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一次月考B卷( 1-3章)(江苏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B卷·重点难点过关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C A D C A C C C B B D A BC CD BD BC AC
1.C
【详解】A、太阳翼展开,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两舱组装,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点火升空,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自主交汇对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B
【详解】A、取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该选项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溶剂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用氮气做食品袋中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内,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C说法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不含二氧化碳,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分子体积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B、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解释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该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白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气球爆炸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鞭炮爆炸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工业上常用利用空气组分的沸点不同,以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农家肥的腐熟属于缓慢氧化,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所以农家肥的腐熟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氧化反应是指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如,这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并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有些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但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并不是氧化反应,故C错误;
D.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但是缓慢氧化也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
综上,选A。
9.C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带电,该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在不断运动,则警犬可通过分子的气味而追踪罪犯,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符合题意;
D、该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A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故B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C正确;
D.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水槽中,再加热药品,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收集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M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N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K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W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B、W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符合题意;
C、M、N、W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K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M、N表示阳离子,是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故其原子核外均有3个电子层,均位于第三周期,K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W表示阴离子,是其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故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在同一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只由五氧化二磷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只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纯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铁水是液态铁,只由铁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水混合物由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由氦气、氖气、氩气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清澈的河水由水和多种可溶性杂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A、月球上含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氦元素的原子中有2个质子,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一个He-3原子中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氦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2,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He-3是2质子和1中子,He-4是2质子和2中子,He-3和He-4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5.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水能够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避免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选项错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水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中,水能够吸收热量,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选项正确;
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选项正确,故选A。
16.BC
【详解】A、根据水在超低温下能形成比蜂蜜还黏稠的“高密度液态水”;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可知,“高密度液态水”和“热冰”都只含一种物质水,则都是纯净物,错误;
B、“高密度液态水”“热冰”都是物质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水也由水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所以“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化学性质和水相同,正确;
C、“高密度液态水”是在超低温环境形成的,“热冰”是常温常压下形成的,形成的温度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所以可以表明水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有关,正确;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水在常温常压下瞬间结成冰,水分子依然在运动。错误;
故选BC。
17.CD
【详解】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正确;
B、曲颈甑中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例如汞不足会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结果会偏小,正确;
C、曲颈甑中汞的作用是消耗氧气,汞槽中汞的作用是形成密封装置,错误;
D、木炭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曲颈甑中的气压几乎不变,玻璃钟罩的液面几乎不变,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
故选:CD。
18.BD
【详解】A、如图所示,推动注射器,会使空气由长导管进入装置,随后由短导管导出,故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氨气的分子运动到A中遇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是酚酞变红,从而证明分子的运动,选项正确;
C、如图,在烧杯内会出现小水滴,则会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但无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选项错误;
D、水蒸发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玻璃片会变为小水滴,从而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正确;
故选:BD。
19.BC
【详解】A、由图可知 ,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化 ,因为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所以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 ,蜡烛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4%,红磷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4%时,蜡烛停止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0%时,红磷燃烧停止,所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10%,二者都停止燃烧,故D错误。
故选BC。
20.AC
【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质量保持不变,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气体氧气,因为反应物过氧化氢的量的相同,故生成物氧气的生成量也相同,而催化剂的存在会加快反应速率,图示正确,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是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直到反应结束,故C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气体氧气,反应物过氧化氢质量持续增加,则生成物氧气的生成量也持续增加,故D正确。
故选AC。
21.(6分)(1)②(1分) (2)①(1分) (3)④(1分) (4)⑤(1分)
(5)③(1分) (6)⑥(1分)
【详解】(1)氮气含有氮元素,是可制氮肥原料的气体,故填②;
(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能够支持燃烧,故填①;
(3)二氧化硫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故填④;
(4)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填⑤;
(5)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制多种电光源,故填③;
(6)二氧化锰能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故填⑥。
22.(7分)(1)氮元素(1分) (2)101(1分) 157(1分)
