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港市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东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资源、能源、环保、安全等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主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提高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添加三聚氰胺
B.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常用于食品保鲜防腐
C. 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
D. 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OTC”标识
2.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B.
C.
D.
3.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常用作集成电路
B. SiO2既能和NaOH反应,又能和HF反应,所以二氧化硅属于两性氧化物
C. 水晶、玛瑙、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均为硅酸盐产品
D. 因为CaCO3+SiO2CaSiO3+CO2↑,所以硅酸酸性比碳酸强
4. 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1,2- 二氯乙烷的是
A. 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B. 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
C. 乙烯与氯气混合
D. 乙烯通入浓盐酸
5.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6. 某单烯烃(C9H18)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是,则该单烯烃的结构可能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7. 已知乙酸(CH3COOH)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键的说明错误的是
A. 和金属钠反应时断①键 B. 和乙酸反应时断②键
C.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反应时断①③键 D.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①②③④⑤键
8.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COOH,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加聚,催化氧化反应
B. 该有机物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C. 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需要该有机物1mol
D. 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
9. 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b极的电极反应为
C. 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为
D. 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
10.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在0~10 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 反应在0~10 s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 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11.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蔗糖是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
B.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葡萄糖和蔗糖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 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12.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叙述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⑤⑥
A. ①④⑤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只有④
1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N2(g)和1mol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 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
C. 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键能低于2molNO(g)具有的总键能
D. 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14. 对于C(s)+CO2(g) 2CO(g)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下列一个因素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缩小容器的体积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通入CO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15. 有7种物质:①己烷、②环己烯、③聚乙烯,④二氧化硫、⑤乙醇、⑥植物油、⑦矿物油,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褪色的是
A. ②③④ B. ②⑤⑦ C. ②④⑥ D. ③⑥⑦
16.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 ⑦酯化反应
A. ②⑤⑥ B. ②④⑤ C. 只有⑥ D. 只有⑥⑦
17.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甲,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乙。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液体乙进入烧瓶,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甲:NH3,乙:H2O(含酚酞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B. 甲:NO,乙:H2O(含石蕊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C. 甲:HCl,乙:AgNO3溶液,现象:形成白色喷泉
D. 甲:SO2,乙:NaOH溶液,现象:形成无色喷泉
18. 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向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增大
B. 图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图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 图丁: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减小
19.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分子式: B. 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C. 正丁烷的球棍模型: D. 丙烯的结构简式:
20.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1molA和2molB放入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反应经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内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02mol L-1 min-1
B. 平衡时A、B的转化率均为50%
C. 初始压强和平衡时压强比为4:5
D. 平衡时混合气体中B的体积分数为33.3%
21.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 该溶液不含NH
B 将久置的Na2SO3固体溶于稀硝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Na2SO3固体已变质
C 将甲烷和氯气以体积比1∶1混合发生取代反应 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 甲烷全部转化为CCl4
D 向2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 A B. B C. C D. D
22. 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学家也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硅及其化合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促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二氧化硅
B. 工业制水泥、玻璃都要用到石灰石;制水泥、陶瓷都要用到黏土
C. 刚玉、金刚砂,水晶、珍珠、玛瑙主要成分都是
D. 碳纳米管、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普通玻璃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3.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现有乙烯、丙烯的混合气体共,其原子数为
B. 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C. 把足量铜粉投入含的浓硫酸中并加热,得到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D. 常温常压下,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
24.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海水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氮、磷的大量废水排入海洋,易引发赤潮
B. 第③步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溶液,再直接蒸发,用到坩埚
C. 在第④⑤⑥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在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等杂质,加入药品的顺序为溶液→溶液→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每空2分,共52分)
25. Ⅰ.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部分含硫、氮物质的类别与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检验某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的实验方法_____。
