39.8
(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   。
(3)操作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__。
A.酒精灯 B.铁架台 C.漏斗 D.玻璃棒 E.蒸发皿
(4)定量叙述晶体1的组成   。
(5)溶液2为   (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溶液1   溶液2(选填“>“、“<”或“=“)
(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成分相同
D.溶液2将水蒸干就可得到纯净的KNO3固体
【答案】(1)加速溶解
(2)≥40℃
(3)B;C;D
(4)32.4g硝酸钾
(5)氯化钠和硝酸钾
(6)>
(7)C;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故填加速溶解。
(2)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中完全溶解,所以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即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64g,氯化钠的溶解度≥35.4g,而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4g,则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40℃,故填.≥40℃。
(3)操作1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该操作为过滤,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故填BCD。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因此不会析出氯化钠,所以晶体1的质量=64g﹣31.6g=32.4g,所以晶体1的组成为32.4g硝酸钾,故填32.4g硝酸钾。
(5)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2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填氯化钠和硝酸钾。
(6)溶液2中析出的晶体中含有氯化钠,则溶液2是10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两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溶液1>溶液2。
(7)A、晶体1只有硝酸钾,晶体2有硝酸钾,氯化钠,因此晶体1纯度高,不符合题意。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因此溶液1中氯化钠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溶液1和溶液2所处温度不同,物质溶解度不同,溶液1和溶液2两种溶液的成分也就不同,符合题意。
D、溶液2是混合溶液,将水蒸干会得到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固体,符合题意。
【分析】(1)物质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2)根据表格上的信息,为了溶质全部溶解,温度t的范围为≥40℃。
(3)溶液中固液分离用过滤方法。
(4)根据表格上的信息,找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计算。记住原来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
(5)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来解答。
原来溶液中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溶液加热到100℃,蒸发90g水,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10g水中最多溶解24.6g的硝酸钾、3.98g的氯化钠,因此有硝酸钾、氯化钠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6)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液就越大。
(7)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结合问题做出分析解答。
22.(2019·宜州模拟)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答案】(1)升高
(2)水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装置中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但溶解的较少,压强变化小于左面,所以U形管左端升高。
(2)甲乙对比,乙能排除水的干扰。
【分析】(1)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压强明显减小,根据大气压原理解答。
(2)甲乙是对比实验,甲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乙中有对比性,左边是氢氧化钠溶液,右边是蒸馏水,更加合理的排除水的干扰。
三、推断题
23.(2019·宜州模拟)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有两种是单质,另三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未注明反应条件):
(1)写出A、B、C、D、E的化学式:A、   ,B、   ,C、   ,D、   ,E、   .
(2)在上述五种气体中,不含有组成A气体的元素的是   (填化学式).
(3)D与Cu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冶炼金属常用   (填字母)与氧化铁来发生   反应(填反应类型).