(3)①7(1分) 得(1分) ②C(1分) BC(1分)
【详解】(1)物质由元素组成,则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中子数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则钔原子的中子数为258-101=157,故填:101;157;
(3)①由图可知,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故填:7;得;
②A的质子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2+7=9,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B的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C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2+8+1=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E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2=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因此属于阳离子的是C;只有一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含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则属于稳定结构的是BC,故填:C;BC。
23.(9分)(1)9(1分) (2)AC(1分) (3)B(1分) (4)质子数(1分)
(5)分子(1分) (6)氢原子、氧原子(1分)
(7)4(1分) (8)H2O2→H2O+O2(1分) 分解(1分)
【详解】(1)A是原子,所以X=2+7=9;
(2)A和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3)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所以其结构比较稳定;
(4)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种元素,C和D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是同种元素;
(5)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图中有氧分子和水分子;
(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7)由图可知,甲图中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共4个原子;
(8)该反应的表达式是,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所以是分解反应。
24.(12分)(1)A(1分)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则满(1分) 导管口没有放棉花(1分) 操作时先熄灭酒精灯还未从水槽中取出导管(1分)
(2)过氧化氢溶液/(1分) 控制反应速率(1分)
(3)B(1分)
(4)气球膨胀(1分)
(5)产生大量白烟(1分)
(6)82%(1分) 偏小(1分)
(7)提高氧气含量(1分)
【详解】(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则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装置A;
用装置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为: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则满;
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水槽中水呈现紫红色,可能是试管口处没有塞一团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试管不小心损坏,可能是试管受热不均导致或者直接骤冷导致,可能的原因操作时先熄灭酒精灯还未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未对试管进行预热、实验结束后直接用冷水冲洗等。
(2)用C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物为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盛放液体药品,即为过氧化氢溶液;
装置B中有长颈漏斗,优势为便于添加液体药品,装置C中有分液漏斗,其优势为控制反应速率;
(3)装置B制取氧气的原理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B;
(4)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集气瓶。双手紧握集气瓶相当于给集气瓶加热,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则过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气球膨胀,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6)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若读取量筒中剩余水量时俯视,读取V2体积数值偏大,则根据氧气体积分数为:,实验测得的氧气的含量偏小;
(7)根据图4可知,为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增加或者提高氧气的含量。
25.(7分)(1)甲烧杯中溶液变红色(1分) 在不断运动(1分)
(2)对比实验(1分)
(3)比较环保,节约药品(1分)
(4)B、C中溶液变红色,且C比B更快变红色(1分)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分)
(5)易挥发(1分)
【详解】(1)大烧杯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是:甲烧杯中溶液变红色;
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甲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实验,证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3)实验改进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节约药品;
(4)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C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B、C中溶液变红色,且C比B更快变红色;
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C比B更快变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5)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个实验都能得出氨水的物理性质是易挥发。
26.(5分)(1)混合物(1分) (2)物理(1分)
(3)无色、或无味、或微溶于水(合理即可)(1分)
(4)氙气+氟气四氟化氙(1分)
(5)化学性质稳定(1分)
【详解】(1)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6种气体,则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
(2)工业上,制取稀有气体是通过将液体空气蒸馏得到稀有气体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温吸附法,将稀有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则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有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且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合理即可);
(4)在一定条件下,氙气可与氟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氙,文字表达式是:氙气+氟气四氟化氙;
(5)在焊接精密零件时,常用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和与其他物质反应,选用氦气代替氢气应用于飞艇,氦气不会爆炸,安全,都利用到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27.(5分)(1)MnO2(1分) SO2(1分) (2)KClO3KCl+O2(1分) 分解(1分)
(3)催化(1分)
【分析】A是暗紫色固体,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G是白色固体,在反应③中,物质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是二氧化锰,G是氯酸钾,D 是锰酸钾,B是氧气。E是淡黄色固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是一种有害气体,实验室可用水来吸收少量的F,则E是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F是二氧化硫,H是氯化钾。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C、F的符号分别为:MnO2、SO2。
(2)反应③是氯酸钾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C是二氧化锰,在反应③中起催化作用。
28.(9分)(1)①(1分)
(2)二氧化锰/MnO2(1分)
(3)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合理即可)(2分) 常温下氧化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合理即可)(1分)
(4)Al2O3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1分)
(5)称量(1分)
(6)Al2O3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1分)
(7)(1分)
【详解】(1)猜想为:除 MnO2 、CuO外, Al2O3 也可以作 KClO3 分解的催化剂,根据题中表格内容,对比实验①与实验④的分解温度,可证明加入氧化铝氯酸钾的分解温度比没有加入氧化铝的分解温度低,可证明猜想合理;
(2)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所以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
(3)根据实验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l2O3 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一种没有加入氧化铝,则实验二的实验步骤为: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合理即可);过氧化氢在氧化铝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当观察到木条复燃,则可得到实验结论为:常温下氧化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合理即可);
(4)根据实验三的讨论:如果 Al2O3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 Al2O3 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实验三的实验目的是探究:Al2O3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探究氧化铝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①准确称量 Al2O3 (少量)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 Al2O3 的质量;
(6)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及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还需增加的探究实验为:Al2O3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7)过氧化氢在Al2O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B卷·重点难点过关测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3单元(人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6-20小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3年5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太阳翼展开 B.两舱组装 C.点火升空 D.自主交汇对接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C.用氮气做食品袋中保护气 D.用干冰作制冷剂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B.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6.化学变化通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白烟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8.下列关于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农家肥的腐熟属于氧化反应 B.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氧化反应 D.缓慢氧化不易察觉是因为不放热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理解及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质子和中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
