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与生成的反应可以一步完成,也可以分两步完成,各步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燃烧热的
B.
C.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均为
D.根据上图推出
2.下列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化学反应是
A.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 B.锌与盐酸的反应 C.铝热反应 D.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
3.25℃、101kPa下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C4H10)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kJ,用5mol/L的KOH溶液400mL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恰好全部转化生成正盐(K2CO3),则丁烷的燃烧热的数值是
A.16Q B.8Q C.4Q D.2Q
4.化学反应N2(g)+ 3H2(g) 2NH3(l)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等于
A.2(a-b-c) kJ·mol-1 B.2(b-a) kJ·mol-1 C.2(b+c-a) kJ·mol-1 D.2(a+b) kJ·mol-1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和反应的中和热,则和反应的中和热
B.甲烷的标准燃烧热,则
C.已知:500℃、30下, ;将0.5和过量的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
D.的燃烧热是283.0,则反应的
6.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是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下列能量变化图与化学反应对应的是
A.图1和水反应
B.图2铝和氧化铁反应
C.图3碳酸钙高温分解
D.图4与醋酸反应
7.已知反应:
①丙烷与溴原子能发生以下两种反应:
kJ mol 1
kJ mol 1
②稀溶液中, kJ mol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转变为时需要吸热
B.反应②可以代表所有稀酸和稀碱生成1 mol水的中和反应
C.对于 kJ mol 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8.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烷(C2H6)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表示乙烯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2H6(g) + O2(g) = 2CO2(g) + 3H2O(l) ΔH = +2b kJ·mol-1
B.C2H6(g) + O2(g) = 2CO2(g) + 3H2O(l) ΔH = -2b kJ·mol-1
C.2C2H6(g) + 7O2(g) = 4CO2(g) + 6H2O(l) ΔH = -4b kJ·mol-1
D.C2H6(g) + O2(g) = 2CO2(g) + 3H2O(g) ΔH = -2b kJ·mol-1
9.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②③④过程中均会放热
B.实验②中若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能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C.实验④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铜质搅拌器会导致偏小
D.实验④中若改用NaOH固体,则生成所放出的热量偏低
10.已知反应A2(g)+B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吸收a kJ能量
C.该反应热为(b-a) kJ/mol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
1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选项 事实 结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强烈 金属性: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Ca>Mg
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S>C
D Br2(g)+H2(g)→2HBr(g) +Q1;I2+H2(g)→2HI(g) +Q2;Q1>Q2 非金属性:Br>I
A.A B.B C.C D.D
12.“煤制油”的关键技术是煤的气化,目前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是:①,此外还存在间歇性的煤燃烧:②,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和的总能量高于和的总能量
B.反应②发生的目的是为反应①提供能量
C.“煤制油”技术的使用符合蓝天工程的要求
D.①中产生的氢气可用于油的制备
二、非选择题
13.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丙烷直接脱氢或氧化脱氢制备
反应I(直接脱氢):C3H8(g)=C3H6(g)+H2(g) ΔH1=+125 kJ·mol-1
已知键能:E(C-H)=416kJ/mol E(H-H)=436kJ/mol,由此计算生成1mol碳碳π键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kJ;
14.已知:①2C(s)+O2(g)=2CO(g) △H1=-221.0 kJ·mol-1
②2H2(g)+O2(g)=2H2O(g) △H2=-483.6 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③C(s)+H2O(g)=CO(g)+H2(g)的△H等于_______
15.请认真观察图示,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1 mol 氢气和1 mol碘反应生成HI会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kJ的热量。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
①物质燃烧 ②炸药爆炸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④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⑤二氧化碳通过炙热的碳层
16.Ca、Pb均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工农业失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加热条件下用CO还原PbO可得到单质Pb。已知:
①2Pb(s)+O2(g)=2PbO(s) △H=-438kJ mol-1
②2CO(g)+O2(g)=2CO2(g) △H=-566kJ mol-1
则CO还原Pb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与CaSO4 2H2O脱水反应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①CaSO4 2H2O(s)=CaSO4 H2O(s)+H2O(g) △H=+83.2kJ mol-1
②CaSO4 2H2O(s)=CaSO4(s)+2H2O(g) △H=+26kJ mol-1
③CaSO4 H2O(s)=CaSO4(s)+H2O(g) △H=+30.8kJ mol-1
则该条件下H2O(g)=H2O(l)的△H=___kJ mol-1。
(3)在2000℃时,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aO(s)+C(s)=Ca(s)+CO(g) △H1=akJ mol-1
②Ca(s)+2C(s)=CaC2(s) △H2=bkJ mol-1
③CaO(s)+CaC2(s)=3Ca(g)+2CO(g) △H3
则△H3=__kJ 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无焰氧化加热法合成电石。
已知:CaO(s)+3C(s)=CaC2(g)+CO(g) △H=+464.1kJ mol-1
C(s)+O2(g)=CO(g) △H=-110.5kJ mol-1
若不考虑热量耗散,原料转化率均为100%,最终炉中出来的气体只有CO,则为了维持热平衡,每生产1molCaC2,投料的量为1molCaO、__molC及__molO2。
17.回答下列问题:
(1)高炉冶铁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和)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 ①。