(2)物质R→Y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物质E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含N、S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在催化剂作用下,R可将Y、Z还原为X
B. 图中所示的物质中,C与A反应出现淡黄色沉淀,体现C的还原性
C.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 Z、C、F均能与溶液反应,都是酸性氧化物
(5)将铜与一定浓度的物质W充分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的物质Y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共。则混合气体中物质Y的体积为_____L(标准状况下)。
(6)在混合液中,W和E的浓度分别是和,向该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假设所得溶液体积不变,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
Ⅱ.某同学欲选用如图的部分装置和药品探究的性质。
A B C D E
(7)通入D装置中溶液褪色,体现具有_____性。
(8)为验证具有还原性,设计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用字母表示);写出体现该性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
26. Ⅰ.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
(2)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写出一种可鉴别乙醇和乙酸的化学试剂:_____。
(3)在①、②、③、④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
(4)写出由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物质E是乙醇的同系物,其分子式为,E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种(包括E)。
Ⅱ.实验室制取丙酸甲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如图,在甲试管中依次加入甲醇、浓硫酸、丙酸。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丙酸甲酯层,洗涤、干燥。
(6)写出丙酸与甲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
A. 中和甲醇和丙酸
B. 与挥发出来的丙酸反应并溶解挥发出的部分甲醇
C. 丙酸甲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8)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丙酸甲酯,必须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
27.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捕集利用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加氢可转化为二甲醚,反应原理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该反应为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的含量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3)在体积为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内,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保留1位小数)。
③“二甲醚酸性燃料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X电极反应式_____;若此燃料电池电路中转移电子,则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
(4)实验室用溶液与溶液反应探究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实验序号 体积/mL 温度/℃ 溶液出现浑浊的时间/s
溶液 水 溶液
1 2.0 0.0 2.0 25 8
2 2.0 0.0 2.0 50 5
3 1.0 V 2.0 25 10
①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对比实验1和3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_____。
东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解析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资源、能源、环保、安全等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主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提高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添加三聚氰胺
B.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常用于食品保鲜防腐
C. 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
D. 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OTC”标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三聚氰胺有毒,不能添加到奶粉中,故A错误;
B.阿司匹林不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不能用于食品保鲜防腐,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故B错误;
C.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故C正确;
D.OTC表示非处方药,处方药是Rx,故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甲烷和氯气发生的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A错误;
B.该反应为乙烷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B错误;
C.该反应为乙烯和水发生的加成反应,C正确;
D.该反应为一氯乙烷和水的取代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3.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常用作集成电路
B. SiO2既能和NaOH反应,又能和HF反应,所以二氧化硅属于两性氧化物
C. 水晶、玛瑙、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均为硅酸盐产品
D. 因为CaCO3+SiO2CaSiO3+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硅是非金属元素,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造芯片、集成电路主要原料,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四氟化硅不是盐,所以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水晶、玛瑙成分为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C错误;
D.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由于CO2是气体,生成后脱离反应体系使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但并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的1,2- 二氯乙烷的是
A. 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B. 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
C. 乙烯与氯气混合
D. 乙烯通入浓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1,2-二氯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2Cl-CH2Cl,然后根据有机物反应类型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除了得到1,2-二氯乙烷,还会生成其他卤代烃,得到的1,2-二氯乙烷含量较低,故A不选;
B.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是CH3CH2Cl,故B不选;
C.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CH2ClCH2Cl,纯度和产率都较高,故C选;
D.乙烯与浓盐酸不发生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选C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该反应为连锁反应,生成一、二、三等氯代物,1,2-二氯乙烷的含量较低,因此制备时不用乙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
5.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答案选B。
6. 某单烯烃(C9H18)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是,则该单烯烃的结构可能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烯烃与H2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碳碳双键的位置.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1号和6号碳原子关于2号碳原子对称,5、8、9号碳原子关于4号碳原子对称,但4号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4号碳原子和3、5、8、9号碳原子间不能形成双键;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所以能形成双键有:1和2之间(或2和6);2和3之间;3和7之间,共有3种,故选B。
【点睛】本题以加成反应为载体,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理解加成反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采取逆推法还原C=C双键,注意分析分子结构是否对称,防止重写、漏写。还原双键时注意:先判断该烃结构是否对称,如果对称,只考虑该分子一边的结构和对称线两边相邻碳原子即可;如果不对称,要全部考虑,然后各去掉相邻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形成双键。
7. 已知乙酸(CH3COOH)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键的说明错误的是
A. 和金属钠反应时断①键 B. 和乙酸反应时断②键
C.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反应时断①③键 D.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①②③④⑤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和金属钠反应,是羟基上的氢氧键断裂,即①键断裂,选项A正确;
