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敲击水瓶琴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2.(2分)依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学校师生属于应检尽检人员。当听到老师用扩音器通知大家做核酸检测时,我们能够分辨出是某位老师的声音(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2分)在需要安静的医院、学校和科研部门附近,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所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B.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
C.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调高
D.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会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5.(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歌曲高音部分是指音调高
C.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越快
D.“听声识人”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
6.(2分)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7.(2分)《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8.(2分)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9.(2分)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
10.(2分)炎炎夏日,暑热难耐。红霞同学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一会儿,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水干了。在这两个过程中,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B.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和汽化吸热 D.熔化放热和汽化放热
11.(2分)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12.(2分)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
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13.(2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14.(2分)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我们在路上看到交警身上穿的反光马甲比较亮,说明反光马夹属于光源
D.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15.(2分)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  )
A.红花黑叶 B.黑花红叶 C.红花红叶 D.黑花黑叶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22分)
16.(2分)“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描述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动作的一句歌谣。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解释:在空气中,由于光传播的速度   声音传播的速度,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远处人耳时,看到棒已经举到空中了。
17.(2分)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高音小华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同时听到男低音在伴唱,能区别出男低音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
18.(2分)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19.(3分)实验室常用的体温计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某人将读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甩动,直接用来先后测量两个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两次读数分别为    ℃和    ℃。
20.(3分)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沸点是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
21.(2分)1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小于/等于/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小于/等于/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22.(2分)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3.(2分)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出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    色。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    色。
24.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
25.大人和小孩儿分别站在隔板两侧,请你在墙上开一扇窗,使得二人能互相看到对方全身:忽略头部大小,保留作图痕迹。
三.实验、综合题(每空1分,共48分)
26.(10分)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
(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a”、“b”、“c”或“d”);
②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③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   ,响度相同的图是    ,属于噪声的图是    ;
(2)第二小组是用钢尺来做实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    (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
(3)第三小组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   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只填代号)。
27.(6分)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此现象说明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
28.(9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蜡烛在塑料薄膜成像,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方移动。
(4)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将    (填“改变”或“不变”)。
(5)如果小孔变大,它在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清晰”、“变模糊”、“不变”)。
29.(6分)(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温度计的读数是    ℃。
(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如图乙所示。在火箭发射塔架下的巨大水池上方形成的“白雾”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    和    。
(3)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    (选填“高”“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    (选填“吸热”或“放热”)来加强防护。
30.(6分)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
如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试验数据:
试验次数 试验车型 车速(km/h) 水泥路 沥青路
1 奥迪轿车 72 85.4 78.5
2 奥迪轿车 108 92.6 80.6
(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汽车通过路面产生的噪声大小除了与路面材料有关外,还与    有关。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   ;
②   。
(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
(4)测出上表数据的实验方法叫    。
31.(6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如图甲所示。
(1)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小明从日常生活中还发现:有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比较多,有时比较少。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出    (填“A”或“B”)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32.(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就会被反射回来,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反之则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敲击水瓶琴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可以产生声音;
B.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所以没听到声音;
C.敲击水瓶琴,故C不符合题意;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能产生声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2分)依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学校师生属于应检尽检人员。当听到老师用扩音器通知大家做核酸检测时,我们能够分辨出是某位老师的声音(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但音色一般不同,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D。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还要将声音的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3.(2分)在需要安静的医院、学校和科研部门附近,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结合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其运用,属声学基础题。
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所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B.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
C.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调高
D.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会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分析】(1)超声波应用广泛:B超、除去结石、清洗钟表和眼镜片。
(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3)波形可以表达声音的三个特征,波的高度表示声音的响度,波的疏密表示音调,波的形状表示音色。
(4)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会伴随次声波的产生。
【解答】解:A、如图所示,故A正确;
B、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故B错误;
C、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故C错误;
D、地震、海啸,会发出次声波。
故选:A。
【点评】知道超声波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理解波形表达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5.(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歌曲高音部分是指音调高
C.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越快
D.“听声识人”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歌声的高音低音,是指音调的高低;
(3)声音的传播速度跟声音的传播介质和温度有关,与音调的高低无关;
(4)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
B、歌曲的高音低音是指音调的高低;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和温度有关,故C错误;
D、不同的人,所以能“听声识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音调、音色。要求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识别声音的三要素。
