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九上化学第一次月考押题卷(沪教版 上海第1章-第2章第1节)(上海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卷
范围:沪教版·上海第1章-第2章第1节
一、选择题(第1-17每小题1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第18-21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正确选项,共25分)
1.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 B.春风化雨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答案】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春风化雨、叶落知秋、滴水成冰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解:A、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A.燃烧匙 B.烧杯 C.蒸发皿 D.试管
【答案】B
【分析】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去做。
【解析】解:A、燃烧匙能用来直接加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蒸发皿能用来直接加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试管能用来直接加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3.“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答案】A
【分析】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析】解:家庭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奶茶 B.蒸馏水 C.米醋 D.汽水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析】解:A、奶茶中含有茶碱、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米醋中含有乙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属于单质的是(  )
A.水 B.无水酒精 C.天然气 D.水银
【答案】D
【分析】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无水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银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单质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析】解:A、氧气占21%,故选项正确;
B、氮气占78%,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C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中,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
【解析】解:A、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故符合题意;
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8.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粗盐提纯过程中。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四个环节中一定用到烧杯的是(  )
A.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过滤
C.溶解、过滤、蒸发 D.过滤
【答案】B
【分析】根据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称量时无需使用烧杯,蒸发时无需使用烧杯,故选项错误。
B、溶解操作需要在烧杯中进行,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浑浊的和澄清的液体,故选项正确。
C、蒸发时无需使用烧杯,故选项错误。
D、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浑浊的和澄清的液体,溶解时也需要使用烧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有关过滤操作正确的是(  )
A.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
B.漏斗下端高于烧杯上沿
C.液面要高于漏斗边缘
D.先放置铁圈,再调整烧杯位置
【答案】A
【分析】根据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低于烧杯上沿,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进行过滤操作,先放置烧杯,再调整铁圈高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水 HO2 B.碳酸钾 K2CO3
C.二氧化硅 2SiO D.氧气 2O
【答案】B
【分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解析】解:A、水的化学式为H2O,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CO3,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O2,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三位元素是(  )
A.氧、硅、铝 B.铝、硅、氧 C.硅、铝、氧 D.氧、铝、铁
【答案】A
【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解析】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故选:A。
【点评】正确记忆地壳中、生物体中各元素的含量排列顺序,此为本题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点。
13.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H2 B.He C.H2O D.H2O2
【答案】B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解析】解:A、氢气不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故选项正确;
C、常温常压下,水是一种液体,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是一种液体,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如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B.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C.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答案】D
【分析】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B
【分析】A、根据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进行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解析】解: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O2,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Fe,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B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核变中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答案】B
【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解: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正确。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正确。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该选项正确。
D、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以防止瓶内气体过多的逸出装置,该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7.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内的气体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红磷,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B.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C.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
D.图2中当反应时间为t1时才打开活塞K,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答案】B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解:A、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与外界隔绝,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故正确;
B、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直至降低至室温,因此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这是因为始终反应进行,氧气浓度不断减小,故错误;
C、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压膨胀导致气压增大,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故正确;
D、图2中在t1时后压强增大,说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故正确。
故选:B。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多选)18.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描述中,不相关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袋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C.氧气助燃,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氦气密度小而且性质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
【答案】A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袋以延长食品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助燃,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氦气密度小而且性质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多选)19.如图可以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D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解析】解:A、该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该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说明是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该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说明是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该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多选)20.关于“单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不可能存在于混合物中
