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沪教版化学上海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

2023年九年级上册沪教版化学上海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冰雪融化 C.灯泡发光 D.石蜡熔化
2. 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石灰乳 C.矿泉水 D.牛奶
3.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氢气的密度小 D.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4.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CO3 B.KClO3 C.O2 D.H2O
5. 试剂标签错误的是(  )
A. B.
C. D.
6.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发出白光
C.硫:有刺激性气味 D.镁:生成氧化镁固体
7. 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实,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二氧化硫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湿衣服晾干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8. 能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二氧化碳的体积
C.增加水的质量 D.增大压强
9. 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
A. B. C. D.
10.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H2O2H2↑+O2↑ B.H2O2H2O+O2↑
C.2H2O22H2O+O2 D.2H2O22H2O+O2↑
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N2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作灯泡保护气
C.O2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1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放置洗净的试管 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过滤
13. 一杯饱和氯化钠溶液长期敞口放置会析出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减少
B.溶解度减小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14.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15. 有关如图试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为胆矾
B.溶液呈蓝色
C.CuSO4的摩尔质量为160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20
16.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C.一个甲分子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7.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18. 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硫酸溶液,全部用到的一组实验仪器是(  )
A.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
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天平、量筒、药匙、烧杯
D.量筒、试管、烧杯、玻璃棒
19.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
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填空题
2017年中国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中国.
①人类需要清新的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参与光合作用的是   ;防雾霾口罩中常填充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
②人类需要洁净的水.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绿色水处理剂,它由   种元素组成,钾、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mol K2FeO4中约含有   个铁原子.
③人类需要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是上海地区常见的家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与化石燃料相比,氢能源的优点是   (写一点).
22 化学语言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含义
①2个氯原子   ; 2摩尔H的意义   。
②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   ;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
③生石灰可以作为“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清凉油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C10H10O),它有   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   ,73克薄荷脑的物质的量是   mol,1mol薄荷脑分子中含有   个氢原子。
⑤2017年5月18日我国。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还有的是甲烷水合物。甲烷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   性。甲烷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   
⑥如图A和B是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 图1表示向20℃时10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进行的系列实验,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2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100g水,③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
②50℃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③50℃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   w2(选填“>”或“=”或“<”)
④已知②→③的过程中有少量水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序号)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④→⑤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53.9g
⑤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KNO3。
24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A:向两根燃着的蜡烛中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a   ,b   ;
②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只要写一条)   ;
③实验C: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④实验D: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⑤实验E: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5 小明来到实验室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按照要求答问题:
①实验台前有如图甲仪器和药品,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A   
小明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实验前她发现其中缺少一种药品,该药品名称是   ;该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下表是小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步骤及相关实验装置,其中   (填字母序号)步骤中的实验装置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   .
改正后进行实验,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实验步骤 a.制备气体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相关实 验装置
③上述装置改进成如图甲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甲装置的优点是   .请简述甲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   .
④图乙是一个气密性良好的启普发生器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固液接触,无气泡产生
B、固液接触,仍有气泡产生
C、M中液面不断下降,N中液面不断上升
D、N中液面下降至L中
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滴加盐酸后,产生了4.4g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计算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冰雪融化 C.灯泡发光 D.石蜡熔化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燃放烟花是利用了可燃物燃烧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灯泡发光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2 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石灰乳 C.矿泉水 D.牛奶
【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石灰乳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氢气的密度小 D.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干冰易升华、氢气的密度小、氧气是无色的气体都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酒精能燃烧是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氢气的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是无色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CO3 B.KClO3 C.O2 D.H2O
【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516: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碳酸、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H2CO3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KClO3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试剂标签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CaO,故正确;
B.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FeCl3,故错误;
C.氢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KOH,故正确;
D.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Al2O3,故正确。
故选:B。
6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发出白光
C.硫:有刺激性气味 D.镁:生成氧化镁固体
【考点】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 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实,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二氧化硫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湿衣服晾干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351: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或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可供人呼吸,二氧化硫有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8 能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二氧化碳的体积
C.增加水的质量 D.增大压强
【考点】7O: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解答】解:A、升高温度,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C、加入足量的水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影响,故C错误;
D、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9 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
