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反应的方向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化学反应的方向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由反应物X分别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反应的
B.X→Z反应的
C.X→Y反应在任意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D.相同条件下X→Y反应比X→Z反应更难发生
2.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在低温下由非自发变为自发,从而提高产率
B.,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例如固体与固体混合
C.常温下,反应的
D.因为和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或均可单独做为判断自发性的判据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焓降低且熵增加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对于等物质的量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气态>液态>固态
C.平衡常数K值越大,则可逆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D.凡是能量达到活化能的分子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B.在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的转化率不变
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D.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5.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
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 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 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0和△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B.根据 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
C.HCl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 =-57.3 kJ/mol,则含2 mol硫酸的稀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热为114.6 kJ
D.已知 , ,则△H1<△H2
7.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发生反应。将析出的固体灼烧获取纯碱,向析出固体后的母液中加入食盐可获得副产品氯化铵。通过以下两步反应可实现分解产物的分离。
反应I:
反应I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能自发的主要原因是
B.反应I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C.升高温度,反应II中v(逆)增大
D.如图所示的MgO晶胞中距离最近的有4个
8.25℃和1.01×105Pa时,CH3OH(g)+H2O(g) CO2(g)+3H2(g)ΔH=+49kJ·mo1-1,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焓效应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焓变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相关的因素,多数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B.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
C.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
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
10.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A.CO(g)+2H2(g)=CH3OH(g)
B.CaCO3+2HCl=CaCl2+H2O+CO2↑
C.C(s)+O2(g)=CO2(g)
D.2Na(s)+O2(g)=Na2O(s)
11.可将机动车尾气中的转化为[反应为],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C.使用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
D.其它条件不变,增大的值,的转化率下降
12.对于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ΔS>0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C.增大体系的压强能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将减少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自发反应就是一定不能实现的反应
B.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和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C.反应2Mg(s)+CO2(g)=C(s)+2MgO(s) 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 能自发进行,原因是熵增效应大于焓增效应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现象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体系自由能变化ΔG=ΔH-TΔS:当ΔH<0,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D.体系自由能变化ΔG=ΔH-TΔS:当ΔH>0,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压下充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B.已知,则该反应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C.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再加入一定量,达新平衡后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D.对于反应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的浓度增大
二、填空题
16.氨的合成反应特点:
(1)在298K时能正向自发进行的_____。
(2)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_____。
反应可逆。
17.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在1L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投入1.8molCH4和3.6molH2O(g),若只发生反应:CH4(g)+2H2O(g)CO2(g)+4H2(g) △H1=+165.0kJ·mol-1,测得CH4、H2O及某一生成物X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中条件有变化时,只考虑改变一个条件)。
(1)①CH4(g)+2H2O(g)CO2(g)+4H2(g),说明该反应自发进行的原因:__。
②反应在10min时的平衡常数K=__(列出数学计算式,不必算出结果)。
(2)第6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
(3)画出X物质4min~9min之间的变化图象___。
(4)反应的过程中发生副反应CO2(g)+CH4(g)CH3COOH(g) △H2=-32.2kJ mol-1,反应所用的时间和CO2、CH3COOH的产率如图2所示,t时刻后,CO2的产率比CH3COOH低,其原因是__。
(5)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了回收CO2有人设计了图3流程,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写出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__。
18.合成氨生产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途径,对化学工业技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可以从空气中分离得到,H2可用甲烷或焦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
(1)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H2两种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c平(H2)=9.00 mol·L-1,c平(N2)=3.00 mol·L-1,c平(NH3)=4.00 mol·
