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鞠隐初级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鞠隐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九(上)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 发明新药物 B. 研制新材料 C. 设计新的电脑软件 D. 防止钢铁生锈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设计新的电脑软件不在化学的研究范围内。故选C。
2. 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 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 蜡烛燃烧,蜡烛融化
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由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纸的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汽油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3. 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 我是紫红色固体 B. 我在自然界硬度最大
C. 我在常温下稳定 D. 我的熔点很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颜色和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变出来为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变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变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装药品 B. 制备
C. 收集 D. 验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颗粒较小,可以用药匙或纸槽放入试管中,但是装药品之前,首先要将试管平拿,而不是竖直,然后将药品送入试管底,再将试管竖直,由图可知,A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时,由于固体加热,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底,为了方便气体导出,伸入胶塞中的导管要与胶塞齐平或略长于胶塞,但不能长太多,由图可知,B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不污染空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采用此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以免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由图可知,C选项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集气瓶中,由图可知,D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拉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 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必须处理达标后排放 B. 大量发展轨道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C. 建设环城河景观带,指大绿化面积 D. 建筑工地车辆未经冲洗直接进入路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必须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小的有害物质向空气中排放,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量发展轨道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小的交通污染,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建设环城河景观带,增大大绿化面积,能防风固沙,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车辆未经冲洗直接进入路面,会造成尘土飞扬,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 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
C.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D. 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故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霓虹灯,故正确;
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故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不是氮气,故错误。
故选D。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选项现象描述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C选项现象描述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气味,故D选项现象描述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详解】开始装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浪费药品。所以开始的顺序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顺序为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当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水倒流入试管炸裂试管。顺序为⑥将导管从水面下拿出,②熄灭酒精灯。故顺序为③④①⑤⑥②。
故选B。
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 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 进入试管导气管口应露出橡胶塞少许
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时,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A正确;
B、为了便于气体导出,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橡皮塞,故B正确;
C、因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瓶口向上,故C错;
D、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便于收集气体,取出导管,故D正确。
故选:C。
10. 在进行“氧气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装的是井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
D. 集气瓶收集满氧气后移出水面后,快速盖好盖玻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集气瓶中无论装的是自来水、蒸馏水还是井水,对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均没有太大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应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让空气从上方排出,不会使氧气不纯,若导管未伸入到底部,会造成底部有空气残留,反而会影响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B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最前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因此不能一看到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会使氧气不纯,应等到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才开始收集,C不符合题意;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面,若移出水面后再盖好玻璃片,会使空气进入到集气瓶中,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说法正确;
②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说法正确;
③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说法错误。
则正确的有①②,故选A。
12. a、b两支试管,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a、b两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a、b两试管内物质的质量相等,能正确表示a、b两支试管放出的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已知a、b两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质量相等,所以最后产生的气体质量是相等的,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b试管中有催化剂,则反应的速度要更快,选项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铝制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铝的性质,搜集了铝制易拉罐和铝箔,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剪刀剪下一段铝片,用砂纸打磨光亮,观察到铝片为银白色,用小刀在铝片上刻画可以看到明显的划痕。再将其代替导线连接至电路中,小灯泡发光。
②将上述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很快变成灰白色,失去光泽,表面生成一层膜,膜内部的铝也很快熔化。
③再取一片铝箔卷成柱状,末端系一根小木条,点燃木条,待木条快燃尽时,立即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等烟散尽后可看见白色固体。
(1)根据以上探究,归纳铝的主要性质。
铝的物理性质: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
(2)写出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以上实验证明,金属镁和铝的性质比较相似,但也有区别,你认为它们的区别是_______。
【答案】(1) ①. 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有导电性、熔点较低 ②. 在氧气中能燃烧
(2)
(3)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铝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铝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用小刀在铝片上刻画可以看到明显的划痕)、有导电性(将其代替导线连接至电路中,小灯泡发光)、熔点较低(膜内部的铝也很快熔化);化学性质有:在氧气中能燃烧(根据③);
【小问2详解】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②可看出,铝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所以它们的区别是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铝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14. 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3)Y形管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如图)。
①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氧气,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再收集氧气。
【答案】(1)试管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集满
(3) ①.
②. 液体转移至固体 ③. a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号①的装置是试管;
【小问2详解】
使用E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小问3详解】
①若要用Y型管制取氧气,则应该将液体转移至固体中,从而使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接触,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②使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图乙中,a管管口斜向下,所以应该加热a处。
15. 工业制取氧气
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这样制得的氧气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_______先被蒸发出来,留下的主要是_______。
(4)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请分别从正反两面分析氧气。
利:_______。(写一点)
弊:_______。(写一点)
【答案】(1)物理变化
(2)混合物 (3) ①. 氮气 ②. 液氧
(4) ①. 供给呼吸 ②. 引起金属生锈
【解析】
【小问1详解】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过程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先后挥发而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这样制得的氧气是混合物,含有空气中其他物质;
【小问3详解】
氮气的沸点-196℃,氩气的沸点-18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沸点低的先被蒸发出来,故先被蒸发出来的是氮气;剩余物质中氩气的含量很低,主要成分是液氧;
【小问4详解】
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氧气既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有利的一面(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有害的一面:食物变质(或金属生锈等)(答案合理即可)。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下两个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3。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3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根据图3,在上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中,两者质量比为______,氯酸钾分解温度最低。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文字表达式_______。
(3)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_______;
步骤Ⅱ:按照图4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木条复燃更快的是_______(选填“步骤Ⅲ”或“步骤Ⅳ”)。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质量和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二】该兴趣小组还利用压强传感器,对MnO2、CuO、Fe2O3、Cr2O3四种金属氧化物中。哪一种更适宜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做了如下数字化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有MnO2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5。
(4)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控制_______相同。
(5)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_。
【答案】(1)低于 (2) ①. 1:2 ②.
