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第三十七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三十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注意:第1~8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注意:第9~12小题中,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2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C.“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D.两辆汽车均以50km/h的速度行驶,则两辆汽车一定是相对静止的
2.(2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3.(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  )
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
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
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
4.(2分)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音叉所发出声音的波形图(  )
A.甲音叉振动的频率较高
B.甲音叉振动的幅度较大
C.甲声音的音调高于乙声音的音调
D.甲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声音的响度
5.(2分)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象可知,甲、乙两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54km/h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D.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多
6.(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越稀薄,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越小
D.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7.(2分)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  )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8.(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②医用B超诊断仪
③超声波清洗眼镜
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
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多选)9.(2分)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是37℃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
C.冬天洗澡时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40℃
D.大连夏季最高气温约45℃
(多选)10.(2分)如图小华同学从家中出发到达小明家,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
A.小华步行的是AB段
B.小华到小明家的距离是1800m
C.小华步行的时间是25min
D.小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m/s
(多选)11.(2分)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适当长度,如图所示拨动钢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钢尺能够听到声音,说明钢尺发声时在振动
B.将钢尺换成塑料尺,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会不同
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伸出桌面部分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多选)12.(2分)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情形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t1~t2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C.在t0~t1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D.在t0~t2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3.(2分)开考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小明和小华并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4.(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铅笔长为    cm。
15.(2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产生的;我们在道路旁看到如表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噪声监测
65dB
16.(2分)小明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宽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19.43cm,19.43cm和19.44cm   cm;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避免或减小)误差。
17.(2分)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大妈们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大妈们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关上门窗,属于在    减弱噪声。
18.(2分)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表明:相同时间内,说明摩托车比自行车运动得   ;乙图表明:通过相同的路程,自行车所用时间   ,说明自行车比摩托车运动得慢。
19.(2分)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20.(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3:2,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
21.(2分)如图是物体甲沿平直公路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另一物体乙与甲保持相对静止。请你根据题所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画出乙的v﹣t图象。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2.(7分)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29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50s
(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m/s?
(2)火车以(1)中的速度行驶5分钟所走的路程是多少km?
(3)火车全部在桥面上运行的时间是多少s?
23.(7分)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8s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鸣笛后8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4.(3分)周末,小明与同学约好去爬山,出发前,旁边的妈妈听到灌水声对小明说:“水快灌满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妈妈根据灌水声判断出水快灌满了的原因。
25.(5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起来了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可以传声,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并由此可得到结论:   。
26.(6分)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小车从乙到丙的距离是   cm。
(3)小车从甲到丙所用的时间是   s,全程平均速度是   cm/s。
(4)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甲点才开始计时   (选填“大”或“小”)。
27.(5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发现音调不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8.(5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A点两侧的两点   。
(3)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教室的温度,则液柱可能会停在    (B/C)附近。
(4)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对此提出两条合理性改进意见①   ,②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三十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注意:第1~8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注意:第9~12小题中,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2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C.“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D.两辆汽车均以50km/h的速度行驶,则两辆汽车一定是相对静止的
【答案】A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标准(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则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此时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C、“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两辆汽车均以50km/h的速度行驶,则两辆汽车一定是相对静止的,两辆汽车一定是相对运动的。
故选:A。
2.(2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扩音器可以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扩音器可以减小声音分散,故C正确;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故选:B。
3.(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  )
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
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
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
【答案】D
【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卡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解答】解:由题知,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结果显示体温都是39.3℃,否则示数将大于39.7℃,ABC错误。
故选:D。
4.(2分)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音叉所发出声音的波形图(  )
A.甲音叉振动的频率较高
B.甲音叉振动的幅度较大
C.甲声音的音调高于乙声音的音调
D.甲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声音的响度
【答案】B
【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两幅图进行解答。
【解答】解:对比两图可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图中的振幅相对较大,乙图中的振幅较小,乙的响度小;综上所述。
故选:B。
5.(2分)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象可知,甲、乙两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54km/h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D.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多
【答案】D
【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知:当t甲=20s时,甲的路程s甲=300m;根据速度公式得出甲车的速度;
(3)当t乙=50s时,乙的路程s乙=300m,根据速度公式得出乙车的速度,并比较甲、乙两车速度的大小,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即可判断出乙车相对于甲车的运动方向;
(4)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行驶相同的路程,根据t=可知哪一辆车所用的时间多。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甲,则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由图知:当t甲=20s时,甲的路程s甲=300m;
甲车的速度:v甲===15m/s=54km/h;
C、当t乙=50s时,乙的路程s乙=300m,
乙车的速度:v乙===6m/s<v甲,
由于甲、乙两辆汽车相对于地面都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故C正确;
D、已知v乙<v甲,行驶相同的路程,根据t=,乙车所用的时间多。
故选:D。
6.(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越稀薄,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越小
