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数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第一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1 C.x≥1 D.x≠﹣1
2.(3分)下列各曲线表示的y与x的关系中,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3.(3分)下列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ax2+bx+c=0 B.=2
C.x2+2x=x2﹣1 D.3(x+1)2=2(x+1)
4.(3分)下面四组数,其中是勾股数组的是(  )
A.3,4,5 B.0.3,0.4,0.5
C.32,42,52 D.6,7,8
5.(3分)已知+(b+3)2=0,则(a+b)2017的值为(  )
A.0 B.2017 C.﹣1 D.1
6.(3分)如图,矩形ABCD中,AB=3,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则点M所表示的数为(  )
A.2 B.﹣1 C. D.
7.(3分)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
②作直线PQ交AB于点D;
③以点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M,连接AM、BM.
若AB=2,则AM的长为(  )
A.4 B.2 C. D.
8.(3分)甲、乙二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成绩如图所示,经计算得甲=乙=7,S2甲=1.2,S2乙=5.8,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总环数相等 B.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的众数相同 D.乙的发展潜力更大
9.(3分)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等于(  )
A.3cm B.4cm C.2.5cm D.2cm
10.(3分)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把一元二次方程(x+1)2=2化为一般形式为    .
12.(3分)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   .
13.(3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点,要使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只需添加一个正确的即可).
14.(3分)如图,根据函数图象回答问题:方程组的解为   .
15.(3分)如图所示,某风景名胜区为了方便游人参观,计划从主峰A处架设一条缆车线路到另一山峰C处,两山峰的底部BD相距900米,则缆车线路AC的长为   米.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6分)(1)计算:3÷;
(2)分解因式:xy2﹣x;
(3)解方程:
①5(m+8)﹣6(2m﹣7)=﹣m+22;
②x2﹣2x﹣3=0.
17.(7分)某同学上学期的数学历次测验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验类别 平时测验 期中测验 期末测验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成绩 100 106 106 105 110
(1)该同学上学期5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    ,中位数为    ;
(2)该同学上学期数学平时成绩的平均数为    ;
(3)该同学上学期的总成绩是将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期中测验成绩、期末测验成绩按照2:3:5的比例计算所得,求该同学上学期数学学科的总评成绩(结果保留整数).
18.(10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M(﹣2,﹣3),N(1,3)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图象与x轴、y轴交点分别是A、B,求点A、B的坐标.
19.(10分)如图所示,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
(1)求证:OE⊥DC.
(2)若∠AOD=120°,DE=2,求矩形ABCD的面积.
20.(12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1)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2)求点C,D的坐标;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DB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请说明理由.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第一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1 C.x≥1 D.x≠﹣1
【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由题意得,x+1≥0,
解得x≥﹣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2.(3分)下列各曲线表示的y与x的关系中,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值,存在确定的唯一的y值与之对应”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函数定义可知:作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看是否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
其中选项A、B、C均可能会有2个交点,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理解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下列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ax2+bx+c=0 B.=2
C.x2+2x=x2﹣1 D.3(x+1)2=2(x+1)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系数不为0;是整式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
【解答】解:A、ax2+bx+c=0当a=6时,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B、+=2不是整式方程;
C、x2+4x=x2﹣1是一元一次方程,故C错误;
D、5(x+1)2=5(x+1)是一元二次方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看是否是整式方程,然后看化简后是否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4.(3分)下面四组数,其中是勾股数组的是(  )
A.3,4,5 B.0.3,0.4,0.5
C.32,42,52 D.6,7,8
【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有a、b、c三个正整数,满足a2+b2=c2 的三个数,称为勾股数.由此判定即可.
【解答】解:A、32+62=58,能构成勾股数,故正确;
B、0.3,8.5,所以不是勾股数;
C、(37)2+(46)2≠(52)2,不能构成勾股数,故错误;
D、63+72≠32,不能构成勾股数,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数,解答此题要深刻理解勾股数的定义,并能够熟练运用.
5.(3分)已知+(b+3)2=0,则(a+b)2017的值为(  )
A.0 B.2017 C.﹣1 D.1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算式,求出a、b的值,根据乘方法则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a﹣2=0,
解得,a=5,
则(a+b)2017=﹣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性质,掌握非负数之和等于0时,各项都等于0是解题的关键.
6.(3分)如图,矩形ABCD中,AB=3,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则点M所表示的数为(  )
A.2 B.﹣1 C. D.
【分析】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继而得出AM的长,结合数轴的知识可得出点M表示的数.
【解答】解:由题意得,AC===,
故可得AM=,BM=AM﹣AB=,
又∵点B表示的数为2,
∴点M表示的数为﹣2,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数轴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7.(3分)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
②作直线PQ交AB于点D;
③以点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M,连接AM、BM.