B.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乙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是氢氧键断裂,即①键断裂,选项B错误;
C.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即①③键断裂,选项C正确;
D.乙醇燃烧生成和,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均断裂,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8.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COOH,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加聚,催化氧化反应
B. 该有机物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C. 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需要该有机物1mol
D. 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含有的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的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羧基均为平面结构,则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羧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1mol有机物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羟基和羧基能与金属钠反应,则1mol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22.4L,故D错误;
故选D。
9. 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b极的电极反应为
C. 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为
D. 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为正极,甲醛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b为负极。
【详解】A.氧气得电子,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b极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为,B正确;
C.负极电极方程式为:,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反应的甲醛物质的量=0.05mol,质量0.05mol×30g/mol=1.5g,C错误;
D.传感器工作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变小,D正确;
答案选C。
10.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在0~10 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 反应在0~10 s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 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错误;
B.X初始物质的量为1.2mol,到10s物质的量为0.41mol,物质的量减少了0.79mol,浓度减小了0.395mol/L,B错误;
C.Y初始物质的量为1mol,到10s剩余0.21mol,转化了0.79mol,转化率为79%,C正确;
D.X、Y物质的量减小,Z物质的量增大,说明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达到平衡时Z物质的量变化量Δn(X)=0.79mol,Δn(Y)=0.79mol,Δn(Z)=1.58mol,故X、Y、Z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D错误;
故选C。
11.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蔗糖是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
B.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葡萄糖和蔗糖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 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和蔗糖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分子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两者的n不同,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
C.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无醛基,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C项错误;
D.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D项正确;
答案选D。
12.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叙述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⑤⑥
A. ①④⑤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只有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①选;
②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②不选;
③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故③不选;
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B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故④选;
⑤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⑤选;
⑥时,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⑥不选;
故选A。
1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N2(g)和1mol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 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
C. 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键能低于2molNO(g)具有的总键能
D. 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 ,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946+498-2×632)kJ/mol=180kJ/mol。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键能高于生成物总键能。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总键能高于生成物总键能,C错误;
D.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g),D错误。
14. 对于C(s)+CO2(g) 2CO(g)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下列一个因素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缩小容器的体积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通入CO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①符合题意;
②增加碳的量,C为纯固体,反应速率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恒压下充入N2,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通入CO,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⑥符合题意;
可是反应速率增大的有①③⑥,答案选C。
15. 有7种物质:①己烷、②环己烯、③聚乙烯,④二氧化硫、⑤乙醇、⑥植物油、⑦矿物油,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褪色的是
A. ②③④ B. ②⑤⑦ C. ②④⑥ D. ③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有机物一般应具有还原性或含有不饱和键;
【详解】①己烷为饱和烃,不能与酸性高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①错误;
②环己烯为不饱和烃,能与酸性高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②正确;
③聚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与酸性高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③错误;
④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酸钾溶液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④正确;
⑤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故⑤错误;
⑥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键,能与酸性高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⑥正确;
⑦矿物油主要为饱和的环烷烃与链烷烃混合物,不能与酸性高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⑦错误;
故选C。
16.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 ⑦酯化反应
A. ②⑤⑥ B. ②④⑤ C. 只有⑥ D. 只有⑥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题中信息绿色化学的要求: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的产物,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可知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详解】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都转化到生成物中,原子利用率达到100%,而分解反应、取代反应以及消去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或三种,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点睛】化合反应、加成反应以及加聚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7.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甲,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乙。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液体乙进入烧瓶,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甲:NH3,乙:H2O(含酚酞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B. 甲:NO,乙:H2O(含石蕊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C. 甲:HCl,乙:AgNO3溶液,现象:形成白色喷泉