已知: ②。
则与反应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 ①

写出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与适量反应生成和,放出890.3kJ热量:_______。
(2)若适量的和完全反应,每生成需要吸收16.95kJ热量:_______。
(3)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在在燃烧,生成和,放出5518kJ热量:_______。
(4)卫星发射时可用肼作燃料,在中燃烧,生成和,放出622kJ热量:_______。
19.I.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上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请问该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放热或吸热)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用到的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请写出氢气的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3)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5)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mol·L-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题
(1)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
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若将杯盖改为薄铁板,则求得的ΔH会___________
②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则求得的ΔH会___________
③若将盐酸改为醋酸,则求得的ΔH会___________
④实验中加入过量碱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⑤若通过测定计算出产生的热量为1.42kJ,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kJ/mol
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F-F键能为160kJ·mol-1,S-F键能为330kJ·mol-1,试写出S(s)和F2(g)反应生成SF6(g)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由图可知,1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焓变为 283.0kJ/mol,则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ΔH= 283.0kJ/mol,故A正确;
B.由盖斯定律可知,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焓变ΔH=( 393.5kJ/mol)—( 283.0kJ/mol)= 110.5kJ/mol,故B正确;
C.金刚石与石墨的能量不同,所以1mol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均为393.5kJ,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的焓变为ΔH= 393.5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焓变ΔH=( 393.5kJ/mol)—( 283.0kJ/mol)= 110.5kJ/mol,碳与二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焓变为ΔH=( 110.5kJ/mol)×2—( 393.5kJ/mol)=+172.5kJ/mol,则碳与二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2.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解析:A.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锌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3.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丁烷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析:根据用5mol/L的KOH溶液400mL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恰好全部转化生成正盐(K2CO3),利用化学方程式 解得生成的二氧化碳为x=1mol, ,解得y=4Q,故丁烷的燃烧热的数值为4Q;
故选答案C;
【点睛】此题考查燃烧热的计算;注意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1mol纯物质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4.A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反应热ΔH=-(生成物活化能-反应物活化能)=-[2(b+c) kJ/mol-2a kJ/mol]= +2(a-b-c) kJ/mol,故选A。
5.D
解析:A.生成硫酸钙放热,且焓变为负,则和反应的中和热,故A错误;
B.计算燃烧热时生成的水应为液态水,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故B错误;
C.合成氨为可逆反应,氮气过量时,0.5也不能完全转化,则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46.2,故C错误;
D.互为逆反应时,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且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由的燃烧热是283.0,可知反应的,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6.B
【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图1为吸热反应;图2为放热反应;图3、图4。
解析:A.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图1为吸热反应,故A不选;
B.铝和氧化铁反应为放热反应,图2表示的是放热反应,故B选;
C.碳酸钙高温分解属于吸热反应,但是图3中没有正确表示克服活化能吸收能量,故C不选;
D.与醋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放热,但是图4中没有正确表示克服活化能吸收能量,故D不选;
故选B。
7.C
解析:A.根据 kJ mol 1, kJ mol 1得到 kJ mol 1,则 转变为时需要放热,故A错误;
B.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中和生成1 mol水和可溶性盐时才放出57.3 kJ热量,故B错误;
C.由于转变为时需要放热,所以 kJ·mol,故C正确;
D.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因此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B
解析:A.燃烧放热,<0,故A错误;
B.生成2mol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b,故表示乙烯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 O2(g) = 2CO2(g) + 3H2O(l) ΔH = -2b kJ·mol-1,B正确;
C.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要求可燃物为1mol,C错误;
D.生成液态水而非气态,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A.③中和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A错误;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铝粉和铝片与盐酸反应释放出的热量相同,但是铝粉与盐酸反应速率快,B错误;
C.实验④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铜质搅拌器后,因为铜制搅拌器导热性好会造成热损失增大,导致偏低,C正确;
D.NaOH固体溶解会放出热量,则生成所放出的热量高,D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A. 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1molA2和1molB2断键要吸收akJ的能量,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热为(a-b)kJ/mol,C错误;