(4)通常烧烤时意外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木炭,会生成水煤气,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O2;CO2;CO;H2;CH4
(2)H2、CH4
(3)CuO+H2 Cu+H2O;C;置换
(4)C+H2O CO+H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有两种是单质,另三种是化合物,A与D反应生成水,且D与CuO反应也产生水,可推知D为H2,A为O2;A与E反应生成B与水,则E中含有氢元素,A与C反应生成B,C与CuO反应也生成B,C为还原性物质,可推知C为CO、E为CH4、B为CO2。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氧气,其化学式为O2,故填O2;B为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C为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故填CO;D氢气,其化学式为H2,故填H2;E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A为氧气,含有的元素为O元素,上述物质中不含氧元素的是氢气和甲烷,其化学式依次为H2、CH4,故填H2、CH4。
(3)D与CuO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为:CuO+H2 Cu+H2O;冶炼金属常用碳与氧化铁来发生反应,故填C;碳与氧化铁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4)通常烧烤时不能用水浇灭木炭,是因为碳与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会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2O CO+H2。
【分析】A与D反应生成水,且D与CuO反应也产生水,这是解题的突破口。
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一氧化碳。固体碳单质也有还原性,常用作冶炼金属。
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
四、计算题
24.(2019·宜州模拟)糖类(按C6H12O6计)在发酵时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生活中l°的酒是指:1体积乙醇和99体积水的混合溶液,问:
(1)   质量分数的糖类溶液发酵能得1°的酒(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1.0g/cm3和0.8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酿酒厂生产白酒时,常加入适量的一种稀酸溶液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白酒.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应加入   来控制酸度。原因是   。
【答案】(1)1.6%
(2)稀硫酸;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解:设1体积为1mL,
1度酒中1体积乙醇的质量为:1mL×0.8g/cm3=0.80g,
99体积水的质量为:99mL×1g/cm3=99g
设糖的质量为x
=
x≈1.6g,
(2)酒的发酵是放热过程,酒的蒸馏是需要加热的,所以加入的酸不应有挥发性。应加入稀硫酸。
【分析】(1)根据生活中1°的酒是指:1体积乙醇和99体积水的混合溶液,计算出乙醇和水的质量;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需要的葡萄糖的质量;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2)物料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的过程是:对发酵后所得液体进行蒸发,然后对蒸发出来的蒸气进行冷却降温,使之变成液体。如果蒸气中混有其他气体,得到的酒精将混有杂质。因盐酸具有挥发性,蒸馏时盐酸中的HCl蒸气会混入酒精中,所以不能用盐酸,只能用硫酸。
五、填空题
25.(2019·宜州模拟)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厨房中的许多问题,如:
(1)提倡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   ;
(2)用洗洁精清洗碗上的油污,利用了   原理;
(3)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常用   吸附;
(4)发现电水壶中有较多水垢,用厨房中的   清洗.
【答案】(1)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2)乳化
(3)活性炭
(4)食醋。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1)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故填: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2)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能将油滴的大颗粒分解成小的油滴,便于被水冲走,属于乳化原理,故填:乳化;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活性炭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故填:活性炭;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除去电水壶中的水垢,故填:食醋。
【分析】(1)人体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2)洗涤剂有个特殊性质,它能把一个个小油滴包围起来,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所以有吸附性。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26.(2019·宜州模拟)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答案】(1)30
(2)<
(3)B
(4)②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30
(2)由于在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3)由于在40℃时,A的溶解度大于30g,B的溶解度小于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30g,而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15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15g,故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会全部溶解而B不会全部溶解,故答案为:B
(4)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若将它的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②
【分析】(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找出在20℃时,B的溶解度和A的溶解度,再作比较。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找出在40℃时,B的溶解度和A的溶解度,再计算。
(4)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发现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改变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
27.(2019·宜州模拟)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除玻璃仪器外,需要使用的仪器还有   ;量取蒸馏水时,如果俯视刻度,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托盘天平、药匙;偏高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托盘天平、药匙不属于玻璃仪器,故填托盘天平、药匙;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偏高,故填偏高。
【分析】(1)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需要托盘天平,药匙;量取水需要量筒、胶头滴管、烧杯;
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2)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否则会造成“俯大仰小”。
六、简答题
28.(2019九上·大同期末)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20克,分别加入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的固体/g 5.4 0 2
(1)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t1℃时丙的溶解度为   。
(2)图中表示固体甲的曲线是   。
(3)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4)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用甲乙丙表示)
【答案】(1)甲、丙;36g
(2)c
(3)乙>丙>甲
(4)丙>乙>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20克,分别加入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甲、丙均有剩余固体,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甲、丙,t1℃时丙在50g水中最多溶解18g,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t1℃时溶解度为36g;
(2)t1℃时甲固体剩余最多,所以t1℃时,甲的溶解度最小,图中表示固体甲的曲线是c;
(3)由题中信息可知,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4)由t2℃时的溶解度和表格中数据可知,溶解度曲线对应物质是甲-c,乙-b,丙-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丙>乙>甲,所以饱和溶液中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大小关系为丙>乙>甲,取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分析】(1)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不能溶解时的溶液,根据溶解度的概念结合表中数据得出丙的溶解度
(2)根据t1℃时,甲剩余的固体最多,可得甲的溶解度最小,结合图像解答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4)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分析
29.(2019·宜州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回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跟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
(3)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11.65
(2)7.1g
(3)6.2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87g+54.65g﹣140g=11.65g;故答案为:11.65;
(2)解: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SO4 +BaCl2= BaSO4↓ +2NaCl
142   233 117
