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沪教版化学上海第一学期复习试题(含解析)

2023年九年级沪教版化学上海第一学期复习试题
单项选择题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冰雪融化 B.花香四溢 C.研磨咖啡 D.粮食酿酒
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空气
3.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4. 硅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O B.Si C.Al D.Fe
5 . 中国有上千年的书法文物,书法中用到的墨主要含碳,这体现了“碳”的(  )
稳定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导电性
放入水中形成浊液的是(  )
食盐 B.蔗糖 C.面粉 D.味精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水银与银 B.木炭与石墨 C.氧气与臭氧 D.冰与干冰
8. 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9. 呈碱性的液体是(  )
A.pH=5.4的雨水 B.pH=2.3的柠檬水
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
10.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硫粉
11.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aO B.CaCO3 C.KCl D.H2CO3
1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Fe2O3 B.S+2O2 SO2↑
C.4P+5O22P2O5 D.2H2↑+O2↑2H2O
氮化镓(GaN)用于生成5G芯片,GaN中Ga显+3价,则N的化合价是(  )
A.﹣1 B.+1 C.﹣3 D.+3
14.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热 B.振荡 C.搅拌 D.加压
15. 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  )
A. B.
C. D.
16. 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Fe C.Fe2O3 D.C60
17. 碳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
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甲烷
18. 如图实验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测pH
19. 进入高原地区,密封的包装袋会自己鼓起,因为袋内气体分子(  )
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20. 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S+O2SO2
B.2H2+O22H2O
C.CuO+H2SO4→CuSO4+H2O
D.2KMnO4K2MnO4+MnO2+O2↑
不定项选择
有关化学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
B.分解反应产物一定是单质
C.化合反应反应物一定是单质
D.化合反应产物一定是化合物
22. 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KCl的饱和溶液
B.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
C.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
D.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
23. 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蜡烛在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O2体积分数的变化
B.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C.向一定质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
D.在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水的质量变化
24. 甲乙是两套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可以用双氧水和粉末状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都可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C.甲、乙装置通过长颈漏斗都能及时添加液体试剂
D.甲装置N处需要添加止水夹
25. 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关于环氧乙烷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为44g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1mol C2H4O分子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填空简答题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三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Mg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b管尖嘴口,打开b管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明矾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消毒剂是   。
(3)1mol水中约含有   个水分子。
许多气体、固体均能溶于水,下表为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6.6
碳酸钠 7 12.5 22 40 48.8
(1)0℃~40℃,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   (选填“变大”“变小”);20℃时碳酸钠溶解度为   g/100g水。
(2)20℃时,取3.6g氯化钠投入20g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溶液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无需计算);温度不变,若要将该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可以蒸发   g水,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3)2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为“0.8L/1L水”,该数值含义是   。若利用针筒(100mL)测量15℃,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先在针简内吸入20mL水,再吸入“16mL”或“40mL”的二氧化碳充分振荡,实验中你认为气体体积最好是   ,理由是   。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髙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装置H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5)小刘同学利用装置G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仔细观察,该同学的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
30. 如图进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得到铜。(氢氧化钠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关闭K3。在a处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通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写出b处木炭粉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盐和水,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e处的实验现象是   。
(3)当d处粉末全变为红色后,后续实验步骤依次为   (选填甲、乙、丙、丁、戊步骤序号,并排序)。
甲:将b、c、d、e装置分离
乙:撒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
丙: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丁:铜冷却后
戊:打开K3,关闭K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花香四溢 C.研磨咖啡 D.粮食酿酒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冰雪融化、花香四溢、研磨咖啡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花香四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研磨咖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空气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氮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氢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空气由多种物质如氮气、氧气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
硅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O B.Si C.Al D.Fe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符号的写法分析。
【解答】解:A、O是氧元素的符号,故A不符合题意;
B、Si是硅元素的符号,故B符合题意;
C、Al是铝元素的符号,故C不符合题意;
D、Fe是铁元素的符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中国有上千年的书法文物,书法中用到的墨主要含碳,这体现了“碳”的(  )
A.稳定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导电性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碳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古代书写用的墨,还能保存至今,而字迹显示的黑色,都是碳保留下来的体现,因此说明碳的稳定性,故选A;
故选:A。
放入水中形成浊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面粉 D.味精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水银与银 B.木炭与石墨 C.氧气与臭氧 D.冰与干冰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和银是不同的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与石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氧气与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均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分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解答】解: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溶于雨水生成强酸而引起的。
故选:A。
呈碱性的液体是(  )
A.pH=5.4的雨水 B.pH=2.3的柠檬水
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雨水的pH<7,所以显酸性,不合题意;
B.柠檬水的pH<7,所以显酸性,不合题意;
C.蒸馏水的pH=7,所以呈中性,不合题意;
D.矿泉水的pH>7,所以显碱性,符合题意。
