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大关中学九年级(上)(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大关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1分)下列生活中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滴水成冰 B.雨后彩虹 C.铁锅生锈 D.车胎爆炸
2.(1分)下列做法不利于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3.(1分)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新材料的研制
B.“神十”飞天轨道的设定
C.农药、化肥的研制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4.(1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塞紧胶塞
C.用滴管取液体 D.取用粉末药品
5.(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酒精用作燃料
C.氮气填充灯泡 D.液氦用于冷冻
6.(1分)小明想要知道妈妈的金色项链是否由金制成,小红提出“可以用火烧一下”,就“用火烧一下”这一过程而言(  )
A.设计实验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解释与结论
7.(1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当反应后有气泡产生时就要立即收集
B.加热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盛放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8.(1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1分)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原因分析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时,试管炸裂 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B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没有燃烧 氧气不纯
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小 红磷的量不足
D 用排水法收集加热高锰酸钾产生的氧气,水槽内的水变红 导管伸入试管内太短
A.A B.B C.C D.D
10.(1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C.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11.(1分)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氧气氧化铜
B.水氢气+氧气
C.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
D.二氧化碳+水→碳酸
12.(1分)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加热液体
A.A B.B C.C D.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葡萄酒的配料表中经常看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什么作用呢?
酿酒葡萄采摘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腐烂变质。在低温环境下,添加二氧化硫作为保鲜剂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4℃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对酿酒葡萄进行预处理,经过4周的储藏
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和葡萄汁发酵等步骤。葡萄汁的发酵由酵母菌来完成,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的二氧化硫作为灭菌剂可有效抑制这些杂菌的滋生。
由于二氧化硫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葡萄酒生成过程中应控制其用量,下标是中国和欧洲对葡萄酒中SO2最高限量的比较准。
葡萄酒类型 含糖量/(g/L) SO2限量(mg/L)
中国 非甜型葡萄酒 250
甜型葡萄酒 400
欧洲 红葡萄酒 <5 150
5 200
白葡萄酒 <5 200
5 250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
(2)在低温(4℃)条件下,酒酿葡萄储存一周时   。
A.未添加SO2
B.添加低浓度SO2
C.添加高浓度SO2
(3)二氧化硫在葡萄汁发酵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
(4)在欧洲标准中,含糖量相同的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SO2的限量要    (填“高”或“低”)。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葡萄汁发酵发生了化学变化
B.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应控制用量
C.用高浓度SO2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一定小于低浓度SO2处理的葡萄
14.(6分)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    。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4)用C装置制取氧气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若用    (填仪器名称)替换注射器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15.(6分)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图: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液氧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3)空气的净化装置制得氮气和液氧是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为病人输氧时常用到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的    (填“a”或“b”)端与氧气瓶相连,利用该装置可使进入人体的氧气更湿润,还可以    。
16.(7分)某小组同学向盛有MnO2的试管中加入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小组同学对H2O2分解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Ⅰ.探究水雾产生的原因
【进行实验】
分别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加入0.5g MnO2和30mL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如下。
溶液 5% H2O2溶液 10% H2O2溶液 30% H2O2溶液
温度变化
水雾 有少量水雾 有较多水雾 有大量水雾
【解释与结论】
(1)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H2O2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
(3)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Ⅱ.探究影响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H2O2溶液 蒸馏水 催化剂 温度/℃
溶质质量分数 V/mL V/mL
① 10% 10 20 无催化剂 20
② 10% 10 20 0.5g MnO2 20
③ 10% 15 x 0.5g MnO2 20
(4)对比实验①②,目的是探究    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
(5)实验②③,目的是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则实验③中x是    (填字母序号)。
a.15
b.30
【实验过程及分析】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完成以上实验,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6)能证明溶质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有影响的证据是    。
17.(4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
【实验1】按图一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前在100mL集气瓶中加入10mL水。
【实验2】按图二所示装置,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提高白磷的温度,注射器中有20mL氮气。
(1)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
(2)本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预先装有少量水的原因是    。
(3)按照图二装置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20.0 34.0 40.0 30.0 25.6 18.0 12.5 8.4 4.8 3.0 3.0
(4)根据图二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实验开始时,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该选项不正确。
B、雨后彩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该选项不正确。
C、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该选项正确。
D、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能源,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故A做法合理;
B、车辆尾气中含有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故B做法合理;
C、生活垃圾集中焚烧,不利于防治空气污染,故C做法不合理;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故D做法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和节能减排,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3.【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选项C农药化肥的研制,而“神十”飞天轨道的设定与物理研究有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吸取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没有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时,应捏紧胶头,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