D.警犬在执行任务时,是用鼻子不断捕捉罪犯留下的某些分子的气味而追踪罪犯
10.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火箭的制造中使用了钛和钛合金,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11.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关系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再盖上玻璃片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再加热药品
12.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种粒子均表示原子 B.W粒子属于阴离子
C.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1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五氧化二磷
B.二氧化碳 纯净的空气
C.铁水 冰水混合物
D.稀有气体 清澈的河水
14.热播电影《流浪地球2》中,为了避免月球撞地球,人类将三千多枚核弹运往月球,引爆核弹从而引发月球核心的聚变。月球上含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每百吨He-3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量总和。下列关于He-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中有1个质子 B.原子中有2个中子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D.与He-4属于同种元素
15.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16.科学家发现:水在超低温下能形成比蜂蜜还黏稠的“高密度液态水”;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密度液态水”“热冰”均为新型混合物
B.“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化学性质和水相同
C.“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存在表明水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有关
D.水在常温常压下瞬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受到阻碍停止运动
17.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曲颈甑中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装置内两处容器中汞的作用均是消耗氧气
D.将曲颈甑中的汞换成木炭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8.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B C D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证明分子的运动
C.探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 D.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19.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4%
B.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20.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在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8个小题,共60分。
21.(6分)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二氧化锰。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3)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 ;
(4)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5)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
(6)能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 。
22.(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中,A、B、C、D、E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
23.(9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一)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原子其中X的值是 。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
(4)C、D中 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二)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6)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是 ;
(7)甲图中一个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
(8)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属于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24.(12分)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气体。
实验一:实验室常用如下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用D装置收集氧气,证明氧气集满的方法为 ,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水呈现紫红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中有同学不小心损坏了试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任写一点)
(2)用C装置来制取氧气,分液漏斗中的药品可为 ,该装置相对B装置的优点是 。
(3)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需要使用催化剂。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该反应不加催化剂就没有氧气生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C.加入催化剂不但可以加快反应速度,还可以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
实验二:家用制氧机可以获得“富氧空气”(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
用图3装置测定家用制氧机获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00mL;
②点燃红磷,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
③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8mL。
(4)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集气瓶。过一会儿,若观察到 ,证明装置不漏气。
(5)写出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 。
(6)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若读取量筒中剩余水量时俯视,则实验测得的氧气的含量 (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图4。

(7)结合图4,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 。
25.(7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1)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分子 。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①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试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 。
(4)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由此又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5)两个实验都能得出氨水的物理性质是 。
2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6种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常温常压下,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且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由于稀有气体元素分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结构都是稳定结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氙气(Xe)可与氟气(F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氙(XeF4)。
工业上,制取稀有气体是通过将液体空气蒸馏(即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得到稀有气体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温吸附法,将稀有气体分离开来。
在焊接精密零件时,常用氩气作保护气。氦气是除了氢气外的最轻气体,通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应用在飞艇中,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色彩绚丽的光芒,可以制成霓虹灯。
根据上述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属于 (填“混合物”、“纯净物”)。
(2)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制备稀有气体,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4)氙气与氟气反应生成四氟化氙的文字表达式是 。
(5)在焊接精密零件时,常用氩气作保护气和选用氦气代替氢气应用于飞艇,都利用到稀有气体的 。
27.(5分)A—H是学过的一些物质,其中A是暗紫色固体,E是淡黄色固体, F是一种有害气体,实验室可用水来吸收少量的F,G是白色固体,在反应③中,物质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C、F的符号:C ;F 。
(2)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 ;属 反应。
(3)C在反应③中起 作用。
28.(9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CuO外,也可以作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如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580
② 、(质量比1∶1) 350
③ 、CuO(质量比1∶1) 370
④ 、(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
【反思】若要证明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问题】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猜想】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木条复燃
【结论】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4)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 。
【实验步骤】
(5)①准确称量(少量)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 ;
④对比反应前后的质量。
【讨论】如果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7)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在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化学(广东卷)答案

下一篇: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5 光的反射》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