故选:D。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硫粉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aO B.CaCO3 C.KCl D.H2CO3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解答】解:A、CaO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CaCO3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B错。
C、KCl中有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C错。
D、H2CO3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酸,故D错。
故选:A。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Fe2O3 B.S+2O2 SO2↑
C.4P+5O22P2O5 D.2H2↑+O2↑2H2O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硫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SO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中氢气、氧气是反应物,氢气、氧气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2H2O,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氮化镓(GaN)用于生成5G芯片,GaN中Ga显+3价,则N的化合价是(  )
A.﹣1 B.+1 C.﹣3 D.+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氮化镓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氮化镓中Ga的化合价为+3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价。
故选:C。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热 B.振荡 C.搅拌 D.加压
【分析】运用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概念的知识解答,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溶质和溶剂的种类; 固体的溶解度是中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即为这种溶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解答】解:固体的溶解度是中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即为这种溶质的溶解度;从概念可以看出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溶剂的种类和温度,和振荡、加压无关。
故选:A。
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  )
A. B.
C. D.
【分析】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A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B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C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
D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解答】解:气体的微粒示意图相同就是相同的分子。
A、A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B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C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D中的分子也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C。
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Fe C.Fe2O3 D.C60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化铁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碳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
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甲烷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叫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叫化合态。
【解答】解:A、金刚石是碳的单质,碳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选项错误;
D、甲烷属于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如图实验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测pH
【分析】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选项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玻璃棒的作用是蘸取待测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进入高原地区,密封的包装袋会自己鼓起,因为袋内气体分子(  )
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
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个数增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S+O2SO2
B.2H2+O22H2O
C.CuO+H2SO4→CuSO4+H2O
D.2KMnO4K2MnO4+MnO2+O2↑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解答】解: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C、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钟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一变多”特性,是分解反应;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
有关化学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
B.分解反应产物一定是单质
C.化合反应反应物一定是单质
D.化合反应产物一定是化合物
【分析】根据已有的概念结合概念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故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
B、分解反应的产物不一定是单质,比如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化合物,说法错误;
C、化合反应反应物不一定是单质,比如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碳酸,反应物都是化合物,说法错误;
D、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化合反应产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
故选:AD。
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KCl的饱和溶液
B.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
C.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
D.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
【分析】A、根据甲溶液中加入10g的氯化钾,降温到20℃时,才有晶体析出进行分析;
B、根据40℃时的乙溶液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所以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C、根据甲溶液中加入10g的晶体,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进行分析;
D、根据40℃时的乙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甲溶液加入10g氯化钾能完全溶解所以该溶液是不饱和的,故A错误;
B、40℃时的乙溶液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所以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5.4%,故B错误;
C、甲溶液中加入10g的晶体,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甲溶液的溶质质量是30g,丙、丁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4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故C错误;
D、40℃时的乙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20℃时的溶解度是34g,所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故选:D。
故选:D。
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蜡烛在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O2体积分数的变化
B.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C.向一定质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
D.在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水的质量变化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电解水实验知识进行分析;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78%,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与原空气体积相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会逐渐增大,但是不会占到30%,故A错误;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B正确;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故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C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在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水的质量增加,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因此图象的起点大于零,故D错误。
故选:BC。
甲乙是两套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可以用双氧水和粉末状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都可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C.甲、乙装置通过长颈漏斗都能及时添加液体试剂
D.甲装置N处需要添加止水夹
【分析】A、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B、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C、通过长颈漏斗可以添加液体药品;
D、甲装置N处不需要添加止水夹。