D、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氧气用于炼钢,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A错误;
B、酒精用作燃料,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B错误;
C、氮气提充灯泡,属于化学性质;
D、液氮用于冷冻,可以制造低温环境,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用火烧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B、加热试管,炸裂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D、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再熄灭酒精灯,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故选:A。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的名称、注意事项等。
8.【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而不是白雾。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不会剧烈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分析。
【解答】解:A、加热固体时,有可能引起冷凝水倒流,该选项分析合理;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则铁丝不能燃烧;
C、若红磷量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D、水槽内的水变红,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而例如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推理错误;
B.分解反应指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有可能是置换反应等,故错误;
C.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故正确;
D.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伴随发光现象,如人的呼吸,不会伴随着发光的现象,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及催化剂的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11.【分析】根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故A不合题意;
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故B不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两种,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定义即可。
12.【分析】A、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
B、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图中实验,不能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C、图中实验,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没有用外焰加热、试管夹的夹持位置太靠近试管口,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分析】(1)根据水垢腐烂变质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图像信息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物质的性质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1)酿酒葡萄采摘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腐烂变质;故答案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2)由图像可知,在低温(4℃)条件下,腐烂率最高的是添加高浓度SO2;故答案为:C;
(3)葡萄汁的发酵由酵母菌来完成,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故答案为:有效抑制发酵过程中某些杂菌的滋生;
(4)由表格信息可知,欧洲标准中2的限量要低;故答案为:低;
(5)A.葡萄汁发酵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B.由于二氧化硫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其用量;
C.由图像信息可知,用高浓度SO2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不一定小于低浓度SO2处理的葡萄,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B。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14.【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进行药品选择,进而书写文字表达式;
(3)根据氧气的收集装置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分液漏斗也能控制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氧气。
(3)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由于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
(4)分液漏斗也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1)试管;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4)分液漏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理解制取气体的原理、注意事项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5.【分析】(1)根据处理后的液氧含有氧气和稀有气体等进行分析。
(2)根据步骤B是蒸发操作,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3)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多功能瓶的使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液氧含有氧气和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
(2)由步骤B蒸发操作,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这说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3)空气的净化装置制得氮气和液氧,没有新物质生成。
(4)为病人输氧时常用到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的a端与氧气瓶相连,还可以监测输氧的速度。
故答案为:(1)混合物;
(2)低;不活泼;
(3)物理;
(4)a;监测输氧的速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工业制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文字表达式;
(2)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3)根据实验过程能量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5)根据实验唯一变量的因素分析回答此题;
(6)根据实验变量选择对照实验组。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文字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水+氧气,因此会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2)根据实验图像可以看出,在其他实验条件下相同情况下,反应中溶液温度升高越快;
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中溶液温度升高越快。
(3)随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增大,产生水蒸气量增大,将水变为水蒸气;
故答案为:H8O2反应放出热量,溶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
(4)实验①和②的变量是有无催化剂,因此探究有无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故答案为:有无催化剂。
(5)实验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的影响,所以其他实验条件需要保持一致,保持液体体积相同;
故答案为:a。
(6)②③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所以根据相同压强下需要达到的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即可,所以压强为P1时,t8≠t2即可证明此结论;
故答案为:压强为P1时,t5≠t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7.【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来分析解答;
(2)根据五氧化二磷有毒,能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4)根据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来分析解答;
(5)根据题中的数据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被消耗,所以水能倒吸入集气瓶;
(2)五氧化二磷有毒,则集气瓶底部预先装有少量水的原因是吸收五氧化二磷;
(4)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增大;
(5)装置内空气的体积为100mL﹣10mL=90mL,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1)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
(2)吸收五氧化二磷,并降低反应温度;
(4)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
(5)18.9%。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及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

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6.1 电压》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