x   11.65g y
142:233=x:11.65g,
解得x=7.1g
(3)233:117=11.65g:y,
解得y=5.8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10.00g﹣7.1g+5.85g=8.7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6.25%。
答:(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7.1g;(3)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25%。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2)首先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硫酸钠的质量,还有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接着列比例式计算。
(3)滤液的质量是140g,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七、科学探究题
30.(2019·宜州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
②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③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并可以产生SO2气体,BaSO4不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   。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已部分变质
(评价)①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②若证明部分变质乙组方案是否合理?   (回答“是”或“否”)
(反思)
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如何保存亚硫酸钠?   。
【答案】Na2SO4;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气泡,沉淀部分溶解;含有硫酸钠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产生气泡;是;隔绝氧气密封保存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实验探究]实验结论是已部分变质,说明样品中含有亚硫酸钠和硫酸钠。故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与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后产生气泡,是因为亚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硫,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硫酸钡。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气泡,沉淀部分溶解 已部分变质
[评价]①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含有硫酸钠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产生气泡;
②若证明部分变质乙组方案合理,这是因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亚硫酸钠或硫酸钠或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亚硫酸钡或硫酸钡或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后产生气泡,是因为亚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硫,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硫酸钡,即样品中含有亚硫酸钠和硫酸钠。故填:是。
[反思] 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隔绝氧气密封保存。
【分析】(1)根据“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完全变质,就是Na2SO3完全变成了Na2SO4。
(2)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部分变质。
(3)部分变质就是含有Na2SO3,Na2SO4,根据题目中(查阅资料)第三条,得出实验结论。
(4)部分变质加热过量的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5)方案合理就是把需要验证的内容都得到证明。
(6)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广西河池市宜州市清潭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西城模拟)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橡胶轮胎 B.木雕作品
C.艺术瓷瓶 D.青铜摆件
2.(2019·宜州模拟)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下面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体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
B.大力开采矿物,保障金属材料的使用
C.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3.(2019·宜州模拟)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2019·宜州模拟)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人体健康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 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锈蚀实现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日常生活经验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溶解作用
②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5.(2019·宜州模拟)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
D.水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6.(2019·宜州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
B.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
C.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呈酸性
D.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7.(2019·宜州模拟)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加足量水
B. 加足量锌
C. 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8.(2019·宜州模拟)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摄入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B.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量
C.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9.(2019·宜州模拟)下列关于生产、生活和能源中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 如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
B.安装煤炭“固硫”装置,可降低酸雨发生率
C.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
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10.(2019·宜州模拟)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Ca(OH)2 0.17 0.15 0.13 0.12 0.11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11.(2019·宜州模拟)字母A、B、C、D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金属C不可能是铝
C.上述反应只能确定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则金属B一定为铁
12.(2019九上·偏关期末)下列铁制品的防锈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用不锈钢做菜盆 B.自行车链条涂油
C.自行车钢圈镀铬 D.篮球架刷漆
13.(2019·宜州模拟)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14.2015年天津巷“8 12”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5.(2019·宜州模拟)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一定温度下符合“1+1=2”的事实的是(  )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等于2g
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向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16.(2019·宜州模拟)对于CO还原氧化铁尾气的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排放在空气中 B.溶解在水中
C.用气球袋收集 D.用石灰水吸收
17.(2017九下·江阴期中)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18.(2019·宜州模拟)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19.(2019·宜州模拟)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葡萄糖 B.淀粉 C.油脂 D.食盐
20.(2018九上·海淀期末)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21.(2019·宜州模拟)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5.4 37 38.4 39.8
(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   。
(3)操作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__。
A.酒精灯 B.铁架台 C.漏斗 D.玻璃棒 E.蒸发皿
(4)定量叙述晶体1的组成   。
(5)溶液2为   (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溶液1   溶液2(选填“>“、“<”或“=“)
(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成分相同
D.溶液2将水蒸干就可得到纯净的KNO3固体
22.(2019·宜州模拟)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三、推断题
23.(2019·宜州模拟)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有两种是单质,另三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未注明反应条件):
(1)写出A、B、C、D、E的化学式:A、   ,B、   ,C、   ,D、   ,E、   .