L-1,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在三个相同容器中各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氨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
C.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
D.图Ⅱ可能是同温同压下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催化剂性能1>2
(3)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C即产生水煤气,化学方程式为C(s)+H2O(g)=H2(g)+CO(g) ΔH=+131.3 kJ·mol-1,ΔS=+133.7 J·mol-1·K-1。该反应在常温(298 K)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反应物X的总能量大于生成Y的总能量,因此X→Y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2X(g) →3Z(g),气体物质的量增多,说明是熵增的反应,故B正确;
C.X→Y反应是放热熵减的反应,根据自由能分析在低温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的活化能分析,活化能越大,说明越难反应,因此相同条件下X→Z反应比X→Y反应更难发生,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C
解析:A.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的移动不改变物质产率、不能改变反应能否自发的事实,A错误;
B.固体与固体混合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焓变大于零,B错误;
C.常温下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该反应为自发反应,反应为熵减的反应,自发反应须为,则该反应的,C正确;
D.因为和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 或结合,当时反应可自发进行,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A.ΔG=ΔH-TΔS ,在焓变减小、熵变增大的状况下,ΔG都是负值,所以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且不受温度影响,A项正确;
B.熵值即为混乱度,混乱度越大则熵值越大,对于等物质的量的同一物质的混乱度为气态>液态>固态,B项正确;
C.K越大,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越完全,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项正确;
D.能量达到活化能的分子为活化分子,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项错误。
答案选D。
4.A
解析:A.在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A正确;
B.在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变大,B错误;
C.该反应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C错误;
D.该反应为吸热的,不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在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只是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与该反应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程度、反应的热效应无关,故合理选项是A。
6.D
解析:A.△H>0和△S>0的反应,根据体系的自由能公式△G=△H-T△S<0可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在高温度下△G=△H-T△S<0,能自发进行,A错误;
B.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根据 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B错误;
C.HCl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 =-57.3 kJ/mol,表示1 mol H+与1 mol OH-完全反应产生1 mol H2O放出热量是57.3 kJ,则含2 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含有4 mol H+,其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热为57.3 kJ ×4=229.2 kJ,C错误;
D.物质在固体时含有的能量比气态时高,而生成物的能量相同,故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反应放出热量越多,则反应热就越小,故反应热大小关系为△H1<△H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D
解析:A.由盖斯定律,两式相加可得:NH4Cl(s)=NH3(g)+HCl(g) ΔH=+158.84kJ·mol-1>0,时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故该反应自发进行的原因主要是,A正确;
B.除了氨气皆是固体,故反应I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II中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正确;
D.如图所示的MgO晶胞中距离最近的有6个,D错误;
故选D。
8.D
【分析】根据ΔG=ΔH-T·Δ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ΔH-T·ΔS<0,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CH3OH(g)+H2O(g) CO2(g)+3H2(g)ΔH=+49kJ·mo1-1是一个吸热反应,ΔH>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必须满足ΔG=ΔH-T·ΔS<0,所以ΔS>0,且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是该反应能自发的原因;
故选D。
9.B
解析:A、多数放热反应在一定温度下,△G<O,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自发进行的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条件,不一定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S与物质的混乱度有关,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故C正确;
D、△G=△H-T △S,当反应自发进行时,△G<O,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故D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A.反应CO(g)+2H2(g)=CH3OH(g)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该反应是熵显著减小的反应,A错误;
B.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该反应是熵显著增大的反应,B正确;
C.反应C(s)+O2(g)=CO2(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该反应是熵不变的反应,C错误;
D.反应2Na(s)+O2(g)=Na2O(s)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该反应是熵减少的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D
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故,,当温度较高时,,故该反应高温不自发,A错误;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B错误;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历程,但不能改变焓变,C错误;
D.其它条件不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的值,提高CO的转化率,NO的转化率降低,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A.反应2SO2(g)+O2(g)2SO3(g)中,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大于生成物气体分子数,所以反应的ΔS<0,A不正确;
B.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B不正确;
C.因为反应物的气体分子数大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所以增大体系的压强,气体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C正确;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不发生改变,D不正确;