D. 甲:SO2,乙:NaOH溶液,现象:形成无色喷泉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形成红色喷泉,故A与事实相符;
B. 与水不发生反应,也难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内压强几乎不变,不会形成喷泉,故B与事实不相符;
C. 因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溶液中有白色的,形成白色喷泉,故C与事实相符;
D. 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形成无色喷泉,故D与事实相符;
答案为:B。
18. 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向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增大
B. 图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图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 图丁: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甲为Zn、Cu、H2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Cu电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向Zn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减小,故A错误;
B.锌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锌筒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溶解,锌筒会变薄,故C正确;
D.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消耗硫酸,硫酸浓度不断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A。
19.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分子式: B. 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C. 正丁烷的球棍模型: D. 丙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A错误;
B.一氯甲烷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正丁烷的球棍模型为,故C正确;
D.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20.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1molA和2molB放入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反应经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内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02mol L-1 min-1
B. 平衡时A、B的转化率均为50%
C. 初始压强和平衡时压强比为4:5
D. 平衡时混合气体中B的体积分数为33.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02mol L-1 min-1,故A正确;
B.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平衡时消耗1molB,同时消耗0.5molA,A的转化率为、B的转化率为,故B正确;
C.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比,初始压强和平衡时压强比为0.4:(0.2+0.1+0.2)=4:5,故C正确;
D.平衡时混合气体中B的体积分数为,故D错误;
选D。
21.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 该溶液不含NH
B 将久置的Na2SO3固体溶于稀硝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Na2SO3固体已变质
C 将甲烷和氯气以体积比1∶1混合发生取代反应 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 甲烷全部转化为CCl4
D 向2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在生成NH3不多时不加热NH3不能够逸出,故取某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NaOH溶液,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不能说明一定不含有NH,A错误;
B.久置的Na2SO3固体溶于稀硝酸,则Na2SO3被稀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BaCl2溶液必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一定含SO,不能证明该Na2SO3固体已变质,B错误;
C. CH4和Cl2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取代反应是连续的:CH4+Cl2 CH3Cl+HCl、CH3Cl+Cl2 CH2Cl2+HCl、CH2Cl2+Cl2 CHCl3+HCl、CHCl3+Cl2 CCl4+HCl,故油状液滴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不能证明甲烷全部转化为CCl4,C错误;
D.向2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充分反应后碘离子过量、铁离子少量, 加入KSCN溶液反应变红色,则铁离子有剩余,能说明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D正确;
选D。
22. 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学家也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硅及其化合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促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二氧化硅
B. 工业制水泥、玻璃都要用到石灰石;制水泥、陶瓷都要用到黏土
C. 刚玉、金刚砂,水晶、珍珠、玛瑙主要成分都是
D. 碳纳米管、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普通玻璃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硅单质,故A错误;
B.工业制水泥、玻璃都要用到石灰石;制水泥、陶瓷都要用到黏土,故B正确;
C.刚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金刚砂的主要成分是碳化硅,故C错误;
D.碳纳米管、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23.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现有乙烯、丙烯的混合气体共,其原子数为
B. 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C. 把足量铜粉投入含的浓硫酸中并加热,得到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D. 常温常压下,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丙烯都属于烯烃,最简式是CH2,式量是14,其中含有3个原子。14 g乙烯、丙烯的的混合气体含有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1 mol,则其中所含的原子数为,A正确;
B.CHCl3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因此22.4 L的CHCl3中含有的CHCl3分子数不等于,B错误;
C.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稀而停止反应,2 mol H2SO4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小于22.4L,C错误;
D.100g 46%的乙醇溶液中,由于水分子中也含有H-O键,则该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大于,D错误;
故选A。
24.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海水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氮、磷的大量废水排入海洋,易引发赤潮
B. 第③步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溶液,再直接蒸发,用到坩埚
C. 在第④⑤⑥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在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等杂质,加入药品的顺序为溶液→溶液→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粗盐精制后可以电解生成氯气、氢氧化钠用于氯碱工业;母液加入氢氧化钙得到氢氧化镁沉淀,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转化为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氛围中加热转化为氯化镁;溴化钠加入氯气得到溴单质,吹出溴单质使用二氧化硫吸收后,再通入氯气得到溴单质;
【详解】A.氮、磷为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大量排入海洋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形成赤潮,A正确;
B.MgCl2溶液在盐酸中蒸发结晶,应选择蒸发皿,B错误;
C.⑤中溴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转化为溴离子,溴元素被还原,C错误;
D.铁离子和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因此Na2CO3溶液不能放在BaCl2溶液之前加入,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每空2分,共52分)
25. Ⅰ.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部分含硫、氮物质的类别与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检验某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的实验方法_____。
(2)物质R→Y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物质E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含N、S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R可将Y、Z还原为X
B. 图中所示的物质中,C与A反应出现淡黄色沉淀,体现C的还原性
C.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 Z、C、F均能与溶液反应,都是酸性氧化物
(5)将铜与一定浓度的物质W充分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的物质Y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共。则混合气体中物质Y的体积为_____L(标准状况下)。