(2)在上述五种气体中,不含有组成A气体的元素的是   (填化学式).
(3)D与Cu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冶炼金属常用   (填字母)与氧化铁来发生   反应(填反应类型).
(4)通常烧烤时意外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木炭,会生成水煤气,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4.(2019·宜州模拟)糖类(按C6H12O6计)在发酵时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生活中l°的酒是指:1体积乙醇和99体积水的混合溶液,问:
(1)   质量分数的糖类溶液发酵能得1°的酒(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1.0g/cm3和0.8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酿酒厂生产白酒时,常加入适量的一种稀酸溶液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白酒.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应加入   来控制酸度。原因是   。
五、填空题
25.(2019·宜州模拟)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厨房中的许多问题,如:
(1)提倡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   ;
(2)用洗洁精清洗碗上的油污,利用了   原理;
(3)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常用   吸附;
(4)发现电水壶中有较多水垢,用厨房中的   清洗.
26.(2019·宜州模拟)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27.(2019·宜州模拟)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除玻璃仪器外,需要使用的仪器还有   ;量取蒸馏水时,如果俯视刻度,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六、简答题
28.(2019九上·大同期末)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20克,分别加入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的固体/g 5.4 0 2
(1)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t1℃时丙的溶解度为   。
(2)图中表示固体甲的曲线是   。
(3)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4)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用甲乙丙表示)
29.(2019·宜州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回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跟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
(3)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七、科学探究题
30.(2019·宜州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
②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③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并可以产生SO2气体,BaSO4不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   。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已部分变质
(评价)①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②若证明部分变质乙组方案是否合理?   (回答“是”或“否”)
(反思)
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如何保存亚硫酸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橡胶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木雕作品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艺术瓷瓶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青铜摆件是用青铜制成的,是铜的合金,是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故选项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2.【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
B.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尽量保护,不可大量开采,故B不符合题意;
C.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主题,故C不符合题意;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温室效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不能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
B、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尽量保护,不能过度开采。
C、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温室效应。
3.【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题目中图像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到在50℃时,甲的溶解度,再计算。
C、根据题目中图像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应该采取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有交点,说明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4.【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B.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不符合题意;
C.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森林的砍伐等,均是“低碳经济”的措施;符合题意;
D.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对题目中每一条选项进行分析,不相符的就是不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水可以溶解大多数的物质,是最常见的溶剂,说法符合题意;
B.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区分,明矾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若超过则会产生污染,不符合题意;
D.正极一端为氧气,负极才为氢气,不符合题意。
【分析】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区分,明矾可以净化水。
C、任何行为都是有度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若超过则会产生污染。
D、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
6.【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不一定呈酸性,也可能是中性,符合题意;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
7.【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对酸用水进行稀释,不可能稀释成碱,所以pH值不会超过7,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所以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的溶质质量是不变的,不能从零开始,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刚开始逐渐增加,后面就成水平线了,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酸物理如何稀释,pH值不会超过7,只会接近于7。
B、活泼金属和稀酸溶液一接触就会放出氢气。
C、硫酸溶液中本身就含有溶质,所以不能从零开始。
D、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
8.【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维生素不足,会患营养缺乏症,故A符合题意;
B.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影响人体内蛋白质合成,使人生长发育迟缓,故C不符合题意;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因为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
B、人体内的脂肪是储备的能量。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D、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9.【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右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安装煤炭“固硫”装置,可以减少产生二氧化硫,从而降低酸雨发生率;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有害环境。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的产生,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答案为:D.
