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A.它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KMnO4褪色
B.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反应
C.它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D.它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2.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A. 间二甲苯 B. 3-甲基-2-丁烯
C. 1-甲基-1-丙醇 D. 2-甲基丁酸
3.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中滴加酸性溶液 紫红色退去 中含碳碳双键
B 加热某盐与的混合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盐为铵盐
C 将用硫酸酸化的溶液滴入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酸性条件)
D 向一定浓度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气体 产生黑色沉淀 的酸性比强
A.A B.B C.C D.D
4.2-丁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丁烯按如图机理进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丁醇分子含1个手性碳原子 B.2-丁烯存在顺反异构体
C.该反应的副产物之一为1-丁烯 D.2-丁烯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均为sp2
5.已知甲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生成丙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B.丙与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22+2H2O
C.乙可使溴水褪色,并且乙最多能与发生反应
D.将丙和丁混合后加入浓硫酸加热,可产生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关于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直线 B.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与酸或碱溶液反应都可生成盐 D.1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6molH2反应
7.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B.
C. D.
8.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密度:CCl4>H2O>乙酸乙酯
B.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 >苯酚>1-氯丁烷
C.含碳量:烷烃>烯烃>炔烃
D.沸点: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戊烷
9.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均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可用来制肥皂,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合理利用
B.废旧电池深度填埋处理容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C.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可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还原性
D.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10.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O与CO2的混合气体所含质子的数目可能为NA
B.3.0g甲醛与足量新制银氨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c(Cl- )+c(ClO- ) +c( HClO)=0.2 NA
D.1mol二环[1.1.1]戊烷( )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14 N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是
B.组成和结构可用 表示的有机物共有12种
C.基态碳原子核外有6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D.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
12.丙烯酰胺()是一种无色晶体。淀粉类食品在高温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过量的丙烯酰胺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下列关于丙烯酰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发生水解反应
C.酰胺属于羧酸衍生物,性质与羧酸类似
D.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现有某有机物A,欲推断其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1)取15gA 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9gH2O,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 。
(2)质谱仪检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
(3)若该有机物在浓硫酸共热的条件下,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还能2分子A 反应生成含六元环的物质,则A 的结构简式为 。
(4)写出A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 。
14.(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相同的物质、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等,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①2-甲基丁烷和异戊烷 。
②1-己烯和环己烷 。
(2)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
(3)写出乙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1,4-加成的反应方程式 。
(5)写出由乙烯制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
15.氯乙烷跟相关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1)写出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根据上述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A.上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有 。
B.证明CH3CH2Cl属于卤代烃的操作方法是 。
16.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下同)。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
A.41% B.50% C.61% D.70%
17.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Ⅱ,再测试管Ⅱ中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试管Ⅰ中的试剂 试管Ⅱ中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
A 2 mL乙醇、2 mL乙酸、1 mL 18 mol·L-1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5.0
B 3 mL乙醇、2 mL乙酸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 mol·L-1硫酸 1.2
D 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 1.2
(1)干燥管的作用为 。
(2)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mL和 mol·L-1。
(3)分析实验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 。
(4)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5)实验中不同条件下酯化反应进行的快慢不同,这个结果对探索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时的最佳条件有什么启示?
