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7.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7.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
B. 第二次沸腾时和第一次沸腾时相比,瓶内气体压强不变
C. 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
D. 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
2.(3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水蒸气,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处较浓
3.(3分)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 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 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C. 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D. 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4.(3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湿衣服晾干,属于升华现象
B. 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 烧开水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D. 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糕冒“白气”是升华现象
5.(3分)如图所示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分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A. 乙烷乙烯 B. 戊烷戊烯 C. 丁烷丁烯 D. 丙烷丙烯
6.(3分)下列描述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 初春,冰雪逐渐消融 B. 冬天,冰冻衣服晾干
C. 秋天,草上露珠形成 D. 夏天,潮湿路面变干
7.(3分)物理课堂上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
B. 不管冬季还是夏季,适当升高挡风玻璃的温度,都可以除雾
C. 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 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
8.(3分)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B. 同时沸腾
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稍后也沸腾了
9.(3分)小昌同学在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于 B. 先下降,后上升到
C. 低于 D. 等于
10.(3分)小红想给物品消毒。通过查询“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消毒剂使用指南》得知,用的酒精消毒时,需
要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小红为了让酒精蒸发更缓慢,下列正确的措施是
A. 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 B. 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
C. 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D. 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
11.(3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 90℃ 的水也可以沸腾
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2.(3分)如图所示,甲容器和乙试管内均装有水,乙试管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一定同时沸腾
B. 甲容器内的水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也会沸腾
C. 甲容器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 乙试管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3.(4分)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如图所示,这些“白气”是壶里喷出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4分)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15.(4分)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
16.(4分)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 ______,迅速上升变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
17.(4分)《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是因为 ______ 。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6分)小李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
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______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说明液态酒精发生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 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缺少液体沸腾条件中的 ______ 的条件。
当小李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故错误,正确。
故选:。
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2.【答案】C;
【解析】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现象,“白气”较淡;而离壶嘴较远处,温度较低,水蒸气容易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处较浓。
故选:。
该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掌握物态变化的本质以及液化的条件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因水蒸发有致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夏天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华;
水蒸发要从周围空气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物态变化类的题目,分清楚物质前后各处于什么状态,结合概念就可以得出,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
4.【答案】B;
【解析】解:A、湿衣服变干,衣服中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气温低,嘴里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故B正确;
C、烧开时,壶中冒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糕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可知,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等物质的沸点低于,在常温下能够挥发掉;而戊烷和戊烯的沸点高于,在常温下不能挥发掉,所以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即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戊烷和戊烯。
故选:。
可以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些物质的沸点比低,在常温时容易挥发,有些物质的沸点比高,在常温是不容易挥发。
解答本题要理解物质的沸点越低,越容易挥发,沸点越高,越不容易挥发。
6.【答案】C;
【解析】解:、初春,冰雪逐渐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要吸热,故不符合题意;
、冰冻的衣服晾干,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是升华现象,要吸热,故不符合题意;
、秋天,草上露珠形成,是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符合题意;
、夏天,潮湿路面变干,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要吸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B;
【解析】、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错误;
、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雾会吸收热量汽化,故正确;
、夏天,汽车内部温度较低时,车外温度很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车外侧玻璃上发生液化,故错误;
、冬天,由于水雾出现在玻璃内侧,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错误。
8.【答案】C;
【解析】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水的沸点,当碗内水的温度与锅内水的温度相等时,没有温度差,碗内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故不会沸腾,故错误、正确。
故选:。
水的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据此进行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低于;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实验室内的温度相同,即等于.
故选B.
酒精挥发性比较强,也就是说酒精在常温下比较容易汽化为气态的酒精蒸气,汽化要吸热;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该题考查的是蒸发致冷的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解: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蒸发,故不合题意;
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蒸发,故不合题意;
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蒸发,故不合题意;
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减慢蒸发,故符合题意。
故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难度不大。
11.【答案】D;
【解析】当人从室内到室外时,眼镜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因此室外水蒸气不可能液化形成小水珠,故选D。
12.【答案】B;
【解析】解: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
乙试管的水从甲容器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再继续加热,甲容器中的水也将沸腾。
故选:。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液面上的压强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据此分析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水的沸腾条件、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
13.【答案】;
【解析】解:“白气”是壶里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液化。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液化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4.【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解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氯乙烷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15.【答案】液化;汽化(蒸发);
【解析】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露珠消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16.【答案】气泡 减小;
【解析】解: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水蒸气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会看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气泡,迅速上升变大。
故答案为:气泡;减小。
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17.【答案】;
【解析】解:“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
故答案为:提高湿纸的温度。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此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8.【答案】;
【解析】解: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液态酒精中分子进入空气中变为气态,这个过程是汽化;
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实验中测出的水的沸点小于,说明当时的大气压低于个标准大气压;
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由于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烧杯中水的沸点高于,即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自下而上;汽化;低于;继续吸热;升高。
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液体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会升高。
本题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考查了器材的组装、液体沸腾的条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等,同时还考查了汽化和扩散现象。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17 卤族元素与海水提取溴和碘(答案)

下一篇: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7.8 燃料 能源与环保》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