【分析】A、熟悉重要的图标。
B、“固硫”装置会煤炭中硫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硫的氧化物的排放。
C、生物防治技术,是生物科技,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D、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与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10.【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得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题意可知,表中的数据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剂相同,得不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关系,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分析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分析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情况
C、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所以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题目中溶剂相同,所以得不出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种类的关系。
11.【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三个反应都属于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CSO4可知C显+2价,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所以C不可能是铝,选项符合题意;
C、①A+BSO4=ASO4+B,可知A的活动性大于B;②C+H2SO4=CSO4+H2↑,可知C的活动性位于氢前; ③B+2DNO3=B(NO3)2+2D,可知B的活动性大于D,所以只能确定A>B>D,选项符合题意;
D、由于C的活动性位于氢前,并且金属活动性A>B>D,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D的化合价为+1价,则D为银,所以金属B一定为铜,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B、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
C、缺少C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D、根据③中的反应,推断D是银,如果B一定为铁,把这个信息代入到题目中,结果不成立,反证明D选项错误。
12.【答案】A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A. 用不锈钢做菜盆,是通过制成合金,改变金属材料自身的结构,提高防锈能力;
B. 自行车链条涂油,是通过油层隔绝氧气而防止生锈;
C. 自行车钢圈镀铬,是通过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隔绝氧气,防止生锈;
D. 篮球架刷漆,是通过油漆隔绝氧气防止生锈。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分析,其中BCD都是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氧气)和水分,只有A是通过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来防止金属锈蚀的。
13.【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A.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在面粉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选项不符合题意;
D.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人体食物的六大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人每天饮食要均衡。
B、深海产品中,如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C、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
D、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食品中不能添加大量防腐剂。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故正确;
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故B正确;
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故C正确;
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为破坏造成的,故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分析本题,知道化学对人类和社会的作用.
1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20℃,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错误;
B、20℃,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错误;
C、20℃,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液体的体积和;
B、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溶液质量会减少;
C、1g硫粉在1g氧气中若恰好完全燃烧则生成2g二氧化硫;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16.【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具有毒性,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溶解在水中,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气球袋收集,可以处理CO还原氧化铁的尾气,选项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即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尾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
有一氧化碳的尾气最好收集起来或者点燃。
17.【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正确;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8.【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故A符合题意;
B、硝酸银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高锰酸钾、氯化铜、硫酸铁都是带色的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H+和CO32﹣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和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pH=1的无色溶液中用大量的氢离子,这是隐含条件。
铜盐溶液显为蓝色,高锰酸钾溶液显为紫色,铁盐溶液显为黄色,亚铁盐溶液显为浅绿色。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不共存;
银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不共存。
19.【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葡萄糖、油脂、淀粉在人体中均能产生能量;人体中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不能产生能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食物中六大营养素为人体产生能量的是:糖类,油脂,蛋白质。
20.【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镁、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盐酸反应,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盐酸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铜、银的活动性比氢弱,都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B符合题意;