若AB=2,则AM的长为(  )
A.4 B.2 C. D.
【分析】证明△A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作图可知,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M=BM,
∵以点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M,
∴DA=DM=DB,
∴∠DAM=∠DMA,∠DBM=∠DMB,
∵∠DAM+∠DMA+∠DBM+∠DMB=180°,
∴2∠DMA+2∠DMB=180°,
∴∠DMA+∠DMB=90°,即∠AMB=90°,
∴△A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M=AB==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尺规作图中的相关计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作图证明△A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8.(3分)甲、乙二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成绩如图所示,经计算得甲=乙=7,S2甲=1.2,S2乙=5.8,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总环数相等 B.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的众数相同 D.乙的发展潜力更大
【分析】分别求出甲、乙的总环数,以及众数就可以解决.
【解答】解:A、甲的总环数=7×10=70
∴甲、乙的总环数相等
B、∵S2甲<S6乙∴甲的成绩稳定.
C、由图可知:甲中7出现次数最多,
∴甲的众数为7;乙中8出现次数最多,
∴乙的众数为8.甲、乙的众数不相同
D、因为乙超过8环的次数多.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与应用.同时要注意:对于一组数据而言,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9.(3分)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等于(  )
A.3cm B.4cm C.2.5cm D.2cm
【分析】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求出AB,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B=OD,然后判断出OE是△ABD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OE=AB.
【解答】解:∵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
∴AB=24÷4=6cm,
∵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
∴OB=OD,
∵E是AD的中点,
∴OE是△ABD的中位线,
∴OE=AB=.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  )
A. B.
C. D.
【分析】先求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再根据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及函数图象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知,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y=﹣2x+4,y随x的增大而减小,y=8,
当y=0时,x=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计算程序及函数性质的理解.根据计算程序可知此计算程序所反映的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y=﹣2x+4,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求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把一元二次方程(x+1)2=2化为一般形式为  x2+2x﹣1=0 .
【分析】根据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解答】解:(x+1)2=5,
x2+2x+2=2,
x2+5x﹣1=0,
故答案为:x6+2x﹣1=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
12.(3分)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 2 .
【分析】因为众数为3,表示3的个数最多,因为2出现的次数为二,所以3的个数最少为三个,则可设a,b,c中有两个数值为3.另一个未知数利用平均数定义求得,从而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
【解答】解:因为众数为3,可设a=3,c未知,
平均数=(1+2+2+2+4+3+c)=2,
解得c=4,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0、1、3、2、3、2、3,
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是2,所以中位数是6,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
13.(3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点,要使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BF=DE(答案不唯一) (只需添加一个正确的即可).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通过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出结论.
【解答】解:添加的一个条件为BF=DE;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BO=DO,
∵BF=DE,
∴OE=O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BF=DE(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对角线互相平分解题是关键.
14.(3分)如图,根据函数图象回答问题:方程组的解为  .
【分析】首先观察函数的图象y=kx+3经过点(﹣3,0),然后求得k值确定函数的解析式,最后求得两图象的交点求方程组的解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象知:y=kx+3经过点(﹣3,6),
所以﹣3k+3=4,
解得:k=1,
所以解析式为y=x+3,
当x=﹣2时,y=2,
所以两个函数图象均经过(﹣1,2)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能根据函数图象的交点解方程组.
15.(3分)如图所示,某风景名胜区为了方便游人参观,计划从主峰A处架设一条缆车线路到另一山峰C处,两山峰的底部BD相距900米,则缆车线路AC的长为 600 米.
【分析】过点C作CO⊥AB,垂足为O,由图可看出,三角形OAC为一直角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一角,则可求斜边.
【解答】解:过点C作CO⊥AB,垂足为O,
∵BD=900,
∴OC=900,
∵∠EAC=30°,
∴∠ACO=30°.
在Rt△AOC中,
∵AC=2OA,
设OA=x,则AC=2x,
(6x)2﹣x2=OC5=9002,
∴x2=270000,
∴x=300
∴AC=600米.
故答案为600.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6分)(1)计算:3÷;
(2)分解因式:xy2﹣x;
(3)解方程:
①5(m+8)﹣6(2m﹣7)=﹣m+22;
②x2﹣2x﹣3=0.