6.(2分)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分析】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0刻度以上还是在以下,都要从0刻度开始读。
【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
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读数,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7.(2分)《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解答】解:“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8.(2分)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分析】霜是固态,根据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这一现象确定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解答】解:霜是固态,吸收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变成液态的水,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9.(2分)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
D、滴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2分)炎炎夏日,暑热难耐。红霞同学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一会儿,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水干了。在这两个过程中,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B.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和汽化吸热 D.熔化放热和汽化放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解答】解:冰块,一会儿变成了水,熔化吸热,是水发生了汽化(蒸发)现象。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1.(2分)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分析】(1)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仪器,熔化过程要记录物质的状态,温度和加热时间。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态;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解答】解: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A错误;
B、实验中,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D、由图像可知,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故选B。
【点评】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像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
12.(2分)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
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而看起来很亮的,不是自身发光;
萤火虫是自身发光,是光源,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定义,属于基础知识。
13.(2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分析】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做成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等,它还具有热效应;
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用紫外线来杀菌;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和商标的真假;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解答】解:
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性质的掌握情况,要知道红外线的具体应用,还要了解紫外线的基本常识。
14.(2分)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我们在路上看到交警身上穿的反光马甲比较亮,说明反光马夹属于光源
D.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3)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4×105km/s,故B正确;
C、反光马甲不能自行发光,故C错误;
D、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B。
【点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和物体颜色的奥秘,理解光源概念和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可解答此题。
15.(2分)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  )
A.红花黑叶 B.黑花红叶 C.红花红叶 D.黑花黑叶
【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其他色光都吸收。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灯筒底部的玻璃图案是红花绿叶,白炽灯发出的是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只透过红光,所以会出现红花绿叶的图案,照射到红色的花上,所以能看到红花,红光被吸收,所以叶成了黑色,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光学知识,要知道是透明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22分)
16.(2分)“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描述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动作的一句歌谣。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解释:在空气中,由于光传播的速度 大于 声音传播的速度,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远处人耳时,看到棒已经举到空中了。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空气中声速是340m/s,光速是3×108m/s,光速比声速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大于;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填空和选择常考的内容。
17.(2分)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高音小华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同时听到男低音在伴唱,能区别出男低音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小华在演唱;同时听到男低音在伴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18.(2分)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的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图中噪声监测器显示此时的噪声是63.0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噪声监测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9.(3分)实验室常用的体温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某人将读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甩动,直接用来先后测量两个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两次读数分别为  38 ℃和  39 ℃。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解答】解: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如果不甩几下,测量体温是37℃的人时,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测量体温是39℃的人时,则读出的数据为39℃。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38。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是体温计的正确使用,以及使用体温计时的注意事项,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
20.(3分)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没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沸点是  99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撤掉酒精灯,观察烧杯内的水能否继续沸腾 。
【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温度计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解答】解:(1)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
(2)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在零刻度上方,每一个大格代表10℃,示数为99℃;
(3)要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撤掉酒精灯。
故答案为:浸没;99,观察烧杯内的水能否继续沸腾。
【点评】本题观察水的沸腾,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沸点的定义和实验操作,是一道基础题。
21.(2分)1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等于 (小于/等于/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大于 (小于/等于/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过程中,外界环境温度大于熔点,晶体凝固过程中,外界环境温度小于凝固点。
【解答】解: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所以两者温度相同,所以所需环境温度大于0℃,所以所需环境温度小于0℃。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22.(2分)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凝固 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凝华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人工造雪是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现象,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23.(2分)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出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  黑 色。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  红 色。
【分析】太阳光色散的黄光是单色光;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是复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出的黄光是单色光,而红纸只能反射红色光;
而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是复色光,红纸可以反射复色光中的红色光。
故答案为:黑;红。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复色光和单色光以及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注意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出的色光是单色光。
24.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据上述原理做出该题的图示即可。
【解答】解:由于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传播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如上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难度不大。
25.大人和小孩儿分别站在隔板两侧,请你在墙上开一扇窗,使得二人能互相看到对方全身:忽略头部大小,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题意,两人要想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来自对方头和脚的光线都必须经过窗户到达另一方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我们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两条从小孩到达大人眼睛的光线和两条从大人到达小孩眼睛的光线,由此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
【解答】解:如图所示,过小孩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光线到大人的眼睛,每两条光线与墙的交点可确定出每个人所需窗户的位置,则下图中AB为最小窗户的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题目出的比较新颖,解题时最好通过作图来解答。
三.实验、综合题(每空1分,共48分)