C、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C不符合题意;
D、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硫酸反应,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21.【答案】(1)加速溶解
(2)≥40℃
(3)B;C;D
(4)32.4g硝酸钾
(5)氯化钠和硝酸钾
(6)>
(7)C;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故填加速溶解。
(2)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中完全溶解,所以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即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64g,氯化钠的溶解度≥35.4g,而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4g,则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40℃,故填.≥40℃。
(3)操作1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该操作为过滤,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故填BCD。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因此不会析出氯化钠,所以晶体1的质量=64g﹣31.6g=32.4g,所以晶体1的组成为32.4g硝酸钾,故填32.4g硝酸钾。
(5)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2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填氯化钠和硝酸钾。
(6)溶液2中析出的晶体中含有氯化钠,则溶液2是10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两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溶液1>溶液2。
(7)A、晶体1只有硝酸钾,晶体2有硝酸钾,氯化钠,因此晶体1纯度高,不符合题意。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因此溶液1中氯化钠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溶液1和溶液2所处温度不同,物质溶解度不同,溶液1和溶液2两种溶液的成分也就不同,符合题意。
D、溶液2是混合溶液,将水蒸干会得到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固体,符合题意。
【分析】(1)物质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2)根据表格上的信息,为了溶质全部溶解,温度t的范围为≥40℃。
(3)溶液中固液分离用过滤方法。
(4)根据表格上的信息,找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计算。记住原来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
(5)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来解答。
原来溶液中100g水对应的固体是64g的硝酸钾、30g的氯化钠。溶液加热到100℃,蒸发90g水,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10g水中最多溶解24.6g的硝酸钾、3.98g的氯化钠,因此有硝酸钾、氯化钠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6)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液就越大。
(7)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结合问题做出分析解答。
22.【答案】(1)升高
(2)水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装置中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但溶解的较少,压强变化小于左面,所以U形管左端升高。
(2)甲乙对比,乙能排除水的干扰。
【分析】(1)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压强明显减小,根据大气压原理解答。
(2)甲乙是对比实验,甲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乙中有对比性,左边是氢氧化钠溶液,右边是蒸馏水,更加合理的排除水的干扰。
23.【答案】(1)O2;CO2;CO;H2;CH4
(2)H2、CH4
(3)CuO+H2 Cu+H2O;C;置换
(4)C+H2O CO+H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有两种是单质,另三种是化合物,A与D反应生成水,且D与CuO反应也产生水,可推知D为H2,A为O2;A与E反应生成B与水,则E中含有氢元素,A与C反应生成B,C与CuO反应也生成B,C为还原性物质,可推知C为CO、E为CH4、B为CO2。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氧气,其化学式为O2,故填O2;B为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C为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故填CO;D氢气,其化学式为H2,故填H2;E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A为氧气,含有的元素为O元素,上述物质中不含氧元素的是氢气和甲烷,其化学式依次为H2、CH4,故填H2、CH4。
(3)D与CuO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为:CuO+H2 Cu+H2O;冶炼金属常用碳与氧化铁来发生反应,故填C;碳与氧化铁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4)通常烧烤时不能用水浇灭木炭,是因为碳与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会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2O CO+H2。
【分析】A与D反应生成水,且D与CuO反应也产生水,这是解题的突破口。
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一氧化碳。固体碳单质也有还原性,常用作冶炼金属。
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
24.【答案】(1)1.6%
(2)稀硫酸;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解:设1体积为1mL,
1度酒中1体积乙醇的质量为:1mL×0.8g/cm3=0.80g,
99体积水的质量为:99mL×1g/cm3=99g
设糖的质量为x
=
x≈1.6g,
(2)酒的发酵是放热过程,酒的蒸馏是需要加热的,所以加入的酸不应有挥发性。应加入稀硫酸。
【分析】(1)根据生活中1°的酒是指:1体积乙醇和99体积水的混合溶液,计算出乙醇和水的质量;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需要的葡萄糖的质量;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2)物料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的过程是:对发酵后所得液体进行蒸发,然后对蒸发出来的蒸气进行冷却降温,使之变成液体。如果蒸气中混有其他气体,得到的酒精将混有杂质。因盐酸具有挥发性,蒸馏时盐酸中的HCl蒸气会混入酒精中,所以不能用盐酸,只能用硫酸。
25.【答案】(1)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2)乳化
(3)活性炭
(4)食醋。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1)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故填: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2)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能将油滴的大颗粒分解成小的油滴,便于被水冲走,属于乳化原理,故填:乳化;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活性炭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故填:活性炭;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除去电水壶中的水垢,故填:食醋。