(3)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步骤IV ③. 化学性质
(4)催化剂质量 (5)氧化铜(或CuO)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2可看出,氯酸钾大约3800℃时分解生成氧气,而氯酸钾熔点约为356℃,因此氯酸钾的熔点低于其分解温度;
【小问2详解】
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看出,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故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最低;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制备气体时,连接好装置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步骤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现象:步骤Ⅲ中是单独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温度较高,加热时间长,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较慢;步骤Ⅳ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需要的温度较低,分解速率快,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较快;故填:步骤IV;
交流反思: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小问4详解】
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控制催化剂质量相同;
【小问5详解】
从实验曲线看,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较快,利用氧化铁、三氧化铬时反应速率较慢,逸出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铜。
17. 结合教材实验,化学小组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课外实践活动。(装置如图所示,注射器的摩擦忽略不计)
Ⅰ.按图连接装置。注射器b的活塞推至底端,注射器a的活塞从20mL处向外拉,松手。
Ⅱ.向玻璃管中加入足量白磷,点燃酒精灯,交替推拉两个注射器。
【实验记录]
实验前 实验后(冷却至室温)
a中气体体积/mL 20 10.5
b中气体体积/mL 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观察到_______,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已知玻璃管中空气体积是30mL。请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
(3)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_______。
(4)与教材实验相比,改进后的实验优点有_______(填写一点即可)。
【答案】(1)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处
(2)19% (3)增强空气流动,使氧气完全反应
(4)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解析】
【小问1详解】
Ⅰ中,注射器a的活塞从20mL处向外拉,松手后,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处,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2详解】
a中气体体积减少的量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为20mL-10.5mL=9.5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
【小问3详解】
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是为了增强空气流动,使氧气完全反应;
【小问4详解】
教材实验中,红磷在装置外点燃,再伸入装置,可能使测量结果不准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所以改进后的实验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鞠隐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九(上)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 发明新药物 B. 研制新材料 C. 设计新的电脑软件 D. 防止钢铁生锈
2. 下列各组物质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 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 蜡烛燃烧,蜡烛融化
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3. 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 我是紫红色固体 B. 我在自然界硬度最大
C. 我在常温下稳定 D. 我熔点很高
4.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装药品 B. 制备
C. 收集 D. 验满
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拉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 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必须处理达标后排放 B. 大量发展轨道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C. 建设环城河景观带,指大绿化面积 D. 建筑工地车辆未经冲洗直接进入路面
6. 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
C.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D. 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 装高锰酸钾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 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橡胶塞少许
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10.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装的是井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
D. 集气瓶收集满氧气后移出水面后,快速盖好盖玻片
11. 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2. a、b两支试管,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a、b两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a、b两试管内物质的质量相等,能正确表示a、b两支试管放出的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
A. B. C. 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铝制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铝的性质,搜集了铝制易拉罐和铝箔,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剪刀剪下一段铝片,用砂纸打磨光亮,观察到铝片为银白色,用小刀在铝片上刻画可以看到明显的划痕。再将其代替导线连接至电路中,小灯泡发光。
②将上述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很快变成灰白色,失去光泽,表面生成一层膜,膜内部的铝也很快熔化。
③再取一片铝箔卷成柱状,末端系一根小木条,点燃木条,待木条快燃尽时,立即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等烟散尽后可看见白色固体。
(1)根据以上探究,归纳铝的主要性质。
铝的物理性质: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
(2)写出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以上实验证明,金属镁和铝的性质比较相似,但也有区别,你认为它们的区别是_______。
14. 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3)Y形管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如图)。
①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氧气,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再收集氧气。
15. 工业制取氧气
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这样制得的氧气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_______先被蒸发出来,留下的主要是_______。
(4)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请分别从正反两面分析氧气。
利:_______。(写一点)
弊:_______。(写一点)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下两个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3。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3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根据图3,在上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中,两者质量比为______,氯酸钾分解温度最低。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文字表达式_______。
(3)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_______;
步骤Ⅱ:按照图4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木条复燃更快的是_______(选填“步骤Ⅲ”或“步骤Ⅳ”)。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质量和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二】该兴趣小组还利用压强传感器,对MnO2、CuO、Fe2O3、Cr2O3四种金属氧化物中。哪一种更适宜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做了如下数字化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有MnO2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5。
(4)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控制_______相同。
(5)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_。
17. 结合教材实验,化学小组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课外实践活动。(装置如图所示,注射器的摩擦忽略不计)
Ⅰ.按图连接装置。注射器b的活塞推至底端,注射器a的活塞从20mL处向外拉,松手。
Ⅱ.向玻璃管中加入足量白磷,点燃酒精灯,交替推拉两个注射器。
【实验记录]
实验前 实验后(冷却至室温)
a中气体体积/mL 20 10.5
b中气体体积/mL 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观察到_______,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已知玻璃管中空气体积是30mL。请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
(3)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_______。
(4)与教材实验相比,改进后的实验优点有_______(填写一点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秋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1节 第3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课时同步练(答案)

下一篇:重庆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开学七校联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