D.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中,采取了理想实验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但瓶内空气是很难抽干净的,少量空气和瓶体等固体都能传声;故始终能听到声音。
(2)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而声波传播时需要介质。
【解答】解:A、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中,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与空气没有关系;
D、瓶内很难形成真空,仍可将声音传出,故D错误。
故选:A。
7.(2分)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  )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答案】C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根据两图拍摄的先后顺序和两球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选项中的说法所达到的结果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如果甲静止,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示;
B、如果甲向北运动,两球方向相反,乙在南,如右图所示;
C、如果甲,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超过乙、甲在北,如果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不可能发生;
D、如果甲,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超过甲、甲在北,故D可能发生。
故选:C。
8.(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②医用B超诊断仪
③超声波清洗眼镜
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
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D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根据题目所给具体事例,分析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解答】解: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
②医用B超诊断仪,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
③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的是声音传递能量;
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利用的是声音传递能量;
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
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
综上分析可知,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②⑤⑥。
故选:D。
(多选)9.(2分)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是37℃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
C.冬天洗澡时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40℃
D.大连夏季最高气温约45℃
【答案】BC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般冰箱冷冻室的温度能够达到﹣18℃;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在40℃左右;
D、大连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C。
(多选)10.(2分)如图小华同学从家中出发到达小明家,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
A.小华步行的是AB段
B.小华到小明家的距离是1800m
C.小华步行的时间是25min
D.小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m/s
【答案】AD
【分析】根据v=结合图中的数据分别计算0A段和AB段的速度,判断骑行和步行的路程和时间;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小华到小明家的距离。
【解答】解:ACD、小华在0A段的速度的v1====6m/s,
小华在AB段的速度的v2====3.5m/s<6m/s,
所以小华步行的是AB段,步行时间为25min﹣2min=20min,速度为6m/s,C错误;
B、由图中数据可知,故B错误。
故选:AD。
(多选)11.(2分)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适当长度,如图所示拨动钢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钢尺能够听到声音,说明钢尺发声时在振动
B.将钢尺换成塑料尺,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会不同
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伸出桌面部分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AB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3)响度的大小和发生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解:A、由于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明钢尺发声时在振动。
B、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振动物体的材料变化,故B正确。
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改变了物体的振幅,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D、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物体的振动频率越低,故D错误。
故选:ABC。
(多选)12.(2分)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情形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t1~t2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C.在t0~t1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D.在t0~t2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答案】ABD
【分析】(1)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
(2)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平均速度越小。
【解答】解:A、由图可知,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由图可知1~t2这段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可知,故B正确;
C、由图可知7~t1这段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可知,故C错误;
D、由图可知0~t8这段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等于乙 通过的路程可知,故D正确。
故选:ABD。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3.(2分)开考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小明和小华并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信息;静止。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
【解答】解:
(1)考生们听到铃声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小明和小华并肩走进考场,小明相对于小华的位置不变,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信息;静止。
14.(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铅笔长为  5.35 cm。
【答案】0.1;5.35。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4cm;
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35cm对齐。
故答案为:5.1;5.35。
15.(2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振动 产生的;我们在道路旁看到如表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噪声监测
65dB
【答案】振动;响度。
【分析】(1)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可知此时的噪声是65dB,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16.(2分)小明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宽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19.43cm,19.43cm和19.44cm 19.43 cm;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  减小 (选填避免或减小)误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
【解答】解:物理课本的宽度:L=≈19.43cm,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
故答案为:19.43;减小。
17.(2分)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响度 ;“大妈们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大妈们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关上门窗,属于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传播过程中。
【分析】(1)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传播过程中。
18.(2分)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表明:相同时间内,说明摩托车比自行车运动得 快 ;乙图表明:通过相同的路程,自行车所用时间 长 ,说明自行车比摩托车运动得慢。
【答案】快;长。
【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速度公式v=可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
①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
②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
③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就得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比较速度的大小。
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图示情景,然后答题。
【解答】解:(1)甲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时间,图中摩托车运动的路程长可知,自行车运动的路程短;
(2)乙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路程,图中自行车完成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可知,摩托车运动得快。
故答案为:快;长。
19.(2分)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减少 (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柔软多孔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答案】减少;柔软多孔。
【分析】由于电影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解答】解: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答案为:减少;柔软多孔。
20.(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3:2,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 2:3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8:15 。
【答案】2:3;8:15。
【分析】知道甲、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运动路程之比,利用t=求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由题知,v甲:v乙=3:2,
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由t=,所用时间与速度成反比甲:t乙=v乙:v甲=4:3;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4:6,
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t甲′:t乙′=:=:=8:15。
故答案为:4:3;8:15。
21.(2分)如图是物体甲沿平直公路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另一物体乙与甲保持相对静止。请你根据题所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画出乙的v﹣t图象。
【答案】
【分析】s﹣t图象描述的是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m/s;
另一物体乙与甲保持相对静止,即物体乙也是做速度大小为4m/s的匀速直线运动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2.(7分)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29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50s
(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m/s?