【分析】(1)人体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2)洗涤剂有个特殊性质,它能把一个个小油滴包围起来,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所以有吸附性。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26.【答案】(1)30
(2)<
(3)B
(4)②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30
(2)由于在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3)由于在40℃时,A的溶解度大于30g,B的溶解度小于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30g,而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15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15g,故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会全部溶解而B不会全部溶解,故答案为:B
(4)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若将它的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②
【分析】(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找出在20℃时,B的溶解度和A的溶解度,再作比较。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找出在40℃时,B的溶解度和A的溶解度,再计算。
(4)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发现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改变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
27.【答案】托盘天平、药匙;偏高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托盘天平、药匙不属于玻璃仪器,故填托盘天平、药匙;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偏高,故填偏高。
【分析】(1)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需要托盘天平,药匙;量取水需要量筒、胶头滴管、烧杯;
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2)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否则会造成“俯大仰小”。
28.【答案】(1)甲、丙;36g
(2)c
(3)乙>丙>甲
(4)丙>乙>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20克,分别加入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甲、丙均有剩余固体,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甲、丙,t1℃时丙在50g水中最多溶解18g,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t1℃时溶解度为36g;
(2)t1℃时甲固体剩余最多,所以t1℃时,甲的溶解度最小,图中表示固体甲的曲线是c;
(3)由题中信息可知,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4)由t2℃时的溶解度和表格中数据可知,溶解度曲线对应物质是甲-c,乙-b,丙-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丙>乙>甲,所以饱和溶液中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大小关系为丙>乙>甲,取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分析】(1)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不能溶解时的溶液,根据溶解度的概念结合表中数据得出丙的溶解度
(2)根据t1℃时,甲剩余的固体最多,可得甲的溶解度最小,结合图像解答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4)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分析
29.【答案】(1)11.65
(2)7.1g
(3)6.2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87g+54.65g﹣140g=11.65g;故答案为:11.65;
(2)解: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SO4 +BaCl2= BaSO4↓ +2NaCl
142   233 117
x   11.65g y
142:233=x:11.65g,
解得x=7.1g
(3)233:117=11.65g:y,
解得y=5.8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10.00g﹣7.1g+5.85g=8.7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6.25%。
答:(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7.1g;(3)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25%。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2)首先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硫酸钠的质量,还有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接着列比例式计算。
(3)滤液的质量是140g,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30.【答案】Na2SO4;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气泡,沉淀部分溶解;含有硫酸钠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产生气泡;是;隔绝氧气密封保存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实验探究]实验结论是已部分变质,说明样品中含有亚硫酸钠和硫酸钠。故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与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后产生气泡,是因为亚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硫,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硫酸钡。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气泡,沉淀部分溶解 已部分变质
[评价]①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含有硫酸钠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产生气泡;
②若证明部分变质乙组方案合理,这是因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亚硫酸钠或硫酸钠或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亚硫酸钡或硫酸钡或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后产生气泡,是因为亚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硫,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硫酸钡,即样品中含有亚硫酸钠和硫酸钠。故填:是。
[反思] 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隔绝氧气密封保存。
【分析】(1)根据“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完全变质,就是Na2SO3完全变成了Na2SO4。
(2)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部分变质。
(3)部分变质就是含有Na2SO3,Na2SO4,根据题目中(查阅资料)第三条,得出实验结论。
(4)部分变质加热过量的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5)方案合理就是把需要验证的内容都得到证明。
(6)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外国语中学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