故选C。
13.D
解析:A.改变反应条件可使非自发反应转化为自发反应,如碳酸钙的分解在低温条件下是不能自发的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故A错误;
B.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ΔG=ΔH-TΔS为判断反应自发性的判据,焓变或熵变不能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故B错误;
C.反应2Mg(s)+CO2(g)=C(s)+2MgO(s)的ΔS<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足ΔH-TΔS<0,则ΔH<0,故C错误;
D.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的ΔS>0,ΔH>0,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足ΔH-TΔS<0,因此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熵增效应大于焓增效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4.C
解析:A.放热反应ΔH<0,ΔS<0时低温自发进行,高温非自发进行,吸热反应ΔH>0,ΔS>0时,高温反应自发进行,A错误;
B.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但自发反应的现象不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也不一定减小,B错误;
C.当ΔH<0,ΔS>0时,ΔG=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C正确;
D.当ΔH>0,ΔS<0时,ΔG=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D
解析:A.恒压下充入,体积增大,反应体系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
B.由反应可知,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反应放热,△H<0,反应在,高温下可大于0,反应不一定自发,B错误;
C.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发生反应,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再加入一定量,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加压平衡不移动,达新平衡后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C错误;
D.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缩小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但气体体积减小程度更大,的浓度增大,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1)放热反应(2)熵减反应
解析:略
17.(1) 该反应△H>0,△S>0,高温自发
(2)升高温度
(3)
(4)t时刻后,CO2的浓度较高,副反应的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CO2与CH4反应转化更多的CH3COOH,所以CO2的产率比乙酸低
(5)CH3COONa+NaOHNa2CO3+CH4↑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由△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判断其原因;根据图示信息,求出各组分的平衡浓度,由CH4(g)+2H2O(g)CO2(g)+4H2(g)反应,求出平衡常数K;根据题中图示信息,第6min~9min时CH4的浓度降低,结合反应速率变快,判断改变的条件;根据平衡正向移动,X浓度增大,作出X物质4min~9min之间的变化图象;根据题中所给副反应,结合图示信息,解释t时刻后,CO2的产率比CH3COOH低的原因;根据题中图示信息,结合“绿色化学”思想,写出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解析:(1)①由CH4(g)+2H2O(g)CO2(g)+4H2(g) △H1=+165.0kJ·mol-1可知,△H>0,且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S>0,该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S<0,所以需要高温;答案为该反应△H>0,△S>0,高温自发。
②由题中图示可知,起始是c(CH4)起=1.8 mol·L-1,c(H2O)起=3.6mol·L-1,10min时平衡状态,各浓度为c(CH4)平=0.7mol·L-1,c(H2O)平=1.4 mol·L-1,X为1.1 mol·L-1,则CH4变化了1.1 mol·L-1,H2O变化了2.2 mol·L-1,由CH4(g)+2H2O(g)CO2(g)+4H2(g)可得,X为CO2,生成了1.1 mol·L-1,H2生成了4.4mol·L-1,平衡常数K==;答案为。
(2)由题中图象可知,0~4min,CH4由1.8 mol·L-1到1.3 mol·L-1,变化了0.5 mol·L-1,6~9min,CH4由1.3 mol·L-1到0.7 mol·L-1,变化了0.6 mol·L-1,所以第6min~9min时的反应速率比0~4min时的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第6min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或增加水蒸气的量,再根据第9min平衡时甲烷浓度为,水蒸气浓度为,说明甲烷消耗1.1mol,水蒸气消耗2.2mol,所以不可能为增加水蒸气的量,因此改变的条件只可能为升高温度;答案为升高温度。
(3)由CH4(g)+2H2O(g)CO2(g)+4H2(g) △H1=+165.0kJ·mol-1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X为CO2的变化浓度,所以CO2的浓度增大,到9min时达到新的平衡,CO2的浓度为1.1 mol·L-1,图象为;答案为。
(4)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的过程中发生副反应CO2(g)+CH4(g)CH3COOH(g) △H2=-32.2kJ·mol-1,t时刻后,CO2的产率比CH3COOH低,是因为t时刻后,CO2的浓度较高,副反应的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CO2与CH4反应转化了更多的CH3COOH,所以CO2的产率比乙酸低;答案为t时刻后,CO2的浓度较高,副反应的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CO2与CH4反应转化了更多的CH3COOH,所以CO2的产率比乙酸低。
(5)由题中图示信息可知,整个流程,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即原子的利用率百分之百,所以步骤Ⅲ是CH3COONa与碱石灰中NaOH反应,生成CH4和Na2CO3,其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Na2CO3+CH4↑;答案为CH3COONa+NaOHNa2CO3+CH4↑。
18.32×10-3 mol-2·L2 D 不能
【分析】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某温度下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由题中所给图像判断正确选项;根据△G=△H-T△S的值,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据此解答。
解析:(1)由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可知,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c平(H2)=9.00 mol·L-1,c平(N2)=3.00 mol·L-1,c平(NH3)=4.00 mol·L-1,则K===7.32×10-3 mol-2·L2;答案为7.32×10-3 mol-2·L2。
(2)A.由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氨气的含量应增大,故A错误;
B.由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可知,压强不同,平衡状态不同,不可能NH3的体积分数相同,故B错误;
C.由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含量减小,故C错误;
D.由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可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由图像可知催化剂性能,1>2,故D正确;
答案为D。
(3)由△G=△H-T△S=+131.3 kJ·mol-1-298K×133.7×10-3kJ·mol-1·K-1=131.3 kJ·mol-1-39.8 kJ·mol-1=91.5 kJ·mol-1>0,则不能自发进行;答案为不能。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山东省济宁十五中九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下一篇:2.1化学反应的方向课堂(含解析) 同步练习 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