A. B. C. D.
【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微粒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观察选项,
故选:D。
10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H2O2H2↑+O2↑ B.H2O2H2O+O2↑
C.2H2O22H2O+O2 D.2H2O22H2O+O2↑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不是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N2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作灯泡保护气
C.O2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考点】6K:常见气体的用途;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312:性质决定用途;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A、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杀菌消毒,错误;
故选:A。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放置洗净的试管 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过滤
【考点】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洗净试管的放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大气压强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试管清洗干净防止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故管口向下,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即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装置没有封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有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3 一杯饱和氯化钠溶液长期敞口放置会析出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减少
B.溶解度减小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7R: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室温下,饱和氯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溶剂会不断(少量)蒸发,溶质会随之析出,始终保持室温时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A、饱和氯化钠露置于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故A正确。
B、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C、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故D错误。
故选:A。
14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有关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苯分子是由碳原子与氢原子构成的,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故错误;
D.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正确。
故选:D。
15 有关如图试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为胆矾
B.溶液呈蓝色
C.CuSO4的摩尔质量为160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20
【考点】7D: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7R:溶质的质量分数;DG: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
【解答】A、胆矾是硫酸铜的晶体(CuSO4 H2O),该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铜,错误;
B、硫酸铜的溶液呈蓝色,正确;
C、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所以CuSO4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错误;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5:95=1:19,错误。
故选:B。
16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C.一个甲分子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有一种,故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正确;
C、一个甲分子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
故选:B。
17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考点】D7: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正确。
C、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8 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硫酸溶液,全部用到的一组实验仪器是(  )
A.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
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天平、量筒、药匙、烧杯
D.量筒、试管、烧杯、玻璃棒
【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341: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据此判断所需的仪器。
【解答】解:A、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硫酸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用于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稀释操作,无需使用酒精灯、天平,故选项错误。
B、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硫酸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用于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稀释操作,故选项正确。
C、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硫酸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无需使用天平、药匙,故选项错误。
D、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硫酸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无需使用试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9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
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20℃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一定小于乙溶液,故A错误;
B、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3.1%,所以不能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故B错误;
C、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65g,故C错误;
D、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不会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A6: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C4:元素的简单分类;F1:化合反应及其应用;F2: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13B:概念关系型.
【分析】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
【解答】解: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②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一定属于含氧化合物,所以含氧化合物包含着氧化物,故此选项正确,
③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④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故此选项正确,
⑤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所以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D。
填空题
21 2017年中国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中国.
①人类需要清新的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参与光合作用的是   ;防雾霾口罩中常填充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
②人类需要洁净的水.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绿色水处理剂,它由   种元素组成,钾、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mol K2FeO4中约含有   个铁原子.
③人类需要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是上海地区常见的家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与化石燃料相比,氢能源的优点是   (写一点).
【分析】①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②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物质的量来分析;
③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以及氢能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①氧气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毒气;故填:O2(或氧气);CO2(或二氧化碳);吸附;
②由高铁酸钾(K2FeO4)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钾、铁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钾、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4;每个高铁酸钾(K2FeO4)分子中含有1个铁原子,所以1mol K2FeO4中约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故填:三;2:1:4;6.02×1023;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热值高,制备氢气的原料来源广;故填:CH4(或甲烷);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只生成水或清洁合理即可).