D.只含一种元素,且以游离态存在
【答案】AD
【分析】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单质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混合物是由多种纯净物组成,单质属于纯净物,可能存在于混合物中,如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含有两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存在状态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单质中元素是以游离态存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21.某同学进行“红磷燃烧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时,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装置中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C段变化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B.CD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减少
C.DE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变多
D.红磷量越多,EF段压强越小
【答案】AB
【分析】磷燃烧只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解:A、BC段变化,即气压增大,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该选项正确;
B、CD段变化是由于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气体减少,该选项不正确;
C、DE段变化是由于水进入集气瓶,该选项不正确;
D、红磷足量后能把氧气耗尽,红磷过量后即使再增加,也不影响EF段压强,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B。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共25分)
22.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① 是物理性质; ② 是化学性质; ③ 是化学变化; ④ 是现象; ⑥ 是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析】解: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化学变化;
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等属于实验现象;
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属于结论;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故填:①;②;③;④;⑥。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3.下列化学式如果有错请改正在横线上若对的打勾:
(1)氧化钙Ca2O2 CaO 。
(2)氯化铁FeCl2 FeCl3 。
(3)氢气H  H2 。
(4)碳酸钠NaCO3 Na2CO3 。
(5)硝酸铝Al(NO3)3 √ 。
【答案】(1)CaO;
(2)FeCl3;
(3)H2;
(4)Na2CO3;
(5)√。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
【解析】解:(1)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CaO,故答案为:CaO;
(2)氯化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FeCl3,故答案为:FeCl3;
(3)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H2;
(4)碳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Na2CO3,故答案为:Na2CO3;
(5)硝酸铝中的硝酸根离子为﹣1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Al(NO3)3,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数学等,注意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题。
24.请按要求填写以下空格:
(1)请写出以下序号对应的仪器名称④ 锥形瓶 ,⑦ 试管夹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② ;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 ⑤ ;需用 ⑧ 。
夹持镁带于酒精灯上燃烧。(填序号)
(3)在读取⑥中液体体积时,若采用仰视量取10mL液体,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大于 (“大于”、“小于”、“等于”)10mL。
(4)图中,搭建过滤装置时需用到仪器有 烧杯 (填仪器名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该题。
【解析】解:(1)仪器④是锥形瓶,⑦是试管夹;故填:锥形瓶;试管夹;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试管;需用坩埚钳夹持镁带于酒精灯上燃烧;故填:②;⑤;⑧;
(3)若采用仰视量取10mL液体,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0mL;故填:大于;
(4)上图中,搭建过滤装置时需用到仪器有烧杯;故填:烧杯。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留心观察就可做好此题。
25.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实验目的】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称取5.0g粗盐,加入到盛有15.0mL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食盐水
③将所得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当液体蒸干时,停止加热
④冷却后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计算所得精盐的产率
【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量取15.0mL正确读数方法:视线与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水的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节约能源,缩短实验时间 。步骤②得到的液体仍旧浑浊,请分析原因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写一种)。
(2)步骤③中出现错误操作,请改正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
(3)如图是蒸发装置,在搭建蒸发装置时,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4)步骤④最终称得固体3.5g,则所得精盐的产率为  70% 。某学生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的产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多,请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  bd 。
a.步骤①中食盐未完全溶解
b.步骤②中有滤渣掉入承接液体的烧杯中
c.步骤③实验过程中有物质溅出
d.步骤④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答案】(1)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节约能源,缩短实验时间;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2)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3)A。
(4)70%;bd。
【分析】(1)步骤①中量取15.0mL正确读数方法: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数值;
水的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节约能源,缩短实验时间;
步骤②得到的液体仍旧浑浊,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2)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3)如图是蒸发装置,在搭建蒸发装置时,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放置酒精灯,再固定铁圈位置,最后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4)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的产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可能的原因是步骤②中有滤渣掉入承接液体的烧杯、步骤④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解析】解:(1)步骤①中量取15.0mL正确读数方法: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水的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节约能源,缩短实验时间,步骤②得到的液体仍旧浑浊,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故答案为: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节约能源,缩短实验时间;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2)步骤③中的错误操作:当液体蒸干时,停止加热;改正: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故答案为: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3)如图是蒸发装置,在搭建蒸发装置时,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放置酒精灯,再固定铁圈位置,最后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故答案为:A。
(4)步骤④最终称得固体3.5g,则所得精盐的产率为:×100%=70%;
某学生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的产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可能的原因是步骤②中有滤渣掉入承接液体的烧杯、步骤④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故答案为:70%;b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6.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一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二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能体现出氮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不溶于水 ;若实验前未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实验1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同时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 。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100% (用V、V1、V2表示)。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装置不漏气等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实验2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 (写两点)。