【分析】(1)按照根式的乘除运算计算即可;
(2)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即可解答;
(3)①按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②按照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答】解:(1)3÷×=3××;
(2)xy2﹣x=x(y2﹣8)=x(y+1)(y﹣1);
(3)①2(m+8)﹣6(6m﹣7)=﹣m+22,
去括号,得5m+40﹣12m+42=﹣m+22,
移项,得8m﹣12m+m=22﹣40﹣42,
合并同类项,得﹣6m=﹣60,
化系数为1,得m=10;
②x3﹣2x﹣3=6,
(x﹣3)(x+1)=7,
x﹣3=0或x+5=0,
解得x1=2,x2=﹣1.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乘除,因式分解,解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7.(7分)某同学上学期的数学历次测验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验类别 平时测验 期中测验 期末测验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成绩 100 106 106 105 110
(1)该同学上学期5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  106 ,中位数为  106 ;
(2)该同学上学期数学平时成绩的平均数为  104 ;
(3)该同学上学期的总成绩是将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期中测验成绩、期末测验成绩按照2:3:5的比例计算所得,求该同学上学期数学学科的总评成绩(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1)将5次测验成绩重新排列后,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2)将平时测验成绩相加后除以3即可得;
(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
【解答】解:(1)将5次测验的成绩重新排列为100、105、106,
∴该同学上学期5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10(7分)、中位数为10(6分),
故答案为:106、106;
(2)该同学上学期数学平时成绩的平均数为=104,
故答案为:104;
(3)该同学上学期数学学科的总评成绩为104×2.2+105×0.6+110×0.5=107.8≈107,即该同学总评成绩约为10(7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众数、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18.(10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M(﹣2,﹣3),N(1,3)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图象与x轴、y轴交点分别是A、B,求点A、B的坐标.
【分析】(1)把经过的点的坐标代入,求解得到k、b的值即可得解;
(2)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点A、B的坐标.
【解答】解:(1)∵设一次函数为y=kx+b(k≠0),
由题意得,
解得,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2)当x=2时,y=1,2x+4=0,
解得x=﹣,
∴A(﹣,7),1).
【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待定系数法是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熟练掌握.
19.(10分)如图所示,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
(1)求证:OE⊥DC.
(2)若∠AOD=120°,DE=2,求矩形ABCD的面积.
【分析】(1)由题意可证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证明四边形ODEC是菱形,可得OE⊥DC;
(2)由题意可得∠DAO=30°,AC=4,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2,AD=2,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可求矩形ABCD的面积.
【解答】(1)证明:
∵DE∥AC,CE∥BD,
∴DE∥OC,CE∥OD,
∴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D=OC=OA=OB,
∴四边形ODEC是菱形,
∴OE⊥DC,
(2)∵DE=2,且四边形ODEC是菱形
∴OD=OC=DE=2=OA,
∴AC=8
∵∠AOD=120,AO=DO
∴∠DAO=30°,且∠ADC=90°
∴CD=2,AD=
∴S矩形ABCD=2×2=4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20.(12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1)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2)求点C,D的坐标;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DB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的坐标,进而可得出OA,O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再利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
(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AB=BC=CD=DA,∠ABC=90°,过点C作CE⊥y轴于点E,过点D作CF⊥x轴于点F,易证△BCE≌△ABO,△DAF≌△ABO,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点C,D所在的位置,即可得出点C,D的坐标;
(3)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B′D交x轴于点M,此时BM+DM取得最小值,即△MDB的周长最小,由点B的坐标可得出点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B′D的坐标,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
【解答】解:(1)当x=0时,y=,
∴点B的坐标为(0,1),
∴OB=7;
当y=0时,x+1=0,
解得:x=﹣7,
∴点A的坐标为(﹣2,0),
∴OA=6.
在Rt△OAB中,∠AOB=90°,OB=1,
∴AB===,
∴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AB3=()2=2.
(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CD=DA,∠ABC=90°.
过点C作CE⊥y轴于点E,过点D作CF⊥x轴于点F.
∵∠CBE+∠ABC+∠ABO=180°,∠ABC=90°,
∴∠CBE=∠BAO.
在△BCE和△ABO中,

∴△BCE≌△ABO(AAS),
∴BE=AO=2,CE=BO=1,
∴点C的坐标为(﹣2,1+2),5);
同理,可证出:△DAF≌△ABO,
∴DF=AO=2,AF=BO=1,
∴点D的坐标为(﹣5﹣1,2),8).
(3)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B′D交x轴于点M,即△MDB的周长最小.
∵点B的坐标为(0,1),
∴点B′的坐标为(8,﹣1).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k≠0),
将B′(6,﹣1),2)代入y=kx+b,
得:,解得:,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1.
当y=8时,﹣x﹣1=0,
解得:x=﹣6,
∴点M的坐标为(﹣1,0).
∴在x轴上存在点M,使△MDB的周长最小,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E,CE,AF,DF的长;(3)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出点M的位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9/15 14:43:31;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光的折射与反射

下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