(2)火车以(1)中的速度行驶5分钟所走的路程是多少km?
(3)火车全部在桥面上运行的时间是多少s?
【答案】(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20m/s;
(2)火车以(1)中的速度行驶5分钟所走的路程是6km;
(3)火车全部在桥面上运行的时间是140s。
【分析】(1)火车完全通过该桥时经过的距离为车长与桥长之和,根据公式v=可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2)根据公式v=可求火车以(1)中的速度行驶5分钟所走的路程;
(3)火车全部在桥上运行时经过的距离为桥长与车长之差,根据公式t=可求火车全部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解答】解:(1)火车经过的距离s1=s车+s桥=100m+2900m=3000m;
火车运行速度:
v===20m/s。
(2)根据公式v=可得
s2=vt2=20m/s×6×60s=6000m=6km;
(3)火车全部在大桥上经过的距离:
s3=s桥﹣s车=2900m﹣100m=2800m;
所需时间为:
t4===140s。
答:(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20m/s;
(2)火车以(1)中的速度行驶5分钟所走的路程是7km;
(3)火车全部在桥面上运行的时间是140s。
23.(7分)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8s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鸣笛后8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
【答案】(1)鸣笛后8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160m;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1440m;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1280m。
【分析】(1)知道汽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鸣笛后8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鸣笛声传播的路程,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的路程等于鸣笛声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路程之和的一半;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路程等于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的路程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车=72km/h=20m/s,
由v=可知车=v车t=20m/s×8s=160m;
(2)由v=可知声=v声t=340m/s×8s=2720m,
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的路程:s8=(s声+s车)=(2720m+160m)=1440m;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路程:s2=s6﹣s车=1440m﹣160m=1280m。
答:(1)鸣笛后8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160m;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1440m;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1280m。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4.(3分)周末,小明与同学约好去爬山,出发前,旁边的妈妈听到灌水声对小明说:“水快灌满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妈妈根据灌水声判断出水快灌满了的原因。
【答案】当往暖水瓶中倒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小明的妈妈是根据音调判断出水的高度进而知道水满了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答:当往暖水瓶中倒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5.(5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起来了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空气 可以传声,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不能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并由此可得到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不能;(4)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想办法把桌子振动放大。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即把桌子振动放大;
(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不能。
26.(6分)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2)小车从乙到丙的距离是 64.0 cm。
(3)小车从甲到丙所用的时间是 6 s,全程平均速度是 15 cm/s。
(4)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甲点才开始计时 大 (选填“大”或“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从刻度尺上读出乙丙的距离;
(3)从刻度尺上读出甲到丙的距离,求出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甲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解答】解: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0cm;
(3)由图知,从甲到丙的距离为91.7cm﹣1.0cm=90.8cm,
全程平均速度:
v===15c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甲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可知。
故答案为:(1)小;(2)64.7;15。
27.(5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  乙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  材料的粗细 有关。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乙 和  丙 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发现音调不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
【答案】(1)乙;材料的粗细;(2)乙;丙;(3)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对于钢丝来说,钢丝振动时产生声音的音调和钢丝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3)根据音调的高低,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于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甲比乙粗,音调高。
(2)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钢丝越紧。
故答案为:(1)乙;材料的粗细;丙;(3)在钢丝的长度,钢丝越紧。
28.(5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原理 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A点两侧的两点 0℃ 。
(3)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教室的温度,则液柱可能会停在  C (B/C)附近。
(4)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对此提出两条合理性改进意见① 换用更细的弯管 ,② 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此温度计是气体温度计,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因此,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时,表示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瓶内气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因此,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时,表示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液柱的左右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气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3)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教室的温度,教室温度一定高于0℃,所以会向左移动;(4)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液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高(长)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或增大烧瓶的体积。
【解答】解:(1)这是一个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等液柱稳定后;
(3)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教室的温度,在温度升高时,所以液柱向左移动。
(4)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原理;(2)0℃;(4)①换用更细的弯管。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份阶段性验收化学试卷(PDF含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英语期中专项复习——语音与词汇(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