18.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2mL浓硫酸、3mL乙醇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小火均匀地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若实验中用乙酸和含18O的乙醇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与教材采用的实验装置不同,此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 。
(2)甲试管中,混合溶液的加入顺序: ;
(3)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 (填序号)。
①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醇,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4)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试管Ⅰ中试剂 试管Ⅱ中试剂 有机层的 厚度/cm
A 2mL乙醇、1mL乙酸、3mL 18mol·L-1浓硫酸 饱和Na2CO3溶液 3. 0
B 2mL乙醇、1mL乙酸、3mL H2O 0. 1
C 2mL乙醇、1mL乙酸、3mL 2mol·L-1 H2SO4 0. 6
D 2mL乙醇、1mL乙酸、盐酸 0. 6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mL和 mol·L-1。
②分析实验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5)若现有乙酸90g,乙醇138g发生酯化反应得到88g乙酸乙酯,试计算该反应的产品产率为。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19.已知A为烃,B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等物质的量的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在0.125 mol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 mol的CO2和0.1 mol H2O,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式的角度看,等物质的量A和B组成的混合物平均组成可用化学式表示为 ;
(2)另取一定量的A和B完全燃烧,将其以任意物质的量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一定,则:
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和B的分子式分别为:
A ; B 。
②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和B的分子式为:
A ; B 。
20.(1)标准状况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8.96L,其质量为,则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 。
(2)某物质加热时按化学方程式分解,产物均为气体,测得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对的相对密度为20,则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为 。
(3) 密度为的溶液里含,从中取出一半的溶液,其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4)溶液分别恰好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铜两种溶液中的完全转化成沉淀,则硫酸铁、硫酸铜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21.室温时,将20mL 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发现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少了60 mL,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苛性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80 mL。
(1)通过计算确定气态烃分子式
(2)若该烃能使溴水褪色,且该烃有支链,请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 。
(3)若该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且该烃无支链,请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 。
22.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I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线路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的电子式 。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 (填写元素符号)。
(3)写出E和乙醛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
反应类型: 。
(4)写出实验室制备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5)气体D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P和Q,在P中Na的质量分数为43%,其俗名为 。
(6)实验室中检验L溶液中的阳离子常选用 (填化学式)溶液,现象是 。
(7)A中包含X、Y、Z元素,A的化学式为 。
(8)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 。
参考答案:
1.B
A.含双键,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苯环和碳碳双键都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物质含有1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所以一定条件下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4mol氢气加成,故B正确;
C.含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故C错误;
D.属于烃类物质,不溶于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易溶于有机溶剂,故D错误;
故选:B。
2.D
A. 甲基为1,3号碳上,系统命名法命名也可命名为:1,3-二甲苯,故A错误;
B.烯烃命名时,选官能团所在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为丁烯,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当两端离官能团一样近时,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故碳碳双键位于2号和3号碳原子之间,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名称为2-甲基-2-丁烯,故B错误;
C.醇命名时,选官能团所在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为丁醇,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则-OH在2号碳原子上,名称为2-丁醇,故C错误;
D.羧酸命名时,选官能团所在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则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名称为2-甲基丁酸,故D正确;
故选:D。
3.B
A.碳碳双键和醛基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该实验中酸性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不能说明CH2=CHCHO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
B.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为NH3;铵盐和NaOH的混合溶液受热后,会产生NH3,则该盐为铵盐,B正确;
C.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向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中滴加Fe(NO3)2溶液,溶液变黄,H2O2和都可以氧化Fe2+,该实验不能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Fe3+(酸性条件)强,C错误;
D.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产生黑色不溶于H2SO4的CuS沉淀,不能说H2S的酸性比H2SO4强,D错误;
故选B。
4.D
A.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2-丁醇分子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含1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