26.(10分)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
(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a、d (选填“a”、“b”、“c”或“d”);
②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不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
③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 2、3 ,响度相同的图是  3、4 ,属于噪声的图是  5 ;
(2)第二小组是用钢尺来做实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  低 (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
(3)第三小组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 a 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h 瓶(选填瓶子序号);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CABD (只填代号)。
【分析】(1)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
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
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4)根据实验探究的环节排序。
【解答】解:(1)①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应选择琴弦a和d。
②b和c的长度相同,材料不同,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③如图(2345)所示,对比2,波峰和波谷的个数都相同,故2;
对比 3、4可知,即振幅相同,故 3。
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可知;
(2)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3)往瓶中吹气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低,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h瓶;
(4)经分析: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C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B分析归纳,所以顺序为CABD。
故答案为:(1)①a、d; ②不可行;③2、3;3、2;5;(3)a;h。
【点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波形反映出来,要能读懂波形图是解题的关键。
27.(6分)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  由下而上 (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81 ℃。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此现象说明固体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分析】(1)探究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利用加热装置,一般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3)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数;
(4)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5)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晶体达到熔点时属于固液共存状态,据此解答。
【解答】解:(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
(2)酒精灯加热需用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器材时要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81℃;
(4)因为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由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可说明固体是晶体;
(5)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已经熔化,但还没有完全变成液体。
故答案为:(1)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2)由下而上;(4)晶体;固液共存。
【点评】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掌握水浴加热和晶体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9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  A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  实像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蜡烛在塑料薄膜成像,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左下 方移动。
(4)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将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
(5)如果小孔变大,它在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变模糊 (选填“变清晰”、“变模糊”、“不变”)。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沿直线传播,当蜡烛沿顺时针旋转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
(4)增大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小孔的形状不改变像的形状;
(5)如果小孔变大,则相当于成像的小孔变多。
【解答】解:(1)由图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
(3)因为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故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
(4)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不变。
(5)如果小孔变大,则相当于在光屏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成像,所以蜡烛所成的像亮度增大;
故答案为:(1)A;倒立;光的直线传播;(3)左下;不变。
【点评】本题是探究小孔成像特点的实验,要掌握小孔成像的成因及特点,才能正确的解答此题。
29.(6分)(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温度计的读数是  ﹣3 ℃。
(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如图乙所示。在火箭发射塔架下的巨大水池上方形成的“白雾”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  汽化 和  液化 。
(3)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  高 (选填“高”“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来加强防护。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再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据向大数据读数;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解答】解:(1)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是零下,每一个小格代表1℃;
(2)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火箭发射架下方建有较大的水池,水吸热后迅速汽化,水蒸气上升过程中空气温度降低;
(3)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高的特殊材料制成。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3;液化;吸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读数、物态变化及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的知识点较多,熟练掌握基本规律是解答的基础。
30.(6分)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
如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试验数据:
试验次数 试验车型 车速(km/h) 水泥路 沥青路
1 奥迪轿车 72 85.4 78.5
2 奥迪轿车 108 92.6 80.6
(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  分贝(或dB)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汽车通过路面产生的噪声大小除了与路面材料有关外,还与  车速 有关。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 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声小 ;
② 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 。
(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车轮的气压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
(4)测出上表数据的实验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
【分析】(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3)此题为开放试题,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等。
(4)表格中数据研究与速度关系,车型和路面不变,研究与路面关系车型和车速不变。
【解答】(1 ) 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纵向对比,车型和路面不变,噪声越大,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声小;
(3)此题为开放试题,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轮胎的花纹。
(4)表格中数据研究与速度关系,车型和路面不变,这是控制变量法的体现。
故答案为:(1)分贝(或dB);(2)车速,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声小,车速越大;(3)车轮的气压。
【点评】本题探究数据分析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1.(6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如图甲所示。
(1)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水滴 (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高 (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气体 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小明从日常生活中还发现:有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比较多,有时比较少。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出  B (填“A”或“B”)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分析】(1)白气是由小水珠组成的;
(2)物质由气态变化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体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解答】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形成了小水珠;
(2)①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3)A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B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多;“白气”少,由此可以判断出B房间的气温较高。
故答案为:(1)小水滴;(2)高;液化;(3)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2.(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就会被反射回来,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反之则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10 kHz到  20 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7500m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两者的距离;
(3)月球表面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声呐发出声波的频率大多为10kHz~30kHz;
(2)声波从潜艇A发出传到B的时间t1=×10s=5s,
根据v=可知1=v4t1=1500m/s×5s=7500m;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10;20;(3)不能,而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失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湖南省娄底中考英语真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测试题 (答案)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