D.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在下,生成物的总能量在上,故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D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A.与冷水反应,Na 比Mg剧烈,说明钠的活泼性比镁活泼,因此金属性:Na>Mg,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根据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其金属性:Ca>Mg,故B不符合题意;
C.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酸性:H2SO3>H2CO3,但不能说明非金属性: S>C,判断非金属性主要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故C符合题意;
D.Br2(g)+H2(g)→2HBr(g) +Q1;I2+H2(g)→2HI(g) +Q2;Q1>Q2说明生成HI时所放出的热量低于生成HBr时所放出的热量,两者属于是同类型的反应,放出能量越多则产物越稳定,HI的稳定性比HBr的稳定性弱,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能得出非金属性:Br>I,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A
解析:A.反应①是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较高,故A错误;
B.②是放热反应,反应①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
C.煤制油后,可减少灰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故C正确;
D.“油”的主要成分是烃,将转化为油需要添加氢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13.271
解析:反应I中断裂2molC—H键,形成1mol碳碳π键和1molH—H键,故416kJ/mol×2-E(碳碳π键)-436kJ/mol=+125kJ/mol,解得E(碳碳π键)= 271kJ/mol,即生成1mol碳碳π键放出的能量为271kJ。
14.+131.3 kJ·mol-1
解析:(①-②)得到:C(s)+H2O(g)=CO(g)+H2(g),根据盖斯定律,ΔH==+131.3 kJ mol-1;
15.(1)放热
(2) 放出 11
(3) ①②③ ④⑤
解析:(1)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
(2)根据方程式H2+I2=2HI,则由1 mol 氢气和1 mol碘反应生成HI的反应热为:436kJ/mol+151kJ/mol-2×299kJ/mol=11kJ/mol,故放出11kJ的能量。
(3)①物质燃烧: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②炸药爆炸 :爆炸都是放热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④Ba(OH)2·8H2O与NH4Cl反应:铵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⑤二氧化碳通过炙热的炭:条件是高温,属于吸热反应;
故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③,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④⑤。
16. CO(g)+PbO(g)=Pb(s)+CO2(g) △H=-64kJ mol-1 -44 2a-b 7.2 2.1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得;
(2)根据盖斯定律,由得;
(3)根据盖斯定律,由得

(4)若不考虑热量耗散,原料转化率均为100%,最终炉中出来的气体只有CO,则为了维持热平衡,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每生产,投,而投入C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17.(1)
(2)
解析:(1)观察①、②两个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得: 。
(2)根据盖斯定律,得: 。
18.
解析:(1)与适量反应生成和,放出890.3kJ热量,16g也就是1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若适量的和完全反应,每生成需要吸收16.95kJ热量,,就是0.5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在在燃烧,生成和,放出5518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4)在中燃烧,生成和,放出622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19.(1) 放热 N2(g)+3H2(g) 2NH3(g) △H= -92kJ/mol
(2)H2(g)+O2(g)=H2O(l) △H=-285.8KJ/mol
(3)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4)不能
(5)为了确保盐酸完全被中和
(6)NaOH(aq) + HCl(aq)= NaCl(aq) + H2O (l);ΔH=-57.3 kJ· mol-1
解析: (1)上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根据图示,生成1molNH3(g)放出的能量是(300-254)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3H2(g) 2NH3(g)△H=-(300-254) kJ/mol×2=-92kJ/mol;
(2)氢气燃烧热是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氢气的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是H2(g)+O2(g)=H2O(l) △H=-285.8KJ/mol;
(3)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4)利用环形铁丝搅拌棒会导致热量散失,所以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不能用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5)为了确保盐酸完全被中和,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mol·L-1;
(6)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 HCl(aq)= NaCl(aq) + H2O (l);ΔH=-57.3 kJ· mol-1。
20.(1) 偏大 偏大 偏大 使盐酸充分反应
(2)
(3)S(s)+3F2(g)=SF6(g) ΔH= -1220kJ·mol-1
解析:(1)①薄铁板导热效果好,则热量散失,ΔH为负数,测得反应热结果偏大;
②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造成热量散失,测得反应热结果偏大;
③若将盐酸改为醋酸,弱酸电离吸热,反应放出热量偏小,但ΔH为负数,测得反应热结果偏大;
④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应使一方过量,所以碱溶液稍过量是为了让盐酸完全反应;
⑤碱过量则应用酸的数据进行计算,50mL0.50mol/L的盐酸物质的量为0.025mol,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则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6.8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设CH4(g)+H2O(g)=CO(g)+3H2(g)为反应1,CH4(g)+CO2(g)=2CO(g)+2H2(g)为反应2,目标反应为反应3,则反应3=反应12反应2,ΔH3=ΔH12ΔH2=+165KJ/mol,故答案为:。
(3)断键吸热,成键放热,ΔH=E(反应物总键能)E(生成物总键能),S(s)和F2(g)反应生成SF6(g)的化学方程式S+3F2=SF6,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ΔH=(280+16033306)kJ·mol-1= -1220kJ·mol-1,故答案为:S(s)+3F2(g)=SF6(g) ΔH= -1220kJ·mol-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初中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下一篇:2023-2024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蒲东街道中心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