(6)在混合液中,W和E的浓度分别是和,向该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假设所得溶液体积不变,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
Ⅱ.某同学欲选用如图的部分装置和药品探究的性质。
A B C D E
(7)通入D装置中溶液褪色,体现具有_____性。
(8)为验证具有还原性,设计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用字母表示);写出体现该性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1)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2)
(3)(条件略) (4)AC
(5)5.6 (6)
(7)漂白性 (8) ①. ABC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小问2详解】
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物质E的浓溶液为浓硫酸,其与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A.氨气具备还原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中硫的价态降低,表现氧化性,故B错误;
C.浓氨水易挥发,浓硝酸易挥发,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硝酸铵,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故C正确;
D.Z为二氧化氮,C为二氧化硫,F为三氧化硫,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中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氮和碱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C
【小问5详解】
设产生xmol二氧化氮,ymol一氧化氮,结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电子得失守恒,可得方程组x+y=0.5mol,x+3y=×2,解得x=0.25mol,y=0.25mol,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氮的体积为5.6L,故答案为:5.6;
【小问6详解】
混合溶液中有硝酸根0.04mol,氢离子0.06mol,1.92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据离子方程式3Cu+2+8H+=3Cu2++2NO+8H2O可知氢离子完全反应,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8×3=0.0225mol,则铜离子的浓度为=,故答案为:;
【小问7详解】
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答案为:漂白性;
【小问8详解】
为验证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需用氧化剂,所以用到D装置,为防止过量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选用C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ABC。
26. Ⅰ.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
(2)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写出一种可鉴别乙醇和乙酸的化学试剂:_____。
(3)在①、②、③、④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
(4)写出由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物质E是乙醇的同系物,其分子式为,E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种(包括E)。
Ⅱ.实验室制取丙酸甲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如图,在甲试管中依次加入甲醇、浓硫酸、丙酸。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丙酸甲酯层,洗涤、干燥。
(6)写出丙酸与甲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
A. 中和甲醇和丙酸
B. 与挥发出来的丙酸反应并溶解挥发出的部分甲醇
C. 丙酸甲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8)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丙酸甲酯,必须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
【答案】(1)
(2) ①. 羟基 ②. 高锰酸钾溶液或重铬酸钾溶液或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或锌等(合理即可)
(3)③④ (4)(条件:催化剂)
(5)4 (6) (7)BC
(8)分液漏斗
【解析】
分析】乙烯和氯气加成生成A:CH2ClCH2Cl;A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二醇;乙醇氧化生成乙醛B,乙醛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官能团名称为羟基;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鉴别乙醇和乙酸可通过羟基和羧基的性质差异进行,所以可选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重铬酸钾溶液或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或锌等试剂,故答案为:羟基;高锰酸钾溶液或重铬酸钾溶液或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或锌等;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③④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③④;
【小问4详解】
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其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物质E是乙醇的同系物,则存在羟基,其分子式为,E同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共4种,故答案为:4;
【小问6详解】
写出丙酸与甲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7详解】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与挥发出的乙酸发生中反应、溶解部分挥发出的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故答案为:BC;
【小问8详解】
丙酸甲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分离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应采用分液方法,使用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7.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捕集利用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加氢可转化为二甲醚,反应原理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该反应为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的含量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3)在体积为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内,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保留1位小数)。
③“二甲醚酸性燃料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X电极反应式_____;若此燃料电池电路中转移电子,则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
(4)实验室用溶液与溶液反应探究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实验序号 体积/mL 温度/℃ 溶液出现浑浊的时间/s
溶液 水 溶液
1 2.0 0.0 2.0 25 8
2 2.0 0.0 2.0 50 5
3 1.0 V 2.0 25 10
①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对比实验1和3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_____。
【答案】(1)放热 (2)ac
(3) ①. ②. 17.9% ③. ④. 11.2
(4) ①. 温度 ②. 1.0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小问2详解】
a.随反应进行,CO2含量不断减少,CO2含量不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在恒容装置中进行,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不符合题意;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由气体总质量除以气体总物质的量求出,气体总质量为定量,气体总物质的量为变量,正向进行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在同一反应中同一物质正反应速率等于其逆反应速率时,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亦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即3v正(CO2)=v逆(H2)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但d选项中并未指明反应速率的方向,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小问3详解】
①内,=;
②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量为7.00mol,二甲醚的物质的量为1.25mol,二甲醚的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故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17.9%;
④通入燃料二甲醚的电极为负极,则X电极为负极,CH3OCH3失去电子生成C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方程式为:,正极通入O2,电极方程式为:O2+4e-+4H+=2H2O,若此燃料电池电路中转移电子,则消耗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小问4详解】
①对比实验1和2的变量,温度不同,故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对比实验Ⅰ和3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其它变量必须相同,故溶液总体积相同,即V=1.0。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转化》章节练习2(含解析)

下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达标测评卷(含答案)