【答案】(1)不溶于水;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同时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100%。
(2)装置不漏气等。
(3)实验2;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
(4)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
【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解:(1)实验1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于红磷在剩余气体中熄灭,则说明氮气不可燃也不助燃,且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就不再上升,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若实验前未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则装置中的气体膨胀,会观察到烧杯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压强变化曲线图中,CD段气压减小,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气体减少,同时燃烧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由于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100%。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等。
(3)由图可知,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则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4)由于该装置的原理是药品消耗氧气,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则水会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若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该替代品能在空气中反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
故答案为:(1)不溶于水;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同时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100%。
(2)装置不漏气等。
(3)实验2;实验2消耗氧气更彻底。
(4)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卷
范围:沪教版·上海第1章-第2章第1节
一、选择题(第1-17每小题1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第18-21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正确选项,共25分)
1.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 B.春风化雨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2.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A.燃烧匙 B.烧杯 C.蒸发皿 D.试管
3.“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4.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奶茶 B.蒸馏水 C.米醋 D.汽水
5.属于单质的是(  )
A.水 B.无水酒精 C.天然气 D.水银
6.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8.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9.粗盐提纯过程中。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四个环节中一定用到烧杯的是(  )
A.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过滤
C.溶解、过滤、蒸发 D.过滤
10.有关过滤操作正确的是(  )
A.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
B.漏斗下端高于烧杯上沿
C.液面要高于漏斗边缘
D.先放置铁圈,再调整烧杯位置
11.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水 HO2 B.碳酸钾 K2CO3
C.二氧化硅 2SiO D.氧气 2O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三位元素是(  )
A.氧、硅、铝 B.铝、硅、氧 C.硅、铝、氧 D.氧、铝、铁
13.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H2 B.He C.H2O D.H2O2
14.如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B.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C.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15.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16.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17.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内的气体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红磷,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B.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C.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
D.图2中当反应时间为t1时才打开活塞K,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多选)18.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描述中,不相关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袋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C.氧气助燃,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氦气密度小而且性质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
(多选)19.如图可以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多选)20.关于“单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不可能存在于混合物中
D.只含一种元素,且以游离态存在
(多选)21.某同学进行“红磷燃烧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时,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装置中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C段变化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B.CD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减少
C.DE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变多
D.红磷量越多,EF段压强越小
二、简答题(共25分)
22.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用途。
23.下列化学式如果有错请改正在横线上若对的打勾:
(1)氧化钙Ca2O2   。
(2)氯化铁FeCl2   。
(3)氢气H    。
(4)碳酸钠NaCO3   。
(5)硝酸铝Al(NO3)3   。
24.请按要求填写以下空格:
(1)请写出以下序号对应的仪器名称④   ,⑦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   ;需用   。
夹持镁带于酒精灯上燃烧。(填序号)
(3)在读取⑥中液体体积时,若采用仰视量取10mL液体,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大于”、“小于”、“等于”)10mL。
(4)图中,搭建过滤装置时需用到仪器有   (填仪器名称)
25.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实验目的】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称取5.0g粗盐,加入到盛有15.0mL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食盐水
③将所得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当液体蒸干时,停止加热
④冷却后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计算所得精盐的产率
【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量取15.0mL正确读数方法:视线与    保持水平,水的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步骤②得到的液体仍旧浑浊,请分析原因    (写一种)。
(2)步骤③中出现错误操作,请改正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如图是蒸发装置,在搭建蒸发装置时,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4)步骤④最终称得固体3.5g,则所得精盐的产率为    。某学生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的产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多,请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    。
a.步骤①中食盐未完全溶解
b.步骤②中有滤渣掉入承接液体的烧杯中
c.步骤③实验过程中有物质溅出
d.步骤④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26.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一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二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能体现出氮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若实验前未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实验1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写两点)。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第2章实数》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下一篇: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福建卷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