B.2-丁烯碳碳双键两端的2个基团不同,存在顺反异构体,B正确;
C.由图可知,在生成双键的过程中,也可能右侧甲基中氢原子失去,生成1-丁烯,则该反应的副产物之一为1-丁烯,C正确;
D.2-丁烯中甲基碳原子为sp3杂化,D错误;
故选D。
5.A
A.乙生成丙发生的是加成反应,A项错误;
B.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可推断丙与的反应,B项正确;
C.乙分子中有3个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并且1分子乙可与3分子反应,C项正确;
D.丙和丁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酯,D项正确;
故选:A。
6.C
A.分子中 ,乙炔分子中4个原子共直线、苯分子中位于对角线上的4个原子共直线,则红线上的5个碳原子共直线,A不正确;
B.分子中,带“ ”的2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B不正确;
C.分子中的亚氨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酯基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C正确;
D.碳碳三键、苯基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但酯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5molH2反应,D不正确;
故选C。
7.D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通常为醇和卤代烃,且羟基或卤原子相连碳原子存在邻位碳原子,邻位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
A. 分子中只含有1个碳原子,不存在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分子中只含有1个碳原子,不存在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分子中,与-Cl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不连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分子中,与-Cl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连有2个H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A.酯的密度大于水,烃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密度:CCl4>H2O>乙酸乙酯,A正确;
B.—OH为亲水基团,含—OH数目越多,溶解性越大,卤代烃不溶于水,所以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 >苯酚>1-氯丁烷,B正确;
C.烷烃为饱和烃,烯烃、炔烃均为不饱和烃,因此烷烃的含碳量最低,C错误;
D.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沸点越大,碳原子个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沸点: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戊烷,D正确;
答案选C。
9.C
A.“地沟油”主要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钠,经过加工处理可用来制肥皂,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合理利用,A说法正确;
B.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重金属,深度填埋处理时容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B说法正确;
C.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可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C说法错误;
D.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可制得乙醇,则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0.C
A.标准状况下,1.12LCO与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5 mol CO中含质子数为0.7NA,0.05 mol CO2中含质子数为1.1NA,则混合后可能为NA,故A正确;
B.3.0g甲醛的物质的量是0.1mol,3.0g甲醛与新制银氨溶液充分反应生成CO,C元素化合价由0价到+4价,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充分反应,含有未反应的Cl2分子,所以c(Cl- )+c(ClO- )+c(HClO)<0.2 NA,故C错误;
D.1 mol二环[1.1.1]戊烷中含6 mol碳碳单键,8 mol碳氢单键,含共价键的总数为14NA,故D正确;
选C。
11.B
A.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是,故A错误;
B.—C4H9有4种结构,—C2H3Cl2有3种结构,因此组成和结构可用 表示的有机物共有12种,故B正确;
C.一个轨道是一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C有6个电子,因此基态碳原子核外有4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故C错误;
D.丙酸烃基部分大于乙酸烃基部分,因此丙酸()的酸性弱于乙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C
A.含碳碳双键,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酰胺在酸或碱催化下可以水解为酸和氨,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
C.酰胺可发生水解反应而羧酸不能,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
D.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3. CH2O C3H6O3
n(CO2)==0.5mol,m(C)=0.5mol×12g/mol=6g,n(H2O)=
=0.5mol,m(H)=2×0.5mol×1g/mol=1g,则m(O)=15g-6g-1g=8g,n(O)=
=0.5mol,n(C):N(H):N(O)=0.5mol:1mol:0.5mol=1:2:1,则实验式为CH2O,设分子式为(CH2O)n,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有30n=90,n=3,则分子式为C3H6O3,若该有机物在浓硫酸共热的条件下,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还能2分子A 反应生成含六元环的物质,则A 的结构简式为,据此解答。
(1)n(CO2)==0.5mol,m(C)=0.5mol×12g/mol=6g,n(H2O)=
=0.5mol,m(H)=2×0.5mol×1g/mol=1g,则m(O)=15g-6g-1g=8g,n(O)=
=0.5mol,则n(C):N(H):N(O)=0.5mol:1mol:0.5mol=1:2:1,则实验式为CH2O,故答案为CH2O;
(2)设分子式为(CH2O)n,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有30n=90,n=3,则分子式为C3H6O3,故答案为C3H6O3;
(3)若该有机物在浓硫酸共热的条件下,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还能2分子A 反应生成含六元环的物质,说明分子中含有-OH和-COOH,并且-OH和-COOH连接在相同的C原子上,应为,故答案为;
(4)A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该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4. 同种物质 同分异构体
(1)①2-甲基丁烷和异戊烷分子式均为C5H12,且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
②1-己烯和环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2,其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所以属于同分异构体;
(2)乙基至少在3号位,只有一个乙基,则主链最少含有5个C,则式量最小的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3)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铵、银单质、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
(4)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1,4-加成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H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