22 化学语言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含义
①2个氯原子   ; 2摩尔H的意义   。
②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   ;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
③生石灰可以作为“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清凉油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C10H10O),它有   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   ,73克薄荷脑的物质的量是   mol,1mol薄荷脑分子中含有   个氢原子。
⑤2017年5月18日我国。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还有的是甲烷水合物。甲烷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   性。甲烷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   
⑥如图A和B是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答】解: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氯原子符号为 2Cl; 2摩尔H的意义是2mol氢原子。
②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③生石灰可以作为“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O═Ca(OH)2;
④清凉油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C10H10O),它有三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146 g/mol,73克薄荷脑的物质的量是mol,1mol薄荷脑分子中含有6.02×1024个氢原子。
⑤甲烷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可燃性。甲烷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CH4+2O22H2O+CO2;
⑥根据分析,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则生成的 C和D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故答案为:①2Cl;2mol氢原子(2摩尔氢原子);②N2;CO;③CaO+H2O═Ca(OH)2;
④三;146 g/mol;0.5;6.02×1024;⑤可燃;CH4+2O22H2O+CO2;⑥1:3
23 图1表示向20℃时10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进行的系列实验,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2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100g水,③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
②50℃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③50℃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   w2(选填“>”或“=”或“<”)
④已知②→③的过程中有少量水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序号)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④→⑤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53.9g
⑤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KNO3。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5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③中的溶质是50g,所以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50℃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③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w2;
④a、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31.6g,此时100g水中溶解20g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①,继续加入30g的硝酸钾后形成饱和溶液②并剩余固体18.4g,故a错误;
b、②→③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由31.6g→85.5g,则②剩余的18.4g固体全部溶解,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b正确;
c、溶液④温度为50℃,溶剂量100g,硝酸钾固体质量80g,溶解度是85.5g,所以溶液④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⑤温度为20℃,溶剂量100g,溶解度是31.6g,所以溶液④是饱和溶液,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80g﹣31.6g=48.4g,故c错误;
故选:b;
⑤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KNO3。
故答案为:①氯化钠,31.6,不饱和,×100%;
②增加溶质;
③<;
④b;
⑤降温结晶。
24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A:向两根燃着的蜡烛中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a   ,b   ;
②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只要写一条)   ;
③实验C: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④实验D: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⑤实验E: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分析】①依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②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分析即可;
③根据蒸发中玻璃棒的用途分析;
④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分析;
⑤根据电解水实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因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时,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过一会上面的蜡烛再熄灭,由蜡烛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顺序可知下面的先熄灭,即二氧化碳由下到上充满烧杯中,则密度比空气的大,
②某同学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白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③蒸发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加热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图示操作未放水或沙子,可能导致集气瓶炸裂;
⑤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b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a和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是1: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故答案为:①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一般情况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相同条件下CO2密度比空气大;
②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③防止液滴飞溅;
④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3Fe+2O2 Fe3O4;
⑤H2 2H2O 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小明来到实验室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按照要求答问题:
①实验台前有如图甲仪器和药品,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A   
小明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实验前她发现其中缺少一种药品,该药品名称是   ;该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下表是小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步骤及相关实验装置,其中   (填字母序号)步骤中的实验装置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   .
25 改正后进行实验,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实验步骤 a.制备气体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相关实 验装置
③上述装置改进成如图甲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甲装置的优点是   .请简述甲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   .
④图乙是一个气密性良好的启普发生器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固液接触,无气泡产生
B、固液接触,仍有气泡产生
C、M中液面不断下降,N中液面不断上升
D、N中液面下降至L中
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滴加盐酸后,产生了4.4g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计算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分析】①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②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③甲装置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甲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开始时,用于添加液体;关闭弹簧夹后,便于储存液体,使固液分离开;
④图乙是一个气密性良好的启普发生器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M中液面不断下降,N中液面不断上升;
⑤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①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铁架台;二氧化锰;2H2O22H2O+O2↑;
②小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步骤及相关实验装置中,a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长颈漏斗下端口要液封;改正后进行实验,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制备气体、收集气体、清洗仪器、整理桌面;故答案为:a;长颈漏斗下端口要液封;c、a、b、d;
③甲装置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甲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开始时,用于添加液体;关闭弹簧夹后,便于储存液体,使固液分离开;故答案为: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开始时,用于添加液体;关闭弹簧夹后,便于储存液体,使固液分离开.
④图乙是一个气密性良好的启普发生器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M中液面不断下降,N中液面不断上升;故答案为:C
⑤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0.1mol;设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x;
CaCO3+2HCl=CaCl2+H2O+CO2↑
2 1
x 0.1mol
x=0.2mol;
故答案为:0.1mol;0.2mol;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含解析)

下一篇: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