【解答】解:A、乙中不能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不能放置在有孔塑料板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都可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并且乙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乙装置通过长颈漏斗都能及时添加液体试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装置N处不需要添加止水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关于环氧乙烷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为44g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1mol C2H4O分子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分析】A、根据摩尔质量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构成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量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B、环氧乙烷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16×1)=6:1:4,则环氧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环氧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6:1,故选项说法错误;
D、1mol C2H4O分子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三、填空简答题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三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Mg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3P ②2NO2 ③SO42- ④ (2)①一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b管尖嘴口,打开b管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明矾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消毒剂是   。
(3)1mol水中约含有   个水分子。
(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现象、结论、发生的反应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
(2)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为的特新、活性炭的吸附性和液氯常用来消毒分析回答;
(3)根据水的构成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管内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b管尖嘴口,打开b管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两种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8,反应的化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所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使之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色素、气味;消毒剂是液氯,液氯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mol水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故答案为:(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1:8;2H2O2H2↑+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使之沉降;吸附色素、气味;液氯。
(3)6.02×1023。
许多气体、固体均能溶于水,下表为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6.6
碳酸钠 7 12.5 22 40 48.8
(1)0℃~40℃,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   (选填“变大”“变小”);20℃时碳酸钠溶解度为   g/100g水。
(2)20℃时,取3.6g氯化钠投入20g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溶液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无需计算);温度不变,若要将该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可以蒸发   g水,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3)2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为“0.8L/1L水”,该数值含义是   。若利用针筒(100mL)测量15℃,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先在针简内吸入20mL水,再吸入“16mL”或“40mL”的二氧化碳充分振荡,实验中你认为气体体积最好是   ,理由是   。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以及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以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气体溶解度的概念、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0℃~40℃,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大;20℃时碳酸钠溶解度为22g/100g水;故填:变大;22;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才能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7.2g氯化钠,所以在该温度下,取3.6g氯化钠投入20g水中,充分搅拌后,氯化钠能完全溶解,形成的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温度不变,若要将该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水的方法,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则:,x=10g;还可以采用加入氯化钠的方法,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y=3.6g;故填:;10;加入3.6g氯化钠;
(3)2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为“0.8L/1L水”,该数值含义是:2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在1L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体积为0.8L;压强相同时,温度越低,气体的溶剂的越大。23℃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mL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可以溶解16mL二氧化碳,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大,故15℃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mL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大于16mL,故40mL二氧化碳更有利于测出二氧化碳在15℃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溶解度;故填:2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在1L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体积为0.8L;40mL;压强相同时,温度越低,气体的溶剂的越大。23℃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mL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可以溶解16mL二氧化碳,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大,故15℃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mL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大于16mL,故40mL二氧化碳更有利于测出二氧化碳在15℃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溶解度。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髙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装置H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5)小刘同学利用装置G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仔细观察,该同学的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
(1)集气瓶 (2)BC 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在液面以下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5)污染空气
如图进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得到铜。(氢氧化钠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关闭K3。在a处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通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写出b处木炭粉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盐和水,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e处的实验现象是   。
(3)当d处粉末全变为红色后,后续实验步骤依次为   (选填甲、乙、丙、丁、戊步骤序号,并排序)。
甲:将b、c、d、e装置分离
乙:撒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
丙: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丁:铜冷却后
戊:打开K3,关闭K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1)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回答此题;
(2)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回答实验现象;
(3)根据内部压强变化回答此题。
【解答】解:(1)由于需要制备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易燃易爆气体,因此需要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2)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沉淀生成,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C+CO22CO;CO2+2NaOH=Na2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d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反应完毕,此时内部温度高,为了防止倒吸,需要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同时为了防止二氧化碳被吸收,需要关闭K2,打开K3,然后停止加热,避免一氧化碳继续生成,所以撤去酒精喷灯,停止加热,接着直接等到温度冷却,一是为了防止铜被氧化,二是压强平衡,不再发生倒吸,此时便可以停止通入二氧化碳,拆开装置即可,实验结束,故顺序为戊乙丁丙甲;
故答案为:戊乙丁丙甲。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