(5)由乙醇一步制溴乙烷,可以用乙醇与溴化氢发生取代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HBrCH3CH2Br+H2O。
15. CH3CH2Cl+NaOHCH3CH2OH+NaCl CH2=CH2+HClCH3CH2Cl CH3CH2Cl+NaOHCH2=CH2↑+NaCl+H2O CH2=CH2+H2OCH3CH2OH CH3CH2OHCH2=CH2↑+H2O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取少量样品于一试管中,再加适量的氢氧化钠的溶液并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向试管中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后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产则证明为氯代烃
(1)①CH3CH2Cl转化为CH3CH2OH,可在NaOH水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实现,其化学方程式是:CH3CH2Cl+NaOHCH3CH2OH+NaCl;
②CH2=CH2转化为CH3CH2Cl,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Cl加成实现,其化学方程式是:CH2=CH2+HClCH3CH2Cl;
③CH3CH2Cl转化为CH2=CH2,可在NaOH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实现,其化学方程式是:CH3CH2Cl+NaOHCH2=CH2↑+NaCl+H2O;
④CH2=CH2转化为CH3CH2OH,可在催化剂、加热、加压作用下与水加成实现,其化学方程式是:CH2=CH2+H2OCH3CH2OH;
⑤CH3CH2OH转化为CH2=CH2,可在浓硫酸催化下迅速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而得,其化学方程式是:CH3CH2OHCH2=CH2↑+ H2O;
(2)①上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依次是①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②④是加成反应、③⑤是消去反应;
②CH3CH2Cl分子中C—Cl共价键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形成Cl-,所以不能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检验卤元素,而是将氯乙烷分子中C—Cl共价键断裂形成Cl-,再将溶液调节到酸性后加入AgNO3溶液来检验卤元素存在,证明CH3CH2Cl属于卤代烃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一试管中,再加适量的氢氧化钠的溶液并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向试管中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后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产则证明为氯代烃。
16. 直形冷凝管 检漏 上口倒出 干燥(或除水除醇) CD C
在蒸馏烧瓶a中用酒精灯给环己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环己烯和水,为防止液体暴沸,要加入碎瓷片。通过冷凝管b的冷凝作用来降温冷凝,将馏分收集在锥形瓶d中,通过温度计c来测定收集馏分的温度。
(1)依据装置图分析可知装置b是蒸馏装置中的冷凝器装置,是直形冷凝管;
(2)在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外,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分子间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二环已醚,结构简式为:;
(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混合物的仪器,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在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或除水及除醇;
(5)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可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吸滤瓶和球形冷凝器管,故合理选项是CD;
(6)20 g环己醇的物质的量n(醇)==0.2 mol,故共有元素守恒可知理论上可以得到0.2 mol环己烯,其理论上的质量为m=0.2 mol×82 g/mol=16.4 g,实际产量是10 g,所以产率==61%,故合理选项是C。
17. 防止倒吸 6 6 AC 浓硫酸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大量乙酸、乙醇未经反应就脱离反应体系或温度过高发生其他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并加热
(1)乙酸、乙醇易溶于碳酸钠溶液,受热不均匀会导致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容易发生倒吸,所以装置中使用干燥管主要作用是防止倒吸,同时也能起到冷凝作用,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 实验C和实验D是证明H+对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测得有机层厚度相同,要求是H+的浓度相同,可知取6 mol·L-1盐酸6 mL,故答案为:6;6;
(3) 推测浓硫酸的吸水性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可与稀硫酸作对比,选A、C。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使平衡向酯化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AC;浓硫酸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 由于酯化反应的原料乙酸与乙醇均易挥发,温度过高,会造成两者大量挥发,不利于反应进行;温度过高,会有更多副反应发生,如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乙醚或乙烯等。故答案为:大量乙酸、乙醇未经反应就脱离反应体系或温度过高发生其他反应;
(5)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吸水使酯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酯的水解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用碱中和乙酸并加热,减小乙酸浓度,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故答案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并加热。
18. 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 防倒吸 乙醇浓硫酸,乙酸 ①③ 3 4 AC 66. 7%
(1)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2H5+H2O,球形干燥管容积较大,使乙酸乙酯充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冷凝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2H5+H2O;防止倒吸;
(2) 三种试剂滴入顺序原则是:密度先小后大,根据表中数据应该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故答案为: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3) ①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醇,同时生成1mol乙酸,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错误;③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
(4)①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2mol L-1H2SO4,实验D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实验C 3mL乙醇、2mL乙酸、2mol L-1H2SO4,实验D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4mL,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4mol L-1,故答案为:3;4;
②对照实验A和C可知:试管Ⅰ中试剂实验A中使用1mL18mol L-1浓硫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比C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大很多,说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故答案为A、C;
(5)9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1.5mol,138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3mol,显然乙醇过量,理论上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需要按照乙酸的量进行计算,根据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可知,理论上生成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1.5mol,而实际上生成了88g,则乙酸乙酯的产率为:×100%=66.7%。
19. C2H4O C2H2 C2H6O2 C2H4 C2H4O2
(1)等物质的量的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在0.125 mol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 mol的CO2和0.1 mol H2O,说明0.05 mol A和B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0.1 mol C、0.2 mol H,根据氧原子个数守恒::0.1 mol×2+0.1 mol-0.125 mol×2=0.05 mol,可得在0.05 mol A和B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0.05 mol O;因此等物质的量A和B组成的混合物平均组成可用化学式表示为C2H4O;
(2)①若耗氧量一定,A的分子式表示为CxHy,那么B的分子式应满足CxHy(H2O)m或CxHy(CO2)n。若A为CH4,则B应为CH4(CO2)n,且n≥2。若n=2,则B为C3H4O4,平均碳原子数为2,则要求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但若两者1:1,则平均氧原子数为2,不满足平均分子组成C2H4O,故舍去;其他亦不满足。若A为C2H2,则B应为C2H2(H2O)m,且m≥2。若m=2,则B为C2H6O2,C2H2和C2H6O2两者1:1可满足平均分子组成C2H4O,因此物质A为的分子式为:C2H2,物质B的分子式为:C2H6O2;
②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要求A和B的分子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相同。所以A一定为C2H4,B一定为C2H4Oz,z≥2。当z=2时,B为C2H4O2,C2H4和C2H4O2两者1:1可满足平均分子组成C2H4O,因此物质A为的分子式为:C2H4,物质B的分子式为:C2H4O2;
20. 75%
(1)标准状况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设甲烷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则、,解得、,所以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75%;
(2)某物质加热时按化学方程式分解,产物均为气体,测得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对的相对密度为20,则生成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设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为,参加反应的为,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解得,即的摩尔质量是,故答案为:;
(3)密度为的溶液里含,钙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化学式可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溶液的体积为,则氯离子的浓度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从中再取出一半的溶液,其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仍是,故答案为:;
(4)等物质的量的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根据可知,又因两种溶液体积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则硫酸铁、硫酸铜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号,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4)是易错点,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硫酸根离子守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答题时不需要利用钡离子的物质的量代入计算。
21. C4H8
设该气态烃的组成为CxHy,燃烧方程式为CxHy+(x+)O2xCO2+H2O,NaOH溶液吸收的80mL为燃烧生成CO2的体积,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发现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少了60 mL;根据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计算相互x、y,从而确定其分子式;再根据性质确定结构简式。
(1)NaOH溶液吸收80mL为燃烧生成CO2的体积,充分燃烧后冷却并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60mL,则:
, 故x= =4,1+=,则y=8,所以该烃的分子式为C4H8,通过计算确定气态烃分子式C4H8,故答案为:C4H8;
(2)若该烃能使溴水褪色,且该烃有支链,则该烃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该烃为2-甲基-1-丙烯,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3)若该烃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明没有不饱和键,且该烃无支链,请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
22. 第3周期ⅦA族 C O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氧化反应 MnO2 + 4H+ + 2Cl-Mn2+ + Cl2↑+ 2H2O 纯碱(或苏打) KSCN 溶液变血红色 Cu2(OH)2CO3 金刚石 石墨(足球烯)
(1)X在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最小,为H;C(H2O)、D由X(H)、Y、Z中两种元素组成,则Y、Z中有氧(O),再结合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以确定Z为氧(O)、Y为碳(C)。进而推出D(由H、C、O中的两种元素组成;无色非可燃性气体)为CO2。最后,从A+H(HCl)=B(CuCl2)+C(H2O)+D(CO2)可知,A是含有Cu2+的碳酸盐,所以A是CuCO3或Cu2(OH)2CO3; 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G为氯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ⅦA族; C为H2O,水的电子式为:;(2)Y与Z分别是C、O,依据同周期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判断,C、O的原子半径C>O;(3)依据判断可知,反应②是葡萄糖和氢氧化铜加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属于氧化反应;(4)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 + 4H+ + 2Cl-Mn2+ + Cl2↑+ 2H2O ;(5)二氧化碳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其中碳酸钠中Na的质量分数为43%,其俗名为纯碱或苏打;(6)实验室中检验氯化铁溶液中的阳离子铁离子常选用KSCN溶液,现象是溶液变血红色;(7)A中包含X、Y、Z元素,A的化学式为Cu2(OH)2CO3;(5)CO2可以还原成正四面体结构的晶体N,即化合价降低,显然生成了金刚石,它的同素异形体必须为含碳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的名称为:金刚石、如石墨、富勒烯(C60)等。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无机框图物质的推断,考查了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同素异形体等知识点.该题主要以金属Cu、Fe、Cl2及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化学用语,仔细斟酌不难发现Cu2O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知识的渗透,并不是简单寻找与合并的过程,而是实现知识迁移,考查学生发散能力的过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下一篇: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A good read 默写纸(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